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0940U - 方便活动的绷带 - Google Patents

方便活动的绷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0940U
CN219680940U CN202222913539.9U CN202222913539U CN219680940U CN 219680940 U CN219680940 U CN 219680940U CN 202222913539 U CN202222913539 U CN 202222913539U CN 219680940 U CN219680940 U CN 219680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ixedly arranged
fixing
groove
ratche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35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保国
陆晔辉
韩娜
董汛
寇玉辉
张殿英
张培训
王艳华
王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Baiyao Group Wu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NNAN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Baiyao Group Wu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NNAN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Baiyao Group Wu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YUNNAN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filed Critical Yunnan Baiyao Group Wux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35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0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0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0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活动的绷带,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指套、位于所述指套后端内部的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指套上端后侧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收束盒,所述指套后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固定板中设置有与所述收束盒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收束槽,所述收束槽将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指套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带后端和所述保护层后侧上端延伸至所述收束槽内部,所述收束盒包括圆筒状向上开口的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固定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环上端的圆筒状向下开口的上盖。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活动的绷带能够解决绷带不方便活动问题。

Description

方便活动的绷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活动的绷带。
背景技术
棘轮为一种外缘或内缘上具有刚性齿形表面或摩擦表面的齿轮,是组成棘轮机构的重要构件。由棘爪推动作步进运动,这种啮合运动的特点是棘轮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不能倒转。
绷带是包扎伤口处或患处的纱布带,是常见的医疗用品,有许多不同种类和多种包扎方法,需要根据受伤的部位来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包扎方法。
现有的绷带在包扎手指根部关节之间的伤口时,首先在伤口处缠上绷带,然后在手掌处额外缠绕上绷带进行固定,该方法通常需要继续缠绕上绷带,限制伤员活动手指。
上述方法虽然能保护伤口,但是伤员失去了手部的活动,让伤员活动不便,若要让伤员依然能够方便活动,便需要解决手指活动时,会拉伸绷带,导致绷带对伤口压力过大的问题。
所以有必要提供方便活动的绷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活动的绷带,解决绷带不方便活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活动的绷带,包括指套、位于所述指套后端内部的保护层、设置于指套上端后侧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收束盒,所述指套后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固定板中设置有与所述收束盒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收束槽,所述收束槽将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指套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带后端和所述保护层后侧上端延伸至所述收束槽内部,所述收束盒包括圆筒状向上开口的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固定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环上端的圆筒状向下开口的上盖,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一侧的出线管,所述出线管将所述底座、所述固定环和所述上盖的一侧均与所述收束槽一端连通,所述固定环内转动连接有齿轮环,所述齿轮环的内侧设置有轮齿,所述齿轮环外壁顶端设置有若干第一棘爪槽,所述固定环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所述限位槽内均铰接有与所述第一棘爪槽对应的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末端与所述限位槽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齿轮环顶端铰接有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所述第二棘爪末端与所述齿轮环上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底座内转动连接有第一线轮,所述第一线轮侧壁设置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内缠绕有第一收束线,所述第一收束线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收束线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管伸入所述收束槽内部,并与所述保护层后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轮上端中间设置有卡板台,所述卡板台的一侧设置有卡在所述轮齿之间的卡板,所述卡板和所述卡板台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上盖内转动连接有环状的第二线轮,所述上盖内部上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第二线轮内壁与所述固定轴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线轮侧壁设置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内缠绕有第二收束线,所述第二收束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收束线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管伸入所述收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轮下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二棘爪对应的第二棘爪槽。
进一步的,所述指套包括两个指环,两个所述指环后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压合板,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压合板后侧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分别与所述指环和压合板后侧内壁贴合,所述保护层左右两侧与所述指环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侧固定安装有粘合块。
进一步的,所述指套下端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带末端和所述保护层后侧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带末端上侧的第一刺面、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带上侧的毛面,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带上侧的第二刺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便活动的绷带,伤员手指活动时,会带动指套和保护层分别抽拉第一收束线和第二收束线,对于第一收束线,被抽拉时让第一线轮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该旋转力通过卡板台和第三弹性件传递至卡板,卡板再通过轮齿带动齿轮环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一棘爪槽和第一棘爪限制齿轮环相对于固定环逆时针转动,因此齿轮环无法转动,同时通过轮齿卡住卡板,此时第一线轮转动时,便会带动第三弹性件收紧,而第三弹性件收紧时会向内部收缩,从而带动卡板逐渐远离轮齿之间,使伤员活动幅度较大时,卡板脱离轮齿的阻挡,第一线轮快速旋转较大角度放松第一收束线,对于第二收束线,被抽拉时让第二线轮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由于第二棘爪和第二棘爪槽配合仅限制第二线轮相对于齿轮环顺时针转动,而固定环被第一棘爪槽和第一棘爪限制,不能逆时针转动,因此第二线轮在上盖内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线轮会收紧第四弹性件,从而在放出第二收束线,允许手指活动,手指复位时第二收束线也被放松,此时通过第四弹性件自身弹性,便会带动第二线轮顺时针旋转收束放松的第二收束线,同时由于第二棘爪会卡在第二棘爪槽内,限制第二线轮相对于齿轮环顺时针转动,第二线轮会带动齿轮环有一起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而第一棘爪槽和第一棘爪不限制齿轮环相对于固定环顺时针转动,因此齿轮环在固定环内部顺时针旋转,同时由于卡板和轮齿的卡合,第一线轮也会一起顺时针旋转,因此在伤员活动幅度较大时,即使第一收束线抽出较多,依然能通过第二线轮的自动复位,带动第一线轮回收第一收束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便活动的绷带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方便活动的绷带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方便活动的绷带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收束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上盖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指套;11、指环;12、压合板;13、第一连接带;14、第二连接带;
2、保护层;3、第一固定带;
4、固定板;41、固定孔;42、收束槽;
5、收束盒;51、底座;511、第一线轮;512、第一线槽;513、第一收束线;514、卡板台;515、卡板;516、第三弹性件;517、粘合块;52、固定环;521、齿轮环;522、轮齿;523、第一棘爪槽;524、限位槽;525、第一棘爪;526、第一弹性件;527、第二棘爪;528、第二弹性件;53、上盖;531、第二线轮;532、固定轴;533、第四弹性件;534、第二线槽;535、第二收束线;536、第二棘爪槽;54、出线管;
6、第三固定带;
7、魔术贴;71、第一刺面;72、毛面;73、第二刺面;
8、第二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活动的绷带,包括指套1、位于指套1后端内部的保护层2、固定安装于指套1下端后侧的第一固定带3、设置于指套1上端后侧的固定板4、固定于固定板4上的收束盒5、固定于固定板4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带8和第三固定带6,以及魔术贴7。
指套1包括两个指环11,两个指环11后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压合板12,压合板12后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带13和第二连接带14。
保护层2分别与指环11和压合板12后侧内壁贴合,保护层2左右两侧与指环11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4中设置有与收束盒5对应的固定孔41,固定板4内设置有收束槽42,收束槽42将固定板4朝向指套1的一端和固定孔41连通,第一连接带13后端和保护层2后侧上端延伸至收束槽42内部。
收束盒5包括圆筒状向上开口的底座51、固定安装于底座51上端的固定环52、固定安装于固定环52上端的圆筒状向下开口的上盖53,以及固定于底座51一侧的出线管54,出线管54将底座51、固定环52和上盖53的一侧均与收束槽42一端连通。
固定环52内转动连接有齿轮环521,齿轮环521的内侧设置有轮齿522,齿轮环521外壁顶端设置有若干第一棘爪槽523,固定环52内壁设置有限位槽524,限位槽524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限位槽524内均铰接有与第一棘爪槽523对应的第一棘爪525,第一棘爪525末端与限位槽524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件526,齿轮环521顶端铰接有第二棘爪527,第二棘爪527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第二棘爪527末端与齿轮环521上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件528。
底座5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线轮511,第一线轮511侧壁设置有第一线槽512,第一线槽512内缠绕有第一收束线513,第一收束线513一端与第一线槽512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收束线513另一端穿过出线管54伸入收束槽42内部,并与保护层2后侧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线轮511上端中间设置有卡板台514,卡板台514的一侧设置有卡在轮齿522之间的卡板515,卡板515和卡板台514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516,底座51下侧固定安装有粘合块517。
上盖53内转动连接有环状的第二线轮531,上盖53内部上端设置有固定轴532,第二线轮531内壁与固定轴53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弹性件533,第二线轮531侧壁设置有第二线槽534,第二线槽534内缠绕有第二收束线535,第二收束线535一端与第二线槽534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收束线535另一端穿过出线管54伸入收束槽42内部,并与第一连接带13后端固定连接,第二线轮531下端设置有若干与第二棘爪527对应的第二棘爪槽536。
第一固定带3分别与第二连接带14末端和保护层2后侧下端固定连接。
魔术贴7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带3末端上侧的第一刺面71、固定安装于第二固定带8上侧的毛面72,和固定安装于第三固定带6上侧的第二刺面73。
本案例中,第一弹性件526和第二弹性件528为弹簧,第三弹性件516和第四弹性件533为涡卷弹簧,限位槽524设置有一个,第二棘爪527设置有四个,第一棘爪槽523和第一棘爪525配合,形成限制齿轮环521相对于固定环52逆时针转动的棘轮结构,第二棘爪527和第二棘爪槽536配合,形成限制第二线轮531相对于齿轮环521顺时针转动的棘轮结构,第一收束线513和第二收束线535分别在第一线槽512和第二线槽534内逆时针缠绕,因此第一收束线513和第二收束线535被抽拉时,分别会带动第一线轮511和第二线轮531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
在伤员手指关节之间(即指缝末端)受伤时,首先将指环11分别套在受伤部位两侧手指的根部,其次抽拉固定板4,让保护层2收紧,以合适的力覆盖并保护伤口,同时让粘合块517粘合手背,固定住固定板4,然后将第二固定带8绕手掌一圈,之后让毛面72和贴合第二刺面73,进一步固定住固定板4,并让毛面72出现在手心处,最后抽拉第一固定带3,并让第一刺面71与手心处的毛面72,便完成了包扎。此时,通过压合板12将两个指环11固定,可以避免受伤部位两侧手指活动时分开较大,导致伤口在活动时被抽拉形成二次损伤,同时利用手指根部顶住指环11根部,从而让压合板12与受伤部位存在一定间隙,从而让压合板12不会按压保护层2,而保护层2仅有左右两侧与指环11内壁固定连接,因此保护层2中间与指套1分离,固定板4被抽拉时,便会带动第一收束线513抽拉保护层2后侧上端,从而让保护层2贴合伤口,通过调整第一收束线513的应力便能调整保护层2对伤口的压力。
当伤员活动受伤部位两侧的手指时,会带动指套1和保护层2绕手指根部旋转,此时便会带动保护层2和第一连接带13分别抽拉第一收束线513和第二收束线535,对于第一收束线513,被抽拉时让第一线轮511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该旋转力通过卡板台514和第三弹性件516传递至卡板515,卡板515再通过轮齿522带动齿轮环521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一棘爪槽523和第一棘爪525限制齿轮环521相对于固定环52逆时针转动,因此齿轮环521无法转动,同时通过轮齿522卡住卡板515,此时第一线轮511转动时,便会带动第三弹性件516收紧,而第三弹性件516收紧时会向内部收缩,从而带动卡板515逐渐远离轮齿522之间。
当伤员活动幅度较小时,第一收束线513被抽拉的力较小,不会让保护层2对伤口有过大的按压力,同时第三弹性件516收紧较小,卡板515维持在轮齿522之间,当伤员将手指复位后,第三弹性件516通过自身弹力带动第一线轮511顺时针旋转复位,收束手指复位后放松的第一收束线513,而当伤员活动幅度较大时,第一收束线513被抽拉的力产生较大的收束力,该收束力会让保护层2对伤口有过大的按压力,而收束力会同时传递至第三弹性件516,让其收紧较多,卡板515脱离轮齿522的阻挡,让第一线轮511快速旋转较大角度放松第一收束线513,减小第一收束线513的收束力,同时也不会继续增大保护层2对伤口的按压力,直至第一收束线513的收束力恢复为较小的状态,卡板515会被再次被轮齿522卡住,达到了限制保护层2对伤口的按压力的效果,让伤员在活动时,不会让保护层2对伤口按压力过大而产生二次损伤。
对于第二收束线535,被抽拉时让第二线轮531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由于第二棘爪527和第二棘爪槽536配合仅限制第二线轮531相对于齿轮环521顺时针转动,而固定环52被第一棘爪槽523和第一棘爪525限制,不能逆时针转动,因此第二线轮531在上盖53内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线轮531会收紧第四弹性件533,从而在放出第二收束线535,允许手指活动的同时,不断增加第二收束线535的收束力,让伤员活动幅度越大,阻力越大,从提醒伤员不要大幅活动手指,以免伤口处皮肤再次拉伤。
当伤员手指复位时,第二收束线535也被放松,此时通过第四弹性件533自身弹性,便会带动第二线轮531顺时针旋转收束放松的第二收束线535,同时由于第二棘爪527会卡在第二棘爪槽536内,限制第二线轮531相对于齿轮环521顺时针转动,第二线轮531会带动齿轮环521有一起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而第一棘爪槽523和第一棘爪525不限制齿轮环521相对于固定环52顺时针转动,因此齿轮环521在固定环52内部顺时针旋转,同时由于卡板515和轮齿522的卡合,第一线轮511也会一起顺时针旋转,因此在伤员活动幅度较大时,即使第一收束线513抽出较多,依然能通过第二线轮531的自动复位,带动第一线轮511回收第一收束线513,维持保护层2按压伤口,当第一收束线513收紧过量时,又会带动第三弹性件516收紧,卡板515和轮齿522失去卡合,第一线轮511不再继续旋转,直至第二线轮531复位停止,避免了第一收束线513收束过多,由此达到了保护层2能在伤员活动时,时刻控制对伤口的按压力,避免按压力过大损伤伤口,或按压力过小,导致伤口暴露。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方便活动的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指套、位于所述指套后端内部的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指套上端后侧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收束盒,所述指套后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固定板中设置有与所述收束盒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收束槽,所述收束槽将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指套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带后端和所述保护层后侧上端延伸至所述收束槽内部,所述收束盒包括圆筒状向上开口的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固定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环上端的圆筒状向下开口的上盖,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座一侧的出线管,所述出线管将所述底座、所述固定环和所述上盖的一侧均与所述收束槽一端连通,所述固定环内转动连接有齿轮环,所述齿轮环的内侧设置有轮齿,所述齿轮环外壁顶端设置有若干第一棘爪槽,所述固定环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所述限位槽内均铰接有与所述第一棘爪槽对应的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末端与所述限位槽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齿轮环顶端铰接有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所述第二棘爪末端与所述齿轮环上端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底座内转动连接有第一线轮,所述第一线轮侧壁设置有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内缠绕有第一收束线,所述第一收束线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收束线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管伸入所述收束槽内部,并与所述保护层后侧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轮上端中间设置有卡板台,所述卡板台的一侧设置有卡在所述轮齿之间的卡板,所述卡板和所述卡板台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上盖内转动连接有环状的第二线轮,所述上盖内部上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第二线轮内壁与所述固定轴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线轮侧壁设置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内缠绕有第二收束线,所述第二收束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收束线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管伸入所述收束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轮下端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二棘爪对应的第二棘爪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活动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包括两个指环,两个所述指环后端之间设置有弧形的压合板,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压合板后侧的上下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活动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分别与所述指环和压合板后侧内壁贴合,所述保护层左右两侧与所述指环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活动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侧固定安装有粘合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活动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下端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活动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带和第三固定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活动的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带末端和所述保护层后侧下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活动的绷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带末端上侧的第一刺面、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带上侧的毛面,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带上侧的第二刺面。
CN202222913539.9U 2022-11-02 2022-11-02 方便活动的绷带 Active CN219680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3539.9U CN219680940U (zh) 2022-11-02 2022-11-02 方便活动的绷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3539.9U CN219680940U (zh) 2022-11-02 2022-11-02 方便活动的绷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0940U true CN219680940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4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3539.9U Active CN219680940U (zh) 2022-11-02 2022-11-02 方便活动的绷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0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32924B1 (ko) 압박감 및 밀착감 향상을 통해 치료효과를 증대시킬 수 있는 허리 지지대
KR101425522B1 (ko) 척추보조기
CN219680940U (zh) 方便活动的绷带
CN210249967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指压支架
CN210143917U (zh) 一种监理用安全帽
US20220151638A1 (en) Tourniquet
CN211536144U (zh) 鼻胃管固定带
CN210611108U (zh) 一种自动调节松紧的约束带
CN204072404U (zh) 关节辅具的快速绑带
CN214969324U (zh) 新型胃管固定夹
CN210844360U (zh) 一种新型胃管固定装置
CN219070959U (zh) 一种外科护理包扎装置
CN215135339U (zh) 一种结核病人用呼吸罩
CN219049061U (zh) 一种防止患者抓伤他人的约束手套
CN212631015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约束带
CN215516221U (zh) 一种动态关节松动术带
CN214805845U (zh) 一种简易式约束带
CN215275303U (zh) 一种防移位引流管固定器用限位机构
CN216676413U (zh)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CN219439295U (zh) 一种护理用止血装置
CN218045045U (zh) 一种医用检测仪
CN214907627U (zh) 一种止血带防丢失装置
CN219230323U (zh) 地方性大骨节病防治治疗带
CN217660021U (zh) 一种可调节止血带
CN214860268U (zh) 一种便于松紧调节的气切固定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