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5401U - 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5401U
CN219695401U CN202320903858.3U CN202320903858U CN219695401U CN 219695401 U CN219695401 U CN 219695401U CN 202320903858 U CN202320903858 U CN 202320903858U CN 219695401 U CN219695401 U CN 219695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capacitor
clamping piece
arc clamping
shaped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38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得材
刘垚
马振华
惠得榕
孙伟杰
康利峰
康文亮
李静
罗露
丁浩民
杨磊
杨兆瑞
姬学成
张彤瑶
梁蓓钰
田海东
马国其
任国康
胡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zui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zui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zui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zui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38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5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5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5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包括:手持夹具、控制模块、线缆、报警模块和接地设备;手持夹具包括手持杆、U型夹具、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手持杆与U型夹具固定连接,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通过弹簧固定于U型夹具的内部,且该两个弧形夹片在受到沿手持杆方向的压力时可向U型夹具内部的两侧转动;U型夹具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探头,压力传感器对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与之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根据检测信号点亮报警模块上的相应指示灯,以提示操作人员当前地线的接设情况。本方案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地线的接设情况进行核对,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

Description

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国网变电站运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电力输送网络也迅速扩大,电网的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使得变电站和变电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由于变电设备众多,且户外设备的工作范围较大,为了确保 停电检修工作的安全进行,在停电检修倒闸等操作过程中,操作负责人需要对接地线的装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在传统的变电站停电检修工作中,操作负责人需要对装设地点与装设情况进行逐个、逐项全面核对,而且由于变电站设备众多且高度较高,操作负责人通常需要采用望远镜、上设备或登高车对接地线进行检查核对。而这种接地线的核对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导致操作负责人的核对时间较久,在设备检修工作尚未开展之前,就降低了操作效率,而且容易对后续的检修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以上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地线的接设情况进行核对检测,进而降低后续检修工作的安全隐患的同时,提高操作效率。
一种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包括:手持夹具、控制模块、线缆、报警模块和接地设备;
所述手持夹具、报警模块和接地设备分别通过所述线缆进行连接,且所述手持夹具和所述接地设备分别位于线缆的两端;
所述手持夹具包括手持杆、U型夹具、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所述手持杆与所述U型夹具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通过弹簧固定于所述U型夹具的内部,且该两个弧形夹片在受到沿手持杆方向的压力时可向U型夹具内部的两侧转动;
所述U型夹具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探头,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U型夹具外表面上,压力传感器对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夹片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与之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点亮所述报警模块上的相应指示灯,以提示操作人员当前地线的接设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夹片以外接的方式对称设置于所述U型夹具内部的两侧,且该两个弧形夹片靠近所述U型夹具开口的一端活动固定于该U型夹具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夹片的凹面和所述U型夹具内部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弧形夹片的凹面和所述U型夹具内部的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探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上。
优选的,所述手持杆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U型夹具开口一侧的一个平面上,且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靠近所述手持杆一侧的U型夹具外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手持杆的尾端设置有螺纹,用以旋转套接加长杆,以延长该手持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手持杆和控制模块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为基于北斗、GPS和基站的组合定位设备,在利用所述检测装置对地线的接设情况进行检测时,定位当前所接设地线的位置信息。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物联网通信单元,在进行地线接设检测时将当前地线的接设情况以及该地线的位置信息上传至i国网系统。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对应的电路包括:压力检测电路、保护电路、稳压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控制芯片;
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对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夹片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保护电路根据控制芯片发出的指令对电路进行通断;所述稳压电路对所述控制模块对应的电路中的电压进行调节,以保证该电路的正常工作;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后得到该无线信号所对应的指令。
优选的,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告警灯、压敏电阻、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告警灯的一端连接,该告警灯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两级,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和/或,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继电器、三极管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压力检测电路连接,正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继电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两端连接;
和/或,
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接收电路以及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和/或,
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信号发送器和信号接收器;
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接收器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发送器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非接地端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口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第四端接地。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手持夹具、控制模块、线缆、报警模块和接地设备,在进行接地线检测时,接地设备连接大地,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杆将U型夹具挂接在检测设备的引流线上,而在挂接时U型夹具内部的弧形夹片会受到压力,传感器会根据所产生的压力将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进而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到的信号点亮报警模块上的相应指示灯,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指示灯确定当前地线的接设情况。由此可见,本方案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现场通过手持杆将U型夹具挂接在对应的检修设备引流线上,然后根据位于地面处的报警模块上的指示灯和告警状态即可确定地线挂接情况,操作人员不需要通过望远镜、上设备或登高车等方式进行检查核对,方便简捷,能够大大提高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杆和U型夹具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通的一种控制模块的控制电路图。
图中:手持夹具1、控制模块2、线缆3、报警模块4、接地设备5、手持杆11、U型夹具12、第一弧形夹片13、第二弧形夹片14、活动固定点15、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17、螺栓18、螺纹19、加长杆20、第一开关K1、告警灯LAMP1、压敏电阻VDR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五二极管VD5、继电器KA1、三极管VT1、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CW1、第二稳压二极管CW2、第三稳压二极管CW3、第四电阻R4、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信号发送器TX1、信号接收器TXT、控制芯片IC1、晶振接口OSC1/OSC2、第五电阻R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包括:手持夹具1、控制模块2、线缆3、报警模块4和接地设备5;
手持夹具1、报警模块4和接地设备5分别通过线缆3进行连接,且手持夹具1和接地设备5分别位于线缆3的两端;
手持夹具1包括手持杆11、U型夹具12、第一弧形夹片13和第二弧形夹片14;手持杆11与U型夹具12固定连接,第一弧形夹片13和第二弧形夹片14通过弹簧固定于U型夹具12的内部,且该两个弧形夹片在受到沿手持杆11方向的压力时可向U型夹具12内部的两侧转动;
U型夹具1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探头,控制模块2设置于U型夹具12外表面上,压力传感器对第一弧形夹片13和第二弧形夹片14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与之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2,该控制模块2根据检测信号点亮对应的指示灯,以提示操作人员当前地线的接设情况。
本实施例中,手持杆11和U型夹具12连接,U型夹具12内部通过弹簧活动固定两个弧形夹片,在设备检修时,接地设备5连接大地,操作人员通过手拿手持杆11将U型夹具12挂接在检测设备的引流线上,在挂接时会对两个弧形夹片产生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检测能够确定当前弧形夹片所受到的压力,进而根据压力情况即可确定此次地线是否接设好。而控制模块2会将检测情况通过报警模块以点亮指示灯、报警等方式提示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只需要站在地面即可确定地线的接设情况,如此不仅方便简捷,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而且也能为操作人员检修的安全提供保障。
参见图2,其中图2中的下部分为上部分图的剖视图,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夹片13和第二弧形夹片14以外接的方式对称设置于U型夹具12内部的两侧,且该两个弧形夹片靠近U型夹具12开口的一端活动固定于该U型夹具1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夹片13和第二弧形夹片14是通过外接的方式对称设置的,而靠近手持杆11的一端为可活动固定,比如弧形夹片可以以活动固定点15为定点进行转动,如此,弧形夹片在受到压力时能够活动,进而能够使线缆挂设在两个弧形夹片之间。此外,由于两个弧形夹片是外接且对称的方式进行设置的,如此在取下本方案的检测装置时,操作人员只需向上移动本装置,这时挂设的线缆会给两个弧形夹片一个向下的压力,两个弧形夹片即会向U型夹具12的内壁侧转动,即可顺利取下本装置。由此可见,本方案提供的装置不仅方便挂设,也方便取下来,而且在挂设的过程中实现了地线接设情况的实时监测,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参见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夹片13的凹面和U型夹具12内部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6,第二弧形夹片14的凹面和U型夹具12内部的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7,压力传感器的探头分别设置于第一弹簧16和第二弹簧17上。
本实施例中,弹簧设置有弧形夹片凹面与U型夹具12的内壁之间,当弧形夹片受力时,弹簧被压缩使得挂设的线缆被卡紧,能够使得线缆挂设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落。而且通过将压力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弹簧上,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压力进行检测。
参见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手持杆11的顶端通过螺栓18固定于U型夹具12开口一侧的一个平面上,且控制模块2设置于靠近手持杆11一侧的U型夹具12外表面上。依据本实施例的位置关系,能够使装置更加合理,在使用时线缆3不会对挂设等操作产生干扰。
当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有些检修设备可能会非常高,因此可以考虑接加长杆。具体地,手持杆11的尾端可以设置有螺纹19,用以旋转套接加长杆20,以延长该手持杆11的长度。加长杆20内部设置有螺纹,对于较高的使用场景中,可以将加长杆20通过旋转拧接在手持杆的尾端,以使操作人员站在地面也可以轻松的使用该地线接设检测装置。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为了保证装置操作人员的安全,容易理解的是,手持杆11和控制模块2的外表面都设置有绝缘层。
对于控制模块,其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单元、定位单元、无线通信单元、物联网通信单元、中央控制芯片单元和装置电源单元。
压力传感器单元主要需用半导体压电阻型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检测,其相对于静电容量型电阻传感器准确性更高,成本更低。
定位单元选用基于北斗、GPS和基站的组合定位设备,在利用检测装置对地线的接设情况进行检测时,定位当前所接设地线的位置信息。虽然该设备相对于双频定位的方式成本略高,但该组合定位设备的定位准确度和精确度比双频定位高很多,因此,本实施例采用该组合定位设备能够使得检测装置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无线通信单元选用LoRa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方式,其抗电磁辐射干扰的能力更强,更加适用于变电站这种复杂电磁环境的场景中,能够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准确性。
对于物联网通信单元,选用南瑞加密物联网卡,其在电磁、辐射以及干扰等环境下依然能够具有较快的数据上传速度、较低的上行丢包率。因此基于南瑞加密物联网卡的物联网通信单元能够更加适用于本方案所针对的应用场景。如此,在进行地线接设检测时,物联网通信单元将当前地线的接设情况以及该地线的位置信息上传至i国网系统的准确性能够更高。
对于中央控制芯片单元,选用STM32芯片,以保证控制模块能够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准确率以及处理效率。
对于装置电源单元,选用二镍氢电池,以使电源输出的电压更加稳定,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该控制模块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而对应的电路可以主要包括压力检测电路、保护电路、稳压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控制芯片;
压力检测电路对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芯片;保护电路根据控制芯片发出的指令对电路进行通断;稳压电路对控制模块对应的电路中的电压进行调节,以保证该电路的正常工作;信号接收电路接收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发送给控制芯片后得到该无线信号所对应的指令。
参见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压力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K1、告警灯LAMP1、压敏电阻VDR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和第四二极管VD4;
第一开关K1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告警灯LAMP1的一端连接,该告警灯LAMP1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压敏电阻VDR1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两级,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该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保护电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电容C1的两端,第二二极管VD2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第三二极管VD3的正极接地,负极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VD4的正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负极与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
参见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保护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VD5、继电器KA、三极管VT1和第三电阻R3;
第五二极管VD5的负极与压力检测电路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连接,继电器KA的两端分别与第五二极管VD5的两端连接。
参见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稳压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二极管CW1、第二稳压二极管CW2、第三稳压二极管CW3和第四电阻R4;
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保护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一稳压二极管CW1的负极与第二电容C2的非接地端连接,正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CW2的负极连接,该第二稳压二极管CW2的正极接地,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CW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信号接收电路以及第三稳压二极管CW3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CW3的正极接地。
参见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信号发送器TX1和信号接收器TXT;
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稳压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信号接收器TXT的第一端与信号发送器TX1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非接地端以及控制芯片IC1的电源端口连接,第三端与控制芯片IC1连接,第四端接地。
对于控制芯片IC1,其两个晶振接口OSC1和OSC2之间接有第五电阻R5。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其报警模块上可以对应设置多个指示灯,比如表征运行状态、A相状态、B相状态、C相状态、欠电、故障等模式的指示灯,以使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的看出当前接线接设的情况。当然该报警模块上还可以设置蜂鸣器等元器件,以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提示操作人员当前的地线接设情况。
基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至少可产生以下效益:
1)利用数据无感采集和传输技术、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告警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接地线的全过程监测管控,能够有效对接地线的装设地点及装设情况进行监测,防止接地线装设不到位等现象,又能有效缩短接地线核对时间,保证变电站内停电检修作业的安全,也确保了检修质量。
2)目前,变电站内设备检修装设接地后,运维人员核查接地线耗时较长,使用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后,接地线核查时间有48分钟降低至12分钟,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节约人力成本,经济效益可观。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作业时的安全风险,提高了检修效率,因此该成果的研发对于提升电网运行水平、减少响应时间、提高抢修效率、提高电力生产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缩短了停电检修时间,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的提升了公司的社会形象。此外,该成果可有效降低操作负责人劳动强度,可节约各项人力成本,未来如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4)本方案通过精准定位识别原理,物联网技术,以一套科学有效的地线管理手段,构建了接地线智能远程集中监管体系,有效弥补了传统方法对接地线监管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该检测装置的研制结构简单,易于复制,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夹具、控制模块、线缆、报警模块和接地设备;
所述手持夹具、报警模块和接地设备分别通过所述线缆进行连接,且所述手持夹具和所述接地设备分别位于线缆的两端;
所述手持夹具包括手持杆、U型夹具、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所述手持杆与所述U型夹具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通过弹簧固定于所述U型夹具的内部,且该两个弧形夹片在受到沿手持杆方向的压力时可向U型夹具内部的两侧转动;
所述U型夹具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探头,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U型夹具外表面上,压力传感器对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夹片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与之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点亮所述报警模块上的相应指示灯,以提示操作人员当前地线的接设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夹片以外接的方式对称设置于所述U型夹具内部的两侧,且该两个弧形夹片靠近所述U型夹具开口的一端活动固定于该U型夹具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夹片的凹面和所述U型夹具内部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弧形夹片的凹面和所述U型夹具内部的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探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U型夹具开口一侧的一个平面上,且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靠近所述手持杆一侧的U型夹具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的尾端设置有螺纹,用以旋转套接加长杆,以延长该手持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和控制模块的外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为基于北斗、GPS和基站的组合定位设备,在利用所述检测装置对地线的接设情况进行检测时,定位当前所接设地线的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物联网通信单元,在进行地线接设检测时将当前地线的接设情况以及该地线的位置信息上传至i国网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对应的电路包括:压力检测电路、保护电路、稳压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和控制芯片;
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对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所述第二弧形夹片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保护电路根据控制芯片发出的指令对电路进行通断;所述稳压电路对所述控制模块对应的电路中的电压进行调节,以保证该电路的正常工作;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后得到该无线信号所对应的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告警灯、压敏电阻、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告警灯的一端连接,该告警灯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负两级,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和/或,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继电器、三极管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压力检测电路连接,正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继电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两端连接;
和/或,
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稳压二极管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接收电路以及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和/或,
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信号发送器和信号接收器;
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非接地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信号接收器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发送器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非接地端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口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第四端接地。
CN202320903858.3U 2023-04-21 2023-04-21 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695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3858.3U CN21969540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3858.3U CN21969540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5401U true CN219695401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9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3858.3U Active CN21969540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54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7675A (zh) 配电网实时数据采集和故障定位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2854252U (zh) 一种配电网实时数据采集和故障定位系统
CN204945307U (zh) 一种基于4g通讯的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监测系统
CN201535805U (zh) 一种特高压线路直流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
CN110988600B (zh) 一种配电网断线故障区间定位方法
CN101701997A (zh) 太阳能子母式智能高压电力线路实时故障检测方法与装置
CN202929155U (zh)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架空线实时检测系统
CN219695401U (zh) 变电站接地线的检测装置
CN202177447U (zh) 路灯检测车及车载路灯检测系统
CN107015117B (zh) 一种基于悬垂方式的线路监测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7219443B (zh) 一种暂态录波指示器
CN212989532U (zh) 一种架空线配网故障指示器
CN206096344U (zh) 一种架空线路故障定位器
CN105445594A (zh) 电网故障检测系统
CN112161780A (zh) 光缆接头盒故障定位装置
CN110376423B (zh) 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高压验电器
CN112067859B (zh) 一种配电线路故障信息采集与识别终端
CN113805009A (zh) 用于输电电缆环流参数在线检测与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
CN210803574U (zh) 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高压验电器
CN204330948U (zh)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指示与告警装置
CN202929145U (zh) 架空线路接地故障的检测装置及系统
CN211236014U (zh) 便携式负荷电流测试装置
CN111413577A (zh) 一种基于非接触性测量的地铁牵引网故障测距系统及方法
CN217032753U (zh) 一种用于断路器运行状态振动信息采集监测系统及装置
CN217505969U (zh) 一种配电网雷电流监控及故障定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