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5542U - 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5542U
CN219675542U CN202320415961.3U CN202320415961U CN219675542U CN 219675542 U CN219675542 U CN 219675542U CN 202320415961 U CN202320415961 U CN 202320415961U CN 219675542 U CN219675542 U CN 219675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top surface
silt
conic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59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ke Environmental Testing Co Lnma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ke Environmental Testing Co Lnm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ke Environmental Testing Co Lnman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ke Environmental Testing Co Lnman
Priority to CN2023204159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5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5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5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淤泥取样装置,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浸没在河水中的锥形壳体和与锥形壳体螺纹连接的圆台型壳体,所述锥形壳体外壁转动连接有若干开合板,且锥形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开合板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通过船用绞绳机运行实现牵引绳释放,实现装置下降至河底的淤泥中,河底的淤泥进入装置内部后,通过船用绞绳机收卷牵引绳,即可实现装置上升,同时带动采集的淤泥样本上升,通过检测采集的淤泥样本,判断河底淤泥是否含有污染物,进而便于人员判断是否要进行河道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治理一般指河道清淤,属于水利工程。通过机械设备,在河水受到污染并且污染物沉淀在河底的淤泥内后,因为河水是流动的,为了防止淤泥中的污染物持续的融入后续经过的河水中,造成河水变质,进而影响河水中微生物的繁衍以及河水中的生物死亡,会使用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
但是,为了防止无效的河道清理,即在河底的淤泥没有污染物时,进行河道清理会造成淤泥中原本含有的有益于微生物繁衍和动物生长的物质流失,会影响河水中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也会造成河水变质,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无效的河道清理,即在河底的淤泥没有污染物时,进行河道清理会造成淤泥中原本含有的有益于微生物繁衍和动物生长的物质流失,会影响河水中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淤泥取样装置,包括用于浸没在河水中的锥形壳体和与锥形壳体螺纹连接的圆台型壳体,所述锥形壳体外壁转动连接有若干开合板,且锥形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开合板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圆台型壳体的内顶面边缘位置开设有若干排水孔,且圆台型壳体的外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船用绞绳机连接的牵引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锥形壳体与圆台型壳体的内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圆台型壳体的内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电动推杆缸体表面的限位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圆台型壳体的外顶面设置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固定连接有防水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圆台型壳体的内顶面转动连接有齿环,所述齿环表面开设有与排水孔数量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圆台型壳体内顶面转动连接有与齿环齿面啮合连接的齿轮,且圆台型壳体的内顶对应齿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齿轮旋转的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圆台型壳体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有截面为L型的环座,所述环座的内壁与齿环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船用绞绳机运行实现牵引绳释放,实现装置下降至河底的淤泥中,并且通过电动推杆伸缩端伸长实现弹簧带动开合板旋转打开,实现河底的淤泥从打开的开合板处进入装置内部,然后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复位,并且通过弹簧的推动作用实现开合板重新贴合锥形壳体外壁,通过船用绞绳机收卷牵引绳,即可实现装置上升,同时带动采集的淤泥样本上升,通过检测采集的淤泥样本,判断河底淤泥是否含有污染物,进而便于人员判断是否要进行河道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淤泥取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淤泥取样装置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1、牵引绳;2、圆台型壳体;3、防水罩;4、排水孔;5、通孔;6、锥形壳体;7、开合板;8、电动推杆;9、蓄电池;10、齿环;11、弹簧;12、环座;13、安装架;14、电机;15、齿轮;16、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淤泥取样装置,包括用于浸没在河水中的锥形壳体6和与锥形壳体6螺纹连接的圆台型壳体2,锥形壳体6外壁转动连接有若干开合板7,且锥形壳体6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与开合板7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1,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边缘位置开设有若干排水孔4,且圆台型壳体2的外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船用绞绳机连接的牵引绳1。
上述技术方案中,与锥形壳体6螺纹连接的圆台型壳体2组合后形成一个大的圆锥形壳体,并且整体以倒扣的形式浸没在河水中,因此便于在牵引绳1的牵引作用下,保证装置在下降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设置的弹簧11便于实现开合板7与电动推杆8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并且在装置下降过程中,在水压的作用下,迫使开合板7旋转,实现弹簧11压缩,进而实现河水充满装置内部后,弹簧11弹性复位,实现开合板7复位,同时在装置即将接触到淤泥时,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伸长实现弹簧11带动开合板7旋转打开,进而实现河底的淤泥从打开的开合板7处进入装置内部,而装置中的河水则从排水孔4和通孔5中挤出,然后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复位,并且通过弹簧11的推动作用实现开合板7重新贴合锥形壳体6外壁,防止淤泥洒落,进而通过船用绞绳机收卷牵引绳1,即可实现装置上升,同时带动采集的淤泥样本上升,通过检测采集的淤泥样本,判断河底淤泥是否含有污染物,进而便于人员判断是否要进行河道清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如图2所示,锥形壳体6与圆台型壳体2的内部连通,本方案中,锥形壳体6的圆面与圆台型壳体2的小圆面面积等同,并且螺纹连接,便于人员分离锥形壳体6和圆台型壳体2,进而实现采集的淤泥样本的取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如图2所示,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电动推杆8缸体表面的限位环16,本方案中的限位环16便于保证装置使用过程中电动推杆8不会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如图2所示,圆台型壳体2的外顶面设置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9,蓄电池9上固定连接有防水罩3,本方案中设置的蓄电池9便于在水下对电动推杆8和电机14进行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转动连接有齿环10,齿环10表面开设有与排水孔4数量位置对应的通孔5,圆台型壳体2内顶面转动连接有与齿环10齿面啮合连接的齿轮15,且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对应齿轮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3,安装架1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齿轮15旋转的电机14,本方案中,通过电机14驱动齿轮15旋转带动齿环10旋转,当装置下沉时,排水孔4与通孔5重合,实现装置内部的河水可以顺利排出,装置带动采集的淤泥样本上升时,排水孔4与通孔5错位,防止因为河水的流动造成装置晃动,进而造成装置内的淤泥样本从排水孔4和通孔5中扩散进河水中,造成采集的淤泥样本量不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如图3所示,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有截面为L型的环座12,环座12的内壁与齿环10转动连接,本方案中设置的环座12保证齿环10只能贴合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旋转。
工作原理,牵引绳1的一端缠绕在船用绞绳机上,并且通过船用绞绳机运行实现牵引绳1释放,进而实现装置在河水中下降,下降过程中,在水压的作用下,迫使开合板7旋转,实现弹簧11压缩,进而实现河水充满装置内部后,弹簧11弹性复位,实现开合板7复位,在装置即将接触到淤泥时,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伸长实现弹簧11带动开合板7旋转打开,进而实现河底的淤泥从打开的开合板7处进入装置内部,而装置中的河水则从排水孔4和通孔5中挤出,然后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复位,并且通过弹簧11的推动作用实现开合板7重新贴合锥形壳体6外壁,然后船用绞绳机实现牵引绳1收卷,实现装置上升,同时带动采集的淤泥样本上升,人员通过旋转分离锥形壳体6和圆台型壳体2,实现淤泥样本的取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推杆8和电机14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对电动推杆8和电机14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淤泥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浸没在河水中的锥形壳体(6)和与锥形壳体(6)螺纹连接的圆台型壳体(2),所述锥形壳体(6)外壁转动连接有若干开合板(7),且锥形壳体(6)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的伸缩端与开合板(7)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边缘位置开设有若干排水孔(4),且圆台型壳体(2)的外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船用绞绳机连接的牵引绳(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壳体(6)与圆台型壳体(2)的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电动推杆(8)缸体表面的限位环(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型壳体(2)的外顶面设置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9),所述蓄电池(9)上固定连接有防水罩(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转动连接有齿环(10),所述齿环(10)表面开设有与排水孔(4)数量位置对应的通孔(5),所述圆台型壳体(2)内顶面转动连接有与齿环(10)齿面啮合连接的齿轮(15),且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对应齿轮(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3),所述安装架(1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齿轮(15)旋转的电机(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淤泥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型壳体(2)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有截面为L型的环座(12),所述环座(12)的内壁与齿环(10)转动连接。
CN202320415961.3U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Active CN219675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5961.3U CN219675542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5961.3U CN219675542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5542U true CN219675542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1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5961.3U Active CN219675542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5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38095A (zh) 一种河流水底淤泥多点取样检测船
CN115450190B (zh) 一种用于海洋环保的泄露油污处理设备
CN111543403B (zh) 一种水生生物样品采集与保存装置
CN217838415U (zh) 一种环保节能污水处理用水样收集装置
CN110667795B (zh) 一种螺旋捕获升降打捞式水面垃圾清理船
CN112027013A (zh) 船底清洁刷清洁机器人
CN219675542U (zh) 一种淤泥取样装置
CN214328811U (zh) 一种用于水污染治理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CN111855296A (zh) 一种具有潜水功能的水底淤泥取样装置
CN211568244U (zh) 一种移动式海洋微塑料回收装置
CN209802732U (zh) 一种污水治理用取样器
CN112284830B (zh) 一种环境科学研究用水样采集装置
CN211036934U (zh) 一种水上移动式蓝藻打捞回收装置
CN207389484U (zh) 一种水利河道水面漂浮物自动清理装置
CN215946849U (zh) 一种基于亚油酸释放的除藻装置
CN112500928A (zh) 一种龙涎香收集装置
CN217231741U (zh) 一种智能化湖面垃圾清理装置
CN117087824B (zh) 一种海岸线自巡航监控的无人船
CN219467940U (zh) 一种海洋生态监测浮标装置
CN216273349U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微生物处理生态修复底质改良装置
CN213569622U (zh)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水上执行机构
CN220164115U (zh) 一种环境监测浮标
CN110735426B (zh) 一种湖泊蓝藻的清理装置
CN215684330U (zh) 淡水浮游动物自动采样器
CN217974274U (zh) 一种便携式海洋漂浮垃圾采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