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8526U - 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8526U
CN219658526U CN202320601239.9U CN202320601239U CN219658526U CN 219658526 U CN219658526 U CN 219658526U CN 202320601239 U CN202320601239 U CN 202320601239U CN 219658526 U CN219658526 U CN 219658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element
plastic frame
assembly structure
window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12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睿康
王小磊
陈苏华
叶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012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8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8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8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包括磁性元件、塑料框架以及绝缘胶带。磁性元件包括至少一邻接侧。塑料框架包括容置空间、至少一窗口以及至少一通口,其中磁性元件容置于容置空间,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磁性元件的至少一邻接侧,至少一通口连通至容置空间。绝缘胶带贴附于塑料框架,覆盖至少一窗口,且遮蔽磁性元件的至少一邻接侧。

Description

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可同时满足低热阻和高绝缘等级的要求。
背景技术
随着开关电源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源产品朝着更高效率(higher efficiency),更高功率密度(higher power density),更高可靠性(higherreliability)和更低成本(lower cost)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电源产品的功率密度,会严格控制整机各部分的体积与重量,其中轻便高效的散热结构便是实现高功率密度和轻重量的重要条件。
通常对于较大功率的电源,尤其是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harger,OBC)系统中主功率部分的磁性元件,因其发热量较大,尤其是铁损(core loss)所占比重较大,会造成明显的发热,同时因磁性元件对外部有较高的安规绝缘需求。对于灌胶(potting)的应用场合,例如以铜排为绕组形成的磁性元件,则需要在保证绝缘等级的条件下减小热阻,将铜排和磁芯各自的温升控制在安全阈值以内。然而低热阻和高绝缘等级需求往往难以兼顾。因为高绝缘等级往往需要加厚/加强绝缘材料,加大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但这些处理方式都会造成热阻变大。反之,低热阻则往往难以满足绝缘要求。
一般会在磁性元件的外部采用加大金属腔体来增加散热金属腔体与磁性元件的距离,以满足爬电要求距离(绝缘要求),并将磁性元件浸没在散热胶内。但加大金属腔体需占据更大的空间,且需填充更多的散热胶,成本较高。况且由于导热路径变长热阻依然较高。另外,亦可将包覆在磁性元件外部的绝缘胶带作为绝缘层,这种绝缘处理方式会明显阻碍磁性元件与散热胶直接接触,热阻较大。再者,绝缘胶带完全包覆磁性元件的操作耗时较长,质量较难保障。因此,传统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在越来越高功率密度下的散热和绝缘要求。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同时满足磁性元件的低热阻和高绝缘等级需求,实为本领域极需面对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针对磁性元件尤其是电感或变压器的绝缘和散热问题,利用塑料框架的窗口和绝缘胶带的组合构建一个既满足安规绝缘需求,又可以高效散热的组装结构,且针对磁性元件的邻接侧所在的位置,构造具有指向性的传热通道,大幅提高在这个方向上的传热能力,同时满足应用环境中磁性元件的绝缘需求。借由磁性元件、窗口以及绝缘胶带的组合,形成优化传热通道,以提高磁性元件的散热效率,同时简化装配制造过程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借由塑料框架上开设窗口和通口,分别贴附绝缘胶带和导入灌胶,同时解决磁性元件的绝缘和散热问题。由于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应用于金属腔体内并以散热胶灌封,对于磁性元件的邻接侧的低热阻和高绝缘等级需求尤其严格。磁性元件容置于塑料框架内时,可提供绝缘保护,再通过窗口和绝缘胶带对应磁性元件的邻接侧形成热接触,即可实现进一步优化传热通道并兼顾磁性元件的绝缘需求,使得磁性元件靠近金属腔体并且小于安规爬电距离的部位亦可满足绝缘需求。另外,绝缘胶带通过贴附于塑料框架上而遮蔽窗口,磁性元件可直接置入塑料框架而实现邻接侧对应窗口和绝缘胶带的热接触,结构精简且组装容易,免除公知技艺以繁杂工序缠绕绝缘胶带于磁性元件的整体。再者,塑料框架可避让磁性元件的邻接侧而设置通口,使散热胶能够经由通口进入容置空间而与磁性元件接触,提高导热性能。塑料框架未开设窗口和通口部分,一方面将磁性元件与金属腔体隔开,加大爬电距离,满足安规需求,另一方面亦能起到辅助散热作用。其中绝缘胶带预置于塑料框架,置入磁性元件后进行灌胶,磁性元件即可通过塑料框架、绝缘胶带和灌封的散热胶而与金属腔体形成热耦合,简化组装程序,提高传热效率,并满足磁性元件于应用金属腔体中的绝缘需求。再者,在磁性元件的邻接侧与金属腔体之间最短的导热路径上对应塑料框架开设窗口,可有效降低热阻并提高散热能力。缘绝胶带对应窗口贴附于塑料框架上则可进行绝缘,同时增加磁性元件的邻接侧至金属腔体的爬电距离,保证磁性元件相对金属腔体的绝缘性能,不受窗口开设位置的影响。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包括磁性元件、塑料框架以及绝缘胶带。磁性元件包括至少一邻接侧。塑料框架包括容置空间、至少一窗口以及至少一通口,其中磁性元件容置于容置空间,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磁性元件的至少一邻接侧,至少一通口连通至容置空间。绝缘胶带贴附于塑料框架,覆盖至少一窗口,且遮蔽磁性元件的至少一邻接侧。
于一实施例中,塑料框架包括一顶部开口和一外周壁,外周壁形成容置空间,顶部开口连通至容置空间,磁性元件经顶部开口而容置于容置空间。
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窗口设置于外周壁。
于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外型为一圆柱体,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一外环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通过外环面连接,其中,磁性元件经顶部开口立式容置于容置空间,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第一侧面或/及第二侧面或/及部分的外环面,至少一邻接侧定义为第一侧面或/及第二侧面或/及部分的外环面因绝缘胶带覆盖至少一窗口而被遮蔽的部分。
于一实施例中,塑料框架还包括一底板,至少一通口设置于底板上,外环面包含一底部,外环面的底部邻设底板,至少一通口与外环面的底部错位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外型为一圆柱体,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一外环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通过外环面连接,其中,磁性元件经顶部开口卧式容置于容置空间,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磁性元件的外环面,至少一邻接侧定义为外环面因绝缘胶带覆盖至少一窗口而被遮蔽的部分。
于一实施例中,塑料框架还包括一底部开口,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彼此相反设置,且连通至容置空间,其中底部开口定义为至少一通口。
于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还包括一辅助绝缘胶带,贴附于磁性元件,于至少一通口朝向磁性元件的视向上遮蔽磁性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窗口包括多个窗口,环设于塑料框架的外周壁,绝缘胶带环设于塑料框架的外周壁。
于一实施例中,塑料框架还包括一底板,至少一窗口设置于底板上。
于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外型为一圆柱体,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一外环面,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通过外环面连接,磁性元件经顶部开口卧式容置于容置空间,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第一侧面,至少一邻接侧包含第一侧面因绝缘胶带覆盖至少一窗口而被遮蔽的部分。
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通口设置于外周壁,外环面包含一底部,外环面的底部邻设外周壁,至少一通口与外环面的底部相对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还包括一辅助绝缘胶带,环设于磁性元件的外环面。
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通口设置于外周壁,外环面包含一底部,外环面的底部邻设外周壁,至少一通口与外环面的底部错位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塑料框架还包括至少一开口,设置于外周壁未开设至少一通口的位置,绝缘胶带贴附于外周壁,覆盖至少一开口。
于一实施例中,外周壁包含彼此连接的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至少一通口中的一通口邻设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连处。
于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容置于一金属腔体,且嵌入于一散热胶内,其中散热胶经由至少一通口导入容置空间,且包覆磁性元件后构成一灌封体。
于一实施例中,塑料框架为一长方体框架或正方体框架,包含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该对第一侧壁与该对第二侧壁彼此连接而形成容置空间。
于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为一电感或一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针对磁性元件尤其是电感或变压器的绝缘和散热问题,利用塑料框架的窗口和绝缘胶带的组合构建一个既满足安规绝缘需求,又可以高效散热的组装结构,且针对磁性元件的邻接侧所在的位置,构造具指向性的传热通道,大幅提高在这个方向上的传热能力,同时满足应用环境中磁性元件的绝缘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2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3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7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8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9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10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图11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12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13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14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15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图16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17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18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19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20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图21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22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23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24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25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图26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27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
图28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29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图30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为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若是本公开以下的内容叙述了将一第一特征设置于一第二特征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包含了所设置的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包含了还可将附加的特征设置于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之间,而使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可能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本公开中不同实施例可能使用重复的参考符号及/或标记。这些重复是为了简化与清晰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各个实施例及/或所述外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再者,为了方便描述附图中一组件或特征部件与另一(复数)组件或(复数)特征部件的关系,可使用空间相关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及类似的用语等。除了附图所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关用语用以涵盖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所述装置也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位于其他方位),并对应地解读所使用的空间相关用语的描述。此外,当将一组件称为“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组件时,其可直接连接至或耦合至另一组件,或者可存在介入组件。尽管本公开的广义范围的数值范围及参数为近似值,但尽可能精确地在具体实例中陈述数值。另外,可理解的是,虽然“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词可被用于权利要求中以描述不同的组件,但这些组件并不应被这些用语所限制,在实施例中相应描述的这些组件是以不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这些用语是为了分别不同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被称为第二组件,相似地,第二组件也可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会脱离实施例的范围。如此所使用的用语“及/或”包含了一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或全部组合。除在操作/工作实例中以外,或除非明确规定,否则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数值范围、量、值及百分比(例如角度、时间持续、温度、操作条件、量比及其类似者的那些百分比等)应被理解为在所有实施例中由用语“大约”或“实质上”来修饰。相应地,除非相反地指示,否则本公开及随附权利要求中陈述的数值参数为可视需要变化的近似值。例如,每一数值参数应至少根据所述的有效数字的数字且借由应用普通舍入原则来解释。范围可在本文中表达为从一个端点到另一端点或在两个端点之间。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范围包括端点,除非另有规定。
图1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2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3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4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图5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包括磁性元件4、塑料框架2以及绝缘胶带3。其中塑料框架2包括一顶部开口27、一底板25与一外周壁,外周壁形成一容置空间20。塑料框架2例如是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包含一对第一侧壁21与一对第二侧壁23。底板25连接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该对第一侧壁21与该对第二侧壁23彼此连接而形成容置空间20。顶部开口27连通至容置空间20。然而,本实用新型不对塑料框架2的外型结构进行限制,只要可以形成与磁性元件适配的容置空间即可。磁性元件4例如是应用于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电源的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电路中的PFC电感或车载充电机电源的DCDC变换电路中的变压器,亦可是应用于充电桩的电感或变压器。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磁性元件4经顶部开口27而容置于容置空间20。于一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可以部分也可以全部容置于塑料框架2的容置空间20,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的外型例如呈一圆柱体结构,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以及一外环面42,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通过外环面42连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圆柱体结构并非是磁性元件2的实体形状,而是整体外观形状,当然,磁性元件4的外型也可以是长方体结构等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于本实施例中,例如设置三个磁性元件4容置于容置空间20,并沿该对第一侧壁21(X轴方向)排列。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一个磁性元件4容置于容置空间20中,本实用新型不对容置于塑料框架2中的磁性元件数量进行限制。每一磁性元件4包括至少一邻接侧,磁性元件4的至少一邻接侧例如是部分或全部的第一侧面41a,或/及,部分或全部的第二侧面41b。举例而言,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位置中间的磁性元件4例如包括两个邻接侧,两个邻接侧分别为部分的第一侧面41a和部分的第二侧面41b。当然,磁性元件4也可只包括一个邻接侧。关于邻接侧的定义接下来会结合侧壁上的窗口及绝缘胶带进行说明。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上开设有窗口22、24以及通口26。其中窗口22设置于该对第一侧壁21上,窗口24设置于该对第二侧壁23上,窗口22于空间上相对于磁性元件4的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窗口24于空间上相对于磁性元件4的部分外环面42。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上也可仅设置一个窗口。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还包括绝缘胶带3,其贴附于塑料框架2,覆盖至少一窗口例如窗口22、24,使其可遮蔽磁性元件4的至少一邻接侧。再次以图1和图3中位置中间的磁性元件4进行说明,该磁性元件4部分容置于容置空间20中,即存在部分磁性元件4外置于塑料框架2,一对窗口22分别开设于该对第一侧壁21上,并于空间上相对该磁性元件4的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绝缘胶带3贴附于塑料框架2并覆盖该对窗口22,遮蔽磁性元件4的部分的第一侧面41a和部分的第二侧面41b。换言之,于本实施例中,位置中间的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包含磁性元件4的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上因绝缘胶带覆盖窗口22而被遮蔽的部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位置中间的磁性元件4由于存在部分结构外置于塑料框架,而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需于空间上相对侧壁上的窗口,且贴附于塑料框架2的绝缘胶带可遮蔽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故该磁性元件4的两个邻接侧分别是部分第一侧面41a和部分第二侧面41b。于其他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也可以完全容置于容置空间20中,在第一侧壁21或/及第二侧壁23上开设窗口时,使得窗口朝向磁性元件4视向上可对应显示全部的第一侧面或/及全部的第二侧面,也即贴附于塑料框架的绝缘胶带3可对应完全遮蔽磁性元件4的第一侧面41a或/及第二侧面41b,此时该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即为全部的第一侧面41a或全部的第二侧面41b。可以理解的是,在窗口朝向磁性元件4视向上,窗口的大小可等于或大于磁性元件4的大小。当磁性元件4经顶部开口27并以部分的外环面42朝下立式置入容置空间20后,部分或全部的第一侧面41a即和部分或全部的第二侧面41b面向塑料框架2的至少一窗口而成为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另外,于本实施例中,三个磁性元件4沿该对第一侧壁21(X轴方向)排列时,塑料框架2的外环面42于空间上相对窗口24并被绝缘胶带3遮蔽的部分,亦可视为对应磁性元件4的一邻接侧,详见左右邻接塑料框架2的磁性元件4。换言之,邻接侧还可包含磁性元件4的外环面42上因绝缘胶带覆盖窗口24而被遮蔽的部分。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例如包括多个窗口22、24,环设于塑料框架2的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另外,绝缘胶带3环设一周而贴附于塑料框架2的该外周壁例如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覆盖窗口22、24,且遮蔽磁性元件4相对塑料框架2的邻接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窗口也可仅设置于第一侧壁21或第二侧壁23上,本实用新型不对其进行限制。
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的外环面42具有底部43,邻设塑料框架2的底板25。另外,塑料框架2的通口26开设于底板25上。为加大爬电距离,满足安规需求,外环面42的底部43例如与底板25上的通口彼此错位设置。即于Z轴的视向上不重叠。另一方面,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组配容置于一金属腔体6,且嵌入于金属腔体6中的散热胶5内,使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可通过金属腔体6进行散热。于具体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可部分也可全部容置于金属腔体6,对应地,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可部分也可完全浸入于一散热胶5内,本实用新型不进行限制。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散热胶5亦可省略。于本实施例中,散热胶5是填充在磁性元件4与塑料框架2之间,以及塑料框架2与金属腔体6之间的导热材料,导热系数>0.5W/m·K,可帮助更好的将磁性元件4内部的热量经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通过窗口22、绝缘胶带3再传导到金属腔体6的壁面。金属腔体6的散热方式可以是水冷或者风冷,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于一实施例中,散热胶5例如包含一般的导热胶体、导热硅脂、相变材料等,也可以是混合了颗粒或粉状固体导热材料的导热胶、导热硅脂等,加工过程中可以用抽真空或静置等方式排除内部的气泡,避免其阻碍传热。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且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的通口26开设于底板25上。其中散热胶5可经由至少一通口26导入容置空间20,并包覆磁性元件4后构成一灌封体。绝缘胶带3可预先贴附于塑料框架2的该外周壁例如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覆盖窗口22、24。于金属腔体6和散热胶5进行安装时,金属腔体6内可先加入灌封的散热胶5。然后将预先贴附绝缘胶带3的塑料框架2置入金属腔体6内。此时,灌封的散热胶5可经由塑料框架2底板25上的通口26导入容置空间20内。尔后,再经顶部开口27将磁性元件4置入塑料框架2内的容置空间20,待灌封的散热胶5与磁性元件4充分接触后便可固定磁性元件4,完成安装。当然,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与金属腔体6和散热胶5的组装程序并不受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借由塑料框架2上开设窗口22、24和通口26,窗口22、24贴附绝缘胶带3,通口26导入灌胶用的散热胶6,即可同时解决磁性元件4的绝缘和散热问题。由于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应用于金属腔体6内并以散热胶5灌封,对于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的低热阻和高绝缘等级需求尤其严格。通过窗口22、24和绝缘胶带3对应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形成热接触,可进一步强化传热通道并兼顾磁性元件4的绝缘需求,使得磁性元件4靠近金属腔体6并且小于安规爬电距离的部位亦可满足绝缘需求。另外,塑料框架2未开设窗口和通口的区域亦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以满载运行的PFC电感为例,本实用新型利用塑料框架2的窗口22、24和绝缘胶带3的组合相较于传统磁性元件采绝缘胶带缠绕整体的组装结构,散热能力强,有效减少整体器件温升。另一方面,通过窗口22、24和绝缘胶带3对应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亦可使磁性元件4符合绝缘需求,毋需额外增加金属腔体6的占地面积,散热胶5的用量小。于其他应用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可选用较细的铜线或损耗更大的磁环来构成,散热胶5亦可选用热阻较大者。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且不再赘述。
图6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7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8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9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图10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a与图1至图5所示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相似,且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的组件、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a,包括磁性元件4、塑料框架2a、绝缘胶带3以及辅助绝缘胶带7。其中塑料框架2a包括一顶部开口27、一底部开口28与一外周壁,外周壁形成一容置空间20,顶部开口27和底部开口28彼此相反设置,且连通至容置空间20。塑料框架2a例如是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包含该对第一侧壁21与该对第二侧壁23,该对第一侧壁21与该对第二侧壁23彼此连接而形成容置空间20。于本实施例中,底部开口28即为至少一通口。于本实施例中,例如设置三个磁性元件4以部分的外环面42朝下立式容置于容置空间20时,沿X轴方向排列。每一磁性元件4的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于空间上相对塑料框架2a的窗口22且被绝缘胶带3遮蔽的部分,可视为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同样地,三个磁性元件4中左右邻接塑料框架2a的外环面42相对窗口24且被绝缘胶带3遮蔽的部分处亦可视为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a也可包括多个窗口22、24,环设于塑料框架2a的该外周壁例如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另外,绝缘胶带3环设一周而贴附于塑料框架2a的该外周壁例如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覆盖窗口22、24,且遮蔽磁性元件4相对塑料框架2a的邻接侧。通过窗口22、24和绝缘胶带3对应磁性元件4的邻接侧形成热接触,即可进一步强化传热通道并兼顾磁性元件4的绝缘需求。
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a的底部开口28即为至少一通口,除了利于灌封时将散热胶5导入容置空间20外,底部开口28的设置更增加磁性元件4于外环面42底部43的散热能力。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a还包括一辅助绝缘胶带7,贴附于磁性元件4外环面42底部43,于至少一通口(即底部开口28)朝向磁性元件4的视向上遮蔽磁性元件4,以于Z轴的方向上满足磁性元件4对金属腔体6的绝缘需求。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相较于塑料框架2,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a以底部开口28作为容置空间20导入灌封散热胶5时的通口,更提升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a与金属腔体6和散热胶5的安装效率。绝缘胶带3可预先环设一周贴附于的塑料框架2a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3上,并覆盖窗口22、24。当然,磁性元件4、塑料框架2a、散热胶5与金属腔体6的安装顺序可视实际应用调制,于此便不再赘述。
图11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12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13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14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图15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b与图1至图5所示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相似,且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的组件、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b,包括磁性元件4a、塑料框架2b、绝缘胶带3a以及辅助绝缘胶带7a。其中塑料框架2b包括一顶部开口27、一底板25与一外周壁,外周壁形成一容置空间20。塑料框架2b例如是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包含一对第一侧壁21与一对第二侧壁23。底板25连接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该对第一侧壁21与该对第二侧壁23彼此连接而形成容置空间20。顶部开口27连通至容置空间20。磁性元件4a亦呈一圆柱体结构,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以及一外环面42,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通过外环面42连接。于本实施例中,三个沿X轴方向排列的磁性元件4a卧式容置于塑料框架2b,例如以第一侧面41a朝下,通过塑料框架2b的顶部开口27而容置于容置空间20,于其他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a也可以第二侧面41b朝下,通过塑料框架2b的顶部开口27而容置于容置空间20。于本实施例中,每一磁性元件4a包括至少一邻接侧,其中磁性元件4a的第一侧面41a于空间上相对塑料框架2b的底板25且被绝缘胶带3a遮蔽的部分,可视为磁性元件4a的邻接侧。同样地,三个磁性元件4a中左右邻接塑料框架2b的外环面42于空间上相对塑料框架2b的该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或/及第二侧壁23且被绝缘胶带3a遮蔽的部分亦可视为磁性元件4a的邻接侧。
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b上开设有窗口26a和通口29。其中窗口26a设置于底板25,于空间上相对部分或全部的磁性元件4a的第一侧面41a,即相对于磁性元件4a的邻接侧。塑料框架2b的通口29开设于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上。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的外环面42具有底部43,邻设塑料框架2的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并与第一侧壁21上的通口29彼此相对设置。于其他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b的通口29也可开设于第二侧壁23上。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b还可开设有开口24a,设置于该外周壁未开设通口29的位置例如设置于该对第二侧壁23上,其中,三个磁性元件4a中左右邻接塑料框架2b的外环面42于空间上相对开口24a且被绝缘胶带3a遮蔽的部分,亦可视于相对于磁性元件4a的邻接侧。换言之,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b还可包括多个开口24a,设置于塑料框架2b的该外周壁未开设通口29的位置例如该对第二侧壁23上。另外,绝缘胶带3a则贴附于塑料框架2b的底板25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覆盖窗口26a、开口24a,且遮蔽磁性元件4a相对塑料框架2b的邻接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开口24与窗口26a的作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a的外环面42邻接塑料框架2b的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3。另外,塑料框架2b的通口29更开设于例如第一侧壁21上。为加大爬电距离,满足安规需求,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b更以辅助绝缘胶带7a包边磁性元件4a外环面42的形式,强化磁性元件4a至通口29处的爬电距离,保证磁性元件4a对金属腔体6的绝缘性能。于其他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b的开口24a与通口29的功能可彼此替换,绝缘胶带3a例如可贴附于塑料框架2b的底板25和该对第一侧壁21上,覆盖窗口26a与通口29,并保持开口24a连通。每一磁性元件4a的外环面42包覆有辅助绝缘胶带7a,仍可确保磁性元件4a对金属腔体6的绝缘性能符合需求。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开设有通口29的第一侧壁21或/及第二侧壁上23上也可另外开设有开口,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3上也可开仅设有通口,本申请亦不对此进行限制。
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b的通口29开设于第一侧壁21上。于灌封时,散热胶5可经由至少一通口29导入容置空间20,并包覆磁性元件4后构成一灌封体。绝缘胶带3a例如可预先贴附于塑料框架2b的底板25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覆盖窗口26a、开口24a。磁性元件4a则预先于外环面42上包覆辅助绝缘胶带7a。当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b需与金属腔体6和散热胶5进行安装时,金属腔体6内可先加入灌封的散热胶5。然后将预先贴附绝缘胶带3a的塑料框架2b置入金属腔体6内。此时,灌封的散热胶5例如可经由塑料框架2b第一侧壁21上的通口29导入容置空间20内。尔后,磁性元件4a的第一侧面41a朝向底板25,经顶部开口27置入塑料框架2b内的容置空间20,待灌封的散热胶5与磁性元件4a充分接触后便可固定磁性元件4a,完成安装。当然,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b与金属腔体6和散热胶5的组装程序并不受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1b借由塑料框架2b上开设窗口26a、开口24a和通口29,窗口26a、开口24a贴附绝缘胶带3a,通口29导入灌胶用的散热胶5,即可同时解决磁性元件4a的绝缘和散热问题。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
图16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17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18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19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图20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c与图10至图15所示的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b相似,且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的组件、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c,包括磁性组件4a、塑料框架2c以及绝缘胶带3a。其中塑料框架2c包括一顶部开口27、一底板25与一外周壁,外周壁形成一容置空间20。塑料框架2c例如是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包含一对第一侧壁21与一对第二侧壁23。底板25连接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该对第一侧壁21与该对第二侧壁23彼此连接而形成容置空间20。顶部开口27连通至容置空间20。磁性组件4a亦呈一圆柱体结构,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以及一外环面42,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通过外环面42连接。于本实施例中,三个沿X轴方向排列的磁性组件4a卧式容置于塑料框架2b,例如以第一侧面41a朝下,通过塑料框架2c的顶部开口27而容置于容置空间20,于其他实施例中,磁性组件4a也可以第二侧面41b朝下,通过塑料框架2c的顶部开口27而容置于容置空间20。于本实施例中,每一磁性组件4a包括至少一邻接侧,其中磁性组件4a的第一侧面41a于空间上相对塑料框架2c的底板25且被绝缘胶带3a遮蔽的部分,可视为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三个磁性组件4a中左右邻接塑料框架2c的外环面42于空间上相对塑料框架2c的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或/及第二侧壁23且被绝缘胶带3a遮蔽的部分亦可视为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
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c上开设有窗口26a和通口29。其中窗口26a设置于底板25,于空间上相对部分或全部的磁性组件4a的第一侧面41a,即相对于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塑料框架2c的通口29开设于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上,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的外环面42具有底部43,为加大爬电距离,满足安规需求,外环面42的底部43例如与第一侧壁21上的通口29彼此错位设置。即于Y轴的视向上不重叠。在一些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c还可开设有开口24a,设置于该外周壁未开设通口29的位置例如该对第二侧壁23上。其中三个磁性组件4a中左右邻接塑料框架2c的外环面42于空间上相对开口24a且被绝缘胶带3a遮蔽的部分,亦可视于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本实施例中的开口24与窗口26a的作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邻接塑料框架2c的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3。另外,塑料框架2c的通口29更开设于例如第一侧壁21上。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邻接塑料框架2c的第一侧壁21,且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邻接塑料框架2c的第一侧壁21的部分(底部43)更与第一侧壁21上的通口29呈错位设置,以增加磁性组件4a至通口29处的爬电距离。当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至通口29处的爬电距离满足安规需求时,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c可省略辅助绝缘胶带7a。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限。
图21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22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23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24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图25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d与图6至图10所示的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a相似,且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的组件、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d包括磁性组件4a、塑料框架2d、绝缘胶带3b以及辅助绝缘胶带7b。其中塑料框架2d包括一顶部开口27、一底部开口28与一外周壁,外周壁形成一容置空间20。塑料框架2d例如是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包含一对第一侧壁21与一对第二侧壁23。该对第一侧壁21与该对第二侧壁23彼此连接而形成容置空间20,顶部开口27和底部开口28彼此相反设置,且连通至容置空间20。磁性元件4a亦呈一圆柱体结构,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以及一外环面42,第一侧面41a和第二侧面41b通过外环面42连接。于本实施例中,三个沿X轴方向排列的磁性元件4a卧式容置于塑料框架2b,例如以第一侧面41a朝下,通过塑料框架2b的顶部开口27而容置于容置空间20,于其他实施例中,磁性元件4a也可以第二侧面41b朝下,通过塑料框架2b的顶部开口27而容置于容置空间20。于本实施例中,底部开口28即为至少一通口。每一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于空间上相对塑料框架2d的窗口22的部分,可视为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同样地,三个磁性组件4a中左右邻接塑料框架2d的外环面42相对窗口24的部分处亦可视为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d也可包括多个窗口22、24,环设于塑料框架2d的该外周壁例如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另外,绝缘胶带3b环设一周而贴附于塑料框架2d的该外周壁例如该对第一侧壁21和该对第二侧壁23上,覆盖窗口22、24,且遮蔽磁性组件4a相对塑料框架2d的邻接侧。通过窗口22、24和绝缘胶带3b对应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形成热接触,即可进一步强化传热信道并兼顾磁性组件4的绝缘需求。
于本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d的底部开口28即为至少一通口,除了利于灌封时将散热胶5导入容置空间20外,底部开口28的设置更增加磁性组件4a于外环面42底部43的散热能力。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d还包括一辅助绝缘胶带7b,贴附于磁性组件4a的第一侧面41a,于至少一通口(即底部开口28)朝向磁性组件4a的视向上遮蔽磁性组件4a,以于Z轴的方向上满足磁性组件4a对金属腔体6的绝缘需求。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图26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上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27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下方视角的立体结构。图28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29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纵向剖面结构图。图30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于金属腔体内灌封后的横向剖面结构图。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e与图16至图20所示的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c相似,且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的组件、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e,包括磁性组件4a、塑料框架2e以及绝缘胶带3a。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邻接塑料框架2e的该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3。另外,塑料框架2e的通口29a更开设于第一侧壁21的一端,且邻设于于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3相连处。于其他实施中,塑料框架2e的通口29a也可开设于第二侧壁23的一端,且邻设于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3相连处。于本实施例中,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邻接塑料框架2e的外周壁例如第一侧壁21以及第二侧壁23,其中第一侧壁21上的通口29a更与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之间维持足够的爬电距离。由于磁性组件的组装结构1e应用于金属腔体6内并以散热胶5灌封,对于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的低热阻和高绝缘等级需求尤其严格。通过窗口22、24和绝缘胶带3a对应磁性组件4a的邻接侧形成热接触,可进一步强化传热信道并兼顾磁性组件4a的绝缘需求。另外,通口29a用于导入灌胶用的散热胶5,且与磁性组件4a的外环面42维持足够的爬电距离。塑料框架2e未开设窗口和通口的区域亦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且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塑料框架2、2a、2b、2c、2d、2e可对应磁性元件4、4a的邻接侧开设窗口建构具指向性的高效热传通道,而窗口通过绝缘胶带覆盖而遮蔽磁性元件4、4a则可于强化散热能力的同时兼顾高绝缘等级需求。另一方面,塑料框架2、2a、2b、2c、2d、2e避让磁性元件4、4a的邻接侧而开设的通口26、29、29a或底部通口28,则有助于将金属腔体6内的散热胶5导入与磁性元件4、4a直接热耦合,配合辅助绝缘胶带的设置,可简化灌封组装程序,提高整体传热效率,增加磁性元件4、4a相对金属腔体6的爬电距离,同时满足磁性元件4、4a于应用环境中的散热和绝缘需求。于其他实施例中,塑料框架2、2a、2b、2c、2d、2e可对应磁性元件4、4a的外形或邻接侧的位置而调制窗口和通口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且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针对磁性元件尤其是电感或变压器的绝缘和散热问题,利用塑料框架的窗口和绝缘胶带的组合构建一个既满足安规绝缘需求,又可以高效散热的组装结构,且针对磁性元件的邻接侧所在的位置,构造具指向性的传热通道,大幅提高在这个方向上的传热能力,同时满足应用环境中磁性元件的绝缘需求。借由磁性元件、窗口以及绝缘胶带的组合,形成优化传热通道,以提高磁性元件的散热效率,同时简化装配制造过程并降低成本。借由塑料框架上开设窗口和通口,分别贴附绝缘胶带和导入灌胶,同时解决磁性元件的绝缘和散热问题。由于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应用于金属腔体内并以散热胶灌封,对于磁性元件的邻接侧的低热阻和高绝缘等级需求尤其严格。磁性元件容置于塑料框架内时,可提供绝缘保护,再通过窗口和绝缘胶带对应磁性元件的邻接侧形成热接触,即可实现进一步优化传热通道并兼顾磁性元件的绝缘需求,使得磁性元件靠近金属腔体并且小于安规爬电距离的部位亦可满足绝缘需求。另外,绝缘胶带通过贴附于塑料框架上而遮蔽窗口,磁性元件可直接置入塑料框架而实现邻接侧对应窗口和绝缘胶带的热接触,结构精简且组装容易,免除公知技艺以繁杂工序缠绕绝缘胶带于磁性元件的整体。再者,塑料框架可避让磁性元件的邻接侧而设置通口,使散热胶能够经由通口进入容置空间而与磁性元件接触,提高导热性能。塑料框架未开设窗口和通口部分,一方面将磁性元件与金属腔体隔开,加大爬电距离,满足安规需求,另一方面亦能起到辅助散热作用。其中绝缘胶带预置于塑料框架,置入磁性元件后进行灌胶,磁性元件即可通过塑料框架、绝缘胶带和灌封的散热胶而与金属腔体形成热耦合,简化组装程序,提高传热效率,并满足磁性元件于应用金属腔体中的绝缘需求。再者,在磁性元件的邻接侧与金属腔体之间最短的导热路径上对应塑料框架开设窗口,可有效降低热阻并提高散热能力。缘绝胶带对应窗口贴附于塑料框架上则可进行绝缘,进一步强化磁性元件至金属腔体的散热效能,同时增加磁性元件的邻接侧至金属腔体的爬电距离,保证磁性元件相对金属腔体的绝缘性能,不受窗口开设位置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得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而皆不脱如附权利要求所欲保护。

Claims (19)

1.一种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磁性元件,包括至少一邻接侧;
一塑料框架,包括一容置空间、至少一窗口以及至少一通口,其中该磁性元件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该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该磁性元件的该至少一邻接侧,该至少一通口连通至该容置空间;以及
一绝缘胶带,贴附于该塑料框架,覆盖该至少一窗口,且遮蔽该磁性元件的该至少一邻接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框架包括一顶部开口和一外周壁,该外周壁形成该容置空间,该顶部开口连通至该容置空间,该磁性元件经该顶部开口而容置于该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窗口设置于该外周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的外型为一圆柱体,包括相反设置的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以及一外环面,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通过该外环面连接,其中,该磁性元件经该顶部开口立式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该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该第一侧面或/及该第二侧面或/及部分的该外环面,该至少一邻接侧定义为该第一侧面或/及该第二侧面或/及部分的该外环面因该绝缘胶带覆盖该至少一窗口而被遮蔽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框架还包括一底板,该至少一通口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外环面包含一底部,该外环面的该底部邻设该底板,该至少一通口与该外环面的该底部错位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的外型为一圆柱体,包括相反设置的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以及一外环面,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通过该外环面连接,其中,该磁性元件经该顶部开口卧式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该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该磁性元件的该外环面,该至少一邻接侧定义为该外环面因该绝缘胶带覆盖该至少一窗口而被遮蔽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框架还包括一底部开口,该顶部开口和该底部开口彼此相反设置,且连通至该容置空间,其中该底部开口定义为该至少一通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辅助绝缘胶带,贴附于该磁性元件,于该至少一通口朝向该磁性元件的视向上遮蔽该磁性元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窗口包括多个窗口,环设于该塑料框架的该外周壁,该绝缘胶带环设于该塑料框架的该外周壁。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框架还包括一底板,该至少一窗口设置于该底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的外型为一圆柱体,包括相反设置的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以及一外环面,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通过该外环面连接,该磁性元件经该顶部开口卧式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该至少一窗口于空间上相对该第一侧面,该至少一邻接侧包含该第一侧面因该绝缘胶带覆盖该至少一窗口而被遮蔽的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通口设置于该外周壁,该外环面包含一底部,该外环面的该底部邻设该外周壁,该至少一通口与该外环面的该底部相对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辅助绝缘胶带,环设于该磁性元件的该外环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通口设置于该外周壁,该外环面包含一底部,该外环面的该底部邻设该外周壁,该至少一通口与该外环面的该底部错位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框架还包括至少一开口,设置于该外周壁未开设该至少一通口的位置,该绝缘胶带贴附于该外周壁,覆盖该至少一开口。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周壁包含彼此连接的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该至少一通口中的一通口邻设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连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容置于一金属腔体,且嵌入于一散热胶内,其中该散热胶经由该至少一通口导入该容置空间,且包覆该磁性元件后构成一灌封体。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框架为一长方体框架或正方体框架,包含一对第一侧壁和一对第二侧壁,该对第一侧壁与该对第二侧壁彼此连接而形成该容置空间。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为一电感或一变压器。
CN202320601239.9U 2023-03-23 2023-03-23 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 Active CN219658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1239.9U CN219658526U (zh) 2023-03-23 2023-03-23 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1239.9U CN219658526U (zh) 2023-03-23 2023-03-23 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8526U true CN219658526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1239.9U Active CN219658526U (zh) 2023-03-23 2023-03-23 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8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8785B (zh) 散熱基座與電子裝置
EP3836175B1 (en) Capacitor
WO201106197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の製造方法
US20150138734A1 (en) 360 degree direct cooled power module
CN109874281B (zh) 通讯设备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光模块
CN219658526U (zh) 磁性元件的组装结构
US20230163693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H06104143A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取付装置
CN115548585A (zh) 电化学装置、用电设备及电化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CN216016702U (zh) Dcdc变换器
CN114379393A (zh) 一种复用金属基电路板的冷却流道结构及车载充电机
CN212313310U (zh) 散热组件和充电模块
CN209982994U (zh) 通讯设备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光模块
CN218896634U (zh) 芯片封装组件
CN220041545U (zh) 变压器
CN217145669U (zh) 一种复用金属基电路板的冷却流道结构及车载充电机
CN216566040U (zh) 一种保护板、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481675U (zh) 一种接触式光收发模块散热结构
CN210120010U (zh) 一种新型pfc电感箱
CN217282729U (zh) 光伏逆变器及大功率电感的电感盒
CN218570729U (zh) 散热装置及设备
CN209882213U (zh) 一种迷宫式高效散热印刷电路板
CN218941515U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产品
CN215733915U (zh) 基于can协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的隔热装置
CN211656014U (zh) 一种电源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