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3638U - 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3638U
CN219653638U CN202320441926.9U CN202320441926U CN219653638U CN 219653638 U CN219653638 U CN 219653638U CN 202320441926 U CN202320441926 U CN 202320441926U CN 219653638 U CN219653638 U CN 219653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water
protection
wind power
ea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19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建华
张群
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Ful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Ful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Ful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Ful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19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3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3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3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外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下方设置有泥土区块,所述防护网的四角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有路面板。该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泥土区块内的泥土会被冲刷,覆盖在泥土区块上的防护网可以防护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防护网的四角都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设置在防护网上,防护网下方有阻挡块,阻挡块的顶部可以勾住防护网,在路面板上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与连接环一一对应,可以起到固定防护网的作用,进而防护网可以达到防护水土流失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背景技术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风电工程都有对水土保持的保护,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根据专利公开号CN 217128138 U提出的一种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结构装置,包括泥土层、护栏、碎石层、绿植、水泥层、多功能种植槽、加强管等结构,在水土保持结构装置上安装了多功能种植槽,多功能种植槽是由槽体、圆孔和加强管组成的,槽体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管,泥土层种植有绿植,都同样能够对泥土层起到固定保持作用,但是绿植区域的泥土没有防护,在水流的冲刷下容易脱落,对泥土照成流失,由此可见,我们亟需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绿植区域的泥土没有防护,在水流的冲刷下容易脱落,对泥土照成流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绿植区域的泥土没有防护,在水流的冲刷下容易脱落,对泥土照成流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外部设置有导流机构;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下方设置有泥土区块,所述防护网的四角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有路面板。
当下雨或河道水位上升时,泥土区块内的泥土会被冲刷,覆盖在泥土区块上的防护网可以防护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防护网的四角都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设置在防护网上,在路面板上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与连接环一一对应,可以起到固定防护网的作用,进而防护网可以达到防护水土流失的效果。
所述导流机构包括斜面板,所述斜面板的表面开设有流水槽一,所述流水槽一底部固定连接有流水槽二,所述流水槽二的一端开设有出水口。
当下雨时,雨水会冲刷泥土区块,照成泥土流失,泥土区块设置在斜面板上,斜面板的表面开设有水流通过的流水槽一,流水槽一底部连接有流水槽二,流水槽二设置在河道板上,流水槽二尾部有出水口可以方便水流流出,流水槽一和流水槽二配合下可以使水流快速流入河流,避免雨水冲刷泥土照成水土流失,达到水流导流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泥土区块的表面设置有绿植,所述泥土区块下方设置有碎石区。
优选的,所述流水槽二的底部设置有河道板,所述河道板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墙,所述冲击墙的表面开设有U型槽。
优选的,所述碎石区的下方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区块的底部贯穿碎石区并延伸至泥土层。
优选的,所述斜面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道口,所述下道口的右侧设置在泥土区块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斜面板的表面设置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顶部安装在防护网的下方,所述出水口的底部设置在冲击墙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流水槽一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流水槽一呈线性阵列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当下雨或河道水位上升时,泥土区块内的泥土会被冲刷,覆盖在泥土区块上的防护网可以防护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防护网的四角都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设置在防护网上,在路面板上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与连接环一一对应,可以起到固定防护网的作用,进而防护网可以达到防护水土流失的效果。
第二、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当下雨时,雨水会冲刷泥土区块,照成泥土流失,泥土区块设置在斜面板上,斜面板的表面开设有水流通过的流水槽一,流水槽一底部连接有流水槽二,流水槽二设置在河道板上,流水槽二尾部有出水口可以方便水流流出,流水槽一和流水槽二配合下可以使水流快速流入河流,避免雨水冲刷泥土照成水土流失,达到水流导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其中:1、防护机构;101、防护网;102、泥土区块;103、连接环;104、固定柱;105、路面板;2、导流机构;201、斜面板;202、流水槽一;203、流水槽二;204、出水口;3、碎石区;4、河道板;5、冲击墙;6、泥土层;7、下道口;8、阻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包括防护机构1,防护机构1的外部设置有导流机构2;
防护机构1包括防护网101,防护网101的下方设置有泥土区块102,防护网101的四角设置有连接环103,连接环10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104,固定柱104的底部有路面板10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风电发电附近有水土保持结构,当水土向下滑落时,防护机构1可以阻止泥土向下滑落,当下雨带有泥土流入河流时,导流机构2可以有效的排出流水,当下雨或河道水位上升时,泥土区块102内的泥土会被冲刷,覆盖在泥土区块102上的防护网101可以防护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防护网101的四角都设置有连接环103,连接环103设置在防护网101上,在路面板105上设置有固定柱104,固定柱104与连接环103一一对应,可以起到固定防护网101的作用,进而防护网101可以达到防护水土流失的效果。
导流机构2包括斜面板201,斜面板201的表面开设有流水槽一202,流水槽一202底部固定连接有流水槽二203,流水槽二203的一端开设有出水口20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雨水会冲刷泥土区块102,照成泥土流失,泥土区块102设置在斜面板201上,斜面板201的表面开设有水流通过的流水槽一202,流水槽一202底部连接有流水槽二203,流水槽二203设置在河道板4上,流水槽二203尾部有出水口204可以方便水流流出,流水槽一202和流水槽二203配合下可以使水流快速流入河流,避免雨水冲刷泥土照成水土流失,达到水流导流的效果。
具体的,泥土区块102的表面设置有绿植,泥土区块102下方设置有碎石区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泥土区块102表面种植有绿植可以更加有效的固定泥土,泥土区块102下方是碎石区3可以让上方的斜面板201进行固定建设。
具体的,流水槽二203的底部设置有河道板4,河道板4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墙5,冲击墙5的表面开设有U型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流水槽二203设置在河道板4的表面,河道板4下方设置有冲击墙5,冲击墙5表面是U型槽口,可以更好的抵御水流的冲击,增加结构的使用时间。
具体的,碎石区3的下方设置有泥土层6,泥土区块102的底部贯穿碎石区3并延伸至泥土层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区3下方是泥土层6,斜面板201表面的泥土区块102穿过碎石区3域泥土层6连接,泥土区块102的绿植可以将根系直接进入到泥土层6。
具体的,斜面板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道口7,下道口7的右侧设置在泥土区块102的左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斜面板201表面设置有下道口7,下道口7为阶梯型,可以方便人们下到河道板4上,下道口7设置在泥土区块102的侧面。
具体的,斜面板201的表面设置有阻挡块8,阻挡块8的顶部安装在防护网101的下方,出水口204的底部设置在冲击墙5的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斜面板201上设置有多个阻挡块8,阻挡块8设置在防护网101的下方,阻挡块8设置有有多个,在斜面板201的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阻挡块8的顶部可以勾住防护网101,可以起到限制防护网101的作用,防止防护网101移动,出水口204从河道板4上延伸到冲击墙5上,使水流入到水中。
具体的,流水槽一202设置有多个,多个流水槽一202呈线性阵列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流水槽一202设置有多个,流水槽一202在斜面板201上呈线性阵列分布,可以更快的排出水流。
在使用时,当下雨或河道水位上升时,泥土区块102内的泥土会被冲刷,覆盖在泥土区块102上的防护网101可以防护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防护网101的四角都设置有连接环103,连接环103设置在防护网101上,在路面板105上设置有固定柱104,固定柱104与连接环103一一对应,可以起到固定防护网101的作用,进而防护网101可以达到防护水土流失的效果,当下雨时,雨水会冲刷泥土区块102,照成泥土流失,泥土区块102设置在斜面板201上,斜面板201的表面开设有水流通过的流水槽一202,流水槽一202底部连接有流水槽二203,流水槽二203设置在河道板4上,流水槽二203尾部有出水口204可以方便水流流出,流水槽一202和流水槽二203配合下可以使水流快速流入河流,避免雨水冲刷泥土照成水土流失,达到水流导流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包括防护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1)的外部设置有导流机构(2);
所述防护机构(1)包括防护网(101),所述防护网(101)的下方设置有泥土区块(102),所述防护网(101)的四角设置有连接环(103),所述连接环(10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104),所述固定柱(104)的底部有路面板(105);
所述导流机构(2)包括斜面板(201),所述斜面板(201)的表面开设有流水槽一(202),所述流水槽一(202)底部固定连接有流水槽二(203),所述流水槽二(203)的一端开设有出水口(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区块(102)的表面设置有绿植,所述泥土区块(102)下方设置有碎石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二(203)的底部设置有河道板(4),所述河道板(4)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墙(5),所述冲击墙(5)的表面开设有U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区(3)的下方设置有泥土层(6),所述泥土区块(102)的底部贯穿碎石区(3)并延伸至泥土层(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板(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道口(7),所述下道口(7)的右侧设置在泥土区块(102)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板(201)的表面设置有阻挡块(8),所述阻挡块(8)的顶部安装在防护网(101)的下方,所述出水口(204)的底部设置在冲击墙(5)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一(20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流水槽一(202)呈线性阵列分布。
CN202320441926.9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Active CN219653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1926.9U CN219653638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1926.9U CN219653638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3638U true CN219653638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9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1926.9U Active CN219653638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3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72991A1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216074968U (zh) 一种河道水系景观复合式生态护岸结构
KR100966723B1 (ko) 하천 우회수로형 어도시설물
CN103866774B (zh) 用于护坡与崩岗排水固土的沟管网防护体
CN108612047B (zh)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CN111236275B (zh) 一种鱼鳞坑与截流沟综合径流拦蓄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08239961B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108755895A (zh) 一种反坡式截流渗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19653638U (zh) 一种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结构
CN20955588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14784037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坡
CN210561992U (zh) 一种防洪生态护岸装置
CN211395412U (zh) 穿堤涵管出口护砌结构
CN212477589U (zh) 虹吸式自调节清淤生态坝
CN211948481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护坡防水土流失结构
CN208183767U (zh) 一种水土流失防护绿化系统
CN21673948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14992755U (zh) 一种面式收水道路结构
CN212452450U (zh) 一种虹吸式溢流结构
CN217174585U (zh) 一种防风固沙护岸结构
CN212001495U (zh) 一种水利工程边坡排水结构
CN219118065U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CN216130063U (zh) 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节能设计的生态护坡
CN217733908U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
CN211815979U (zh) 一种景观防浪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