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9660U -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9660U
CN219739660U CN202321331501.9U CN202321331501U CN219739660U CN 219739660 U CN219739660 U CN 219739660U CN 202321331501 U CN202321331501 U CN 202321331501U CN 219739660 U CN219739660 U CN 219739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istribution
wire
distribution cabinet
fixedly connected
fra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15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帅
姜锐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aorui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aoru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aoru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aoru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15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9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9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9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包括配电柜外壳,配电柜外壳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空气断路器,空气断路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布线架,配电柜外壳内部的后端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两个布线架位于进线孔和出线孔之间,两个布线架的两端均卡接有U型撑架,配电柜外壳内部左右两侧的前方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对电源线起到限制的效果,防止电源线从U型卡线座内移出,T型套杆的前端与T型套孔错开,便于固定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增强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的稳定性能,方便对配电柜内部的电源线进行布置和整理,便于后期检修,使电源线不易缠绕在一起。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配电柜内部的电源较多,因此,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的需求日益增长。
市面上大部分的配电柜不具备对电源线进行固定和限位的设置,这样的配电柜内部的电源线后期检修时容易缠绕在一起,不便于进行维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方便对配电柜内部的电源线进行布置和整理,便于后期检修,使电源线不易缠绕在一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包括配电柜外壳,所述配电柜外壳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空气断路器,所述空气断路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布线架,所述配电柜外壳内部的后端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两个所述布线架位于进线孔和出线孔之间,两个所述布线架的两端均卡接有U型撑架,所述配电柜外壳内部左右两侧的前方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且U型撑架位于安装架的后方,所述U型撑架和安装架前端面的内部螺纹安装有安装螺杆;
所述布线架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条,多个所述隔条左侧的上方和右侧的下方分别活动连接有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所述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的后方均设置有与布线架前端面固定连接的U型卡线座,所述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另一端的前端面均贯穿开设有T型套孔,所述布线架的前端面活动连接有与T型套孔相匹配的T型套杆,所述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的后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阻挡棱,且两个阻挡棱的一侧均与U型卡线座的外侧壁相贴。
为了在进行维修时,便于快速查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优选的,所述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标签。
为了增强布线架的稳定性能,防止布线架在U型撑架内进行滑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优选的,所述布线架和U型撑架的上端均贯穿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部插接有T型限位杆。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到配电柜内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优选的,所述配电柜外壳内部的下方安装有散热合页,所述散热合页的前方设置有与配电柜外壳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过滤层板。
为了提高配电柜的散热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优选的,所述配电柜外壳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风机。
为了增强柜门的密封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优选的,所述配电柜外壳的前端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后端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密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螺杆方便将U型撑架固定安装到安装架的后方,布线架的两端卡接到U型撑架的内部,使布线架实现方便拆装的目的,且安装架的前端面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便于对布线架的位置进行调整。
2.本实用新型,将电源线放置于U型卡线座的内部,且旋转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使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的后端与电源线的前端相贴,并使两个阻挡棱与U型卡线座相贴,使得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对电源线起到限制的效果,防止电源线从U型卡线座内移出,且T型套杆的前端贯穿T型套孔的外部,旋转T型套杆,使T型套杆的前端与T型套孔错开,便于固定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增强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的稳定性能,使电源线不易缠绕在一起,方便布置与整理,利于后期维修查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的整体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限位座和下限位座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布线架和T型套杆的结构图。
图中:1、配电柜外壳;101、柜门;102、密封条;103、进线孔;104、出线孔;105、安装架;106、安装螺杆;107、散热合页;108、过滤层板;2、空气断路器;3、布线架;301、隔条;302、上限位座;303、下限位座;304、U型卡线座;305、阻挡棱;306、T型套杆;307、T型套孔;308、标签;4、U型撑架;401、插孔;402、T型限位杆;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包括配电柜外壳1,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空气断路器2,空气断路器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布线架3,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后端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线孔103和出线孔104,两个布线架3位于进线孔103和出线孔104之间,两个布线架3的两端均卡接有U型撑架4,配电柜外壳1内部左右两侧的前方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05,且U型撑架4位于安装架105的后方,U型撑架4和安装架105前端面的内部螺纹安装有安装螺杆106;
布线架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条301,多个隔条301左侧的上方和右侧的下方分别活动连接有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后方均设置有与布线架3前端面固定连接的U型卡线座304,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另一端的前端面均贯穿开设有T型套孔307,布线架3的前端面活动连接有与T型套孔307相匹配的T型套杆306,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后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阻挡棱305,且两个阻挡棱305的一侧均与U型卡线座304的外侧壁相贴。
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螺杆106方便将U型撑架4固定安装到安装架105的后方,布线架3的两端卡接到U型撑架4的内部,使布线架3实现方便拆装的目的,且安装架105的前端面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便于对布线架3的位置进行调整,布线架3的前端面固定多个隔条301,隔条301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将电源线放置于U型卡线座304的内部,且旋转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使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后端与电源线的前端相贴,并使两个阻挡棱305与U型卡线座304相贴,使得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对电源线起到限制的效果,防止电源线从U型卡线座304内移出,且T型套杆306的前端贯穿T型套孔307的外部,旋转T型套杆306,使T型套杆306的前端与T型套孔307错开,便于固定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增强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稳定性能,使电源线不易缠绕在一起,方便布置与整理,利于后期维修查找,使电源线不易缠绕在一起,空气断路器2便于自行切断开关,增强配电柜的安全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标签308。
本实施例中:通过标签308,便于标注该电源线,在进行维修时,便于快速查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布线架3和U型撑架4的上端均贯穿开设有插孔401,插孔401的内部插接有T型限位杆402。
本实施例中:将T型限位杆402插接到插孔401的内部,增强布线架3的稳定性能,防止布线架3在U型撑架4内进行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下方安装有散热合页107,散热合页107的前方设置有与配电柜外壳1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过滤层板108。
本实施例中:散热合页107利于配电柜内部的热气流流出,过滤层板108起到过滤效果,防止灰尘进入到配电柜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风机5。
本实施例中:启动风机5,进一步便于对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提高配电柜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配电柜外壳1的前端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101,柜门101后端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02。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柜门101的边缘固定连接密封条102,进一步增强柜门101的密封效果。
工作原理:首先,布线架3的两端卡接到U型撑架4的内部,使布线架3实现方便拆装的目的,将电源线放置于U型卡线座304的内部,且旋转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使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后端与电源线的前端相贴,并使两个阻挡棱305与U型卡线座304相贴,使得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对电源线起到限制的效果,防止电源线从U型卡线座304内移出,且T型套杆306的前端贯穿T型套孔307的外部,旋转T型套杆306,使T型套杆306的前端与T型套孔307错开,便于固定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增强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稳定性能,使电源线不易缠绕在一起,方便布置与整理,利于后期维修查找。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包括配电柜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空气断路器(2),所述空气断路器(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布线架(3),所述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后端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线孔(103)和出线孔(104),两个所述布线架(3)位于进线孔(103)和出线孔(104)之间,两个所述布线架(3)的两端均卡接有U型撑架(4),所述配电柜外壳(1)内部左右两侧的前方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05),且U型撑架(4)位于安装架(105)的后方,所述U型撑架(4)和安装架(105)前端面的内部螺纹安装有安装螺杆(106);
所述布线架(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条(301),多个所述隔条(301)左侧的上方和右侧的下方分别活动连接有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所述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后方均设置有与布线架(3)前端面固定连接的U型卡线座(304),所述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另一端的前端面均贯穿开设有T型套孔(307),所述布线架(3)的前端面活动连接有与T型套孔(307)相匹配的T型套杆(306),所述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后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阻挡棱(305),且两个阻挡棱(305)的一侧均与U型卡线座(304)的外侧壁相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座(302)和下限位座(30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标签(3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架(3)和U型撑架(4)的上端均贯穿开设有插孔(401),所述插孔(401)的内部插接有T型限位杆(4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下方安装有散热合页(107),所述散热合页(107)的前方设置有与配电柜外壳(1)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过滤层板(1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外壳(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风机(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外壳(1)的前端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101),所述柜门(101)后端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02)。
CN202321331501.9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Active CN219739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501.9U CN21973966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501.9U CN21973966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9660U true CN21973966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4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1501.9U Active CN21973966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9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0546B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配电柜
CN219739660U (zh) 一种具有理线结构的新型配电柜
CN215771353U (zh) 一种抽屉式多层电源电池柜
CN111181011B (zh) 一种方便排线的配电柜
CN215264662U (zh) 一种循环散热功能的台式计算机主机外壳
CN111555138B (zh) 一种具有剧烈撞击电路断开功能的户外配电柜
CN213782672U (zh) 一种电力工程易散热配电柜
CN110932114B (zh) 一种可拓展内腔体积的配电柜
CN210428271U (zh) 一种散热防尘计算机机箱
CN21281096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直流屏
CN2872798Y (zh) 带侧置换热装置的通讯机柜
CN213306079U (zh) 一种带有散热片的伺服驱动器
CN219371600U (zh) 一种服务器用拓展型pdu排插
CN220874092U (zh) 一种通风散热型配电柜
CN219834784U (zh) 一种机电安装架
CN219164034U (zh) 一种固定分隔式配电箱
CN215774071U (zh) 一种基于5g的单灯控制装置
CN218451079U (zh) 一种具有温度报警功能的网络机柜
CN111587021B (zh) 电力营销与配电业务数据同步设备的底座
CN212695497U (zh) 一种动力配电柜
CN216872625U (zh) 一种互联连通型的配电柜
CN212936460U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的散热柜体
CN219513580U (zh) 一种便于散热式馈电柜
CN212518156U (zh) 一种方便拆卸维修的低压抽屉柜
CN213306037U (zh) 一种bbu设备集中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