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5454U - 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5454U
CN219695454U CN202321214195.0U CN202321214195U CN219695454U CN 219695454 U CN219695454 U CN 219695454U CN 202321214195 U CN202321214195 U CN 202321214195U CN 219695454 U CN219695454 U CN 219695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life detection
detection radar
cavity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41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ui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Ru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Rui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Ru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41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5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5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5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命探测雷达,其包括至少三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支撑板、安装座、生命探测雷达本体、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及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各个所述支撑杆均竖直设置并合围形成多边形;所述支撑板水平固定于各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下端,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具有朝向地面的扫描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增大每放置一次生命探测雷达本体时扫描面的扫描范围,从而降低了探测盲区,并降低了放置生命探测雷达本体的次数,不仅降低了搜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搜救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背景技术
生命探测雷达主要用于地震、塌陷、建筑物倒塌下的废墟救援,现有的生命探测雷达(如申请号为202121094252.7中公开的一种雷达生命探测仪)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导向柱的伸出长度,从而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使得生命探测雷达水平放置在废墟面上,由于生命探测雷达在探测生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因此只能对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扫描,导致探测盲区很大,需要不停地变换生命探测雷达的位置才能对探测盲区进行扫描,不仅增加了搜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搜救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生命探测雷达,解决现有技术中生命探测雷达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导向柱的伸出长度,从而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使得生命探测雷达水平放置在废墟面上,由于生命探测雷达在探测生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因此只能对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扫描,导致探测盲区很大,需要不停的变换生命探测雷达的位置才能对探测盲区进行扫描,不仅增加了搜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搜救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生命探测雷达,包括:
至少三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各个所述支撑杆均竖直设置并合围形成多边形;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固定于各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
生命探测雷达本体,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下端,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具有朝向地面的扫描面;
第一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转动,以调节所述扫描面的倾角;
第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座在水平面上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柱、活动柱及至少一紧固件,所述活动柱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上,并可沿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移动,各个所述紧固件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活动柱上,各个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均具有与所述固定柱连接的连接状态及与所述固定柱拆开的拆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内并沿着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具有一柱状结构的空腔,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柱状结构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空腔的直径,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并沿着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排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定位孔,所述活动柱的下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活动柱的上端沿着所述连通孔伸出至所述空腔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柱具有限位部及伸出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伸出部的直径,所述限位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伸出部沿着所述连通孔伸出至所述空腔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柱下端的侧壁上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收容槽。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弹性件及连接柱,各个所述连接柱分别滑动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收容槽内,所述连接柱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各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推入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具有一柱状结构的限位腔,且所述限位腔的纵截面为凸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限位头、连接轴及底座,所述限位头与所述限位腔适配,并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连接轴垂直于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限位头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的顶部与所述限位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主动转轴、从动转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及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主动转轴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主动转轴的下端依次同轴穿过所述限位头、所述连接轴及所述底座,所述从动转轴平行于所述支撑板设置,且所述从动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固定于所述从动转轴上,所述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于所述主动转轴的底部,所述从动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所述从动转轴上,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转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并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从动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各个支撑杆的长度,并将各个支撑杆的底部放置于废墟面上,从而可以保持支撑板处于水平状态,通过操控第一角度调节机构,使得第一角度调节机构驱动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扫描面的倾角,再通过操控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使得第二角度调节机构驱动安装座在水平面上转动,从而可以增大每放置一次生命探测雷达本体时扫描面的扫描范围,从而降低了探测盲区,并降低了放置生命探测雷达本体的次数,不仅降低了搜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搜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命探测雷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一种生命探测雷达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一种生命探测雷达当扫描面处于另一倾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支撑杆、110-固定柱、111-空腔、112-连通孔、113-定位孔、120-活动柱、121-限位部、122-伸出部、123-收容槽、130-紧固件、131-弹性件、132-连接柱、200-支撑板、210-限位腔、300-安装座、310-限位头、320-连接轴、330-底座、400-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10-扫描面、500-第一角度调节机构、510-主动转轴、520-从动转轴、530-主动锥齿轮、540-从动锥齿轮、550-第一转动驱动件、600-第二角度调节机构、610-主动齿轮、620-从动齿轮、630-第二转动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命探测雷达,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至少三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100、支撑板200、安装座300、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第一角度调节机构500及第二角度调节机构600,各个所述支撑杆100均竖直设置并合围形成多边形;所述支撑板200水平固定于各个所述支撑杆100的顶部;所述安装座30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00的下方,所述安装座300的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200上;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00的下端,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具有朝向地面的扫描面410;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500与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以调节所述扫描面410的倾角;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600与所述安装座30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座300在水平面上转动。
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各个所述支撑杆100的长度,并将各个所述支撑杆100的底部放置于废墟面上,从而可以保持所述支撑板200处于水平状态,通过操控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500,使得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500驱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所述扫描面410的倾角,再通过操控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600,使得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600驱动所述安装座300在水平面上转动,从而可以增大每放置一次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时所述扫描面410的扫描范围,从而降低了探测盲区,并降低了放置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的次数,不仅降低了搜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搜救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述支撑杆100包括固定柱110、活动柱120及至少一紧固件130,所述活动柱120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柱110上,并可沿所述固定柱110的长度方向移动,各个所述紧固件130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活动柱120上,各个所述紧固件130的另一端均具有与所述固定柱110连接的连接状态及与所述固定柱110拆开的拆开状态,当各个所述紧固件130的另一端均处于连接状态时,可以使得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进行固定连接,当各个所述紧固件130的另一端均处于拆开状态时,可以使得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分离,从而使得所述活动柱120可以相对于所述固定柱110滑动,进而可以调节所述支撑杆100的长度,使得所述支撑板200在不同的废墟中,均可以保持处于水平状态。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固定柱110内并沿着所述固定柱110的长度方向具有一柱状结构的空腔111,以便使得所述活动柱120滑动连接于所述空腔111内,所述固定柱110的顶部开设有一与所述空腔111连通的柱状结构的连通孔112,以便使得所述活动柱120的上端可以穿过所述连通孔112,并伸出至所述空腔111的外部,所述连通孔112的直径小于所述空腔111的直径,以便于使得所述连通孔112对所述限位部121形成限位,防止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脱离连接,所述固定柱110的侧壁上并沿着所述固定柱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排与所述空腔111连通的定位孔113,以便使得所述连接柱132可以在所述弹性件131的作用下插入所述定位孔113内,实现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的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120的下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空腔111内,所述活动柱120的上端沿着所述连通孔112伸出至所述空腔111的外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活动柱120具有限位部121及伸出部122,所述限位部121的直径大于所述伸出部122的直径,所述限位部121滑动设置于所述空腔111内,所述伸出部122沿着所述连通孔112伸出至所述空腔111的外部,从而可以使得所述限位部121不能穿过所述连通孔112,避免了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脱离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活动柱120下端的侧壁上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收容槽123,以便于使得所述连接柱132缩进所述收容槽123内,使得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解除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紧固件130包括弹性件131及连接柱132,各个所述连接柱132分别滑动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收容槽123内,所述连接柱13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各个所述弹性件131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收容槽123内,且所述弹性件131的一端与所述收容槽123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13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13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连接柱132的第二端推入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孔113内,从而使得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进行固定连接,通过按压所述连接柱132,可以使得所述连接柱132缩进所述收容槽123内,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解除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120可以相对于所述固定柱110滑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支撑板200内具有一柱状结构的限位腔210,且所述限位腔210的纵截面为凸形结构,使得所述安装座300的上端可以连接于所述限位腔210内,并对所述安装座300形成限位,防止所述安装座300向下移动,脱离所述支撑板200。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安装座300包括限位头310、连接轴320及底座330,所述限位头310与所述限位腔210适配,并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腔210内,所述连接轴320垂直于所述支撑板200并与所述限位头310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320的顶部与所述限位头310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30与所述连接轴32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330上,使得所述连接轴320可以通过所述限位头310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00上,并且通过所述限位头310的作用可以使得所述连接轴320在转动时,不会脱离所述支撑板200,并通过所述连接轴320的转动带动所述底座330转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500包括主动转轴510、从动转轴520、主动锥齿轮530、从动锥齿轮540及第一转动驱动件550,所述主动转轴510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00上,所述主动转轴510的下端依次同轴穿过所述限位头310、所述连接轴320及所述底座330,所述从动转轴520平行于所述支撑板200设置,且所述从动转轴520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330上,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固定于所述从动转轴520上,所述主动锥齿轮530同轴固定于所述主动转轴510的底部,所述从动锥齿轮540同轴固定套设于所述从动转轴520上,所述从动锥齿轮540与所述主动锥齿轮530啮合,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550固定于所述支撑板200上,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550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转轴510的上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转轴510转动,通过操控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550,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550驱动所述主动转轴510转动,并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530转动,所述主动锥齿轮530会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54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转轴5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所述扫描面410的倾角,增大扫描范围。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600包括主动齿轮610、从动齿轮620及第二转动驱动件630,所述主动齿轮61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00的下方,并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200上,所述从动齿轮620同轴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轴320上,所述从动齿轮620与所述主动齿轮610啮合,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630固定于所述支撑板200上,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630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齿轮610同轴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610转动,通过操控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630,可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630驱动所述主动齿轮610转动,并通过所述从动齿轮620带动所述连接轴3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底座330在水平面上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使得所述扫描面410每处于一个倾角状态时,所述扫描面410均可以在360°方向上转动,增大扫描范围,降低探测盲区。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各个所述支撑杆100的长度,并将各个所述支撑杆100的底部放置于废墟面上,从而可以保持所述支撑板200处于水平状态,通过按压所述连接柱132,可以使得所述连接柱132缩进所述收容槽123内,所述活动柱120与所述固定柱110解除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120可以相对于所述固定柱110滑动,从而调节了所述支撑杆100的长度,使得所述支撑板200在不同的废墟中,均可以保持处于水平状态,通过操控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550,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550驱动所述主动转轴510转动,并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530转动,所述主动锥齿轮530会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54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转轴5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所述扫描面410的倾角,再通过操控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630,可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630驱动所述主动齿轮610转动,并通过所述从动齿轮620带动所述连接轴3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底座330在水平面上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使得所述扫描面410每处于一个倾角状态时,所述扫描面410均可以在360°方向上转动,增大扫描范围,降低探测盲区,从而可以增大每放置一次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时所述扫描面410的扫描范围,从而降低了探测盲区,并降低了放置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的次数,不仅降低了搜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搜救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命探测雷达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操控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550,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550驱动所述主动转轴510转动,并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530转动,所述主动锥齿轮530会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54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从动转轴5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所述扫描面410的倾角,增大扫描范围;
(2)通过操控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630,可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630驱动所述主动齿轮610转动,并通过所述从动齿轮620带动所述连接轴3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底座330在水平面上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转动,使得所述扫描面410每处于一个倾角状态时,所述扫描面410均可以在360°方向上转动,增大扫描范围,降低探测盲区;
(3)可以增大每放置一次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时所述扫描面410的扫描范围,从而降低了探测盲区,并降低了放置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400的次数,不仅降低了搜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搜救效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三个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各个所述支撑杆均竖直设置并合围形成多边形;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固定于各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
生命探测雷达本体,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下端,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具有朝向地面的扫描面;
第一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转动,以调节所述扫描面的倾角;
第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座在水平面上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柱、活动柱及至少一紧固件,所述活动柱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上,并可沿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移动,各个所述紧固件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活动柱上,各个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均具有与所述固定柱连接的连接状态及与所述固定柱拆开的拆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内并沿着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具有一柱状结构的空腔,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开设有一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柱状结构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空腔的直径,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并沿着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一排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定位孔,所述活动柱的下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活动柱的上端沿着所述连通孔伸出至所述空腔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具有限位部及伸出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伸出部的直径,所述限位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伸出部沿着所述连通孔伸出至所述空腔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下端的侧壁上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收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弹性件及连接柱,各个所述连接柱分别滑动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收容槽内,所述连接柱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各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推入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内具有一柱状结构的限位腔,且所述限位腔的纵截面为凸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限位头、连接轴及底座,所述限位头与所述限位腔适配,并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连接轴垂直于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限位头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轴的顶部与所述限位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主动转轴、从动转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及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主动转轴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主动转轴的下端依次同轴穿过所述限位头、所述连接轴及所述底座,所述从动转轴平行于所述支撑板设置,且所述从动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生命探测雷达本体固定于所述从动转轴上,所述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于所述主动转轴的底部,所述从动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所述从动转轴上,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转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命探测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并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从动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CN202321214195.0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Active CN219695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4195.0U CN219695454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4195.0U CN219695454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5454U true CN219695454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4195.0U Active CN219695454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54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2386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固定式5g基站
CN219695454U (zh) 一种生命探测雷达
CN112031336A (zh) 一种门套用基层调平工具
CN217400152U (zh) 抗风加固光伏支架
CN117190038A (zh) 一种多级电动伸缩的支架
CN115459189A (zh) 风力驱鸟器的安装装置
CN210114166U (zh) 一种稳定性较佳的升降桌
CN111430911B (zh) 一种5g基站天线仰角调节机构
CN220366245U (zh) 一种有源相控阵天线测试架
CN217361884U (zh) 5g基站信号增强装置
CN219575913U (zh) 一种调节式天线升降杆
CN112688627A (zh) 光伏支架
CN219528530U (zh) 一种钢结构框架支撑结构
CN217272968U (zh) 一种可调的gps接收器支撑架
CN219807717U (zh) 一种新型抬高器
CN221081229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光伏支架
CN219225069U (zh) 一种雷达发射机调节支座
CN220150997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施工用支撑结构
CN215344468U (zh) 一种定位式太阳能光伏安装支架
CN215003208U (zh) 一种可上下调节的瞄准镜支架
CN220156465U (zh) 一种基于辐射监测自动调节光伏板倾斜角的装置
CN215555419U (zh) 机械零件存储装置
CN216625663U (zh) 一种应用于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增效装置
CN220815192U (zh) 一种安全围栏
CN220623351U (zh) 一种支架可折叠式穿墙雷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