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8287U - 充电支架 - Google Patents

充电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8287U
CN219718287U CN202320589224.5U CN202320589224U CN219718287U CN 219718287 U CN219718287 U CN 219718287U CN 202320589224 U CN202320589224 U CN 202320589224U CN 219718287 U CN219718287 U CN 219718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earphone
shell
charging stand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892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892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8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8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8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支架,该充电支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耳机容纳腔,耳机容纳腔用于容纳耳机;下托臂,下托臂与壳体连接,下托臂用于承托手机;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壳体背离下托臂的一侧,支撑组件能够贴合于壳体上以及能够与壳体呈预设角度;电源本体,电源本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电源本体能够分别与手机和耳机电连接,以向手机和耳机充电。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支架,该充电支架既能够承载手机以及为手机充电,也能够满足耳机收纳以及充电的需求,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充电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支架是一种用于放置手机,并且使得手机呈特定角度,方便阅览手机的内容的手机配件。
相关技术中,手机支架的种类有多种,充电支架属于其中一种。该充电支架在承载手机的同时还可以对手机充电。但是,用户在使用手机的同时会与耳机配合使用,充电支架只能够承载手机以及对手机进行充电,而用户在使用耳机的时候还需要额外使用充电或者收纳设备。针对耳机的充电或者收纳的需求提供专门的设备会占据更多的空间,降低用户的使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支架,该充电支架既能够承载手机以及为手机充电,也能够满足耳机收纳以及充电的需求,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支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耳机容纳腔,所述耳机容纳腔用于容纳耳机;
下托臂,所述下托臂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下托臂用于承托手机;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背离所述下托臂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能够贴合于所述壳体上以及能够与所述壳体呈预设角度;
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本体能够分别与所述手机和所述耳机电连接,以向所述手机和所述耳机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第一电源输出部件,所述第一电源输出部件与所述电源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部件凸出于所述下托臂,所述第一电源输出部件能够与所述手机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第二电源输出部件,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部件与所述电源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部件凸出于所述耳机容纳腔的侧壁,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部件能够与所述耳机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耳机容纳腔连通;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滑盖轨道以及滑盖,所述滑盖轨道围设于所述开口,所述滑盖与所述滑盖轨道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滑盖能够遮挡所述耳机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盖轨道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滑盖的外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盖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滑盖轨道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能够与所述第二磁铁吸附,以使得所述滑盖固定遮挡于所述耳机容纳腔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活动支撑部与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下托臂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能够与所述壳体呈第一预设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活动支撑部、第二贴合部以及第三贴合部,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远离所述手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三贴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部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贴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三贴合部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呈第二预设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五磁铁以及第六磁铁;所述第三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部的一端,所述第四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一端,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能够相互吸附,以使得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五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部上,所述第六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三贴合部上,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能够相互吸附,以使得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三贴合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软胶,所述软胶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手机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该充电支架还包括壳体、下托臂、支撑组件以及电源本体。该壳体上设置有耳机容纳腔,耳机容纳腔用于容纳耳机。该下托臂与壳体连接,该下托臂用于承托手机。支撑组件设置在壳体背离手机的一侧,支撑组件能够贴合于壳体上以及能够与壳体呈预设角度。电源本体设置在壳体内部,该电源本体能够分别与耳机和手机电连接,以向手机和耳机充电。所以,该充电支架既能够为手机支撑以及充电,也能够满足耳机收纳以及充电的需求,即具有多种充电和收纳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盖轨道以及滑盖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盖轨道以及滑盖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支持手机竖放的状态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支持手机横放的状态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支架,该充电支架既能够承载手机以及为手机充电,也能够满足耳机收纳以及充电的需求,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支架100,该充电支架100包括壳体110、下托臂120、支撑组件130以及电源本体140。
其中,该壳体110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能够容纳充电支架100的部分结构。该壳体1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该壳体110上设置有耳机容纳腔111,该耳机容纳腔111用于容纳耳机10。可以理解的是,该耳机容纳腔111中可以分设有两个容纳槽,分别用于容纳两只耳机10。该耳机容纳腔111可以收纳该耳机10,便于用户取用。
该下托臂120与壳体110连接,该下托臂120用于承托手机20。可以理解的是,当该充电支架100用于支撑手机20时,手机20的一端被放置在下托臂120上且背面背靠在壳体110上,该壳体110以及下托臂120能够共同承托手机20。
该支撑组件130设置在壳体110背离下托臂120的一侧,该支撑组件130能够贴合于壳体110上以及能够与壳体110呈预设角度。其中,在充电支架100在使用的过程中,该充电支架100被放置在平面上时,例如桌面上时,该支撑组件130、壳体110以及平面能够三角固定。进一步的,该壳体110与平面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当手机20被放置在充电支架100上时,该手机20也能够与平面呈现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用户观看。
该电源本体14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该电源本体140能够分别与手机20和耳机10电连接,以向手机20和耳机10充电。
所以,当用户在使用该充电支架100时候,该充电支架100不仅可以承托手机20,还可以收纳耳机10,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与此同时,在用户想要使用耳机10时,用户也不需要使用专门的耳机10充电舱,而是可以从充电支架100上的耳机容纳腔111中取用耳机10,这提高了用户使用耳机10的便捷程度。不仅如此,当用户将手机20放置在充电支架100上以及将耳机10放置在耳机容纳腔111中时,该充电支架100内的电源本体140还能够为手机20和耳机10充电,以维持或者提高手机20和耳机10的电量。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支架100还包括第一电路板150,该第一电路板15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该第一电路板150上设置有开关按钮151以及显示电量的LED灯152,该第一电路板150上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出部件153以及第一电源输入部件154。其中,该开关按钮151、LED灯152、第一电源输出部件153以及第一电源输入部件154分别与电源本体140电连接。该开关按钮151用于控制该电源本体140向第一电源输出部件153输出电能,该LED灯152用于显示该电源本体140的电量。该第一电源输出部件153凸出于下托臂120,该第一电源输出部件153不仅能够与手机20电连接,以向手机20提供电能;该第一电源输出部件153还固定且突出于下托臂120上,当该手机20插接于第一电源输出部件153上时,使得手机20也能够固定在下托臂120上,所以该第一电源输出部件153可以提升该手机20设置在充电支架100上的稳定程度。该第一电源输入部件154能够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以向电源本体140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支架100还包括第二电路板160,该第二电路板16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该第二电路板160上设置有第二电源输出部件161,该第二电源输出部件161与电源本体140电连接,该第二电源输出部件161凸出于耳机容纳腔111的侧壁,该第二电源输出部件161能够与耳机10电连接,以为耳机10充电。该耳机10分为左耳机10以及右耳机10。第二电源输出部件161包括第一子电源输出部件1611以及第二子电源输出部件1612,对应的,该第一子电源输出部件1611与第二子电源输出部件1612凸出于该容纳腔的侧壁,以分别为左耳机10和右耳机10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图6以及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盖轨道以及滑盖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壳体110上设置有开口112,该开口112与耳机容纳腔111连通。充电支架100还包括滑盖轨道170以及滑盖180,滑盖轨道170围设于开口112,该滑盖180与滑盖轨道170滑动连接,以使得该滑盖180能够遮挡耳机容纳腔111。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以通过该开口112将耳机10放置在耳机容纳腔111内或者通过该开口112将耳机10从耳机容纳腔111中取出。
为了维持滑盖180的平衡,该滑盖轨道170分为第一子滑盖轨道以及第二子滑盖轨道,该第一子滑盖轨道以及第二子滑盖轨道分别设置在开口112的两侧,该滑盖18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子滑盖轨道和第二子滑盖轨道滑动连接,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当滑盖180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滑盖180避开开口112,以露出该耳机容纳腔111,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该开口112将耳机10放置在耳机容纳腔111内或者通过该开口112将耳机10从耳机容纳腔111中取出;当滑盖180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滑盖180能够遮挡耳机容纳腔111,以起到遮挡灰尘的作用。
其中,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盖轨道以及滑盖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该滑盖轨道170的内侧设置有凹槽171,滑盖180的外侧设置有凸起181,凹槽171与凸起181卡接,使得该滑盖轨道170与滑盖180过盈配合。通过滑盖轨道170与滑盖180的配合可以实现高密封性,一方面能够避免灰尘从滑盖轨道170与滑盖180之间进入耳机容纳腔111中,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该滑盖180从滑盖轨道170上脱落。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7,该滑盖180上设置有第一磁铁182,滑盖轨道170上设置有第二磁铁172,第一磁铁182能够与第二磁铁172吸附,以使得滑盖180固定遮挡于耳机容纳腔111上。例如,通过第一磁铁182与第二磁铁172的吸附,该滑盖180能够固定于第二位置,即该滑盖180能够遮挡该耳机容纳腔111。进一步的,用户施加在滑盖180上的推力需大于第一磁铁182与第二磁铁172之间的磁力,才能够使得该滑盖18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在一些情况下,该滑盖180的初始位置为第二位置,当该用户施加在滑盖180上的推力大于第一磁铁182与第二磁铁172之间的磁力时,才能够使得该滑盖18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当用户停止施加在滑盖180上的推力时,由于第一磁铁182与第二磁铁172之间的磁力的作用,使得滑盖180能够从第一位置恢复至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1,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支持手机竖放的状态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支持手机横放的状态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支撑组件130包括第一支撑件131,第一支撑件1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与第一贴合部1312,第一贴合部1312设置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能够与壳体110呈第一预设角度。当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与壳体110呈第一预设角度时,该充电支架100适用于手机20竖放的状态。所以,在一些情况下,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能够贴合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在另一些情况下,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能够与壳体110呈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该支撑组件130还包括第一固定磁铁133以及第三磁铁134,该第一固定磁铁133设置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该第三磁铁134设置在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远离第一贴合部1312的一端。当该第一固定磁铁133与第三磁铁134相互吸附时,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能够贴合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该第一固定磁铁133与第四磁铁136间隔时,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能够与壳体110呈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支撑组件13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132。第二支撑件1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第二贴合部1322以及第三贴合部1323。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设置在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远离手机20的一侧,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与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连接,第二贴合部1322与第三贴合部1323设置在第一贴合部1312远离壳体110的一侧,当第二贴合部1322能够与第三贴合部1323贴合时,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与壳体110呈第二预设角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与壳体110呈第二预设角度时,该充电支架100适用于手机20横放的状态。当第二贴合部1322与第三贴合部1323分别与第一贴合部1312贴合时,即第二贴合部1322与第三贴合部1323不贴合时,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和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可以贴合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也可以与壳体110呈第一预设角度。
其中,该第二贴合部1322与第三贴合部1323贴合的状态是指该第二贴合部1322折叠于第三贴合部1323上,以使得该第二贴合部1322与第三贴合部1323层叠设置。
在一些情况下,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与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能够依次贴合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在另一些情况下,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和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能够与壳体110呈第一预设角度;在另一些情况下,当该第二贴合部1322与第三贴合部1323连接时,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贴合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该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能够与壳体110呈第二预设角度。
其中,该支撑组件130还包括第二固定磁铁135、第四磁铁136、第五磁铁137以及第六磁铁138。该第二固定磁铁135设置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该第四磁铁136设置在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上,第三磁铁134与第四磁铁136能够相互吸附,以使得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与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连接。第五磁铁137设置在第二贴合部1322上,第六磁铁138设置在第三贴合部1323上,第五磁铁137与第六磁铁138能够相互吸附,以使得第二贴合部1322与第三贴合部1323连接,此时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与壳体110呈第二预设角度。
当用户使用充电支架100的过程中,当第一固定磁铁133与第五磁铁137吸附、第二固定磁铁135与第三磁铁134吸附时,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和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可以贴合在壳体110远离下托臂120的一侧。当第二固定磁铁135与第五磁铁137吸附、第三磁铁134与第四磁铁136吸附时,该第一活动支撑部1311和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与壳体110呈第一预设角度。当该第五磁铁137与第六磁铁138吸附时,第二活动支撑部1321与壳体110呈第二预设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以及图3,充电支架100还包括软胶层190,软胶层190设置在壳体110靠近下托臂12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当手机20放置在充电支架100上时,该软胶层190起到缓冲作用,可以保护手机20不被磨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100,该充电支架100还包括壳体110、下托臂120、支撑组件130以及电源本体140。该壳体110上设置有耳机容纳腔111,耳机容纳腔111用于容纳耳机10。该下托臂120与壳体110连接,该下托臂120用于承托手机20。支撑组件130设置在壳体110背离手机20的一侧,支撑组件130能够贴合于壳体110上以及能够与壳体110呈预设角度。电源本体140设置在壳体110内部,该电源本体140能够分别与耳机10和手机20电连接,以向手机20和耳机10充电。所以,该充电支架100既能够为手机20支撑以及充电,也能够满足耳机10收纳以及充电的需求,即具有多种充电和收纳功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耳机容纳腔,所述耳机容纳腔用于容纳耳机;
下托臂,所述下托臂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下托臂用于承托手机;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背离所述下托臂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能够贴合于所述壳体上以及能够与所述壳体呈预设角度;
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本体能够分别与所述手机和所述耳机电连接,以向所述手机和所述耳机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源输出部件,所述第一电源输出部件与所述电源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部件凸出于所述下托臂,所述第一电源输出部件能够与所述手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源输出部件,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部件与所述电源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部件凸出于所述耳机容纳腔的侧壁,所述第二电源输出部件能够与所述耳机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耳机容纳腔连通;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滑盖轨道以及滑盖,所述滑盖轨道围设于所述开口,所述滑盖与所述滑盖轨道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滑盖能够遮挡所述耳机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轨道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滑盖的外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滑盖轨道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能够与所述第二磁铁吸附,以使得所述滑盖固定遮挡于所述耳机容纳腔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活动支撑部与第一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设置在所述壳体远离所述下托臂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能够与所述壳体呈第一预设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活动支撑部、第二贴合部以及第三贴合部,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远离所述手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三贴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部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贴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三贴合部贴合,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呈第二预设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五磁铁以及第六磁铁;所述第三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部的一端,所述第四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贴合部的一端,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能够相互吸附,以使得所述第一活动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活动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五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部上,所述第六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三贴合部上,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六磁铁能够相互吸附,以使得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三贴合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胶层,所述软胶层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下托臂的一侧。
CN202320589224.5U 2023-03-23 2023-03-23 充电支架 Active CN219718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9224.5U CN219718287U (zh) 2023-03-23 2023-03-23 充电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9224.5U CN219718287U (zh) 2023-03-23 2023-03-23 充电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8287U true CN219718287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7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89224.5U Active CN219718287U (zh) 2023-03-23 2023-03-23 充电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8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46321A1 (en) Disposable Charger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0724250U (zh)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充电仓
CN219718287U (zh) 充电支架
CN210957830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CN208445316U (zh) 充电座
TWM584568U (zh) 多工行動電源裝置
CN210430944U (zh) 一种磁吸式充电支架
CN209748238U (zh) 一种便捷式多功能充电宝
CN209982122U (zh) 带伸缩线结构移动电源
CN214412334U (zh) 无线充电支架
CN221467882U (zh) 一种带磁吸麦克风的蓝牙耳机
CN214481159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0380303U (zh) 一种手机支架磁吸式充电结构充电支架底座
CN219577227U (zh) 一种可收纳无线耳机的移动设备
CN215581603U (zh) 一种便捷的手提音响
CN212012270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10723523U (zh) 转接装置及有源设备
CN220934887U (zh) 一种充电设备
CN210536909U (zh) 一种耳机组件和耳机盒
CN213586210U (zh) 一种耳机放置盒
CN220234220U (zh) 一种充电支架
CN220586009U (zh) 一种内置ac适配器的移动电源
CN219493705U (zh) 多功能支架
CN219875153U (zh) 一种具有软体支架和车载配件的无线充电宝
CN214429333U (zh) 无线充电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