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5630U - 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5630U
CN219715630U CN202321071359.9U CN202321071359U CN219715630U CN 219715630 U CN219715630 U CN 219715630U CN 202321071359 U CN202321071359 U CN 202321071359U CN 219715630 U CN219715630 U CN 219715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late
pin
detection
limiting resistor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13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印丽红
陆国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ft Medic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ft Medic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ft Medical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ft Medical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13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5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5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5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涉及急救训练技术领域,电极检测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检测接口,检测接口用于连接待检测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第一内电极片和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接口,电压检测模块还连接控制模块。本申请的电路,可通过电极检测电路检测电信号的强弱,并将电信号电压值反馈至控制模块,从而判断第一外电极片和第二外电极片是否放置在模拟生物体皮肤内的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

Description

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急救训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心脏骤停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作为已经运用于公共场所的急救设备,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使用体外除颤设备,但是因为体外除颤设备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疗器械,给患者施救时会输出危险的高电压信号,所以体外除颤设备在被使用前均需要专门的培训,并且在进行体外除颤设备培训时,培训人员均采用体外除颤训练机和模拟生物体进行,要求贴靠外电极片位置准确,才能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
目前现有的体外除颤训练机,是在电极片内放置与LC振荡器连接的感应线圈,在模拟生物体胸部除颤位置皮肤下贴靠金属片,通过测量振荡频率来判断贴片的位置,需要额外设置感应线圈,增加体外除颤训练机内部结构,并且应用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只需增加电极检测电路对接收到的电信号强弱进行检测,便可确定外电极片贴放位置是否准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检测电路,所述电极检测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检测接口,所述检测接口用于连接待检测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接口,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还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接口中所述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引脚,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引脚,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引脚,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检测接口中所述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引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感、隔直电容、第一限流电阻以及第二限流电阻;
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为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隔直电容、所述第一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以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引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正向二极管、第一反向二极管;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连接预设电源,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反向二极管接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还包括:储能电容、第一放电电阻,其中,所述储能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储能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放电电阻接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还包括:开关器件、上拉电阻以及第二放电电阻;其中,所述开关器件的一端接地,所述开关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放电电阻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使能引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电感以及第三限流电阻;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为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以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引脚,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引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正向二极管、第二反向二极管;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正向二极管连接预设电源,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接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体外除颤训练机,包括:电极检测电路、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其中,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电极检测电路,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中检测接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外电极片,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中检测接口中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外电极片;
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体外除颤训练系统,包括:体外除颤训练机,以及模拟生物体;
其中,所述体外除颤训练机包括:电极检测电路、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其中,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电极检测电路,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中检测接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外电极片,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中检测接口中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外电极片;
所述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电极检测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检测接口,检测接口用于连接待检测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第一内电极片和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接口,电压检测模块还连接控制模块。本申请的电路,可通过电极检测电路检测第一外电极片、第一内电极片和第二外电极片、第二内电极片贴放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并将电信号电压值实时反馈至控制模块,使得控制模块可根据电信号的强弱,判断第一外电极片、第一内电极片和第二外电极片、第二内电极片是否贴放准确,即第一外电极片和第二外电极片是否放置在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获取培训人员的训练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除颤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电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除颤训练机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电极检测电路;110-控制模块;120-电压检测模块;130-检测接口;121-信号处理单元;122-电压检测单元;210-第一外电极片;220-第二外电极片;230-第一内电极片;240-第二内电极片;300-模拟生物体;L1-第一电感;C1-隔直电容;R1-第一限流电阻;R2-第二限流电阻;D1-第一正向二极管;D2-第一反向二极管;C2-储能电容;R3-第一放电电阻;Q1-开关器件;R4-上拉电阻;R5-第二放电电阻;L2-第二电感;R6-第三限流电阻;D3-第二正向二极管;D4-第二反向二极管;P1.7-输入引脚;P4.3-输出引脚;P4.5-使能引脚;M1-第一引脚;M2-第二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为了向培训人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训练有效的体外除颤训练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体外除颤训练系统,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除颤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体外除颤训练系统包括:体外除颤训练机以及模拟生物体300,其中,体外除颤训练机包括:电极检测电路100、第一外电极片210以及第二外电极片220,电极检测电路100中检测接口130中的第一引脚M1连接第一外电极片210,电极检测电路100中检测接口130中的第二引脚M2连接第二外电极片220,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外电极片210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230以及第二外电极片220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240,其中,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内电极片240相连接,第一外电极片21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可直接通过线连接至检测接口130的第一引脚M1和第二引脚M2,第一外电极片21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也可通过线连接至检测插头,然后通过检测插头连接检测接口130,在此对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二外电极片220和检测接口130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
培训人员可通过体外除颤训练系统中体外除颤训练机中的电极检测电路100对电信号的强弱检测,判断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是否贴放准确,即第一外电极片21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是否放置在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其中,电信号的强弱是通过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的贴放位置决定的,若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贴放越整齐即接触面积越多,电极检测电路100检测到的电信号越强,若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贴放越不整齐即接触面积越少,电极检测电路100检测到的电信号越弱,从而可根据电信号的强弱,获取到培训人员在使用体外除颤训练系统时,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贴放的准确率,有助于培训人员的训练。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多个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电极检测电路100进行具体的示例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极检测电路100包括:控制模块110、电压检测模块120以及检测接口130,检测接口130用于连接待检测第一外电极片210以及第二外电极片220,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外电极片210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230以及第二外电极片220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240,其中,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内电极片240相连接。
电压检测模块120连接检测接口130,电压检测模块120还连接控制模块110。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检测电路100用于对检测接口130输入的电信号进行检测,其中,电信号是由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的贴放程度产生的,当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贴放越整齐即接触面积越多,电极检测电路100检测到的电信号越强,当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贴放越不整齐即接触面积越少,电极检测电路100检测到的电信号越弱。
控制模块110连接电压检测模块120,用于向电压检测模块120发送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且可以接收电压检测模块120反馈的电信号电压值,其中,控制单元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即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
通过控制模块110向电压检测模块120发送PWM信号,然后通过检测接口130连接的第一外电极片210与第一内电极片230贴放,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内电极片240相连接,在通过与第二内电极片240贴放的第二外电极片220将电信号传输至检测接口130,通过检测接口130与电压检测模块120的连接,检测接口130将第二外电极片220传输的电信号传输至电压检测模块120,最后电压检测模块120对接收的电信号电压值进行检测并反馈至控制模块110,使得控制模块110接收到电信号的电压值,从而根据电压值的大小,确定电信号的强弱,并确定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的贴放结果,即贴放整齐或者不整齐,其中,PWM信号通过第一外电极片210穿过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第二外电极片220接收透过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的电信号,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以及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相当于电极检测电路100中的电容。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检测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检测接口,检测接口用于连接待检测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第一内电极片和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接口,电压检测模块还连接控制模块。本申请的电路,可通过电极检测电路检测第一外电极片、第一内电极片和第二外电极片、第二内电极片贴放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并将电信号电压值实时反馈至控制模块,使得控制模块可根据电信号的强弱,判断第一外电极片、第一内电极片和第二外电极片、第二内电极片是否贴放准确,即第一外电极片和第二外电极片是否放置在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从而获取培训人员的训练准确率。
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电极检测电路100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可能实现方式。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模块110的电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压检测模块120包括:电压检测单元122和信号处理单元121,其中,电压检测单元122的输入端连接检测接口130中第二外电极片220对应的第二引脚M2,电压检测单元122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110的输入引脚P1.7,信号处理单元121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110的输出引脚P4.3,信号处理单元121的输出端连接检测接口130中第一外电极片210对应的第一引脚M1。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0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其中,控制模块110的输出引脚P4.3用于向电压检测模块120中的信号处理单元121发送PWM信号,控制模块110的输入引脚P1.7用于接收电压检测模块120中电压检测单元122反馈的电信号电压值,信号处理单元121用于对控制模块110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升压限流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检测接口130中第一外电极片210对应的第一引脚M1,通过检测接口130的第二外电极片220对应的第二引脚M2将接收的电信号传输至电压检测单元122的输入端,最后电压检测单元122对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电压值反馈至控制模块110的输入引脚P1.7。
本申请实施例还通过一种电压检测单元122提供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可能实现方式。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压检测单元122包括:第一电感L1、隔直电容C1、第一限流电阻R1以及第二限流电阻R2。
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为电压检测单元122的输入端,用以连接第二引脚M2,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隔直电容C1、第一限流电阻R1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为电压检测单元122的输出端,以连接控制模块110的输入引脚P1.7。
第一电感L1为升压电感可通过自感作用产生反向电势,抑制预设电源电压的突变,也可通过自身阻抗限制输出电流的增长速度,保证输出电信号电压、电流的稳定性,同时第一电感L1对隔直电容C1正向充电,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和第二限流电阻R2将电信号输出至控制模块110的输入引脚P1.7。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可能实现方式。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压检测单元122还包括:第一正向二极管D1、第一反向二极管D2;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正向二极管D1连接预设电源,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反向二极管D2接地。
通过第一正向二极管D1和第一反向二极管D2对电压检测单元122进行限压保护,示例的,当控制模块110产生PWM信号为方波0V电压信号时,由于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反向二极管D2接地,可将隔直电容C1的电压很快降低至第一反向二极管D2的压降电压,从而实现对电压检测单元122的限压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可能实现方式。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压检测单元122还包括:储能电容C2、第一放电电阻R3,其中,储能电容C2的一端接地,储能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通过第一放电电阻R3接地。
在一种示例中,若控制模块110产生PWM信号为方波3V电压信号时,第一电感L1对隔直电容C1正向充电后,同时经过第一限流电阻R1和第二限流电阻R2对储能电容C2进行充电,而第一放电电阻R3一直对隔直电容C1进行缓慢放电,用作接收下一个方波3V电压信号。
在另一种示例中,若控制模块110产生PWM信号为方波0V电压信号时,第一电感L1对隔直电容C1反向放电,同时经过第一限流电阻R1和第二限流电阻R2对储能电容C2进行放电,由于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反向二极管D2接地,可将隔直电容C1的电压很快降低至第一反向二极管D2的压降电压,且由于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一放电电阻R3对储能电容C2放电缓慢,使得储能电容C2的电压保持较高的电压值,最后通过储能电容C2将检测的电信号电压值传输至控制模块110的输入引脚P1.7。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可能实现方式。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电极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压检测单元122还包括:开关器件Q1、上拉电阻R4以及第二放电电阻R5;其中,开关器件Q1的一端接地,开关器件Q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放电电阻R5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10的使能引脚P4.5。
开关器件Q1可以为场效应管或者晶体管,在此不做限制,开关器件Q1根据控制模块110使能引脚P4.5输出的使能信号,实现对储能电容C2进行控制,示例的,若体外除颤训练机处于关闭状态时,为了不实时监测电信号,使控制模块110输出使能信号为高电平,则开关器件Q1开通对储能电容C2快速放电,若体外除颤训练机处于使用状态时,使控制模块110输出使能信号为低电平,则开关器件Q1关断不对储能电容C2放电,其中,开关器件Q1也通过第二放电电阻R5进行放电。
本申请实施例还通过一种信号处理单元121提供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可能实现方式。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单元1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信号处理单元121包括: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三限流电阻R6。
其中,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为信号处理单元121的输入端,以连接控制模块110的输出引脚P4.3,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6连接第一引脚M1。
信号处理单元121的输入端接收控制模块110输出引脚P4.3输出的PWM信号,通过第二电感L2和第三限流电阻R6连接检测接口130中第一外电极片210对应的第一引脚M1,并通过检测接口130中第二外电极片220对应的第二引脚M2将电信号传输至电压检测单元122,其中,第二电感L2还可通过第三限流电阻R6、第四限流电阻R7连接第一引脚M1,第三限流电阻R6、第四限流电阻R7均具有限流作用,另外,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以及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相当于电极检测电路100中的电容,因此,当控制模块110输出引脚P4.3输出的PWM信号为方波电压信号时,通过信号处理单元121、第一外电极片210、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外电极片220、第二内电极片240以及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可将方波电压信号转换成三角波电压信号,使得电压检测单元122可根据三角波电压信号的面积检测电信号的强弱。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极检测电路100的可能实现方式。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处理单元1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信号处理单元121还包括:第二正向二极管D3、第二反向二极管D4;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正向二极管D3连接预设电源,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反向二极管D4接地。
其中,通过第二正向二极管D3和第二反向二极管D4对信号处理单元121进行限压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体外除颤训练机的可能实现方式。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除颤训练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包括:电极检测电路100、第一外电极片210以及第二外电极片220。
其中,电极检测电路100中检测接口130中的第一引脚M1连接第一外电极片210,电极检测电路100中检测接口130中的第二引脚M2连接第二外电极片220,具体的,电极检测电路100在上述实施例中均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模拟生物体300的皮肤内设置有第一外电极片210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230以及第二外电极片220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240,其中,第一内电极片230和第二内电极片240相连接。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检测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电压检测模块以及检测接口,所述检测接口用于连接待检测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接口,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还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接口中所述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引脚,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引脚,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引脚,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检测接口中所述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感、隔直电容、第一限流电阻以及第二限流电阻;
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为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隔直电容、所述第一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以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正向二极管、第一反向二极管;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正向二极管连接预设电源,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反向二极管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还包括:储能电容、第一放电电阻,其中,所述储能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储能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放电电阻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还包括:开关器件、上拉电阻以及第二放电电阻;其中,所述开关器件的一端接地,所述开关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放电电阻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使能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电感以及第三限流电阻;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为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以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引脚,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正向二极管、第二反向二极管;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正向二极管连接预设电源,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反向二极管接地。
9.一种体外除颤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检测电路、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其中,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为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电极检测电路,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中检测接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外电极片,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中检测接口中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外电极片;
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
10.一种体外除颤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除颤训练机,以及模拟生物体;
其中,所述体外除颤训练机包括:电极检测电路、第一外电极片以及第二外电极片,其中,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为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电极检测电路,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中检测接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外电极片,所述电极检测电路中检测接口中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外电极片;
所述模拟生物体的皮肤内第一预设位置处和第二预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一内电极片以及所述第二外电极片对应的第二内电极片,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片相连接。
CN202321071359.9U 2023-05-06 2023-05-06 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Active CN219715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1359.9U CN219715630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1359.9U CN219715630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5630U true CN219715630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1359.9U Active CN219715630U (zh) 2023-05-06 2023-05-06 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5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8440B (zh) 功能性电刺激系统
US5217009A (en) Compact biomedical pulsed signal generator for bone tissue stimulation
US7054686B2 (en) Pulsewid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P2077749B1 (en) Automated ecg lead impedance measurement integrated into ecg gating circuitry
CN1283327C (zh) 四接触识别除纤颤器电极系统
JPH0411209B2 (zh)
CN104001264A (zh) 可进行电极接触状态监测的电刺激治疗设备
CN101518667A (zh) 智能中频双向方波除颤方法
CN104353184A (zh) 肌电反馈式刺激仪
CN110882486A (zh) 一种恒流型经皮神经电刺激电路
US8755903B2 (en) System of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anescu et al. Electrical safety of conducted electrical weapons relative to requirements of relevant electrical standards
CN219715630U (zh) 电极检测电路、体外除颤训练机及体外除颤训练系统
IL144120A (en) Defibrillator system
US69657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test of defibrillation and pacing circuits including a patient isolation switch
US7096062B2 (en) Method for self-test of defibrillation and pacing circuits including a patient isolation switch
Nelson et al. Assessment of 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interaction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CN206026875U (zh) 一种经皮神经定位电刺激笔
AU2022260830A1 (en) Method, system and electronic wearable unit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pelvic region of subject
CN112839576B (zh) 心肺复苏指导方法、指导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76732A (zh) 急救心跳机及其使用方法
GB2618465A (en)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with multiple, multifunctional electrode pairs
CN203852346U (zh) 急救心跳机
Maruf et al. Dc Shock Simulator
CN214343973U (zh) 一种低频共振生物电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