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8821U -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58821U CN219658821U CN202320949456.7U CN202320949456U CN219658821U CN 219658821 U CN219658821 U CN 219658821U CN 202320949456 U CN202320949456 U CN 202320949456U CN 219658821 U CN219658821 U CN 2196588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buffer layer
- battery
- ion battery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86 organic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本锂离子电池壳体包括:外壳主体和缓冲层;其中所述外壳主体设有开口,以用于塞入电池;所述缓冲层位于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设置缓冲层,缓冲层可有效提高对铝制外壳大面部位的束缚力,减小其发生形变的可能,提高外壳主体与顶盖焊接时的匹配性,提高外包膜的均匀性,增加电池的一致性,可有效提高铝制外壳的抗冲击能力,在受到外界尖锐物体穿刺时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降低外壳破损时电解液的渗漏速率,提高电池安全性,可有效提高电解液在电池大面部位的分布均匀性和滞留性,从而保证电池的整体充分浸润性,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储能行业、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锂离子电池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为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有机电解液和电池外壳。其中,电池外壳主要起着保护电池、抑制电池极化、减少热效应、提高倍率性能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提高电池一致性,增加电池循环寿命的作用。当前,锂离子电池的外壳所用材料主要包括钢壳、铝壳、镀镍铁壳、铝塑膜等。钢制外壳应用于早期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后因重量大,安全性差,而逐渐被轻重量和安全性更好的铝制外壳所取代。铝制外壳是目前液体锂电池的主流外壳,几乎应用于锂电池涉及到的所有领域。
当前,铝制外壳的发展方向主要为向着高硬度和轻重量的技术上演进。行业的发展则驱动着锂电池向着更大的容量发展,以满足行业的需求,这也意味着单个电芯的尺寸将会变得更大。随着尺寸的变大,铝制外壳大面中部所受束缚力降低,易产生铝壳内凹或外凸问题,影响壳体与顶盖的焊接匹配性,影响外包膜的均匀性,影响电池间的一致性,短板效应的存在则会导致电池系统整体寿命的下降。此外,铝制壳体的硬度较低,抗冲击和抗碰撞能力较弱。并且,随着电芯尺寸的变大,极片层数的增多,电解液在电极内部的浸润阻力也将变得更大。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其包括:外壳主体和缓冲层;其中所述外壳主体设有开口,以用于塞入电池;所述缓冲层位于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外壳主体为四周密封且底部封口的方形壳体。
进一步,所述外壳主体上最大面积的两个面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为绝缘多孔物质层。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5mm。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的左边界、右边界距离外壳主体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a,且5mm<a<1/2L,L为外壳主体的长度;所述缓冲层的下边界距离外壳主体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b,且b>5mm;所述缓冲层的上边界距离外壳主体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c,且c>5mm。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呈整体分布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呈散状分布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缓冲层的形状采用方形、圆形、菱形中一种。
进一步,所述外壳主体的开口设置在顶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采用如上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进行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设置缓冲层,缓冲层可有效提高对铝制外壳大面部位的束缚力,减小其发生形变的可能,提高外壳主体与顶盖焊接时的匹配性,提高外包膜的均匀性,增加电池的一致性,可有效提高铝制外壳的抗冲击能力,在受到外界尖锐物体穿刺时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降低外壳破损时电解液的渗漏速率,提高电池安全性,可有效提高电解液在电池大面部位的分布均匀性和滞留性,从而保证电池的整体充分浸润性,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壳体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主体的结构图。
图中:
1、外壳主体;2、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其包括:外壳主体1和缓冲层2;其中所述外壳主体1设有开口,以用于塞入电池;所述缓冲层2位于外壳主体1的内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主体1为铝制壳体,设置缓冲层2能够降低外壳主体1上大面部位易变形问题,同时提高大容量电芯的电解液浸润效果,并提高外壳主体1的抗冲击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在外壳主体1的内侧壁设置缓冲层2,缓冲层2可有效提高对铝制外壳大面部位的束缚力,减小其发生形变的可能,提高外壳主体1与顶盖焊接时的匹配性,提高外包膜的均匀性,增加电池的一致性,可有效提高铝制外壳的抗冲击能力,在受到外界尖锐物体穿刺时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降低外壳破损时电解液的渗漏速率,提高电池安全性,可有效提高电解液在电池大面部位的分布均匀性和滞留性,从而保证电池的整体充分浸润性,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主体1为四周密封且底部封口的方形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主体1上最大面积的两个面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层2。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主体1的大面内壁侧设置缓冲层2,该缓冲层2可有效提高对铝制外壳大面部位的束缚力,减小其发生形变的可能,提高外壳主体1与顶盖焊接时的匹配性,提高外包膜的均匀性,增加电池的一致性;在外壳主体1的大面内壁侧设置缓冲层2,该缓冲层2可有效提高铝制外壳的抗冲击能力,在受到外界尖锐物体穿刺时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降低外壳主体1破损时电解液的渗漏速率,提高电池安全性;在外壳主体1的大面内壁侧设置缓冲层2,该缓冲层2可有效提高电解液在电池大面部位的分布均匀性和滞留性,从而保证电池的整体充分浸润性,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2为绝缘多孔物质层,用于缓解铝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内凹或外凸问题,提高顶盖和铝壳在焊接时的匹配性,提高铝壳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提高电解液的整体浸润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2的厚度为1-5mm,优选为1mm、2mm、3mm、4mm、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2的左边界、右边界距离外壳主体1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a,且5mm<a<1/2L,L为外壳主体1的长度;所述缓冲层2的下边界距离外壳主体1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b,且b>5mm;所述缓冲层2的上边界距离外壳主体1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c,且c>5mm。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缓冲层2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层2呈整体分布在外壳主体1的内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缓冲层2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层2呈散状分布在外壳主体1的内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2的形状采用方形、圆形、菱形中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2的形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主体1的开口设置在顶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采用如实施例1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壳体进行装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主体1的内侧壁设置缓冲层2,缓冲层2可有效提高对铝制外壳大面部位的束缚力,减小其发生形变的可能,提高外壳主体1与顶盖焊接时的匹配性,提高外包膜的均匀性,增加电池的一致性,可有效提高铝制外壳的抗冲击能力,在受到外界尖锐物体穿刺时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降低外壳破损时电解液的渗漏速率,提高电池安全性,可有效提高电解液在电池大面部位的分布均匀性和滞留性,从而保证电池的整体充分浸润性,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
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并且,本申请所涉及的软件程序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涉及对软件程序作出任何改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主体和缓冲层;其中
所述外壳主体设有开口,以用于塞入电池;
所述缓冲层位于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主体为四周密封且底部封口的方形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主体上最大面积的两个面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为绝缘多孔物质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5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的左边界、右边界距离外壳主体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a,且5mm<a<1/2L,L为外壳主体的长度;
所述缓冲层的下边界距离外壳主体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b,且b>5mm;
所述缓冲层的上边界距离外壳主体上内侧壁边沿的距离为c,且c>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呈整体分布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呈散状分布在外壳主体的内侧壁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的形状采用方形、圆形、菱形中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主体的开口设置在顶端。
1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壳体进行装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49456.7U CN219658821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49456.7U CN219658821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58821U true CN219658821U (zh) | 2023-09-08 |
Family
ID=87878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49456.7U Active CN219658821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58821U (zh) |
-
2023
- 2023-04-25 CN CN202320949456.7U patent/CN2196588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989012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3692221U (zh) |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WO2023065974A1 (zh) | 一种电芯、电池及用电装置 | |
US20230282914A1 (en) | Battery cover plate, battery, and power system | |
US20230126021A1 (en) | Battery | |
CN215834606U (zh) |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107732059B (zh) | 一种方形锂电池标准化模组封装壳体及pack方法 | |
CN212934727U (zh) | 一种二次电池顶盖 | |
CN219658821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及锂离子电池 | |
CN219303742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09232828U (zh) | 铝壳锂离子电池及其壳体及其顶盖 | |
CN218414960U (zh) |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3425120U (zh) | 一种新型锂电池外壳结构及锂电池 | |
CN217158413U (zh) | 电池单体的壳体、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115863787A (zh) | 电池单体、动力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15070127U (zh) |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保护结构 | |
CN214625102U (zh) | 一种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 | |
CN211605334U (zh) | 一种高安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 |
CN114696012A (zh) |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 |
CN220065932U (zh) | 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KR20160064859A (ko) | 배 나온 각형 캔, 이를 포함하는 각형 이차 전지의 제조방법 | |
CN210092243U (zh) | 锂离子电池组模组 | |
CN218996879U (zh) | 一种电池正负极防呆外壳、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CN221126207U (zh) | 电池单体、电池和储能设备 | |
CN221708814U (zh) | 电芯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