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1040U - 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1040U
CN219631040U CN202320708933.0U CN202320708933U CN219631040U CN 219631040 U CN219631040 U CN 219631040U CN 202320708933 U CN202320708933 U CN 202320708933U CN 219631040 U CN219631040 U CN 219631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cylinder body
top cov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89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姮
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meite A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meite A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meite A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meite An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89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1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1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1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包括入水口,顶盖,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以及出水口,所述入水口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盖,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底部活动设置有第二筒体,同时在第二筒体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出水口,顶盖固定连接在入水口的底部,且入水口位于顶盖的中部位置,且与顶盖的尺寸一致,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为活动连接。同时出水口与第二筒体为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快捷拆卸的结构来使得整个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的进行测试材料的更换,从而达到高效进行测试的效果,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同时分层式的设计更能直观的体现出产品在多次的过滤过程后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现有的反渗透膜的反渗透性能不方便检测,对反渗透膜的反渗透性能进行测试效果差。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专用于反渗透膜测试装置,专利申请号:CN212974741U,该一种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于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反渗透池,反渗透池的顶部为开口结构,反渗透池的顶部为进水口;反渗透池的内部设有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一级过滤床与二级过滤床,一级过滤床与二级过滤床之间设有一级反渗透腔,二级过滤床与反渗透池的内底部之间设有二级反渗透腔;一级过滤床与二级过滤床均为网状结构;一级过滤床上设有一级反渗透膜,二级过滤床上设有二级反渗透膜;一级反渗透腔的外侧部以及二级反渗透腔的外侧部均设有出水泵,出水泵安装在反渗透池的外侧部位置。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对水进行反渗透处理的效率。
现有技术中,仍存在以下的缺点:产品对于所需要测试的反渗透膜更换并不方便且体型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因此,本人提供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通过快捷拆卸的结构来使得整个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更换,从而达到高效进行侧视的效果,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同时分层式的设计更能直观的体现出产品在多次的过滤过程后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包括入水口、位于入水口底端且与其固定连接的顶盖,入水口位于顶盖的顶部中心处,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且与顶盖的尺寸一致,第一筒体的相对应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二筒体,同时第二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第一筒体的底部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外端固定有壳体;
所述第二筒体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均设置有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快拆按钮、与所述快拆按钮固定在一起的弹簧以及限位槽块,所述限位槽块位于第一筒体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筒体固定在一起,所述弹簧自由末端与所述壳体固定在一起;
所述反渗透膜的底部固定有暂留层,暂留层的一侧固定有采集口,第一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同时在反渗透膜的顶部固定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快拆结构以第二筒体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采集口固定连接有两组,且两组呈对应位置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为密度较高的过滤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入水口的内部设置有螺纹,使其与顶盖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块内部开设有呈V字的凹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装置设置有两层过滤装置,同时在快拆装置的作用之下使得整个产品更加方便的进行拆卸,该设计也更大程度的使得测试的工作完成的更加高效,更加方便对所要进行测试的反渗透膜进行快捷的更换进行测试,进一步的提升了相关的工作效率。
(2)该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该装置设计时顶部的螺纹设计可以使得产品紧紧的固定在水源处,避免了因为固定不紧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以及其他的不利于测试结果的情况产生,进一步增加了测试的严谨性。
(3)该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该装置整体结构更为的紧凑且体型不大,更加方便进行相关的测试工作,避免了因为尺寸的限制而导致测试结果的差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1、入水口;2、顶盖;3、第一筒体;4、快拆按钮;5、反渗透膜;6、暂留层;7、采集口;8、第二筒体;9、出水口;10、弹簧;11、密封圈;12、限位槽块;13、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入水口1、位于入水口1底端且与其固定连接的顶盖2,其特征在于:入水口1位于顶盖2的顶部中心处,顶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3,且与顶盖2的尺寸一致,第一筒体3的相对应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二筒体8,同时第二筒体8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9,第一筒体3的底部放置有反渗透膜5,所述反渗透膜5外端固定有壳体,固定连接的整体装置让整体装置不再需要额外的动力来进行相应的动能传递,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所述第二筒体8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均设置有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快拆按钮4、与所述快拆按钮4固定在一起的弹簧10以及限位槽块12,所述限位槽块12位于第一筒体3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筒体3固定在一起,所述弹簧10自由末端与所述壳体固定在一起,该快拆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个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快捷的进行拆装工作,更加方便的对所需要测试的反渗透膜5进行更换测试,大大的提升了测试时的工作效率;
所述反渗透膜5的底部固定有暂留层6,暂留层6的一侧固定有采集口7,第一筒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13,同时在反渗透膜5的顶部固定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的设置可以保证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因密封不到位而导致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与精准性。
所述快拆结构以第二筒体8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分层式的测试可以通过每层过滤后提取的样本进行更直观的比较,从而从较为前置的测试流程中大致分辨反渗透膜5的测试结果。
所述采集口7固定连接有两组,且两组呈对应位置分布,便于对已经分层过滤测试后的水体进行针对性的提取,更加容易的对两层的反渗透膜5进行测试。
所述缓冲层13为密度较高的过滤装置,该设计可以使得水体在进入装置时减少一定的水流的反冲力,避免了因水体流速的原因导致反渗透膜5的损毁,从而影响整个测试的结果。
所述入水口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使其与顶盖2螺纹连接,较为简单的机械结构可以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稳妥且牢固的固定在水源处,从而避免了因固定不到位从而造成了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
所述限位槽块12内部开设有呈V字的凹槽,用于配合快拆结构进行更加简单且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提升装置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向内挤压快拆按钮4让快拆按钮4及以下的位置整个脱落,后放入反渗透膜5,安装完成后再通过挤压快拆按钮4将装置装回,在密封圈11的作用下产品将会较为紧致的固定在第一筒体3之下,再将整个装置安装在水源出口处,开启水源水流即可通过入水口1以及缓冲层13之后落入第一筒体3之内,水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反渗透膜5之后落入暂留层6,此时可打开采集口7进行水体采样,经过一遍过滤的水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二筒体8之内,再次进行一遍的过滤后通过下方的采集口7再进行一次的采样,最后水体从出水口9排出,在对从两个采集口7采取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即可达到反渗透膜5的测试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包括入水口(1)、位于入水口(1)底端且与其固定连接的顶盖(2),其特征在于:入水口(1)位于顶盖(2)的顶部中心处,顶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筒体(3),且与顶盖(2)的尺寸一致,第一筒体(3)的相对应位置活动连接有第二筒体(8),同时第二筒体(8)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9),第一筒体(3)的底部放置有反渗透膜(5),所述反渗透膜(5)外端固定有壳体;
所述第二筒体(8)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均设置有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快拆按钮(4)、与所述快拆按钮(4)固定在一起的弹簧(10)以及限位槽块(12),所述限位槽块(12)位于第一筒体(3)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筒体(3)固定在一起,所述弹簧(10)自由末端与所述壳体固定在一起;
所述反渗透膜(5)的底部固定有暂留层(6),暂留层(6)的一侧固定有采集口(7),第一筒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层(13),同时在反渗透膜(5)的顶部固定有密封圈(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结构以第二筒体(8)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口(7)固定连接有两组,且两组呈对应位置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13)为密度较高的过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使其与顶盖(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块(12)内部开设有呈V字的凹槽。
CN202320708933.0U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Active CN219631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8933.0U CN219631040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8933.0U CN219631040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1040U true CN219631040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7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8933.0U Active CN219631040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1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31040U (zh) 一种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CN206289081U (zh) 一种可以反冲洗前置滤芯的净水装置
CN105384216A (zh) 用于废液循环过滤的陶瓷膜分离装置
CN111035981B (zh) 一种海水中浮游植物压滤装置
CN208809805U (zh) 一种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装置
CN202803118U (zh) 一种核孔膜超滤芯合体
CN214106480U (zh) 一种新型高通量有机-无机纳滤膜元件
CN213498578U (zh) 一种高效分离锗和抛光废液的装置
CN211586040U (zh) 一种快速分离r-pe和r-pc的膜过滤装置
CN210214880U (zh) 一种带有净化和检测功能的水处理设备
CN208328876U (zh) 一种无动力单向海洋微塑料同步采集分离装置
CN208206543U (zh) 具有中间滤网的双向往复式海洋微塑料同步采集分离装置
CN102745827B (zh) 便携式净水器及包含其的过滤设备
CN111330347A (zh) 一种具有管道过滤结构可更换的环保净化设备
CN210145852U (zh) 一种布水均匀的卷式反渗透膜元件
CN209885590U (zh) 一种超滤膜清洗检测采样装置
CN210613035U (zh) 一种中药过滤分离装置
CN215178676U (zh) 一种大海域定点浮游生物快速取样装置
CN216295775U (zh) 一种便拆装型反渗透ro膜滤芯
CN218262065U (zh) 一种便携净水器用集成式多功能管路模块
CN217340844U (zh) 一种超低压大通量反渗透膜装置
CN215048903U (zh) 一种高氨氮废水浓缩减量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CN215027689U (zh) 一种用于干细胞外泌体的提取过滤装置
CN204737815U (zh) 一种有机废水脱盐纳滤装置
CN205222761U (zh) 一种用于废液循环过滤的陶瓷膜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