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5552U -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5552U
CN219735552U CN202321242462.5U CN202321242462U CN219735552U CN 219735552 U CN219735552 U CN 219735552U CN 202321242462 U CN202321242462 U CN 202321242462U CN 219735552 U CN219735552 U CN 219735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frame
filter
protection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424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俊超
贺洪民
王振斌
曹梦飞
王建强
刘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co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co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co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co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424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5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5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5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包括室通风管、闭合机构和锁止机构;通风管:其有两个,两个通风管配合安装,右侧的通风管的右端通过过滤框固定连接有室内烟口,左侧的通风管的左侧设有室外防烟框,室外防烟框的左侧连通有引风机,过滤框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燕尾槽,两个燕尾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抽拉框,抽拉框的内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滤网,两个滤网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层,该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通过齿轮啮合能够对管道进行封堵,能够有效防止建筑外部烟气通过通风管出现倒灌现象,同时装置内部设有过滤单元能够对排出的烟雾进行高效过滤,并且过滤单元通过弹簧弹力进行插接,拆卸更换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背景技术
各种大型火灾时有发生,而这一类事故往往产生大量浓烟以及有毒气体,对居住人群以及周围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尤其在大型建筑单位中,消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火灾发生后会产生滚滚浓烟,影响被困群众的呼吸道,严重时还会带来生命威胁,一般通过排烟机构可以对浓烟进行排出,降低了浓烟的覆盖面积,有利于后续的救援工作,现有的部分排烟机构使用时,通过控制单元驱动引风机旋转,引风机运行过程中产生负压通过吸力将建筑内部的烟雾通过通风管输送至建筑外部,从而实现对烟雾的排出,装置虽然将烟雾进行排出,但是却会对建筑外部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使用不方便,同时当建筑内部气压过低时,外界的烟气可能会通过通风管倒灌指建筑内部,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该装置通过齿轮啮合能够对管道进行封堵,能够有效防止建筑外部烟气通过通风管出现倒灌现象,同时装置内部设有过滤单元能够对排出的烟雾进行高效过滤,并且过滤单元通过弹簧弹力进行插接,拆卸更换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包括通风管、闭合机构和锁止机构;
通风管:其有两个,两个通风管配合安装,右侧的通风管的右端通过过滤框固定连接有室内烟口,左侧的通风管的左侧设有室外防烟框,室外防烟框的左侧连通有引风机,过滤框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燕尾槽,两个燕尾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抽拉框,抽拉框的内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滤网,两个滤网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层,室外防烟框的前表面设有护罩;
闭合机构:其设置于室外防烟框的内部并与护罩固定连接;
锁止机构:其设置于过滤框与抽拉框之间;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位于室内烟口的外部,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与引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该装置通过齿轮啮合能够对管道进行封堵,能够有效防止建筑外部烟气通过通风管出现倒灌现象,同时装置内部设有过滤单元能够对排出的烟雾进行高效过滤,并且过滤单元通过弹簧弹力进行插接,拆卸更换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闭合机构包括旋转轴、调节板、齿条板、调节座、齿轮和电动推杆,所述旋转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与室外防烟框的左右两壁之间,旋转轴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板,旋转轴的前端均设有齿轮,护罩的底壁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通过调节座固定连接有齿条板,齿条板与齿轮啮合连接,对装置进行通风管道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防烟框的上表面和室内烟口的内部均设有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均与单片机双向电连接,对建筑内部环境进行烟雾浓度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固定座、伸缩柱、弹簧、圆座、锁止柱和插孔,所述抽拉框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插孔,过滤框的前表面竖向对称设有固定座,两个固定座的相背离面均通过伸缩柱和弹簧固定连接有圆座,弹簧均与相邻的伸缩柱的外端活动套接,两个圆座的相背离面均通过锁止柱与竖向相邻的插孔插接,对过滤单元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抽拉框的前表面设有把手,移动抽拉框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的右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对接槽,通风管的左侧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对接座,对接座均与横向相邻的对接槽对接,对通风管进行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槽均通过螺钉与横向相邻的对接座固定连接,对通风管对接后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1、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建筑外部的烟雾浓度过高时通过电信号将结果传递至单片机,单片机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通过调节座带动齿条板移动,齿条板通过啮合连接使得齿轮转动,齿轮通过旋转轴带动调节板围绕旋转轴的轴心旋转90度,从而使得调节板对室外防烟框进行封闭,防止外界的烟雾通过装置进入到建筑内部,该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通过齿轮啮合能够对管道进行封堵,能够有效防止建筑外部烟气通过通风管出现倒灌现象。
2、当室内烟口上的烟雾传感器检测到建筑室内烟雾浓度过高时将检测结果通过电信号传递至单片机,单片机启动引风机产生负压从而通过室内烟口将建筑内部的烟雾通过通风管向建筑外部输送,烟雾经过滤网时进行大颗粒杂质过滤,随后烟雾再经过活性炭吸附层进行小颗粒杂质吸附,从而对烟雾进行过滤排除,降低对外界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把手带动抽拉框沿着燕尾槽滑出,对过滤部位进行更换后插入燕尾槽内,同时按压圆座使其带动锁止柱向靠近过滤框中心的一端移动,使得伸缩柱的伸缩端和弹簧同时收缩,当抽拉框滑动至燕尾槽内部后,松开对圆座施加的力,通过弹簧的压缩弹力从而使得锁止柱与插孔插接,实现对过滤部位的安装固定,从而定期对内部的过滤单元进行更换,防止过滤部位长时间灰尘堆积导致滤孔阻塞影响使用,该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内部设有过滤单元能够对排出的烟雾进行高效过滤,并且过滤单元通过弹簧弹力进行插接,拆卸更换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室外防烟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室内烟口、2过滤框、3通风管、4室外防烟框、5引风机、6单片机、7闭合机构、71旋转轴、72调节板、73齿条板、74调节座、75齿轮、76电动推杆、8护罩、9锁止机构、91固定座、92伸缩柱、93弹簧、94圆座、95锁止柱、96插孔、10烟雾传感器、11抽拉框、12滤网、13活性炭吸附层、14把手、15对接槽、16对接座、17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包括通风管3、闭合机构7和锁止机构9;
通风管3:其有两个,两个通风管3配合安装,右侧的通风管3的右端通过过滤框2固定连接有室内烟口1,左侧的通风管3的左侧设有室外防烟框4,室外防烟框4的左侧连通有引风机5,过滤框2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燕尾槽,两个燕尾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抽拉框11,抽拉框11的内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滤网12,两个滤网12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层13,室外防烟框4的前表面设有护罩8,室外防烟框4的上表面和室内烟口1的内部均设有烟雾传感器10,烟雾传感器10均与单片机6双向电连接,通风管3的右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对接槽15,通风管3的左侧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对接座16,对接座16均与横向相邻的对接槽15对接,对接槽15均通过螺钉17与横向相邻的对接座16固定连接,使用装置进行建筑消防防烟及排烟时,首先将引风机5和室外防烟框4安装至建筑外部,将室内烟口1和过滤框2安装至建筑内部,根据实际距离选用适当数量的通风管3将过滤框2与室外防烟框4相连通,通风管3之间拼装时将单个通风管由右向左使其对接座16与另一个通风管3的对接槽15进行对接,随后通过电动扳手转动螺钉17使其将对接座16与对接槽15进行固定,通过相同原理从而实现多个通风管3的拼接固定,单片机6启动室内和室外的烟雾传感器10,烟雾传感器10分别对建筑内外的空气中的烟雾浓度进行检测,可根据实际管道长度对通风管3进行多个拼装固定;
闭合机构7:其设置于室外防烟框4的内部并与护罩8固定连接,闭合机构7包括旋转轴71、调节板72、齿条板73、调节座74、齿轮75和电动推杆76,旋转轴71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与室外防烟框4的左右两壁之间,旋转轴71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板72,旋转轴71的前端均设有齿轮75,护罩8的底壁设有电动推杆76,电动推杆76的输入端与单片机6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动推杆76的伸缩端通过调节座74固定连接有齿条板73,齿条板73与齿轮75啮合连接,当烟雾传感器10检测到建筑外部的烟雾浓度过高时通过电信号将结果传递至单片机6,单片机6启动电动推杆76,电动推杆76通过调节座74带动齿条板73移动,齿条板73通过啮合连接使得齿轮75转动,齿轮75通过旋转轴71带动调节板72围绕旋转轴71的轴心旋转90度,从而使得调节板72对室外防烟框4进行封闭,防止外界的烟雾通过装置进入到建筑内部,该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通过齿轮啮合能够对管道进行封堵,能够有效防止建筑外部烟气通过通风管3出现倒灌现象;
锁止机构9:其设置于过滤框2与抽拉框11之间,锁止机构9包括固定座91、伸缩柱92、弹簧93、圆座94、锁止柱95和插孔96,抽拉框1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插孔96,过滤框2的前表面竖向对称设有固定座91,两个固定座91的相背离面均通过伸缩柱92和弹簧93固定连接有圆座94,弹簧93均与相邻的伸缩柱92的外端活动套接,两个圆座94的相背离面均通过锁止柱95与竖向相邻的插孔96插接,抽拉框11的前表面设有把手14,当室内烟口1上的烟雾传感器10检测到建筑室内烟雾浓度过高时将检测结果通过电信号传递至单片机6,单片机6控制电动推杆76通过相同原理使得室外防烟框4内的调节板72打开并启动引风机5,引风机5运行产生负压从而通过室内烟口1将建筑内部的烟雾通过通风管3向建筑外部输送,烟雾经过滤网12时进行大颗粒杂质过滤,随后烟雾再经过活性炭吸附层13进行小颗粒杂质吸附,从而对烟雾进行过滤排除,降低对外界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把手14带动抽拉框11沿着燕尾槽滑出,对过滤部位进行更换后插入燕尾槽内,同时按压圆座94使其带动锁止柱95向靠近过滤框2中心的一端移动,使得伸缩柱92的伸缩端和弹簧93同时收缩,当抽拉框11滑动至燕尾槽内部后,松开对圆座94施加的力,通过弹簧93的压缩弹力从而使得锁止柱95与插孔96插接,实现对过滤部位的安装固定,从而定期对内部的过滤单元进行更换,防止过滤部位长时间灰尘堆积导致滤孔阻塞影响使用,该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内部设有过滤单元能够对排出的烟雾进行高效过滤,并且过滤单元通过弹簧弹力进行插接,拆卸更换操作方便;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6,单片机6位于室内烟口1的外部,单片机6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单片机6的输出端与引风机5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电器元件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装置进行建筑消防防烟及排烟时,首先将引风机5和室外防烟框4安装至建筑外部,将室内烟口1和过滤框2安装至建筑内部,根据实际距离选用适当数量的通风管3将过滤框2与室外防烟框4相连通,通风管3之间拼装时将单个通风管由右向左使其对接座16与另一个通风管3的对接槽15进行对接,随后通过电动扳手转动螺钉17使其将对接座16与对接槽15进行固定,通过相同原理从而实现多个通风管3的拼接固定,单片机6启动室内和室外的烟雾传感器10,烟雾传感器10分别对建筑内外的空气中的烟雾浓度进行检测,当烟雾传感器10检测到建筑外部的烟雾浓度过高时通过电信号将结果传递至单片机6,单片机6启动电动推杆76,电动推杆76通过调节座74带动齿条板73移动,齿条板73通过啮合连接使得齿轮75转动,齿轮75通过旋转轴71带动调节板72围绕旋转轴71的轴心旋转90度,从而使得调节板72对室外防烟框4进行封闭,防止外界的烟雾通过装置进入到建筑内部,当室内烟口1上的烟雾传感器10检测到建筑室内烟雾浓度过高时将检测结果通过电信号传递至单片机6,单片机6控制电动推杆76通过相同原理使得室外防烟框4内的调节板72打开并启动引风机5,引风机5运行产生负压从而通过室内烟口1将建筑内部的烟雾通过通风管3向建筑外部输送,烟雾经过滤网12时进行大颗粒杂质过滤,随后烟雾再经过活性炭吸附层13进行小颗粒杂质吸附,从而对烟雾进行过滤排除,降低对外界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把手14带动抽拉框11沿着燕尾槽滑出,对过滤部位进行更换后插入燕尾槽内,同时按压圆座94使其带动锁止柱95向靠近过滤框2中心的一端移动,使得伸缩柱92的伸缩端和弹簧93同时收缩,当抽拉框11滑动至燕尾槽内部后,松开对圆座94施加的力,通过弹簧93的压缩弹力从而使得锁止柱95与插孔96插接,实现对过滤部位的安装固定,从而定期对内部的过滤单元进行更换,防止过滤部位长时间灰尘堆积导致滤孔阻塞影响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单片机6可采用MSP430,引风机5可采用F4-72,电动推杆76可采用FY014,烟雾传感器10可采用MQ-2,单片机6控制引风机5、电动推杆76和烟雾传感器10工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3)、闭合机构(7)和锁止机构(9);
通风管(3):其有两个,两个通风管(3)配合安装,右侧的通风管(3)的右端通过过滤框(2)固定连接有室内烟口(1),左侧的通风管(3)的左侧设有室外防烟框(4),室外防烟框(4)的左侧连通有引风机(5),过滤框(2)的上下两壁均开设有燕尾槽,两个燕尾槽之间滑动连接有抽拉框(11),抽拉框(11)的内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滤网(12),两个滤网(12)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层(13),室外防烟框(4)的前表面设有护罩(8);
闭合机构(7):其设置于室外防烟框(4)的内部并与护罩(8)固定连接;
锁止机构(9):其设置于过滤框(2)与抽拉框(11)之间;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6),所述单片机(6)位于室内烟口(1)的外部,单片机(6)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单片机(6)的输出端与引风机(5)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机构(7)包括旋转轴(71)、调节板(72)、齿条板(73)、调节座(74)、齿轮(75)和电动推杆(76),所述旋转轴(71)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与室外防烟框(4)的左右两壁之间,旋转轴(71)的外侧均设有调节板(72),旋转轴(71)的前端均设有齿轮(75),护罩(8)的底壁设有电动推杆(76),电动推杆(76)的输入端与单片机(6)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动推杆(76)的伸缩端通过调节座(74)固定连接有齿条板(73),齿条板(73)与齿轮(75)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防烟框(4)的上表面和室内烟口(1)的内部均设有烟雾传感器(10),烟雾传感器(10)均与单片机(6)双向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9)包括固定座(91)、伸缩柱(92)、弹簧(93)、圆座(94)、锁止柱(95)和插孔(96),所述抽拉框(1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插孔(96),过滤框(2)的前表面竖向对称设有固定座(91),两个固定座(91)的相背离面均通过伸缩柱(92)和弹簧(93)固定连接有圆座(94),弹簧(93)均与相邻的伸缩柱(92)的外端活动套接,两个圆座(94)的相背离面均通过锁止柱(95)与竖向相邻的插孔(96)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框(11)的前表面设有把手(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3)的右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对接槽(15),通风管(3)的左侧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对接座(16),对接座(16)均与横向相邻的对接槽(15)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槽(15)均通过螺钉(17)与横向相邻的对接座(16)固定连接。
CN202321242462.5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Active CN219735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2462.5U CN219735552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2462.5U CN219735552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5552U true CN219735552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42462.5U Active CN219735552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5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18979U (zh) 一种自动控制的排烟防火阀
CN219735552U (zh)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的防烟及排烟结构
CN213512143U (zh) 一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排烟防火阀
CN214469094U (zh) 一种建筑消防排烟装置
CN111964206B (zh) 一种低能耗房屋节能通风系统
CN212069861U (zh) 一种用于建筑电气消防工程的自动排烟装置
CN211041293U (zh) 一种过滤通风防卫装置
CN212029817U (zh) 一种消防送风系统
CN112283127B (zh) 一种防火排烟风机用控制系统
CN214889288U (zh) 一种消防排烟阀门结构
CN215442930U (zh) 一种消防用排烟管道
CN210830505U (zh) 一种用于消防通风管道上的排烟阀
CN113585934A (zh) 一种可以有效的降低火势蔓延的防火门及其灭火方式
CN208927496U (zh) 一种火灾呼吸空气装置
CN210738014U (zh) 一种消防通风管道
CN213508571U (zh) 一种人防工程地下室结构
CN220931310U (zh) 一种用于建筑消防工程的排烟装置
CN213725330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消防通道用排烟阀
CN213132553U (zh) 一种密闭室新风hc捕集装置
CN218033534U (zh) 带有防火阀门的建筑通风器
CN219640402U (zh) 一种基于建筑服务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13928842U (zh) 一种人防工程排烟装置
CN214665006U (zh) 一种消防工程用的排烟装置
CN217327005U (zh) 一种具有气体过滤结构的消防门
CN219282665U (zh) 一种防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