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1373U -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1373U
CN219701373U CN202320951618.0U CN202320951618U CN219701373U CN 219701373 U CN219701373 U CN 219701373U CN 202320951618 U CN202320951618 U CN 202320951618U CN 219701373 U CN219701373 U CN 219701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ring
rod piece
rotational flow
supporting framework
negative rota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516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Bao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i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Bao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i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Bao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i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Bao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i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516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1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1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1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凝并装置,所述凝并装置包括外筒体和杆件,所述外筒体中设有依次排布的首叶片环、中叶片环和尾叶片环,所述首叶片环和尾叶片环固定在杆件的两侧;所述中叶片环固定在杆件的中部,所述中叶片环沿着中间的空心圆其外周设有多层扰流叶片,相邻两层扰流叶片的导流方向相反,所述固定装置与杆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大部分方形管道或圆形管道,实行量产化处理,达到了轻量化效果,低能耗高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大的凝并效果、经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除尘(雾)的应用中,采用除尘(雾)装置对于亚微米或纳米级颗粒的滤除效率依然较低,达不到颗粒排放标准。需要一个凝并装置的前处理,将粒径变大,而旋流流场可以使小粒径发生碰撞,从而增大粒径,方便在后续的除尘(雾)装置中被除去。
传统的凝并装置大多采用小尺寸、多构件,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发生堵塞现象;且凝并装置不易加工,装配繁杂,前期成本消耗巨大。另外,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不同管径尺寸的要求,故添加一个固定装置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增强适用性,然而固定装置在除尘器的管道中安装不便,导致凝并装置的除尘(雾)方案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凝并装置,所述凝并装置包括外筒体和杆件,所述外筒体中设有依次排布的首叶片环、中叶片环和尾叶片环,所述首叶片环和尾叶片环固定在杆件的两侧;所述中叶片环固定在杆件的中部,所述中叶片环沿着中间的空心圆其外周设有多层扰流叶片,相邻两层扰流叶片的导流方向相反,所述固定装置与杆件活动连接。
首叶片环诱发的涡流使颗粒发生碰撞,具有初步凝并与颗粒微分区的特征。中叶片环使流域产生多重顺逆流,形成鲜明的层式涡流,提高了小颗粒间碰撞概率。尾叶片环与首叶片环结构相似,其作用在于将通过首、中叶片环处理后的大颗粒物再次凝并,增强凝并效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活动框和支撑骨架,所述活动框的外侧铺设有耐腐蚀布,活动框设有多个且其分别固定在支撑骨架的外侧端部;所述支撑骨架分别铰接在首叶片环和尾叶片环的外侧圆框中,构成连杆机构;所述支撑骨架的中部与杆件螺纹连接,构成螺杆机构。
支撑骨架为连杆机构,杆件与支撑骨架形成螺杆机构,拧转杆件使支撑骨架带动活动方框扩大或缩小至管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框为L型边框、一字型边框、圆弧形边框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首叶片环、中叶片环和尾叶片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杆件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叶片环中的多层扰流叶片,叶片数量由外到内依次增多,且多层扰流叶片的间距由外到内依次递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筒体中设有依次排布的首叶片环、中叶片环和尾叶片环,三个叶片环的设置在凝并装置中构成了多级处理,每级叶片环分工不同,协同凝并。气流产生多重顺逆流,形成鲜明的层式涡流,集中处理小颗粒,增大了小颗粒间碰撞概率,提高了小颗粒间的聚并效率。通过固定装置与杆件活动连接,满足管径尺寸在装置设计尺寸一倍范围内的方形或圆形管道使用,安装检修方便,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大部分方形管道或圆形管道,实行量产化处理,达到了轻量化效果,低能耗高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大的凝并效果、经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首叶片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叶片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适配大管径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置入方管中的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叶片环下游流域的速度矢量图。
图中标号:1-耐腐蚀布;2-外筒体;3-首叶片环;4-中叶片环;5-尾叶片环;6-活动框;7-支撑骨架;8-杆件;9-空心圆;10-扰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凝并装置,凝并装置包括外筒体2和杆件8,外筒体2中设有依次排布的首叶片环3、中叶片环4和尾叶片环5。其中,首叶片环3和尾叶片环5固定在杆件8的两侧。首叶片环3诱发的涡流使颗粒发生碰撞,具有初步凝并与颗粒微分区的特征。尾叶片环5与首叶片环3结构相似,其作用在于将通过首叶片环3、中叶片环4处理后的大颗粒物再次凝并,增强凝并效果。
中叶片环4固定在杆件8的中部,用于使流域产生多重顺逆流,形成鲜明的层式涡流,提高了小颗粒间碰撞概率。三个叶片环的设置在凝并装置中构成了多级处理,每级叶片环分工不同,协同凝并。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首叶片环3、中叶片环4和尾叶片环5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杆件8上,这样在旋转固定装置时,首叶片环3、中叶片环4和尾叶片环5的可以分别在杆件8中转动,且位置不会移动。
中叶片环4沿着中间的空心圆9其外周设有多层扰流叶片10,相邻两层扰流叶片10的导流方向相反。中叶片环4中的多层扰流叶片10,叶片数量由外到内依次增多,且多层扰流叶片10的间距由外到内依次递减。这样的设计,使流域产生多重顺逆流,形成鲜明的层式涡流,提高了小颗粒间碰撞概率,其效果如图7所示。
其中,固定装置与杆件8活动连接,用于跟管道的内壁匹配。具体的,固定装置包括活动框6和支撑骨架7,活动框6的外侧铺设有耐腐蚀布1。耐腐蚀布1一端固定在活动框6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首叶片环3和尾叶片环5上,对经过的灰尘、雾气进行聚集。支撑骨架7向外扩张同时带动耐腐蚀布1延展形成通道,该通道具有气流加速效果,管径越大,效果越佳。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延展形成通道为锥形结构,以便于空气的聚集输送。
活动框6设有多个且其分别固定在支撑骨架7的外侧端部。在实施时,活动框6为L型边框、一字型边框、圆弧形边框中的任意一种。当活动框6为L型边框时,如图6所示,用于匹配方形管道;当活动框6为一字型边框,也可用于匹配方形管道;当活动框6为圆弧形边框时,可以匹配圆筒型管道的内壁。支撑骨架7分别铰接在首叶片环3和尾叶片环5的外侧圆框中,构成连杆机构;支撑骨架7的中部与杆件8螺纹连接,构成螺杆机构;采用的连杆机构与雨伞的支撑骨架类似,采用螺杆机构是用于通过拧转的方式撑开活动框6,使其顶紧在管道的内壁上进行固定。
支撑骨架7为连杆机构,杆件8与支撑骨架7形成螺杆机构,拧转杆件8使支撑骨架7带动活动框6扩大或缩小至管径尺寸,即与管道内壁相匹配进行贴合。因此,拧转杆件8使支撑骨架7带动活动框6扩大或缩小至所需管径尺寸,采用了四连杆机构和螺杆机构。可满足管径尺寸在装置设计尺寸一倍范围内的方形管道或圆形管道使用。在实施时,根据用户需要,改变活动框6尺寸的方法不限于四连杆、螺杆等机构形式。
将本装置放入方管管道或圆管管道前,通过拧转杆件8带动支撑骨架7扩张,从而带动活动框6调整尺寸,至方管或圆管大致内壁管径后,装入管道内;再次拧转杆件8调整尺寸至紧扣管道内壁。耐腐蚀布1一端连接着首叶片环3,另一端随活动框6尺寸的改变而改变,形成类锥形密闭通道。此装置满足管径尺寸在装置设计尺寸一倍范围内的方形或圆形管道使用。
凝并装置模块化,达到可量产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从而实现轻量化;整体结构简单,实现“拧-装(拆)-拧”即可完成拆装,便于拆装检修;在实施时,插入管道内的方式为嵌入式,不占用额外用地面积。
凝并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含尘(雾)气流受首叶片环3的影响,小颗粒随涡旋动比大颗粒运动显著,大小颗粒物发生初步的碰撞与分区;通过中叶片环4,受相邻扰流叶片10的不同向导流,产生多重顺逆涡,形成鲜明的层式涡流,增大颗粒碰撞概率;尾叶片环5将处理后的大颗粒物进行再次凝并处理。
在实施时,此装置不仅适用于固体颗粒的除尘,也适用于液态颗粒的除雾。此装置可适用于大部分方形或圆形管道,达到了轻量化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大的凝并效果、经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实施例2,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多个叶片环由杆件8穿过内空心圆9串联,与外筒体2连接。装置置入方形或圆形管道前,通过拧转杆件8,带动支撑骨架7调整活动框6尺寸大小后,装入方形或圆形管道内,再次拧转杆件8至与管壁卡死。耐腐蚀布1一端连接着首叶片环3,另一端随活动框6尺寸的改变而改变,形成类锥形密闭通道。
当气流通入方形或圆形管道后,受到由大到小的通道影响,流速加快。流经首叶片环3,其的扰流叶片10使气流形成涡流,经过扰流叶片10的长度10倍距离后,气流趋向平稳,大小粒径微区分,内部大颗粒占比大。流向中叶片环4,由于中叶片环4的相邻不同导流方向的扰流叶片10,使气流形成多重环状涡流,增大颗粒的碰撞几率,充分凝并后通过尾叶片环5完成大颗粒的凝并,最后通过方形或圆形管道流向下流的除雾(尘)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这些未公开的要素,均属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获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凝并装置,所述凝并装置包括外筒体(2)和杆件(8),所述外筒体(2)中设有依次排布的首叶片环(3)、中叶片环(4)和尾叶片环(5),所述首叶片环(3)和尾叶片环(5)固定在杆件(8)的两侧;所述中叶片环(4)固定在杆件(8)的中部,所述中叶片环(4)沿着中间的空心圆(9)其外周设有多层扰流叶片(10),相邻两层扰流叶片(10)的导流方向相反,所述固定装置与杆件(8)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活动框(6)和支撑骨架(7),所述活动框(6)的外侧铺设有耐腐蚀布(1),活动框(6)设有多个且其分别固定在支撑骨架(7)的外侧端部;所述支撑骨架(7)分别铰接在首叶片环(3)和尾叶片环(5)的外侧圆框中,构成连杆机构;所述支撑骨架(7)的中部与杆件(8)螺纹连接,构成螺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6)为L型边框、一字型边框、圆弧形边框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7)向外扩张同时带动耐腐蚀布(1)延展形成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叶片环(3)、中叶片环(4)和尾叶片环(5)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杆件(8)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叶片环(4)中的多层扰流叶片(10),叶片数量由外到内依次增多,且多层扰流叶片(10)的间距由外到内依次递减。
CN202320951618.0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Active CN219701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1618.0U CN21970137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1618.0U CN21970137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1373U true CN219701373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81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1618.0U Active CN219701373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13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60712A1 (en) Turbine inverter
JP2008527253A5 (zh)
CN107252742B (zh) 一种脱气除油水力聚结装置
CN102416289B (zh) 多个进气喷嘴型超声速凝结分离装置
CN202655135U (zh) 一种可变截面管式超音速冷凝旋流器
CN109701324A (zh) 轴流组合式变管径多管旋风除尘装置及方法
CN219701373U (zh) 一种径向多层正反旋流聚并装置
WO2012113347A1 (zh) 一种天然气超声速膨胀制冷与旋流分离装置
CN107376581A (zh) 一种渐扩旋流型超声速喷管
CN206526609U (zh) 双喉道超声速低温螺旋流动气体分离装置
CN103133214A (zh) 洋流发电用涡轮动力装置
CN202376860U (zh) 一种切向入口式气体超声速旋流分离装置
CN102489081B (zh) 一种气体超声速凝结与旋流分离喷管
CN107725285B (zh) 一种风力机尾流消散装置
CN105423319B (zh) 变径方弯头及烟气管道系统
CN208213446U (zh) 一种具有正弦曲线溢流结构的水力旋流器
CN207324294U (zh) 一种外置型除雾器
CN216878639U (zh) 涡流式超临界高压饱和气体脱水器
CN112325398B (zh) 一种旋流增效装置
CN105781871B (zh) 一种喷气式叶轮废气流发电装置
CN202315566U (zh) 一种气体超声速凝结与旋流分离喷管
CN209853327U (zh) 一种气旋发生装置
CN206121237U (zh) 一种半开管导流叶片式气液预分离装置
CN205903708U (zh) 自循环两级轴向气液分离旋流管
CN218407555U (zh) 一种具有非对称扩压器和蜗壳结构的汽轮机排汽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