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8474U - 一种育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育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8474U
CN219628474U CN202320494015.2U CN202320494015U CN219628474U CN 219628474 U CN219628474 U CN 219628474U CN 202320494015 U CN202320494015 U CN 202320494015U CN 219628474 U CN219628474 U CN 219628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arranged
box body
frame
seedling raising
rai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40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玉敏
魏会廷
叶美金
陈百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04940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8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8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8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育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右侧固定安装有培养机构,所述箱体内的背面设有加料机构,所述箱体内左侧中间固定安装有方框,所述方框的内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所述箱体的正面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正面设有控制器;所述培养机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固定安装于箱体内底部右侧,所述竖板的左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可智能调配幼苗培养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可自动添加营养液,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培育能力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育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科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农业技术也更多的被重视起来,农业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同样的条件下,采用最适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则更便于其成长。而为了使其种植更加顺利,则离不开育苗步骤,故而,需要一个育苗盘。由于育苗盘的便捷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育苗盘结构大多为防止种子的器皿,结构功能单一,需要添加营养液和水分时都很麻烦,不利于对种子的浸泡和培育,且浸泡和培育需要分开进行,操作更加繁琐;
专利号为“CN202020398865.9”的一种农业种植用的育苗盘,其包括移动底座,移动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侧板,固定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设置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侧沿处均固定连接有储液盘。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储液盘的形式,可分别实现浸泡种植以及培养育苗的功能,一物多用,更加便捷实用,而育苗盘和储液盘之间采用拆卸式结构,便于及时将育苗盘拆卸下来,也便于将其安装至不同功能的储液盘上,实现育苗盘内种子的浸泡或者培育作业,更加灵活且人性化,且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更加实用,且采用万向自锁轮,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灵活,便于移动和固定,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合推广使用;
该技术方案虽然具有育种浸泡的功能,但是在育种过程中不但需要浸泡,当种子发芽后往往还需要对幼苗进行培育一段时间,而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期间,仅仅只能够起到浸泡育种的作用,当种子发芽后幼苗极为脆弱,其对温度和湿度均有不同的需求,上述技术方案缺少较好的培养功能,无法给幼苗营造一个较为合适的环境,不能够智能增添营养液,使用起来培养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育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仅仅只能够起到浸泡育种的作用,当种子发芽后幼苗极为脆弱,其对温度和湿度均有不同的需求,上述技术方案缺少较好的培养功能,无法给幼苗营造一个较为合适的环境,不能够智能增添营养液,使用起来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育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右侧固定安装有培养机构,所述箱体内的背面设有加料机构,所述箱体内左侧中间固定安装有方框,所述方框的内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所述箱体的正面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正面设有控制器;
所述培养机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固定安装于箱体内底部右侧,所述竖板的左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盛放盘,所述盛放盘的顶部右侧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盛放盘的内侧放置有培养组件;
所述加料机构包括水箱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水箱固定安装于箱体的背面右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固定安装于水箱的左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正面和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和培养组件相连通,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部设有密封盖。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门的正面上端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侧设置为钢化玻璃板。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组件包括输送管和圆形网框,所述输送管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右端且贯穿支撑架,所述圆形网框放置于盛放盘的内侧,所述输送管的输入端和水泵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左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形网框的顶部放置有内托盘,所述内托盘的顶部等间距开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的底部贯穿内托盘。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形网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扶手,所述圆形网框的底部右侧位于温湿度传感器的位置开设有空槽。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四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防滑脚垫。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内左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日光灯,两组所述日光灯设置于方框的外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保温层,所述支撑架、圆形托盘、盛放盘和内托盘均设置为不锈钢盘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设置培养机构,使得在使用期间将内托盘放置圆形网框的内部,此时再将种子种植在托盘的分隔槽内侧,然后将圆形网框和盛放盘叠放在一起,此时便可通过分隔槽将种子分隔培养,并且使用期间,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辅助传感箱体内内托盘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便于根据种植的种植所需温湿度进行调节,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同时当种植培育完后成后,可通过端起扶手取出圆形网框,此时便可将内托盘取出,由于各个种子被分隔槽分隔,从而便于幼苗的移栽提高了使用方便性;
通过设置加料机构和培养机构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期间,可通过进料管将营养液加入到水箱的内部盖上密封盖,使用期间,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内托盘内侧的温湿度,当温度过高时启动半导体制冷器辅助给箱体内部降温,从而使得内托盘内部的温度得到降低,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缺少湿度时,控制器启动水泵运行,通过水泵抽送水箱内侧的培养液经过输送管输送到内托盘中,当湿度到达合适湿度时,即可停止水泵运行,当温度较低时,可通过启动方框内侧的电加热管辅助箱体内部进行加热升温,从而辅助给幼苗营造一个较好的培养环境,相较于现有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可智能调配幼苗培养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可自动添加营养液,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培育能力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模块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箱体,3、培养机构,31、竖板,32、支撑架,33、盛放盘,34、温湿度传感器,35、培养组件,351、输送管,352、圆形网框,353、出水管,354、内托盘,355、分隔槽,356、扶手,4、加料机构,41、水箱,42、半导体制冷器,43、水泵,44、进料管,45、密封盖,5、方框,6、电加热管,7、密封门,8、控制器,9、观察窗,10、支撑腿,11、防滑脚垫,12、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育苗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2,箱体2内右侧固定安装有培养机构3,箱体2内的背面设有加料机构4,箱体2内左侧中间固定安装有方框5,方框5的内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6,箱体2的正面铰接有密封门7,密封门7的正面设有控制器8,控制器8设置为DSP控制器8,具体型号为德州仪器的TMS320F28335;
培养机构3包括竖板31,竖板31固定安装于箱体2内底部右侧,竖板31的左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支撑架32,支撑架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盛放盘33,盛放盘33的顶部右侧设有温湿度传感器34,温湿度传感器34型号为RS-WS-N01-2-*,盛放盘33的内侧放置有培养组件35;
加料机构4包括水箱41和半导体制冷器42,水箱41固定安装于箱体2的背面右侧,半导体制冷器42固定安装于水箱41的左侧,半导体制冷器42的正面和水箱41固定连接,水箱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43,水泵43的输出端和培养组件35相连通,水箱41的顶部设有进料管44,进料管44的顶部设有密封盖45。
实施例2
参考图1-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观察箱体2内部情况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密封门7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密封门7的正面上端开设有观察窗9,观察窗9的内侧设置为钢化玻璃板;通过设置观察窗9,可透过观察窗9对箱体2内进行观察,方便本装置使用。
参考图1-4,为了达到提高本装置实用性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培养组件35包括输送管351和圆形网框352,输送管351固定安装于支撑架32的右端且贯穿支撑架32,圆形网框352放置于盛放盘33的内侧,输送管351的输入端和水泵43的输出端相连通,输送管351的左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出水管353;通过设置培养组件35,可在使用时,可通过圆形网框352辅助漏水,进而便于温湿度传感器34进行检测,同时设置出水管353可方便营养液排入到各个盛放盘33的内部,方便本装置使用
参考图1-4,为了达到便于分隔种植培养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圆形网框352的顶部放置有内托盘354,内托盘354的顶部等间距开设有分隔槽355,分隔槽355的底部贯穿内托盘354;通过设置分隔槽355,可辅助将种子分隔培育,进而方便后续移栽。
实施例3
参考图1-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本装置使用方便性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圆形网框352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圆形网框35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扶手356,圆形网框352的底部右侧位于温湿度传感器34的位置开设有空槽;通过设置空槽,可容纳温湿度传感器34,从而方便圆形网框352放置到盛放盘33的内部,设置扶手356可方便端起圆形网框352,方便使用。
参考图1-4,为了达到辅助支撑本装置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底座1的底部四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0,支撑腿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防滑脚垫11;通过设置支撑腿10及其底部的防滑脚垫11,可辅助稳定支撑本装置,方便本装置使用。
参考图1-4,为了达到便于辅助提供日光的目的,本实施例的箱体2内左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日光灯12,两组日光灯12设置于方框5的外侧;通过设置日光灯12,可辅助提供日光,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参考图1-4,为了达到保温的目的,本实施例的通过设置保温层可辅助对箱体2内起到保温作用,方便本装置使用。
使用原理及优点:在使用期间将内托盘354放置圆形网框352的内部,此时再将种子种植在托盘的分隔槽355内侧,然后将圆形网框352和盛放盘33叠放在一起,此时便可通过分隔槽355将种子分隔培养,使用期间,可通过进料管44将营养液加入到水箱41的内部盖上密封盖45,使用期间,通过温湿度传感器34检测内托盘354内侧的温湿度,当温度过高时启动半导体制冷器42辅助给箱体2内部降温,从而使得内托盘354内部的温度得到降低,当温湿度传感器34检测缺少湿度时,控制器8启动水泵43运行,通过水泵43抽送水箱41内侧的培养液经过输送管351输送到内托盘354中,当湿度到达合适湿度时,即可停止水泵43运行,当温度较低时,可通过启动方框5内侧的电加热管6辅助箱体2内部进行加热升温,从而辅助给幼苗营造一个较好的培养环境,当种植培育完后成后,可通过端起扶手356取出圆形网框352,此时便可将内托盘354取出,由于各个种子被分隔槽355分隔,从而方便独立移栽每个幼苗,方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2),所述箱体(2)内右侧固定安装有培养机构(3),所述箱体(2)内的背面设有加料机构(4),所述箱体(2)内左侧中间固定安装有方框(5),所述方框(5)的内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6),所述箱体(2)的正面铰接有密封门(7),所述密封门(7)的正面设有控制器(8);
所述培养机构(3)包括竖板(31),所述竖板(31)固定安装于箱体(2)内底部右侧,所述竖板(31)的左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支撑架(32),所述支撑架(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盛放盘(33),所述盛放盘(33)的顶部右侧设有温湿度传感器(34),所述盛放盘(33)的内侧放置有培养组件(35);
所述加料机构(4)包括水箱(41)和半导体制冷器(42),所述水箱(41)固定安装于箱体(2)的背面右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2)固定安装于水箱(41)的左侧,所述半导体制冷器(42)的正面和水箱(41)固定连接,所述水箱(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43),所述水泵(43)的输出端和培养组件(35)相连通,所述水箱(41)的顶部设有进料管(44),所述进料管(44)的顶部设有密封盖(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7)的正面上端开设有观察窗(9),所述观察窗(9)的内侧设置为钢化玻璃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组件(35)包括输送管(351)和圆形网框(352),所述输送管(351)固定安装于支撑架(32)的右端且贯穿支撑架(32),所述圆形网框(352)放置于盛放盘(33)的内侧,所述输送管(351)的输入端和水泵(43)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输送管(351)的左侧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出水管(3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网框(352)的顶部放置有内托盘(354),所述内托盘(354)的顶部等间距开设有分隔槽(355),所述分隔槽(355)的底部贯穿内托盘(3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网框(35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扶手(356),所述圆形网框(352)的底部右侧位于温湿度传感器(34)的位置开设有空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0),所述支撑腿(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防滑脚垫(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左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日光灯(12),两组所述日光灯(12)设置于方框(5)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内部设有保温层,所述支撑架(32)、圆形托盘、盛放盘(33)和内托盘(354)均设置为不锈钢盘体。
CN202320494015.2U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育苗装置 Active CN219628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4015.2U CN219628474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育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4015.2U CN219628474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育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8474U true CN219628474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3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4015.2U Active CN219628474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育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8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8079B (zh) 一种阶段式水培牧草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N102893799A (zh) 自动化蔬菜种植与收获生产线
US20200260672A1 (en) Hydroponics device and hydroponics method
CN211671632U (zh) 一种农业适用培育的作物育苗恒温储存装置
CN110915364A (zh) 一种移动式甘蔗催芽机
CN210445057U (zh) 一种种子培育用培育箱
CN110999677A (zh) 一种蓝莓种植用快速繁殖培育箱
CN105918133A (zh) 猪血木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方法
CN211960313U (zh) 一种农作物遗传育种栽培架
CN219628474U (zh) 一种育苗装置
CN211671573U (zh) 一种甘薯育苗用培养架
CN210808500U (zh) 一种低碳节能的林业育苗装置
CN108651267B (zh) 一种多功能光照种植单元
CN208258685U (zh) 多功能光照种植单元
CN208353911U (zh) 一种立体肥水循环灌溉系统
CN214676835U (zh) 玉米育苗培育装置
CN215957611U (zh) 一种同期综合栽培智能种植舱
CN211861258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幼苗培育装置
CN211931643U (zh) 植物幼苗培养装置
CN211458222U (zh) 一种用于果蔬种植的培育装置
CN211090645U (zh) 一种西瓜育苗育种营养液供给装置
CN111492845A (zh) 一种育苗盘
CN213095388U (zh) 一种农产品培育养殖用无土栽培装置
CN216314308U (zh) 一种鲜食玉米种子育苗装置
CN219352521U (zh) 一种林业育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