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0190U - 落地灯 - Google Patents

落地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0190U
CN219640190U CN202321408779.1U CN202321408779U CN219640190U CN 219640190 U CN219640190 U CN 219640190U CN 202321408779 U CN202321408779 U CN 202321408779U CN 219640190 U CN219640190 U CN 219640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end plate
conductive end
adapter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87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保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xol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xol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xol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xol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87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0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0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0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72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in street lighting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灯,其中,该落地灯包括灯头、灯杆、转接件、第一导电端板以及第二导电端板,所述灯头包括灯框和位于所述灯框内的灯板,所述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安装部,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接,述第一导电端板设于所述转接件内,并与所述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板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转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板与所述第二导电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得灯杆和灯头可快速组装,提高组装的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落地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落地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灯。
背景技术
落地灯可以用于办公室、家庭、户外等场景,落地灯一般包括灯头、灯杆和底板,灯杆连接灯头和底板,灯头进行发光,底板与地面接触而使落地灯保持稳定,目前一体式的落地灯,灯头和灯杆之间通过电线相连接,电线的接头设置在灯杆内,在落地灯组装时,灯头部分的连接器与灯杆部分的连接器需要先进行电连接,再将连接后的电线置于灯杆内,最后才能将灯杆和灯头进行组装,组装步骤多,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落地灯,旨在使得灯杆和灯头可快速组装,提高组装的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灯,包括:
灯头,所述灯头包括灯框和位于所述灯框内的灯板;
灯杆,所述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安装部;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接;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灯框相连接;
第一导电端板,所述第一导电端板设于所述转接件内,并与所述灯板电连接;以及
第二导电端板,所述第二导电端板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转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板与所述第二导电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接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底设有固定部,所述第一导电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高度,所述第一导电端板对应所述固定部设有固定缺口,所述第一导电端板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导电端板通过螺钉锁付固定在所述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还设有固定结构,转接件和所述第一端之间通过所述固定结构相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容纳腔的第一连接部、及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而固定所述灯杆和所述转接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设有多个,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限定出用以安装所述第一导电端板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导电端板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缘设有第一让位口,所述第二导电端板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让位口。
可选地,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第一端之间还设有预定位结构,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安装空间的限位凸起、及置于所述第一端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导电端板对应所述限位凹槽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转接件预固定。
可选地,所述灯杆包括至少两个子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之间通过套接件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套接件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子杆对应设有安装孔,一所述子杆的安装孔与一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固定所述套接件和所述子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灯头、灯杆、转接件、第一导电端板以及第二导电端板,所述灯头包括灯框和位于所述灯框内的灯板,所述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安装部,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板设于所述转接件内,并与所述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板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转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板与所述第二导电端板电连接。相较于传统方案中,灯杆和灯头之间的电线通过公母插头相连接,在灯杆和灯头组装时,需要先手动将公母插头连接后,在将插头置于灯杆内,最后才能组装灯杆和灯头,组装繁琐、生产效率低,为此,本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导电端板、转接件和第二导电端板,将第一导电端板置于转接件内,将第二导电端板设于在灯杆的端部,安装时,只需将灯杆插入转接件或者将转接件插入灯杆,使得第一导电端板和第二导电端板相接触,再将灯杆和转接件相固定,便可完成组装,降低组装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转接件与灯杆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转接件和灯杆连接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转接件和灯杆连接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导电端板和第二导电端板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转接件和第一导电端板相连接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转接件与第一导电端板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落地灯可以用于办公室、家庭、户外等场景,落地灯一般包括灯头、灯杆和底板,灯杆连接灯头和底板,灯头进行发光,底板与地面接触而使落地灯保持稳定,目前一体式的落地灯,灯头和灯杆之间通过电线相连接,电线的接头设置在灯杆内,在落地灯组装时,需要将带插座的电线穿过灯杆后并与灯头进行电连接后将接头部分置于灯杆内后,才能将灯杆和灯头进行组装,组装步骤多,操作繁琐。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落地灯,旨在使得灯杆和灯头可快速组装,提高组装的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1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落地灯100包括灯头10、灯杆20、转接件40、第一导电端板50以及第二导电端板60,所述灯头10包括灯框11和位于所述灯框11内的灯板,所述灯杆2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安装部25,所述底板30所述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设于所述转接件40内,并与所述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板60设于所述安装部25,所述转接件40套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与所述第二导电端板60电连接。在落地灯100通电后,在第一导电端板50和第二导电端板60接电导通。
底板30与地面接触而使落地灯100保持稳定,灯框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矩形等,灯框11可以是一体式,也可以分体式,即多个外壳、框架等组装形成,出光口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出光口为矩形,所述灯框11包括朝下开口的下容纳腔41;灯板设于所述下容纳腔41内,所述灯板包括灯珠,所述灯珠用以发射光线;灯板为LED灯板,灯珠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设置,灯杆20为中空设置,内部走线,保证整体性,灯杆20可以是一体式、分体式、旋转式等等,底座与灯杆20相连接,灯杆20内的线可以从底座的侧方、底部等穿出,便于连接插头等元件。
传统方案中,灯杆20和灯头10之间的电线通过公母插头相连接,在灯杆20和灯头10组装时,需要先手动将公母插头连接后,在将插头置于灯杆20内,最后才能组装灯杆20和灯头10,组装繁琐、生产效率低,为此,本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导电端板50、转接件40和第二导电端板60,将第一导电端板50置于转接件40内,将第二导电端板60设于在灯杆20的端部,安装时,只需将灯杆20插入转接件40或者将转接件40插入灯杆20,使得第一导电端板50和第二导电端板60相接触,再将灯杆20和转接件40相固定,便可完成组装,降低组装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转接件40可以设于所述灯框11的下方,采用嵌设于所述灯框11内,或置于所述灯框11外,灯框11与转接件40可以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转接件40位于所述灯框11的一侧边缘。
所述第二导电端板60设于所述安装部25,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部25可以是灯杆20一端的边缘,采用胶粘等方式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部25设于在灯杆20的边缘或者灯杆20内部延伸至第一端的边缘,第二导电端板60与安装部25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能快速对接灯杆20和灯头10,所述转接件40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端开口的容纳腔41,所述容纳腔41的腔底设有固定部43,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固定于所述固定部43。
转接件40呈方框结构,转接件40与灯框11的连接处设有与容纳腔41连通的过线口42,灯框11内的电线穿设过线口42与转接件40内的第一导电端板50电连接,第一导电端板50和第二导电端板60上设有导电端子,当导电端子彼此接触后便可电连接。
当灯杆20和灯头10组装时,将灯杆20的第一端插入转接件40的容纳腔41内,第一导电端板50和第二导电端板60相对位,再将灯杆20和转接件40相固定,即可完成落地灯100的组装,提高生产的效率。
结合参照图6,在灯杆20和转接件40对接后,第一导电端板50的第一导电端子53与第二导电端子63相电连接,通电后,电流从第一导电端子53传递到第二导电端子63,再使得灯头10内的灯板接电导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导电端板50在容纳腔41内安装,保证等第一端插入容纳腔41后,第一导电端板50能和第二导电端板60相对位,所述容纳腔41的底部还设有支撑部44,所述支撑部44的高度小于所述固定部43的高度,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对应所述固定部43设有固定缺口52,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置于所述支撑部44上,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通过螺钉锁付固定在所述固定部43。
参照图4至图7,支撑部44的设置避免第一导电端板50置于容纳腔41的腔底,取出困难,支撑部44的具体高度根据转接件40的容纳腔41的深度设置,在此不做限定。为了保证支撑的稳定,支撑部44至少设有两个,当设置两个支撑部44时,两个支撑部44支撑第一导电端板50的相对两端,当支撑部44设置三个时,三个支撑部44呈三角形状排列。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转接件40和第一端的连接,所述容纳腔41的底部还设有固定结构,转接件40和所述第一端之间通过所述固定结构相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可以是卡扣和扣槽,如卡扣设置在第一端的外周,扣槽设于容纳腔41的腔壁,当第一端插入容纳腔41时,卡扣与扣槽相卡接。
在另一实施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容纳腔41的第一连接部45、及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45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部43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部4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相连接固定所述灯杆20和所述转接件40。
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端和转接件40的固定稳定,所述第一连接部45和第二连接部22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45与所述容纳腔41的一侧限定出用以安装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的安装空间46,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45的边缘设有第一让位口51,所述第二导电端板60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22设有第二让位口61,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置于所述安装空间46,并置于所述支撑部44上。
在第一连接部45与第二连接部22相对位时,相当于对第一导电端板50和第二导电端板60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导电端板50和第二导电端板60相对应,便于二者的电连接。第一连接部45在容纳腔41的腔底凸向第一端的圆柱,第二连接部22在连杆的腔侧壁延伸设置,当第一连接部45和第二软连接部相对应时,通过螺钉穿过第一连接部45和第二连接部22锁付固定二者。
结合图4,参照图6和图7,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连接部45和第二连接部22的连接,所述转接件40和所述第一端之间还设有预定位结构,所述转接件40和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4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相对应。
具体地,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安装空间46的限位凸起47、及置于所述第一端的限位凹槽23,所述第二导电端板60对应所述限位凹槽23设有避让缺口62,所述限位凸起47和所述限位凹槽23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转接件40预固定。
限位凸起47位于安装空间46内,有容纳腔41的腔壁向开口的方向延伸,在容纳腔41相对两侧个设有一个限位凸起47,安装时,多个第一连接部45穿过第二避让口与第二连接部22相对应,两个限位凸起47置于所述限位凹槽23内,限位凹槽23可以与第二连接部22采用相同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为了避免避让件在第一连接部45和第二连接部22固定后在相对第一连接部45的方向晃动,在容纳腔41的腔底相对第一连接部45设于抵接部,第一导电端板50对应设有避让位,在一实施例,抵接部为在容纳腔41的腔底的两个凸块,当第一连接部45和第二连接部22相连接时,抵接部接触第二导电端板60的表面,从而保证转接件40和第一端的固定稳定。
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灯杆20的组装,所述灯杆20包括至少两个子杆21,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21之间通过套接件24连接固定。
为了便于子杆21和套接件24的移动,套接件24和子杆21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具体地,导向结构为彼此错位的导向筋条。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调节落地灯100的高度,以适配不同高度需要,所述子杆21之间可伸缩设置,而使所述灯框11能靠近所述底板30或远离所述底板30。
在一实施例中,灯杆20可以是嵌套设置,两个子杆21中空设置,内部可以便于布线,两个子杆21嵌套位置设置如弹簧卡扣、卡槽配合方式进行位置调整,灯杆2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
在另一实施例中,灯杆20可以是滑动配合,一者具有滑槽、另一者具有滑轨,二者之间通过螺钉锁付等方式便于调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灯杆20还包括一个套接件24,两个子杆21滑动套设套接件24,套接件24沿延伸方向布置有多个螺钉孔,两个子杆21通过选择与不同的位置的螺钉孔进行固定,实现位置高度调节,两个子杆21的端部相靠拢时,端部周缘相互贴合,整体性好。具体地,所述套接件24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子杆21对应设有安装孔,一所述子杆21的安装孔与一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固定所述套接件24和所述子杆21。
现有的落地灯100的发光方式单一,在夜晚照明时,只能向下发光,其余位置无照明,为了增加空间中的间接出光,使得照明更加舒适,所述灯框11开设有上出光口和下出光口,上出光口和下出光口均设有一灯板,两个灯板电连接。下出光口的灯板可以照亮桌面,上出光口的灯板可以把天花方向打亮,提高照明的空间范围,使得照明更加舒适。
综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灯头10、灯杆20、转接件40、第一导电端板50以及第二导电端板60,所述灯头10包括灯框11和位于所述灯框11内的灯板,所述灯杆2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安装部25,所述底板30所述第二端相连接,述第一导电端板50设于所述转接件40内,并与所述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板60设于所述安装部25,所述转接件40套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板50与所述第二导电端板60电连接。相较于传统方案中,灯杆20和灯头10之间的电线通过公母插头相连接,在灯杆20和灯头10组装时,需要先手动将公母插头连接后,在将插头置于灯杆20内,最后才能组装灯杆20和灯头10,组装繁琐、生产效率低,为此,本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导电端板50、转接件40和第二导电端板60,将第一导电端板50置于转接件40内,将第二导电端板60设于在灯杆20的端部,安装时,只需将灯杆20插入转接件40或者将转接件40插入灯杆20,使得第一导电端板50和第二导电端板60相接触,再将灯杆20和转接件40相固定,便可完成组装,降低组装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落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头,所述灯头包括灯框和位于所述灯框内的灯板;
灯杆,所述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安装部;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接;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灯框相连接;
第一导电端板,所述第一导电端板设于所述转接件内,并与所述灯板电连接;以及
第二导电端板,所述第二导电端板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转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导电端板与所述第二导电端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底设有固定部,所述第一导电端板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高度,所述第一导电端板对应所述固定部设有固定缺口,所述第一导电端板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导电端板通过螺钉锁付固定在所述固定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还设有固定结构,转接件和所述第一端之间通过所述固定结构相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容纳腔的第一连接部、及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高度,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而固定所述灯杆和所述转接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设有多个,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限定出用以安装所述第一导电端板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导电端板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缘设有第一让位口,所述第二导电端板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让位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第一端之间还设有预定位结构,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安装空间的限位凸起、及置于所述第一端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导电端板对应所述限位凹槽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转接件预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包括至少两个子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杆之间通过套接件连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子杆对应设有安装孔,一所述子杆的安装孔与一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固定孔固定所述套接件和所述子杆。
CN202321408779.1U 2023-06-02 2023-06-02 落地灯 Active CN219640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8779.1U CN219640190U (zh) 2023-06-02 2023-06-02 落地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8779.1U CN219640190U (zh) 2023-06-02 2023-06-02 落地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0190U true CN219640190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8779.1U Active CN219640190U (zh) 2023-06-02 2023-06-02 落地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0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20932A (zh) 一种分体式吸顶灯
CN219640190U (zh) 落地灯
CN114321849A (zh) 连接器、连接组合、固定座、连接座、灯具安装结构及灯具
CN216084212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安装方式的应急疏散标志灯
CN216667614U (zh) 连接器、连接组合、固定座、连接座、灯具安装结构及灯具
CN216842284U (zh) 扇叶连接结构及吊扇
CN21446800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柜台灯条装置
CN217004202U (zh) 灯具安装结构及灯具
CN217763200U (zh) 一种吸顶灯
CN213394809U (zh) 便装式射灯
CN218119488U (zh) 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
CN217382786U (zh) 直插式led车灯
CN212226758U (zh) 一种条形灯
CN220672998U (zh) 一种具有led照明功能的插座
CN217329571U (zh) 一种吸顶灯
CN217329565U (zh) 筒灯
CN219797031U (zh) 一种led工作灯
CN214468193U (zh) 一种可直接接线的灯
CN218846052U (zh) 带通电接线结构的基座以及吸顶灯
CN214580953U (zh) 连接开关及灯具
CN212565489U (zh) 壳体组件及筒灯
CN221035444U (zh) 灯具壳体结构及灯具组合机构
CN215674903U (zh) 一种拨码调节色温的led射灯
CN211296226U (zh) 一种遮阳伞用供电装置
CN215951227U (zh) 一种线型室内投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