CN219749507U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9507U
CN219749507U CN202320615143.8U CN202320615143U CN219749507U CN 219749507 U CN219749507 U CN 219749507U CN 202320615143 U CN202320615143 U CN 202320615143U CN 219749507 U CN219749507 U CN 219749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otor
output shaft
shaft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51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辉辉
刘石生
田均
万艾青
彭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51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9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9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9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涉及混合动力驱动技术领域,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池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输入轴、输出轴、差速器、齿轮组总成;电池包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发动机与输入轴传动连接,输入轴通过齿轮组总成与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组件与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组件与输出轴传动连接,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至差速器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用多挡的混动驱动系统动力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或采用平行轴单挡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均配有湿式离合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正在向着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各大车企的新宠;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家族里面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具有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纯电)各自的优点。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根据车辆行驶工况,通过计算、比较并选择最佳驱动模式,到达节省燃油、减少排放的的目的,但是,在构型方案上,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采用单电机动力系统构型,也可以采用双电机动力系统构型,而深混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多采用双电机构型,以便实现全部的混合动力功能,比如串联功能、并联功能和串并联混合功能等。目前市场现有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有单挡的和多挡的,多挡的混动驱动系统动力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平行轴单挡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均配有湿式离合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多挡的混动驱动系统动力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或采用平行轴单挡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均配有湿式离合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
发动机、电池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输入轴、输出轴、差速器、齿轮组总成;
所述电池包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齿轮组总成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组件与所述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组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简单,布置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具体为,通过狗牙离合器接合一挡主动齿轮或二挡主动齿轮,以实现车辆的1-2挡调节,相比传统湿式离合器结构简单,不需要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且控制机构简单,成本低;同时,第二电机输入齿轮直接与一挡从动齿轮啮合,共用挡位齿轮,实现第二电机对车辆的驱动,能有效地减少了零部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体积小,避免第二电机输入齿轮需要通过其他零部件与输出轴连接,导致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繁琐,此外,齿轮组总成中的每个挡位控制都是独立的,可通过减少或增加零件以达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挡位数量的调节,适用于不同的车辆,通用性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多挡的混动驱动系统动力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或采用平行轴单挡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均配有湿式离合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齿轮组总成包括一挡齿轮组件和二挡齿轮组件,所述一挡齿轮组件设于所述二挡齿轮组件靠近所述发动机的一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一挡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一挡主动齿轮和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一挡从动齿轮,所述一挡主动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二挡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二挡主动齿轮和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啮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电机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电机轴上的第一电机输入齿轮,所述输入轴于远离所述发动机的端部设有第一电机输出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齿轮啮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电机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电机轴上的第二电机输入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输入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啮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输入轴上设有狗牙离合器,所述狗牙离合器设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主动齿轮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输出轴上设有输出轴齿轮,所述输出轴齿轮设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输出轴齿轮与主减速齿轮啮合,所述主减速齿轮上设有所述差速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输出轴上设有制动齿轮,所述制动齿轮设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远离所述输出轴齿轮的一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于远离所述二挡主动齿轮的一侧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电池包通过逆变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于所述车架之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表1中工况1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3为表1中工况2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4为表1中工况3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5为表1中工况4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6为表1中工况5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7为表1中工况6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8为表1中工况7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9为表1中工况8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10为表1中工况9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11为表1中工况10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12为表1中工况11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图13为表1中工况12的动力传递路径图;
附图元器件符号说明:
发动机1,减震器2,输入轴3,二挡主动齿轮4,狗牙离合器5,一挡主动齿轮6,第一电机输入齿轮7,第一电机轴8,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一挡从动齿轮11,输出轴12,制动齿轮13,二挡从动齿轮14,输出轴齿轮15,差速器16,主减速齿轮17,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第二电机轴19,第二电机20,第二高压线束21,逆变器22,线束23,第一电高压线束24,电池包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与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与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电池包25、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20、输入轴3、输出轴12、差速器16、齿轮组总成。
其中,电池包25分别与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20电性连接,发动机1与输入轴3传动连接,输入轴3通过齿轮组总成与输出轴12传动连接,第一电机9通过第一电机组件与输入轴3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0通过第二电机组件与输出轴12传动连接,输出轴12的输出端连接至差速器16的输入端。此外,输入轴3上设有减震器2,减震器2于远离二挡主动齿轮4的一侧连接发动机1。
进一步地,齿轮组总成包括一挡齿轮组件和二挡齿轮组件,一挡齿轮组件设于二齿轮组件靠近发动机1的一侧。通过一挡齿轮组件和二挡齿轮组件的驱动,以实现车辆的1-2挡驱动。
进一步地,一挡齿轮组件包括设于输入轴3上的一挡主动齿轮6和设于输出轴12上的一挡从动齿轮11,一挡主动齿轮6与一挡从动齿轮11啮合,一挡主动齿轮6设于二挡主动齿轮4远离减震器2的一侧,二挡齿轮组件包括设于输入轴3上的二挡主动齿轮4和设于输出轴12上的二挡从动齿轮14,二挡主动齿轮4与二挡从动齿轮14啮合,二挡主动齿轮4设于减震器2远离发动机1一侧,一挡从动齿轮11设于输出轴12靠近第二电机20的一端,二挡从动齿轮14设于一挡从动齿轮11远离第二电机20的一侧。
其中,输入轴3上设有狗牙离合器5,狗牙离合器5设于一挡主动齿轮6和二挡主动齿轮4之间,通过控制狗牙离合器5接合一挡主动齿轮6或二挡主动齿轮4,以实现车辆的一挡或二挡驱动。狗牙离合器5相比传统湿式离合器结构简单,不需要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且控制机构简单,成本低。
另外,第一电机9组件包括传动连接于第一电机9上的第一电机轴8,以及设于第一电机轴8上的第一电机输入齿轮7,输入轴3于远离发动机1的端部设有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第一电机输入齿轮7与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啮合。
进一步地,第二电机20组件包括传动连接于第二电机20上的第二电机轴19,以及设于第二电机轴19上的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与一挡从动齿轮11啮合。其中,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直接与一挡从动齿轮11啮合,能有效地减少了零部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体积小,避免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需要通过其他零部件与输出轴12连接,导致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繁琐。
此外,输出轴12上设有输出轴齿轮15,输出轴齿轮15设于一挡从动齿轮11和二挡从动齿轮14之间,输出轴齿轮15与主减速齿轮17啮合,主减速齿轮17上设有差速器16。输出轴12上设有制动齿轮13,制动齿轮13设于二挡从动齿轮14远离输出轴齿轮15的一侧。
另外,电池包25通过逆变器22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20,电池包25通过线束23与逆变器22电性连接,逆变器22通过第一电高压线束24与第一电机9电性连接,逆变器22通过第二高压线束21与第二电机20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输出轴12上自靠近第二电机20的一侧至远离第二电机20的一侧分别连接有一挡从动齿轮11、输出轴齿轮15、二挡从动齿轮14以及制动齿轮13。输入轴3上自靠近第一电机9的一侧至远离第一电机9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一挡主动齿轮6、狗牙离合器5、二挡主动齿轮4、减震器2以及发动机1。
请参阅表1,所示为本申请各主要工况下的发动机1、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20以及狗牙离合器5的工作状态,其中,工况1-工况12的动力传递路径分别对应图2-图13。
表1
根据表1可知:
工况1:请参阅图2,停车时冷启动发动;当停车状态需要启动发动机1时,使第一电机9处于驱动状态,第二电机20处于自由状态,狗牙离合器5分离,发动机1由关闭状态被启动;具体为,电池包25通过逆变器22给第一电机9提供能量,第一电机9将能量依次通过第一电机轴8、第一电机输入齿轮7、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输入轴3、减震器2传递给发动机1,实现启动发动机1的功能,停车时第一电机9冷启动发动机1不会产生舒适性问题;因为减少了原有发动机1起动机,减少了车辆的组成元件。
工况2:请参阅图3,停车充电工况;当车辆在停车状态,电池包25电量不足时,可以选择车辆停车充电,此时,发动机1处于驱动状态,第二电机20处于自由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发电状态,狗牙离合器5分离;具体为,在发电时,发动机1将能量依次通过减震器2、输入轴3、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第一电机输入齿轮7、第一电机轴8传递给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将产生的交流电经第一电高压线束24传递给逆变器22,逆变器22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经线束23传递给电池包25,存储于电池包25中,发动机1处在经济转速区间,兼顾燃油经济性和噪声,当充电量达到一定比率时,根据需要切换其它工况。
工况3:请参阅图4,纯电驱动;当车速较低时,如果使用发动机1驱动,发动机1的燃油经济性较差,而使用纯电驱动覆盖低车速工况,可以使系统效率保持较高水平。当第二电机20纯电驱动时,第二电机20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自由状态,发动机1关闭,狗牙离合器5分离;具体为,第二电机20将能量依次通过第二电机轴19、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一挡从动齿轮11、输出轴12、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以给车辆提供驱动力,电量不足时,可以切换到串联驱动模式。
工况4:请参阅图5,能量回收;由于第二电机20与车轮固联,任何工况下都能快速切换到能量回收工况,不需要挂挡操作,工作时,发动机1处于自由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自由状态,狗牙离合器5分离,第二电机20处于发电状态;具体为,在发电时,车辆的轮端将制动能量依次通过差速器16、主减速齿轮17、输出轴齿轮15、输出轴12、一挡从动齿轮11、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第二电机轴19输送至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将产生的交流电经第二高压线束21传递给逆变器22,逆变器22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经线束23传递给电池包25,存储于电池包25中。
工况5:请参阅图6,发动机一挡独立驱动;当系统选择发动机1独立驱动时,发动机1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20处于自由状态,狗牙离合器5和一挡主动齿轮6接合,此时发动机1一挡独立驱动;具体为,发动机1将能量依次经过减震器2、输入轴3、狗牙离合器5、一挡主动齿轮6、一挡从动齿轮11、输出轴12、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实现发动机1的一挡驱动。
工况6:请参阅图7,发动机二挡独立驱动;当系统选择发动机1独立驱动时,发动机1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20处于自由状态,狗牙离合器5和二挡主动齿轮4接合,此时发动机1二挡独立驱动;具体为,发动机1将能量依次经过减震器2、输入轴3、狗牙离合器5、二挡主动齿轮4、二挡从动齿轮14、输出轴12、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实现发动机1的二挡驱动。
工况7:请参阅图8,串联驱动;当电池电量不足,纯电驱动模式时系统效率最高,应选择串联驱动,工作时,发动机1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发电状态,狗牙离合器5分离,第二电机20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产生的交流电不经过电池,直接传递给第二电机20,使第二电机20驱动车辆行驶,减少了能量转化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具体为,发动机1将能量依次通过减震器2、输入轴3、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第一电机输入齿轮7、第一电机轴8传递给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将产生的交流电经第一电高压线束24传递给逆变器22,逆变器22将能量传递给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将能量依次通过第二电机轴19、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一挡从动齿轮11、输出轴12、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以给车辆提供驱动力,串联驱动模式能长时间工作,并使发动机1长时间处于高效率区间。
工况8:请参阅图9,发动机一挡驱动,第一电机发电;当发动机1一挡驱动,电池电量不足时,系统所需扭矩不大,将发动机1增扭到高效区间,驱动车辆时可补充电能。选择发动机1一挡驱动,第一电机9发电,此时,发动机1一挡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发电状态,第二电机20处于自由状态,狗牙离合器5接合;具体为,发动机1将能量经过减震器2输送给输入轴3,一方面,输入轴3将能量依次经过减震器2、输入轴3、狗牙离合器5、一挡主动齿轮6、一挡从动齿轮11、输出轴12、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实现发动机1的一挡驱动;另一方面,输入轴3将能量依次经过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第一电机输入齿轮7、第一电机轴8传递给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将产生的交流电经第一电高压线束24传递给逆变器22,逆变器22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经线束23传递给电池包25,存储于电池包25中。
工况9:请参阅图10,发动机二挡驱动,第一电机发电;当发动机1二挡驱动,电池电量不足时,系统所需扭矩不大,将发动机1增扭到高效区间,驱动车辆时可补充电能。选择发动机1一挡驱动,第一电机9发电,此时,发动机1二挡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发电状态,第二电机20处于自由状态,狗牙离合器5接合;具体为,发动机1将能量经过减震器2输送给输入轴3,一方面,输入轴3将能量依次经过减震器2、输入轴3、狗牙离合器5、二挡主动齿轮4、二挡从动齿轮14、输出轴12、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实现发动机1的二挡驱动;另一方面,输入轴3将能量依次经过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0、第一电机输入齿轮7、第一电机轴8传递给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将产生的交流电经第一电高压线束24传递给逆变器22,逆变器22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经线束23传递给电池包25,存储于电池包25中。
工况10:请参阅图11,发动机一挡与电驱并联驱动;当发动机1一挡或者第二电机20纯电驱动无法满足扭矩需求时,可选择发动机1一挡与第二电机20并联驱动,此时,发动机1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自由状态,第二电机20处于驱动状态,狗牙离合器5接合;具体为,一方面,发动机1将能量依次经过减震器2、输入轴3、狗牙离合器5、一挡主动齿轮6、一挡从动齿轮11输送给输出轴12,另一方面,第二电机20将能量依次通过第二电机轴19、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一挡从动齿轮11输送给输出轴12;输出轴12将发动机1和第二电机20的能量依次通过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以实现发动机1一挡与电驱并联驱动。
工况11:请参阅图12,发动机二挡与电驱并联驱动;当发动机1二挡或者第二电机20纯电驱动无法满足扭矩需求时,可选择发动机1二挡与第二电机20并联驱动,此时,发动机1处于驱动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自由状态,第二电机20处于驱动状态,狗牙离合器5接合;具体为,一方面,发动机1将能量依次经过减震器2、输入轴3、狗牙离合器5、二挡主动齿轮4、二挡从动齿轮14输送给输出轴12,另一方面,第二电机20将能量依次通过第二电机轴19、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一挡从动齿轮11输送给输出轴12;输出轴12将发动机1和第二电机20的能量依次通过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以实现发动机1二挡与电驱并联驱动。
工况12:请参阅图13,纯电倒挡;当车辆需要倒车时,发动机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电机9处于自由状态,第二电机20反转驱动车辆倒车,狗牙离合器5分离;具体为,第二电机20将能量依次通过第二电机轴19、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一挡从动齿轮11、输出轴12、输出轴齿轮15、主减速齿轮17、差速器16输送至车辆的轮端,以给车辆提供驱动力。由于具有纯电倒挡,可去除机械倒挡,使机构更简单、紧凑,有利于缩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包络,增加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整车上的可装配性。
综上,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具体为,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根据车辆的行驶工况,通过计算、比较并选择最佳驱动模式,节能省油,具备提高燃油经济性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包括低负载下的纯电驱动、高负载下的发动机1独立驱动、并联驱动、制动能量回收、停车充电、行进中启动发动机1、行进中发电等功能。
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动力性好;
具体为,由于电机启动时响应快,扭矩大,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此外,可利用电机调速,减小换挡冲击,系统集成低压液压系统,对齿轮组、电机、轴承进行主动润滑和冷却。
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
具体为,狗牙离合器5相比传统湿式离合器结构简单,不需要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且控制机构简单,成本低。
另外,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直接与一挡从动齿轮11啮合,共用挡位齿轮,能有效地减少了零部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体积小,避免第二电机输入齿轮18需要通过其他零部件与输出轴12连接,导致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繁琐。
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对发动机1的适配性高;
具体为,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两个挡位调节,可以让发动机1早期介入,驱动电机扭矩可以比单挡小些,对发动机1要求不高,适配性好,可使发动机1工作在高效区间。
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能实现多挡位调节;
具体为,齿轮组总成中的每个挡位控制都是独立的,可通过减少或增加零件以达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挡位数量的调节,适用于不同的车辆,通用性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简单,布置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具体为,通过狗牙离合器接合一挡主动齿轮或二挡主动齿轮,以实现车辆的1-2挡调节,相比传统湿式离合器结构简单,不需要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且控制机构简单,成本低;同时,第二电机输入齿轮直接与一挡从动齿轮啮合,共用挡位齿轮,实现第二电机对车辆的驱动,能有效地减少了零部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体积小,避免第二电机输入齿轮还需要通过其他零部件与输出轴连接,导致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繁琐,此外,齿轮组总成中的每个挡位控制都是独立的,可通过减少或增加零件以达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挡位数量的调节,适用于不同的车辆,通用性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多挡的混动驱动系统动力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或采用平行轴单挡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均配有湿式离合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于所述车架之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与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与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
发动机、电池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输入轴、输出轴、差速器、齿轮组总成;
所述电池包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齿轮组总成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组件与所述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组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总成包括一挡齿轮组件和二挡齿轮组件,所述一挡齿轮组件设于所述二挡齿轮组件靠近所述发动机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挡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一挡主动齿轮和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一挡从动齿轮,所述一挡主动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二挡齿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输入轴上的二挡主动齿轮和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包括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电机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电机轴上的第一电机输入齿轮,所述输入轴于远离所述发动机的端部设有第一电机输出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包括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电机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电机轴上的第二电机输入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输入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上设有狗牙离合器,所述狗牙离合器设于所述一挡主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狗牙离合器用于接合一挡主动齿轮或二挡主动齿轮,以实现车辆的一挡或二挡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有输出轴齿轮,所述输出轴齿轮设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挡从动齿轮之间,所述输出轴齿轮与主减速齿轮啮合,所述主减速齿轮上设有所述差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有制动齿轮,所述制动齿轮设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远离所述输出轴齿轮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于远离所述二挡主动齿轮的一侧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电池包通过逆变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辆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于所述车架之上。
CN202320615143.8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9749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5143.8U CN219749507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5143.8U CN219749507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9507U true CN219749507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3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5143.8U Active CN219749507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9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7939B2 (en) Hybrid electric drive unit, hybrid driv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071026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11055672B (zh) 两挡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1071025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变速驱动系统
CN110667366A (zh) 一种专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传动系统
CN111469651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1327728A (zh) 大客车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11469649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1907320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1098695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5042038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汽车
CN211641822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传动系统
CN211519235U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变速驱动系统
CN111038247A (zh) 双离合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212400884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汽车
CN111497587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1376700B (zh)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1469652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09203965B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四挡变速器驱动系统
CN216942663U (zh) 一种两挡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及汽车
CN219749507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5214346B (zh)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CN211519236U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12400883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汽车
CN213056677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