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0384U -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0384U
CN219670384U CN202223389187.8U CN202223389187U CN219670384U CN 219670384 U CN219670384 U CN 219670384U CN 202223389187 U CN202223389187 U CN 202223389187U CN 219670384 U CN219670384 U CN 219670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roove
side wall
sitt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891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玉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y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iy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iy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iy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891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0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0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0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包括座板、背板、支撑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座板、背板和支撑板,背板和支撑板分别铰接在座板两端,在背板侧壁开设滑槽,滑槽内部设置有滑块,还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板侧壁与滑块侧壁,背板与座板连接处设置有扭簧,在正常状态下,背板与座板之间呈钝角,此时装置为坐式结构,方便家属坐在座板顶部进行陪护,通过拉动背板旋转,同时滑块与滑槽内部抵接,背板旋转时拉动连接杆带动支撑板旋转,直至支撑板、座板与背板形成同一平面,此时形成卧式结构,方便家属在夜间时躺下进行陪护。

Description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陪护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背景技术
陪护椅是一种折叠式医疗病房病员家属提供的陪护椅,它由床面架、挂钩、可调节活动床脚、活动撑钩、调节脚组成。使用时将挂钩挂搭在病床上,不用时不以拿开,将可调节活动床脚收合放在病床下或拿开靠放墙边。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安装简便、快速,使用方便,占用病房空间少,可用作医疗病房陪人床或作为加宽病床放置治疗器件和物品使用。
在对患者进行陪护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夜间陪护,但是现有医院大多在病床边放置普通的椅子作家属陪护用,功能简单,在夜间陪护时,家属通常需要将多个椅子拼接进行躺卧,不方便患者进行夜间陪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通过设置座板、背板和支撑板,背板和支撑板分别铰接在座板两端,在背板侧壁开设滑槽,滑槽内部设置有滑块,还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板侧壁与滑块侧壁,背板与座板连接处设置有扭簧,在正常状态下,背板与座板之间呈钝角,此时装置为坐式结构,方便家属坐在座板顶部进行陪护,通过拉动背板旋转,同时滑块与滑槽内部抵接,背板旋转时拉动连接杆带动支撑板旋转,直至支撑板、座板与背板形成同一平面,此时形成卧式结构,方便家属在夜间时躺下进行陪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其包括:
座板,所述座板头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侧壁设置有扭簧,所述座板尾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延伸板,所述座板底部安装有底座;
背板,所述背板头端安装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板之间并与所述扭簧抵接,所述背板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滑块;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尾端安装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侧壁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部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侧壁,另一端部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滑块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侧壁安装有第二凸杆,所述滑块侧壁安装有第一凸杆;
所述连接杆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凸杆贯穿其中一个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凸杆贯穿另一个所述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槽侧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块侧壁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导向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轴杆一端部贯穿伸出所述第一延伸板并安装有旋钮;
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座板侧壁的固定框、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固定框侧壁的第二旋钮、安装在所述第二旋钮侧壁并伸入所述固定框内部的丝杆和位于所述固定框内部并被所述丝杆贯穿的丝块,所述丝块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旋钮配合的卡槽,所述固定框内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丝块侧壁安装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软垫,所述软垫分别安装在所述座板、所述背板和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软垫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座板侧壁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
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安装有悬挂支撑架,所述支撑杆底部安装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底部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外壁安装有卡块,所述插杆伸入所述放置槽内部,所述卡块伸入所述第二卡槽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座板、背板和支撑板,背板和支撑板分别铰接在座板两端,在背板侧壁开设滑槽,滑槽内部设置有滑块,还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板侧壁与滑块侧壁,背板与座板连接处设置有扭簧,在正常状态下,背板与座板之间呈钝角,此时装置为坐式结构,方便家属坐在座板顶部进行陪护,通过拉动背板旋转,同时滑块与滑槽内部抵接,背板旋转时拉动连接杆带动支撑板旋转,直至支撑板、座板与背板形成同一平面,此时形成卧式结构,方便家属在夜间时躺下进行陪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卧式状态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分解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座板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背板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支撑板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支撑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通过设置座板、背板和支撑板,背板和支撑板分别铰接在座板两端,在背板侧壁开设滑槽,滑槽内部设置有滑块,还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板侧壁与滑块侧壁,背板与座板连接处设置有扭簧,在正常状态下,背板与座板之间呈钝角,此时装置为坐式结构,方便家属坐在座板顶部进行陪护,通过拉动背板旋转,同时滑块与滑槽内部抵接,背板旋转时拉动连接杆带动支撑板旋转,直至支撑板、座板与背板形成同一平面,此时形成卧式结构,方便家属在夜间时躺下进行陪护。
图1-7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7,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包括座板100、背板200、支撑板300、软垫500和支撑杆600。
座板100头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延伸板110,第一延伸板110侧壁设置有扭簧110a,座板100尾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延伸板120,座板100底部安装有底座130,第一延伸板110侧壁和第一轴杆210侧壁都开设有扭簧卡槽,扭簧110a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扭簧卡槽内部,用于拉动背板200复位。
背板200头端安装有第一轴杆210,第一轴杆210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第一延伸板110之间并与扭簧110a抵接,背板200侧壁开设有滑槽220,滑槽220内部设置有滑块230,滑槽220侧壁开设有导向槽220a,滑块230侧壁安装有导向块230b,导向块230b位于导向槽220a内部,当滑块230滑动时,导向块230b在导向槽220a内部滑动,对滑块230进行导向,因为连接杆320长度固定不可调,当背板200翻转时,连接杆320推动滑块230在滑槽220内部滑动,直至滑块230与滑槽220两端抵接,继而拉动连接杆320调节支撑板300角度。
支撑板300尾端安装有第二轴杆310,第二轴杆310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第二延伸板120之间,支撑板300侧壁设置有连接杆320,连接杆320一端部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杆320侧壁,另一端部可转动的连接在滑块230侧壁,支撑板300侧壁安装有第二凸杆330,滑块230侧壁安装有第一凸杆230a,连接杆320两端开设有通孔320a,第二凸杆330贯穿其中一个通孔320a,第一凸杆230a贯穿另一个通孔320a,当背板200向下翻转时,连接杆320拉动滑块230在滑槽220内部滑动直至滑块230与滑槽220左端抵接,背板200继续翻转,此时滑块230拉动连接杆320带动支撑板300向上翻转,直至座板100、背板200和支撑板300顶部处于同一平面。
软垫500分别安装在座板100、背板200和支撑板300顶部,软垫500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510,软垫500内部为海绵填充外部包裹亲肤棉材质,增加家属坐或躺时的舒适度,同时透气孔510能够保持透气性,防止汗液淤积在家属者皮肤与软垫500之间。
支撑杆600顶部安装有悬挂支撑架610,支撑杆600底部安装有保护套620,保护套620底部安装有插杆630,插杆630外壁安装有卡块630a,座板100侧壁安装有支撑块140,支撑块140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40a,放置槽140a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140b,插杆630伸入放置槽140a内部,卡块630a伸入第二卡槽140b内部,悬挂支撑架610用于对衣服、箱包等物品进行悬挂,尽可能减少病房内空间占用,保护套620为海绵材质,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增加手部与保护套620之间的摩擦力,卡块630a嵌入第二卡槽140b内部,对支撑杆600转动方向进行限位,有效防止支撑杆600转动,通过抓握保护套620将插杆630从放置槽140a内部抽出,即可对支撑杆600进行拆卸,方便将衣服等悬挂在悬挂支撑架610顶部后再将插杆630插入放置槽140a内部。
结合图1-图7,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在坐式状态下,背板200与座板100之间呈钝角,患者坐在座板100顶部,背靠背板200进行陪护,当拉动背板200向下旋转时,连接杆320拉动滑块230在滑槽220内部滑动直至与滑槽220左端抵接,此时背板200继续翻转拉动连接杆320带动支撑板300翻转直至座板100、背板200和支撑板300处于同一平面,切换为卧式状态,此时家属腰臀部位于座板100顶部,上肢位于背板200顶部,支撑板300对下肢进行支撑,方便家属进行夜间陪护。
图4-5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图5,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还包括限位组件400。
第一轴杆210一端部贯穿伸出第一延伸板110并安装有旋钮210a,旋钮210a外圈设置有一圈密集卡齿。
限位组件400包括安装在座板100侧壁的固定框410、可转动的连接在固定框410侧壁的第二旋钮420、安装在第二旋钮420侧壁并伸入固定框410内部的丝杆430和位于固定框410内部并被丝杆430贯穿的丝块440,丝块440侧壁开设有与旋钮210a配合的卡槽440a,固定框410内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410a,丝块440侧壁安装有第二导向块440b,第二导向块440b位于第二导向槽410a内部,卡槽440a内壁开设有与上述卡齿配合的齿槽,通过旋转第二旋钮420带动丝杆430旋转,丝杆430利用丝杆结构推动丝块440靠近旋钮210a,旋钮210a嵌入卡槽440a内部,卡齿与齿槽相互咬合,即可对背板200转动方向进行限位。
结合图4-图5,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通过旋转第二旋钮420带动丝杆430旋转,丝杆430利用丝杆结构推动丝块440向固定框410内部滑动,使卡槽440a与旋钮210a分离,此时对背板200进行翻转调节背板200与支撑板300角度,直至调节至合适角度后,反向旋转第二旋钮420带动丝杆430旋转,丝杆430利用丝杆结构推动丝块440从固定框410伸出并向旋钮210a靠近,直至旋钮210a嵌入卡槽440a内部,此时旋钮210a外壁卡齿与卡槽440a内部齿槽咬合,对旋钮210a和背板200转动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对背板200和支撑板300角度进行固定。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板(100),所述座板(100)头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延伸板(110),所述第一延伸板(110)侧壁设置有扭簧(110a),所述座板(100)尾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延伸板(120),所述座板(100)底部安装有底座(130);
背板(200),所述背板(200)头端安装有第一轴杆(210),所述第一轴杆(210)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板(110)之间并与所述扭簧(110a)抵接,所述背板(200)侧壁开设有滑槽(220),所述滑槽(220)内部设置有滑块(230);
支撑板(300),所述支撑板(300)尾端安装有第二轴杆(310),所述第二轴杆(310)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板(120)之间,所述支撑板(300)侧壁设置有连接杆(320),所述连接杆(320)一端部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杆(320)侧壁,另一端部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滑块(230)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0)侧壁安装有第二凸杆(330),所述滑块(230)侧壁安装有第一凸杆(230a);
所述连接杆(320)两端开设有通孔(320a),所述第二凸杆(330)贯穿其中一个所述通孔(320a),所述第一凸杆(230a)贯穿另一个所述通孔(320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20)侧壁开设有导向槽(220a),所述滑块(230)侧壁安装有导向块(230b),所述导向块(230b)位于所述导向槽(220a)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210)一端部贯穿伸出所述第一延伸板(110)并安装有旋钮(210a);
还包括限位组件(400),所述限位组件(400)包括安装在所述座板(100)侧壁的固定框(410)、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固定框(410)侧壁的第二旋钮(420)、安装在所述第二旋钮(420)侧壁并伸入所述固定框(410)内部的丝杆(430)和位于所述固定框(410)内部并被所述丝杆(430)贯穿的丝块(440),所述丝块(440)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旋钮(210a)配合的卡槽(440a),所述固定框(410)内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410a),所述丝块(440)侧壁安装有第二导向块(440b),所述第二导向块(440b)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410a)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垫(500),所述软垫(500)分别安装在所述座板(100)、所述背板(200)和所述支撑板(300)顶部,所述软垫(500)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5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00)侧壁安装有支撑块(140),所述支撑块(140)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40a),所述放置槽(140a)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140b);
还包括支撑杆(600),所述支撑杆(600)顶部安装有悬挂支撑架(610),所述支撑杆(600)底部安装有保护套(620),所述保护套(620)底部安装有插杆(630),所述插杆(630)外壁安装有卡块(630a),所述插杆(630)伸入所述放置槽(140a)内部,所述卡块(630a)伸入所述第二卡槽(140b)内部。
CN202223389187.8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Active CN219670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9187.8U CN2196703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9187.8U CN2196703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0384U true CN219670384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0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89187.8U Active CN2196703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0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1349B1 (ko) 분할된 등받이부의 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환자용 침대
CN113041044A (zh) 一种医疗儿科输液用多功能椅子
CN108158772A (zh) 一种妇产科体检床
CN219670384U (zh) 一种坐卧两用型陪护椅
CN110478562B (zh) 一种儿科输液专用椅
US2751967A (en) Seat and attachments for supporting crippled children in standard dental chairs
CN212730244U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的背部支撑装置
CN210520463U (zh) 一种带四折床的床头柜
CN211674959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椅
CN114305899A (zh) 一种医用输液用病床
JPH0693904B2 (ja) 産婦人科用検診台
CN209966824U (zh) 一种便于患者行动的胸外科护理设备
CN212698271U (zh) 一种躺坐两用伸缩椅
CN218923018U (zh) 一种眼科手术后头部俯卧位辅助轮椅
CN213047975U (zh) 一种多功能乳腺癌术后病人换药椅
CN108670636A (zh) 临床护理用防褥垫
CN220877117U (zh) 一种护理床
CN219595125U (zh) 牙科专用椅的底座支架
CN214434922U (zh) 一种高安全性养老院专用护理床
CN213641645U (zh) 一种icu患者用多功能活动椅
CN217118781U (zh) 多功能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辅助器具
CN215900169U (zh) 一种心血管病人手臂护理支架
CN209951658U (zh) 眼科术后支撑装置
CN212090026U (zh) 一种心血管患者护理支撑装置
CN214968413U (zh) 一种心理咨询室内的催眠治疗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