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9667U - 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能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能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9667U
CN219659667U CN202320077425.7U CN202320077425U CN219659667U CN 219659667 U CN219659667 U CN 219659667U CN 202320077425 U CN202320077425 U CN 202320077425U CN 219659667 U CN219659667 U CN 219659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solar
connecting wire
photovoltaic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74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嘉豪
陈五奎
陈欢
刘拴平
温雨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ray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ray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ray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ray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74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9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9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9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转接器,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光伏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本体、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第一连接线连接于转接器本体和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第二连接线连接于转接器本体和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转接器本体包括控制器,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电连接于控制器。提供太阳能充电系统,将光伏转接器与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太阳能充电板在阳光下,产生电流、电压,通过光伏转接器的输入端口进行稳压平衡与转换,用电设备的充电端口与光伏转接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实现对其充电。由于光伏转接器具有两种输出接口,且支持同时工作,解决了充电口单一的缺陷;由于USB输出接口支持快充协议的用电设备,可以从而缩短用电设备的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能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充电产品大多数采用单一外引线连接实现充电,不能同时给多个用电设备充电;且受限于传统的充电规范,充电功率相对较小,虽然可以满足电池容量相对较小的用电装置的充电需求,但仍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才能将用电装置的电池充满,且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耗电量也日渐增大,充电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转接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太阳能产品不能同时给多个用电设备充电且充电频率高,导致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光伏转接器,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光伏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本体、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固定于所述转接器本体且另一端连接有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线一端固定于所述转接器本体且另一端连接有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所述转接器本体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器本体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面板,两所述面板遮盖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控制器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均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线路板集成有USB PD协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弧面、两平面以及三倒角结构,所述弧面和两所述平面围合形成第一扇形结构,其中两所述倒角结构设置于所述弧面和平面之间,另一所述倒角结构设置于所述平面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均间隔焊接于所述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为与所述第一扇形结构匹配的第二扇形结构,所述面板靠近所述收容空间一侧的周边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与所述壳体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一所述面板设置有三第一螺纹孔,所述线路板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线路板与所述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以及螺钉固定。
一种太阳能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充电板、以及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光伏转接器,所述太阳能充电板引出有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正极线和所述负极线均焊接于所述转接器本体,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转接器本体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线与所述转接器本体的负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充电板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包覆于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四周侧边和底面的封装层,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太阳能电池层和基板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和所述基板层通过粘胶层贴合且通过层压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层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粘胶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本实用新型中与相关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设置有一种光伏转接器,包括USB输出接口和安德森插头输出接口;本方案还设置一种运用该光伏转接器的太阳能充电系统,将光伏转接器与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在阳光充足时,太阳能充电板在阳光作用下,产生电流、电压,通过光伏转接器的输入端口进行稳压平衡与转换,用电设备的充电端口与光伏转接器的输出端口连接,从而实现对用电设备的充电,适用于数码产品和应急电源箱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用电应急使用。由于光伏转接器同时具有USB输出接口和安德森插头输出接口,且两种输出接口支持同时工作,解决了原有太阳能充电系统充电口单一的缺陷;同时由于USB输出接口支持快充协议的用电设备,因此光伏转接器可以通过USB输出接口输出最高功率的电力传输量,从而缩短用电设备的充电时间,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转接器在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转接器在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转接器本体;11、壳体;111、弧面;112、平面;113、倒角结构;12、面板;121、第一螺纹孔;2、第一连接线;21、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3、第二连接线;31、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充电板(图中未示出)、以及光伏转接器,太阳能充电板引出有正极线和负极线,正极线和负极线均焊接于转接器本体1,正极线与转接器本体1的正极电连接,负极线与转接器本体1的负极电连接。
其中光伏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本体1、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第一连接线2一端固定于转接器本体1且另一端连接有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21,第二连接线3一端固定于转接器本体1且另一端连接有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31;转接器本体1包括控制器,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均电连接于控制器。
在阳光充足时,太阳能充电板在阳光作用下,产生电流、电压,通过光伏转接器的输入端口进行稳压平衡与转换,用电设备的充电端口与光伏转接器的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21和/或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31连接,从而实现对用电设备的充电,适用于数码产品和应急电源箱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用电应急使用。由于光伏转接器同时具有USB输出接口和安德森插头输出接口,且两种输出接口支持同时工作,解决了原有太阳能充电系统充电口单一的缺陷;同时由于USB输出接口支持快充协议的用电设备,因此光伏转接器可以通过USB输出接口输出最高功率的电力传输量,从而缩短用电设备的充电时间,解决了充电过程中功率损耗大、发热量大、散热慢的缺陷,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转接器本体1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的两面板12,两所述面板12遮盖所述收容空间,控制器包括线路板,线路板设置于收容空间内,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均电连接于线路板,线路板集成有USB PD协议。
具体的,两面板12分别遮盖收容空间的顶部和底部。将线路板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且用面板12遮盖住收容空间,可以增加用户观感体验。
太阳能充电板的正负极电连接于线路板,而线路板电连接有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且线路板集成有USB PD协议。在阳光充足时,太阳能充电板在阳光作用下,产生电流、电压,通过光伏转接器的输入端口进行稳压平衡与转换,用电设备的充电端口与光伏转接器的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21和/或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31连接,从而实现对用电设备的充电。一方面,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充电端口,本方案相对于相关技术充电接口具有多样性,解决了原有太阳能充电系统输出端口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另一方面,线路板上集成有USB PD协议,因此,本方案的太阳能充电系统能够通过USB输出接口输出最高功率的电力传输量,缩短用电设备充电时间,可达到快速充电的效果。同时,太阳能充电板通过阳光的强度对用电设备直接供电,不用通过减压或者恒压的方式进行供电,解决了市电充电系统充电电压低、效率较慢的缺陷。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壳体11包括弧面111、两平面112以及三倒角结构113,弧面111和两平面112围合形成第一扇形结构,其中两倒角结构113设置于弧面111和平面112之间,另一倒角结构113设置于平面112和平面112之间,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均间隔焊接于弧面111。
将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间隔焊接在弧面111上,可以使得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沿相对侧延伸,因此,第一连接线2的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21和第二连接线3的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31之间的间隔可以更大,因此可以同时给多个用电设备同时充电,且在给用电设备充电时,各用电设备互不干扰,增加使用便利性。在壳体11上还设置有倒角结构113,倒角结构113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在给用电设备充电时,倒角结构113可以防止壳体11刮花用电设备,同时倒角结构113还可以保护用户防止用户被壳体11刮伤误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的数量均为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2的数量可以为二或三等,第二连接线3的数量可以为二或三等。多个第一连接线2和多个第二连接线3一起间隔焊接于弧面111。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面板12为与第一扇形结构匹配的第二扇形结构,面板12靠近收容空间一侧的周边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与壳体11卡接固定。
具体的,壳体11和装配槽均为镂空的扇形结构,装配槽沿着面板12的周边设置,因此,当装配槽与壳体11的边缘卡接时,可以实现面板12与壳体11稳定连接,同时由于面板12和壳体11只需要通过卡接结构即可实现固定,因此,本方案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一面板12设置有三第一螺纹孔121,线路板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线路板与面板12通过第一螺纹孔121、第二螺纹孔以及螺钉固定。
具体的,三第一螺纹孔121设置在面板12的三个角落,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121和第二螺纹孔,线路板和面板12即可实现稳定连接,本方案通过螺纹连接实现线路板和面板12的固定装配,降低装配难度。
一种太阳能充电系统,请参见图1-2,包括太阳能充电板(图中未示出)、以及如上的任一种光伏转接器,太阳能充电板引出有正极线和负极线,正极线和负极线均焊接于转接器本体1,正极线与转接器本体1的正极电连接,负极线与转接器本体1的负极电连接。
太阳能充电板的正负极电连接于线路板,线路板电连接有第一连接线2和第二连接线3,第一连接线2的自由端为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21,第二连接线3的自由端为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31。在阳光充足时,太阳能充电板在阳光作用下,产生电流、电压,通过线路板的输入端口进行稳压平衡与转换,用电设备的充电端口再与光伏转接器的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21和/或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31连接,从而实现太阳能充电系统对用电设备的充电。
进一步地,太阳能充电板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包覆于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的四周侧边和底面的封装层,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太阳能电池层和基板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太阳能电池层和基板层通过粘胶层贴合且通过层压一体设置。
太阳能充电板主要通过太阳能电池层的焊片、基板层的叠层、以及层压成型等步骤将太阳能电池层压成超薄的太阳能电池板,再通过成品激光切割成所需形状,待产品冷却后,测试其功率参数等,最后通过防尘布料将层压基板缝制封装而成。其中基板层可采用各种各样的形状,防尘布料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颜色,使得太阳能充电板的形状和外观多变、且可选择性多。除此之外,太阳能充电板通过采用高强度得到基板层保护太阳能电池层、以及采用防尘材料作用封装层,使得产品更加牢固、不易破碎损坏,减少了破片率,提高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充电板的见光面积,缩小了太阳能充电板的体积与重量,更加方便携带,更能满足当前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随时快速充电的要求,可以实现见光快速充电的目标。
在太阳能充电板工作时,太阳光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进入并由太阳能电池层吸收转换为电能,最终实现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为高透明保护膜,具有透光率高、耐腐蚀性强及寿命长的优点。粘胶层可以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密闭泡状结构,不吸水、防潮且耐水性能良好,同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无毒、无味且无污染等优点。
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层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层采用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换率、稳定性好且寿命长的优点,提高了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解决了原有太阳能充电板的充电效果较差,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光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光伏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本体、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一端固定于所述转接器本体且另一端连接有USB输出端口插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线一端固定于所述转接器本体且另一端连接有安德森输出端口插接结构;所述转接器本体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本体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面板,两所述面板遮盖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控制器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均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线路板集成有USB PD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弧面、两平面以及三倒角结构,所述弧面和两所述平面围合形成第一扇形结构,其中两所述倒角结构设置于所述弧面和平面之间,另一所述倒角结构设置于所述平面和平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均间隔焊接于所述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与所述第一扇形结构匹配的第二扇形结构,所述面板靠近所述收容空间一侧的周边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与所述壳体卡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所述面板设置有三第一螺纹孔,所述线路板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线路板与所述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以及螺钉固定。
6.一种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充电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光伏转接器,所述太阳能充电板引出有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正极线和所述负极线均焊接于所述转接器本体,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转接器本体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线与所述转接器本体的负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板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包覆于多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四周侧边和底面的封装层,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太阳能电池层和基板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和所述基板层通过粘胶层贴合且通过层压一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层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CN202320077425.7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能充电系统 Active CN219659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7425.7U CN219659667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能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7425.7U CN219659667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能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9667U true CN219659667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9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7425.7U Active CN219659667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能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9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9737U (ja) ソーラーチャージャー
CN219659667U (zh) 一种光伏转接器及太阳能充电系统
CN204760451U (zh) 锂电池包装结构及锂电池
CN116365125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207116555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电动车
CN212136563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锂电池箱
CN210745052U (zh) 便携式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11399594U (zh) 一种防水效果好的户外工作灯
CN207870485U (zh) 一种应急光伏柔性折叠包
CN210432992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包提手结构
CN210349901U (zh) 一种蓄电池安装结构
CN203193322U (zh) 太阳能一体化交直流输出组件
CN213691275U (zh) 一种led透明显示屏
CN218771949U (zh) 一种折叠式太阳能充电宝
CN20718412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太阳能手机后盖
CN110557082A (zh) 便携式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06349957U (zh) 一种具有暖手功能的光伏移动电源
CN219643649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器
CN219086821U (zh) 一种带透明外壳的双口充电器
CN219677426U (zh) 一种智能便携储能箱
CN211656077U (zh) 一种折叠流畅的太阳能组件
CN216086236U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
CN108988741A (zh) 一种便携太阳能光伏电源
CN214847469U (zh) 一种景区旅游管理指示装置
CN217562753U (zh) 一种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