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8631U -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8631U
CN219628631U CN202321207222.1U CN202321207222U CN219628631U CN 219628631 U CN219628631 U CN 219628631U CN 202321207222 U CN202321207222 U CN 202321207222U CN 219628631 U CN219628631 U CN 219628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intercommunication
watering
fish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72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Huaku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Huaku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Huaku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Huaku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72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8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8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8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室组件内的蔬菜箱和鱼池,鱼池固接在蔬菜箱的底部,鱼池与蔬菜箱之间设有间距,蔬菜箱内固接有井字形隔板,井字形隔板将蔬菜箱内部分隔成若干格口,格口的底部设有呈矩阵设置的若干连通管组件,若干连通管组件底部连通有同一第一蓄水池的顶部,连通管组件顶部与蔬菜箱内部连通,第一蓄水池的端部连通有吸气组件的进气端,第一蓄水池底部固接并连通有漏水管,漏水管的进水端设有单向阀,吸气组件的出气端与鱼池底部连通,蔬菜箱顶部设有浇水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鱼池内的水的净化循环,也能够保证土壤内不会含有较多水分,进而保证蔬菜和鱼均能够健康生长。

Description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背景技术
渔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与水耕栽培(Hydroponics)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现有技术中,渔农共生一般是将鱼箱内的水抽进菜箱,经过菜箱过滤的水再进入鱼箱内,这样循环下去,但是通过菜箱内土壤对鱼箱内的水过滤时,由于水量较大,常存在土壤含水量超过蔬菜生长所需水量的情况,最终导致蔬菜因含水量高导致烂根等情况,因此亟需一种渔农共生装置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渔农共生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室组件内的蔬菜箱和鱼池,所述鱼池固接在所述蔬菜箱的底部,所述鱼池与所述蔬菜箱之间设有间距,所述蔬菜箱内固接有井字形隔板,所述井字形隔板将所述蔬菜箱内部分隔成若干格口,所述格口的底部设有呈矩阵设置的若干连通管组件,若干连通管组件底部连通有同一第一蓄水池的顶部,所述连通管组件顶部与所述蔬菜箱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的端部连通有吸气组件的进气端,所述第一蓄水池底部固接并连通有漏水管,所述漏水管的进水端设有单向阀,所述漏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鱼池的正上方,所述吸气组件的出气端与所述鱼池底部连通,所述蔬菜箱顶部设有浇水组件,所述浇水组件与所述鱼池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组件包括中心通管,所述中心通管周围固接有若干支管的一端,所述支管的出水端与所述中心通管侧壁连通,所述支管倾斜设置,所述支管的进水端高于出水端设置,所述中心通管和所述支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蔬菜箱内部连通,所述中心通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蓄水池顶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气组件包括气泵,所述气泵侧壁与所述鱼池外侧壁固接,所述气泵的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连通有连通管的一端,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玄武岩纤维通气管的一端,所述玄武岩纤维通气管的侧壁上固接并连通有若干曝气头,若干所述曝气头设置在所述鱼池底部内侧。
优选的,所述浇水组件包括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侧壁与所述蔬菜箱一侧固接,所述第二蓄水池底部设有抽水部,所述第二蓄水池顶部设有移动浇水部。
优选的,所述抽水部包括水泵,所述水泵顶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底部一侧固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第二蓄水池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管的一端,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鱼池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移动浇水部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洒水管支架,所述洒水管支架底部与所述蔬菜箱顶部固接,两所述洒水管支架之间滑动连接有洒水管的两端,所述洒水管上设有洒水部,所述洒水管的任意一端顶部固接有电机的固定端,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轴心固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洒水管支架顶部固接,所述洒水管的任意一端底部固接并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水位下方,所述第二连通管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泵的出水端。
优选的,所述洒水部包括若干喷头,若干所述喷头沿所述洒水管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喷头与所述洒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将蔬菜箱和鱼池均设置在温室组件内,在蔬菜箱的每个格口内填装土壤并种植蔬菜,土壤没过格口内的若干连通管组件的顶部,装置运行时,通过浇水组件将鱼池底部含有营养物的水抽吸上来并浇洒在蔬菜上,水顺着蔬菜流入土壤,土壤吸收水分,同时启动吸气组件,在吸气组件作用下,漏水管顶部的单向阀(图中未画出)关闭,在第一蓄水池内形成真空环境,通过连通管组件将土壤中多于的水吸入至第一蓄水池内,同时吸气组件将温室组件内的空气通过土壤吸入并通入鱼池的底部,为鱼池内部供氧的同时,增加土壤的含氧量,运行一段时间后,关闭吸气组件,漏水管顶部的单向阀开启,将第一蓄水池内的水排出,水通过漏水管回流至鱼池内,装置运行过程中,既能够满足鱼池内的水的净化循环,也能够保证土壤内不会含有较多水分,进而保证蔬菜和鱼均能够健康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蔬菜箱俯视图;
其中,1、阳光房;2、鱼池;3、玄武岩纤维通气管;4、曝气头;5、连通管;6、气泵;7、进气管;8、第一蓄水池;9、漏水管;10、蔬菜箱;11、洒水管支架;12、洒水管;13、喷头;14、齿轮;15、电机;16、第二连通管;17、第二蓄水池;18、水泵;19、吸水管;20、中心通管;21、支管;22、井字形隔板;23、齿条;24、吸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室组件内的蔬菜箱10和鱼池2,鱼池2固接在蔬菜箱10的底部,鱼池2与蔬菜箱10之间设有间距,蔬菜箱10内固接有井字形隔板22,井字形隔板22将蔬菜箱10内部分隔成若干格口,格口的底部设有呈矩阵设置的若干连通管组件,若干连通管组件底部连通有同一第一蓄水池8的顶部,连通管组件顶部与蔬菜箱10内部连通,第一蓄水池8的端部连通有吸气组件的进气端,第一蓄水池8底部固接并连通有漏水管9,漏水管9的进水端设有单向阀,漏水管9的出水端位于鱼池2的正上方,吸气组件的出气端与鱼池2底部连通,蔬菜箱10顶部设有浇水组件,浇水组件与鱼池2底部连通。
使用时,将蔬菜箱10和鱼池2均设置在温室组件内,在蔬菜箱10的每个格口内填装土壤并种植蔬菜,土壤没过格口内的若干连通管组件的顶部,装置运行时,通过浇水组件将鱼池2底部含有营养物的水抽吸上来并浇洒在蔬菜上,水顺着蔬菜流入土壤,土壤吸收水分,同时启动吸气组件,在吸气组件作用下,漏水管9顶部的单向阀(图中未画出)关闭,在第一蓄水池8内形成真空环境,通过连通管组件将土壤中多于的水吸入至第一蓄水池8内,同时吸气组件将温室组件内的空气通过土壤吸入并通入鱼池2的底部,为鱼池2内部供氧的同时,增加土壤的含氧量,运行一段时间后,关闭吸气组件,漏水管9顶部的单向阀开启,将第一蓄水池8内的水排出,水通过漏水管9回流至鱼池2内,装置运行过程中,既能够满足鱼池2内的水的净化循环,也能够保证土壤内不会含有较多水分,进而保证蔬菜和鱼均能够健康生长。
温室组件可选为温室大棚或阳光房1,本实用新型温室组件优选为阳光房1。
进一步优化方案,连通管组件包括中心通管20,中心通管20周围固接有若干支管21的一端,支管21的出水端与中心通管20侧壁连通,支管21倾斜设置,支管21的进水端高于出水端设置,中心通管20和支管21的进水端与蔬菜箱10内部连通,中心通管20的出水端与第一蓄水池8顶部连通。
在中心通管20和支管21还可缠绕玄武岩纤维增强层,以提高中心通管20和支管21的耐腐蚀能力,进而提高中心通管20和支管21的使用寿命。
玄武岩纤维还可以提高中心通管20和支管21的强度,当填入土壤时,能够有效避免土壤装填过程中导致的中心通管20和支管21的弯折,导致进水通道的阻塞。
中心通管20和支管21的进水端均与蔬菜箱10内部连通,由于若干支管21呈树枝状分布,若干连通管组件在每个格口内均呈矩阵分布,使得若干中心通管20和若干支管21充分与土壤接触,进而提高针对土壤的吸水效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吸气组件包括气泵6,气泵6侧壁与鱼池2外侧壁固接,气泵6的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7,进气管7的进气端与第一蓄水池8的出气端连通,气泵6的出气端连通有连通管5的一端,连通管5的另一端连通有玄武岩纤维通气管3的一端,玄武岩纤维通气管3的侧壁上固接并连通有若干曝气头4,若干曝气头4设置在鱼池2底部内侧。
通气管选择为玄武岩纤维通气管3,即在通气管外增加玄武岩纤维增强层,由于玄武岩纤维通气管3长时间在鱼池2底部浸泡,玄武岩纤维能够为通气管提供更强的耐腐蚀性和抗压性能,相较于传统的通气管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气泵6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7与第一蓄水池8连通,当漏水管9的自闭阀关闭时,使得第一蓄水池8内产生负压环境,便于土壤中多余水分的吸入,同时也会将阳光房1内的空气吸入土壤,提高土壤的含氧量。
一段时间后,气泵6关闭,此时第一蓄水池8内的水可以通过开启漏水管9流入鱼池2内。
进一步优化方案,浇水组件包括第二蓄水池17,第二蓄水池17侧壁与蔬菜箱10一侧固接,第二蓄水池17底部设有抽水部,第二蓄水池17顶部设有移动浇水部。
进一步优化方案,抽水部包括水泵18,水泵18顶部与第二蓄水池17底部一侧固接,水泵18的出水端与第二蓄水池17连通,水泵18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管19的一端,吸水管19的另一端与鱼池2底部连通。
进一步优化方案,移动浇水部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洒水管支架11,洒水管支架11底部与蔬菜箱10顶部固接,两洒水管支架11之间滑动连接有洒水管12的两端,洒水管12上设有洒水部,洒水管12的任意一端顶部固接有电机15的固定端,电机15的输出端轴心固接有齿轮14,齿轮14啮合有齿条23,齿条23与洒水管支架11顶部固接,洒水管12的任意一端底部固接并连通有第二连通管16,第二连通管16的进水端设置在第二蓄水池17内的水位下方,第二连通管16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泵24的出水端。
进一步优化方案,洒水部包括若干喷头13,若干喷头13沿洒水管12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喷头13与洒水管12连通。
使用时,富含营养物的水通过水泵18吸入到第二蓄水池17内,使第二蓄水池17内存有大量的水,第二连通管16的进水端浸没在水中,第二连通管16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泵24的出水端,吸水泵24用于将第二蓄水池17内的水吸入至第二连通管16内,并通过第二连通管16泵入洒水管12在通过洒水管12上的若干喷头13将水喷洒至蔬菜表面,本实用新型喷头13数量优选为4个。
洒水管12的两端滑动设置在两个洒水管支架11上,洒水管支架11上设置有滑槽,便于洒水管12滑动以覆盖蔬菜箱10的顶部,洒水管12的一端顶部固接有电机15的固定端,电机15的输出轴轴心固接有齿轮14,齿轮14啮合着齿条23,齿条23固接在其中一个洒水管支架11上,使得电机15驱动齿轮14转动时,在齿轮14和齿条23啮合作用下带动洒水管12的一端在其中一个洒水管支架11上移动,洒水管12的另一端在另一个洒水管支架11上滑动,同时带动洒水管12的一端底部固接的第二连通管16和吸水泵24移动,进而实现了移动浇水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温室组件内的蔬菜箱(10)和鱼池(2),所述鱼池(2)固接在所述蔬菜箱(10)的底部,所述鱼池(2)与所述蔬菜箱(10)之间设有间距,所述蔬菜箱(10)内固接有井字形隔板(22),所述井字形隔板(22)将所述蔬菜箱(10)内部分隔成若干格口,所述格口的底部设有呈矩阵设置的若干连通管组件,若干所述连通管组件底部连通有同一第一蓄水池(8)的顶部,所述连通管组件顶部与所述蔬菜箱(10)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蓄水池(8)的端部连通有吸气组件的进气端,所述第一蓄水池(8)底部固接并连通有漏水管(9),所述漏水管(9)的进水端设有单向阀,所述漏水管(9)的出水端位于所述鱼池(2)的正上方,所述吸气组件的出气端与所述鱼池(2)底部连通,所述蔬菜箱(10)顶部设有浇水组件,所述浇水组件与所述鱼池(2)底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组件包括中心通管(20),所述中心通管(20)周围固接有若干支管(21)的一端,所述支管(21)的出水端与所述中心通管(20)侧壁连通,所述支管(21)倾斜设置,所述支管(21)的进水端高于出水端设置,所述中心通管(20)和所述支管(21)的进水端与所述蔬菜箱(10)内部连通,所述中心通管(20)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蓄水池(8)顶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组件包括气泵(6),所述气泵(6)侧壁与所述鱼池(2)外侧壁固接,所述气泵(6)的进气端连通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蓄水池(8)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气泵(6)的出气端连通有连通管(5)的一端,所述连通管(5)的另一端连通有玄武岩纤维通气管(3)的一端,所述玄武岩纤维通气管(3)的侧壁上固接并连通有若干曝气头(4),若干所述曝气头(4)设置在所述鱼池(2)底部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水组件包括第二蓄水池(17),所述第二蓄水池(17)侧壁与所述蔬菜箱(10)一侧固接,所述第二蓄水池(17)底部设有抽水部,所述第二蓄水池(17)顶部设有移动浇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部包括水泵(18),所述水泵(18)顶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17)底部一侧固接,所述水泵(18)的出水端与第二蓄水池(17)连通,所述水泵(18)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管(19)的一端,所述吸水管(19)的另一端与所述鱼池(2)底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浇水部包括两对称设置的洒水管支架(11),所述洒水管支架(11)底部与所述蔬菜箱(10)顶部固接,两所述洒水管支架(11)之间滑动连接有洒水管(12)的两端,所述洒水管(12)上设有洒水部,所述洒水管(12)的任意一端顶部固接有电机(15)的固定端,所述电机(15)的输出端轴心固接有齿轮(14),所述齿轮(14)啮合有齿条(23),所述齿条(23)与所述洒水管支架(11)顶部固接,所述洒水管(12)的任意一端底部固接并连通有第二连通管(16),所述第二连通管(16)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17)内的水位下方,所述第二连通管(16)的进水端连通有吸水泵(24)的出水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渔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部包括若干喷头(13),若干所述喷头(13)沿所述洒水管(12)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喷头(13)与所述洒水管(12)连通。
CN202321207222.1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Active CN219628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7222.1U CN219628631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7222.1U CN219628631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8631U true CN219628631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3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7222.1U Active CN219628631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8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1449B (zh) 水循环垂直绿化
CN219628631U (zh) 一种渔农共生装置
CN210746279U (zh) 一种生态植被用育苗装置
CN208258686U (zh) 潮汐式无土栽培装置
CN20980661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林业幼苗培育装置
CN216219116U (zh) 一种智慧农业育苗装置
CN208691825U (zh) 一种垂直绿化墙
CN21064164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林业幼苗培育装置
CN113632661A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循环式种植架
CN206744144U (zh) 智能蔬菜种植机
CN107251832B (zh) 仿地气植物多植株盘根定植植物墙
CN215223734U (zh) 一种可移动农学育苗装置
CN113003893B (zh) 一种环保水循环净化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14424744B (zh) 一种水培攀架种植装置
CN220630496U (zh) 一种横管种植装置
CN210247850U (zh) 一种水培蔬菜种植柜
CN218072629U (zh) 一种农业种植育苗装置
CN220606706U (zh) 一种蔬菜种植装置
CN214962016U (zh) 一种家庭阳台鱼菜共生系统
CN219919881U (zh) 一种灰树花栽培培养架
CN212306356U (zh) 一种高效食用菌种植装置
CN216650849U (zh) 一种园内果蔬种植培育架
CN215269731U (zh) 一种畜牧业畜牧饮用牧草培育装置
CN219939217U (zh) 一种玉米培育用自动洒水装置
CN218353100U (zh) 一种植物种子浸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