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8533U -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8533U
CN219728533U CN202321079719.XU CN202321079719U CN219728533U CN 219728533 U CN219728533 U CN 219728533U CN 202321079719 U CN202321079719 U CN 202321079719U CN 219728533 U CN219728533 U CN 219728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fuselage
skeleton
rod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97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君
左早明
张帅
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0797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8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8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8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包括有机身、鸟翼骨架,机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头、尾翼骨架,鸟翼骨架与机身中部连接,机头、机身、尾翼骨架通过连接轴连接,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的外部均设置有覆面层,机身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控制鸟翼骨架的扑翼动作,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均设置为蜂窝镂空骨架,机身由前连接部分和后连接部分组成,前连接部分周向设置有多个对称型的空气流通通道,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设置在后连接部分,后连接部分设置有多个对称的泄风口。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结构稳定、便于维修、环境适应能力强,可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下进行敌情侦察,目标追踪。

Description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模仿鸟类或昆虫飞行的新概念微型飞行器,它通过扑动机翼产生升力和推力,扑翼飞行器尺寸小,重量轻,所以具有很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并且造价较低,适合执行危险性较高的特殊任务。
目前研制的微型飞行器面临着不少的技术问题,例如遭遇突风难以保持稳定,微型飞行器的空气动力不太稳定,其飞行状态可能始终都在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微型飞行器的基本气动特征呈大尺度非定常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操作方便、结构稳定、便于维修、环境适应能力强,可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下进行敌情侦察,目标追踪,或用于恶劣条件下的道路安全监控,边境巡逻等等。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包括有机身、鸟翼骨架,所述机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头、尾翼骨架,所述鸟翼骨架与机身中部连接,所述机头、机身、尾翼骨架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的外部均设置有覆面层,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控制所述鸟翼骨架的扑翼动作,所述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均设置为蜂窝镂空骨架,所述机身由前连接部分和后连接部分组成,所述前连接部分周向设置有多个对称型的空气流通通道,所述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设置在后连接部分,所述后连接部分设置有多个对称的泄风口,每个泄风口都有合理的位置摆放,可以抵御平衡各个不同风向的不同强度的风。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的材质设置为碳纤维材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头整体形状设置为子弹头式。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连接部分的整体形状设置为羽毛球流线型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有安装杆,每个所述安装杆的下端两侧分别铰接有V型杆、短翼杆,所述短翼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长翼杆、回翼杆,所述回翼杆偏心铰接有大齿轮,两个大齿轮互相啮合,并且其中一个大齿轮由小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小齿轮、大齿轮均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大齿轮在安装板的另一侧同轴连接有短连接杆,所述短连接杆另一端铰接有长连接杆,所述长连接杆的另一端与V型杆的一端铰接,所述V型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侧翼杆,所述侧翼杆的另一端与长翼杆铰接,所述鸟翼骨架包括有主翼骨架与从翼骨架,所述主翼骨架与短翼杆连接,所述从翼骨架与长翼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在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带动两个大齿轮同步转动,每侧的大齿轮均与其连接的短连接杆同时转动,大齿轮带动回翼杆做上下往复运动,短连接杆带动长连接杆做上下往复运动,回翼杆带动短翼杆做绕与主体部分铰接的定点的旋转往复运动,长连接杆带动V型杆做绕与短翼杆铰接的定点的旋转往复运动,V型杆带动侧翼杆做旋转往复运动,短翼杆和侧翼杆带动长翼杆做旋转往复运动,而短翼杆与主翼相连,长翼杆与从翼相连,飞行器就实现了主翼、从翼的扑翼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均设置为蜂窝镂空骨架,仿造呈中空状态的鸟类骨骼,蜂窝镂空骨架丛横交错,内部充斥着空气,这种独特的“无骨骼”结构,既能最大限度减轻体重,便于飞行,又能感知气压,越是善飞的鸟类,中空骨骼越多。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采用碳纤维材质,这种材料重量轻,强度高,使用方便,非常适合制作机翼骨架,便于飞行。
此外为使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所设计的传动部分中心轴线对称,能够保证飞行过程中重心处于中心轴线上。
在进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追踪侦察等任务,在机头的头部安装便携式监控摄像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鸟翼骨架与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第二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去掉鸟翼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包括有机身1、鸟翼骨架2,机身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头3、尾翼骨架4,鸟翼骨架2与机身1中部连接,机头3、机身1、尾翼骨架4通过连接轴5连接,机头3整体形状设置为子弹头式,鸟翼骨架2与尾翼骨架4的外部均设置有覆面层,机身1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控制鸟翼骨架2的扑翼动作,鸟翼骨架2与尾翼骨架4均设置为蜂窝镂空骨架,鸟翼骨架2与尾翼骨架4的材质设置为碳纤维材质。机身1由前连接部分11和后连接部分12组成,前连接部分11周向设置有多个对称型的空气流通通道13,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设置在后连接部分12,后连接部分12的整体形状设置为羽毛球流线型结构,后连接部分12设置有多个对称的泄风口14,每个泄风口14都有合理的位置摆放,可以抵御平衡各个不同风向的不同强度的风。
进一步改进,传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与连接轴5固定连接,安装板21的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有安装杆22,每个安装杆22的下端两侧分别铰接有V型杆23、短翼杆24,短翼杆24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长翼杆25、回翼杆26,回翼杆26偏心铰接有大齿轮27,两个大齿轮27互相啮合,并且其中一个大齿轮27由小齿轮28啮合传动,小齿轮28、大齿轮27均与安装板21转动连接,小齿轮28由驱动电机驱动,大齿轮27在安装板21的另一侧同轴连接有短连接杆29,短连接杆29另一端铰接有长连接杆30,长连接杆30的另一端与V型杆23的一端铰接,V型杆23的另一端铰接有侧翼杆31,侧翼杆31的另一端与长翼杆25铰接,鸟翼骨架2包括有主翼骨架211与从翼骨架212,主翼骨架211与短翼杆24连接,从翼骨架212与长翼杆25连接。在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小齿轮28转动,小齿轮28带动两个大齿轮27同步转动,每侧的大齿轮27均与其连接的短连接杆29同时转动,大齿轮27带动回翼杆26做上下往复运动,短连接杆29带动长连接杆30做上下往复运动,回翼杆26带动短翼杆24做绕与主体部分铰接的定点的旋转往复运动,长连接杆30带动V型杆23做绕与短翼杆24铰接的定点的旋转往复运动,V型杆23带动侧翼杆31做旋转往复运动,短翼杆24和侧翼杆31带动长翼杆25做旋转往复运动,而短翼杆24与主翼相连,长翼杆25与从翼相连,飞行器就实现了主翼、从翼的扑翼动作。
传统羽毛球是将多片羽毛插在球头上,支杆较多,侧面挡风面积大,如果在室外使用,即便是存在微风,羽毛球飞行路线也会走偏,但是新型的防风塑料羽毛球,球头中间采用敞口设计,同时,尾翼是非连贯设计,进一步增加了空气流动通道,大大减小了挡风面积,使得在户外即使是存在风,也可以稳定使用。所以本技术方案中机身1的后连接部分12的整体形状设置为羽毛球流线型结构,后连接部分12设置有多个对称的泄风口14,每个泄风口14都有合理的位置摆放,可以抵御平衡各个不同风向的不同强度的风,可以解决飞行器抗风能力弱的问题,提升飞行器飞行的稳定性。
飞行器在空中飞动时,是在重力和空气阻力两个力的作用下运动的,重力是一个不变量,空气阻力由迎面阻力、摩擦阻力、涡流阻力三个部分组成,这样,假设飞行器在飞行途中不发生变形,飞行器在飞行时,只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进行减速运动,根据伯努利方程,我们有空气阻力的公式:
F=(1/2)CpSV2
式中:C为空气阻力系数,该值通常是实验值,和物理的特征面积(迎风面积)、物体光滑程度和整体形状有关;P为空气密度,正常的干燥空气可取1.293g/l,特殊条件下可以实地检测;S为羽毛球迎风面积,即最大的横截面积;V为羽毛球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由上式可知,正常情况下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空气阻力系数及迎风面积成正比,与速度平方成正比。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仿造羽毛球设计出来的机身1部分,会大大减少挡风面积,即S变小,根据空气阻力的公式,使得空气阻力变小,从而增强抗风能力。
鸟翼的主要参数包括:翼展(b)、翼面积(S)、展弦比(A)。展弦比定义为翼展的平方除以机翼面积。A=b2/S,莱特兄弟发现,在给定的升力下,一个长而窄的机翼(瘦,大展弦比)比一个短而粗的机翼(胖,小展弦比)阻力小,说明展弦比影响了机翼的阻力,这是由机翼的三位效应引起的,大展弦比的翼尖离开的更远,从而受到翼尖涡(绕翼尖的一种空气环形轨迹形成的涡)的影响也比较小,同时翼尖涡的强度减弱,由于翼尖效应引起的升力损失和阻力也较小。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根据展弦比公式可以得出,想要得到较强的抗风能力,需要增大展弦比A,于是,我们设计出了蜂窝镂空骨架的鸟翼,在加长了翼展(b)的同时,减小了翼面积(S),大大减小了升力损失和空气阻力,不仅对防风有作用,对飞行器提升升力起飞也有提升。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包括有机身、鸟翼骨架,所述机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头、尾翼骨架,所述鸟翼骨架与机身中部连接,所述机头、机身、尾翼骨架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的外部均设置有覆面层,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控制所述鸟翼骨架的扑翼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均设置为蜂窝镂空骨架,所述机身由前连接部分和后连接部分组成,所述前连接部分周向设置有多个对称型的空气流通通道,所述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设置在后连接部分,所述后连接部分设置有多个对称的泄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鸟翼骨架与尾翼骨架的材质设置为碳纤维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整体形状设置为子弹头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部分的整体形状设置为羽毛球流线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两侧斜向下延伸设置有安装杆,每个所述安装杆的下端两侧分别铰接有V型杆、短翼杆,所述短翼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长翼杆、回翼杆,所述回翼杆偏心铰接有大齿轮,两个大齿轮互相啮合,并且其中一个大齿轮由小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小齿轮、大齿轮均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大齿轮在安装板的另一侧同轴连接有短连接杆,所述短连接杆另一端铰接有长连接杆,所述长连接杆的另一端与V型杆的一端铰接,所述V型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侧翼杆,所述侧翼杆的另一端与长翼杆铰接,所述鸟翼骨架包括有主翼骨架与从翼骨架,所述主翼骨架与短翼杆连接,所述从翼骨架与长翼杆连接。
CN202321079719.XU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Active CN219728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9719.XU CN219728533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9719.XU CN219728533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8533U true CN219728533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1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9719.XU Active CN219728533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8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41975U (zh) 一种仿鸟类折翼扑翼飞行器
CN101633409B (zh) 双向同步自动翻转扑翼机
CN106043692A (zh) 一种多自由度仿鸟扑翼飞行器
CN205076045U (zh) 可变结构的复合式飞行器
CN209305829U (zh) 一种伞翼式仿蒲公英集群飞行器
CN107226208A (zh) 全翼扑动与翼尖主动扭转相结合的五自由度扑翼飞行器
CN108298075B (zh) 能悬停的扑翼飞行器及其控制方式
CN108058825A (zh) 一种可前后扫掠式的扑翼飞行器装置
CN109263977A (zh) 一种伞翼式仿蒲公英集群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737497U (zh) 一种可前后扫掠式的扑翼飞行器装置
CN104875875A (zh) 一种气羽翼式气流定向载重运输飞行器
CN1907807A (zh) 一种固定机翼飞行器垂直起降的方法及飞行器
CN107380428A (zh) 碟式旋翼飞行器
CN202098551U (zh) 一种复合扑动的扑翼飞行器
CN102249001A (zh) 一种复合扑动的扑翼飞行器
CN103057703A (zh) 具有羽翼翼形的双旋翼共轴直升机
CN108528710B (zh) 一种扑翼矩阵飞行器气动布局
CN207274984U (zh) 一种飞行器
CN219728533U (zh)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CN110254705B (zh) 带有固定翼的叶片可转卧式单轮式动翼飞行器
WO2023197836A1 (zh) 一种横扑式扑翼
CN207523932U (zh) 串列翼倾转旋翼无人机
CN110294120A (zh) 同步摆动式可转翼片四扑翼飞行器
CN113911345A (zh) 变迎风面积驱动能量可调双连续带翼同步摆动式无人机
CN110758731B (zh) 一种固定翼扑翼复合式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