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7065U - 一种转换插线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换插线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27065U CN219627065U CN202321065394.XU CN202321065394U CN219627065U CN 219627065 U CN219627065 U CN 219627065U CN 202321065394 U CN202321065394 U CN 202321065394U CN 219627065 U CN219627065 U CN 2196270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shell
- copper
- tripod
- ho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换插线板,旨在提供一种利于提高插座实用性的转换插线板,它包括壳体,壳体的底侧设有三脚插头,壳体的顶侧设有不同国标的三脚插孔一和三脚插孔二,壳体的顶侧设有插槽,插槽位于三脚插孔二的侧面,三脚插孔一位于插槽内,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一、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电路板一、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均与壳体连接,插套组件一与三脚插孔一相对应,插套组件二与三脚插孔二相对应,三脚插头分别与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电连接,插套组件二与电路板一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不同标准的插头通过该插线板与插座连接进行取电,达到了利于提高插座实用性的目的,且携带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线板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转换插线板。
背景技术
插线板,主要用于输电线路末端,用电设备前端,作为连接输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中介,通过其内部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实现用电设备与输电线路的连接于断开,基于此,插线板在供电线路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器也呈现多样化发展,插头的种类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标准。尤其是固定于墙壁上的插座,不能与不同标准的插头进行匹配时,因其拆卸不便,导致其实用性较差;特别是外出旅行办公时,因插头如果无法与插座相匹配,则会给工作、旅行生活带来诸多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插座实用性较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于提高插座实用性的转换插线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换插线板,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侧设有三脚插头,所述壳体的顶侧设有不同国标的三脚插孔一和三脚插孔二,所述壳体的顶侧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三脚插孔二的侧面,所述三脚插孔一位于插槽内,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一、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所述电路板一、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均与壳体连接,所述插套组件一与三脚插孔一相对应,所述插套组件二与三脚插孔二相对应,所述三脚插头分别与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电连接,所述插套组件二与电路板一电连接。
所述壳体的底侧设有三脚插头,所述壳体的顶侧设有不同国标的三脚插孔一和三脚插孔二,所述壳体的顶侧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三脚插孔二的侧面,所述三脚插孔一位于插槽内,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一、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所述电路板一、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均与壳体连接,所述插套组件一与三脚插孔一相对应,所述插套组件二与三脚插孔二相对应,所述三脚插头分别与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电连接,所述插套组件二与电路板一电连接。三脚插头与插座连接,不同标准的插头通过三脚插孔一或三脚插孔二与相应的插套组件一或插套组件二连接,通过插套组件一或插套组件二与三脚插头电连接,以实现不同标准的插头通过该插线板与插座连接进行取电,达到了利于提高插座实用性的目的,且携带方便;同时电路板一具有防浪涌功能, 通过压敏电阻将浪涌电流吸收掉,可以有效的保护用电设备;插槽便于增加外部插头与三脚插孔一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利于提高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三脚插头包括座体和三根引脚,所述座体与壳体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座体上设有三个与三根引脚一一相匹配的通孔一,所述引脚的一端位于壳体外,所述引脚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后位于通孔一内且与通孔一固定连接,所述引脚贯穿壳体的部分与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引脚位于通孔一内的一端分别与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电连接。引脚贯穿壳体的部分与壳体密封连接,利于提高壳体的防水防尘性,延长使用寿命;通孔一便于插套组件一和插套组件二分别与引脚进行接线,同时将接线部分置于通孔一内,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插套组件一包括三个铜插件一,所述座体上设有三个分别与铜插件一一一相匹配的安装槽,三个安装槽分别位于三个通孔一的侧面,所述铜插件一与安装槽可拆卸连接,所述铜插件一的中心设有铜插套一,所述三脚插孔一包括三个与铜插套一相对应的插接孔一,所述铜插件一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与通孔一相对应的连接片一,所述铜插件一通过连接片一与相应的引脚电连接,所述座体上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电路板一电连接,所述壳体的顶侧设有与指示灯相匹配的安装孔一。铜插套一便于与外部插头上的插脚套接后实现电导通;连接片一与通孔一相对应,便于连接片一通过相应的通孔一与相应的引脚实现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相接触,所述支撑块上设有三个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上的铜插套一相对应的通孔二,所述支撑块相对应的另一侧与壳体的顶侧可拆卸连接且设有滑槽,所述通孔二位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内设有与三脚插孔一相对应的安全门一,三个插接孔一呈三角形分布于壳体的顶部,其中一个插接孔一远离三脚插孔二,另外两个插接孔一靠近三脚插孔二,所述安全门一上设有与远离三脚插孔二的插接孔一相对应的避让孔,所述安全门一完全覆盖靠近三脚插孔二的两个插接孔一且设有两个分别与靠近三脚插孔二的两个插接孔一相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安全门一位于滑槽的一侧,所述滑槽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弹簧一,所述导向槽位于安全门一的一侧,所述弹簧一位于安全门一相对应的另一侧,所述安全门一与滑槽滑动连接。支撑块的一侧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相接触,支撑块相对应的另一侧与壳体的顶侧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利于提高铜插件一的定位效果,避免在反复插拔过程中导致其松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插线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便于随身携带;初始状态下,由于靠近三脚插孔二的两个插接孔一分别对应连接火线和零线,故安全门一在弹簧一的作用下与三脚插孔一相对应且完全覆盖靠近三脚插孔二的两个插接孔一,有利于防止使用者误操作将导电金属插入到插接孔一内,有利于提高用电安全性;当使用者需要取电时,将外部插头插入到三脚插孔一内,插头上的插脚作用于导向槽内,以克服弹簧一的作用力驱动安全门一向后滑动,从而便于插头插入到铜插套一内实现电导通;当取电完毕后,拔出外部插头,安全门一在弹簧一的作用下逐渐复位恢复到初始位置,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槽的一侧靠近弹簧一,所述导向槽相对应的另一侧远离弹簧一,所述导向槽的深度从靠近弹簧一的一侧向相对应的另一侧逐渐增大。这样设计有利于实现外部插头上的插脚作用于导向槽内,以克服弹簧一的作用力后能够驱动安全门一向后滑动,从而便于插头插入到铜插套一内实现电导通。
作为优选,所述插套组件二包括三个铜插件二,所述铜插件二与壳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铜插件二的顶部设有铜插套二,所述铜插件二的底部设有连接片二,所述铜插套二和连接片二均与铜插件二通过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所述三脚插孔二包括三个插接孔二,所述插接孔二处设有与铜插套二相对应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位于壳体内且与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铜插件二通过连接片二分别与相应的引脚和电路板一电连接。铜插套二便于与外部插头上的插脚套接后实现电导通;限位管便于增加外部插头上的插脚与三脚插孔二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利于提高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三个插接孔二呈三角形分布于壳体的顶部,其中一个插接孔二靠近三脚插孔一,另外两个插接孔二远离三脚插孔一,所述壳体上设有安全门二,所述安全门二与壳体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安全门二的一端完全覆盖远离三脚插孔一的两个插接孔二且位于相应的限位管和铜插套二之间,所述安全门二的另一端贯穿相应的限位管侧壁后位于靠近三脚插孔一的插接孔二内,所述安全门二位于靠近三脚插孔一的插接孔二内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弹簧二,所述安全门二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导向斜面位于限位槽的一端外,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设有与弹簧二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弹簧二位于限位槽内。初始状态下,由于远离三脚插孔一的两个插接孔二分别对应连接火线和零线,故安全门二在弹簧二的作用下与三脚插孔二相对应且完全覆盖远离三脚插孔一的两个插接孔二,有利于防止使用者误操作将导电金属插入到插接孔二内,有利于提高用电安全性;当使用者需要取电时,将外部插头插入到三脚插孔二内,插头上的插脚作用于导向斜面上,以克服弹簧二的作用力驱动安全门二向后滑动,从而便于插头插入到铜插套二内实现电导通;当取电完毕后,拔出外部插头,安全门二在弹簧二的作用下逐渐复位恢复到初始位置,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二,所述电路板二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二与三脚插头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二上设有若干个数据线插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数据线插口一一相匹配的安装孔二,所述数据线插口与相应的安装孔二密封连接,所述插槽位于安装孔二和三脚插孔二之间。数据线插口便于与USB线或其他充电线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插线板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不同标准的插头通过该插线板与插座连接进行取电,达到了利于提高插座实用性的目的,且携带方便;电路板一具有防浪涌功能, 通过压敏电阻将浪涌电流吸收掉,可以有效的保护用电设备;利于提高连接强度;利于提高壳体的防水防尘性,延长使用寿命;支撑块的一侧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相接触,支撑块相对应的另一侧与壳体的顶侧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利于提高铜插件一的定位效果,避免在反复插拔过程中导致其松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插线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便于随身携带;利于提高用电安全性;操作方便;数据线插口便于与USB线或其他充电线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插线板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图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壳体,2. 三脚插头,3. 三脚插孔一,4. 三脚插孔二,5. 插槽,6. 电路板一,7. 插套组件一,8. 插套组件二,9. 座体,10. 引脚,11. 通孔一,12. 铜插件一,13.安装槽,14. 铜插套一,15. 插接孔一,16. 连接片一,17. 指示灯,18. 安装孔一,19. 支撑块,20. 通孔二,21. 滑槽,22. 安全门一,23. 避让孔,24. 导向槽,25. 铜插件二,26.铜插套二,27. 连接片二,28. 插接孔二,29. 限位管,30. 安全门二,31. 导向斜面,32.限位槽,33. 开口,34. 电路板二,35. 数据线插口,36. 安装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转换插线板,它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侧设有三脚插头2,壳体1的顶侧设有不同国标的三脚插孔一3和三脚插孔二4,壳体1的顶侧设有插槽5,插槽5位于三脚插孔二4的侧面,三脚插孔一3位于插槽5内,壳体1内设有电路板一6、插套组件一7和插套组件二8,电路板一6、插套组件一7和插套组件二8均与壳体1连接,插套组件一7与三脚插孔一3相对应,插套组件二8与三脚插孔二4相对应,三脚插头2分别与插套组件一7和插套组件二8电连接,插套组件二8与电路板一6电连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三脚插头2包括座体9和三根引脚10,座体9与壳体1的内部可拆卸连接,座体9上设有三个与三根引脚10一一相匹配的通孔一11,引脚10的一端位于壳体1外,引脚10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的侧壁后位于通孔一11内且与通孔一11固定连接,引脚10贯穿壳体1的部分与壳体1密封连接,引脚10位于通孔一11内的一端分别与插套组件一7和插套组件二8电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插套组件一7包括三个铜插件一12,座体9上设有三个分别与铜插件一12一一相匹配的安装槽13,三个安装槽13分别位于三个通孔一11的侧面,铜插件一12与安装槽13可拆卸连接,铜插件一12的中心设有铜插套一14,三脚插孔一3包括三个与铜插套一14一一相对应的插接孔一15,铜插件一12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与通孔一11相对应的连接片一16,铜插件一12通过连接片一16与相应的引脚10电连接,座体9上设有指示灯17,指示灯17与电路板一6电连接,壳体1的顶侧设有与指示灯17相匹配的安装孔一18。
如图2和图4所示,壳体1内设有支撑块19,支撑块19的一侧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12相接触,支撑块19上设有三个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12上的铜插套一14一一一相对应的通孔二20,支撑块19相对应的另一侧与壳体1的顶侧可拆卸连接且设有滑槽21,通孔二20位于滑槽21内,滑槽21内设有与三脚插孔一3相对应的安全门一22,三个插接孔一15呈三角形分布于壳体1的顶部,其中一个插接孔一15远离三脚插孔二4,另外两个插接孔一15靠近三脚插孔二4,安全门一22上设有与远离三脚插孔二4的插接孔一15相对应的避让孔23,安全门一22完全覆盖靠近三脚插孔二4的两个插接孔一15且设有两个与靠近三脚插孔二4的两个插接孔一15一一相对应的导向槽24,安全门一22位于滑槽21的一侧,滑槽21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弹簧一,导向槽24位于安全门一22的一侧,弹簧一位于安全门一22相对应的另一侧,安全门一22与滑槽21滑动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导向槽24的一侧靠近弹簧一,导向槽24相对应的另一侧远离弹簧一,导向槽24的深度从靠近弹簧一的一侧向相对应的另一侧逐渐增大。
如图2和图4所示,插套组件二8包括三个铜插件二25,铜插件二25与壳体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铜插件二25的顶部设有铜插套二26,铜插件二25的底部设有连接片二27,铜插套二26和连接片二27均与铜插件二25通过一体成型固定连接,三脚插孔二4包括三个插接孔二28,插接孔二28处设有与铜插套二26相对应的限位管29,限位管29位于壳体1内且与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铜插件二25通过连接片二27分别与相应的引脚10和电路板一6电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三个插接孔二28呈三角形分布于壳体1的顶部,其中一个插接孔二28靠近三脚插孔一3,另外两个插接孔二28远离三脚插孔一3,壳体1上设有安全门二30,安全门二30与壳体1的顶部滑动连接,安全门二30的一端完全覆盖远离三脚插孔一3的两个插接孔二28且位于相应的限位管29和铜插套二26之间,安全门二30的另一端贯穿相应的限位管29侧壁后位于靠近三脚插孔一3的插接孔二28内,安全门二30位于靠近三脚插孔一3的插接孔二28内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31,壳体1的顶部设有弹簧二,安全门二30上设有限位槽32,导向斜面31位于限位槽32的一端外,限位槽32的另一端设有与弹簧二相匹配的开口33,弹簧二位于限位槽32内。
如图5和图6所示,壳体1内设有电路板二34,电路板二34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电路板二34与三脚插头2电连接,电路板二34上设有若干个数据线插口35,壳体1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数据线插口35一一相匹配的安装孔二36,数据线插口35与相应的安装孔二36密封连接,插槽5位于安装孔二36和三脚插孔二4之间。
三脚插头2与插座连接,不同标准的插头通过三脚插孔一3或三脚插孔二4与相应的插套组件一7或插套组件二8连接,通过插套组件一7或插套组件二8与三脚插头2电连接,以实现不同标准的插头通过该插线板与插座连接进行取电,达到了利于提高插座实用性的目的,且携带方便;同时电路板一6具有防浪涌功能, 通过压敏电阻将浪涌电流吸收掉,可以有效的保护用电设备。
支撑块19的一侧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12相接触,支撑块19相对应的另一侧与壳体1的顶侧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利于提高铜插件一12的定位效果,避免在反复插拔过程中导致其松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插线板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便于随身携带;初始状态下,由于靠近三脚插孔二4的两个插接孔一15分别对应连接火线和零线,故安全门一22在弹簧一的作用下与三脚插孔一3相对应且完全覆盖靠近三脚插孔二4的两个插接孔一15,有利于防止使用者误操作将导电金属插入到插接孔一15内,有利于提高用电安全性;当使用者需要取电时,将外部插头插入到三脚插孔一3内,插头上的插脚作用于导向槽内,以克服弹簧一的作用力驱动安全门一22向后滑动,从而便于插头插入到铜插套一内实现电导通;当取电完毕后,拔出外部插头,安全门一22在弹簧一的作用下逐渐复位恢复到初始位置,操作方便。
初始状态下,由于远离三脚插孔一3的两个插接孔二28分别对应连接火线和零线,故安全门二30在弹簧二的作用下与三脚插孔二4相对应且完全覆盖远离三脚插孔一3的两个插接孔二28,有利于防止使用者误操作将导电金属插入到插接孔二28内,有利于提高用电安全性;当使用者需要取电时,将外部插头插入到三脚插孔二4内,插头上的插脚作用于导向斜面上,以克服弹簧二的作用力驱动安全门二30向后滑动,从而便于插头插入到铜插套二26内实现电导通;当取电完毕后,拔出外部插头,安全门二30在弹簧二的作用下逐渐复位恢复到初始位置,操作方便。
数据线插口35便于与USB线或其他充电线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插线板的使用性。
Claims (8)
1.一种转换插线板,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侧设有三脚插头(2),所述壳体(1)的顶侧设有不同国标的三脚插孔一(3)和三脚插孔二(4),所述壳体(1)的顶侧设有插槽(5),所述插槽(5)位于三脚插孔二(4)的侧面,所述三脚插孔一(3)位于插槽(5)内,所述壳体(1)内设有电路板一(6)、插套组件一(7)和插套组件二(8),所述电路板一(6)、插套组件一(7)和插套组件二(8)均与壳体(1)连接,所述插套组件一(7)与三脚插孔一(3)相对应,所述插套组件二(8)与三脚插孔二(4)相对应,所述三脚插头(2)分别与插套组件一(7)和插套组件二(8)电连接,所述插套组件二(8)与电路板一(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换插线板,其特征是,所述三脚插头(2)包括座体(9)和三根引脚(10),所述座体(9)与壳体(1)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座体(9)上设有三个与三根引脚(10)一一相匹配的通孔一(11),所述引脚(10)的一端位于壳体(1)外,所述引脚(10)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的侧壁后位于通孔一(11)内且与通孔一(11)固定连接,所述引脚(10)贯穿壳体(1)的部分与壳体(1)密封连接,所述引脚(10)位于通孔一(11)内的一端分别与插套组件一(7)和插套组件二(8)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换插线板,其特征是,所述插套组件一(7)包括三个铜插件一(12),所述座体(9)上设有三个分别与铜插件一(12)一一相匹配的安装槽(13),三个安装槽(13)分别位于三个通孔一(11)的侧面,所述铜插件一(12)与安装槽(13)可拆卸连接,所述铜插件一(12)的中心设有铜插套一(14),所述三脚插孔一(3)包括三个与铜插套一(14)一一相对应的插接孔一(15),所述铜插件一(12)的边缘向外翻折形成与通孔一(11)相对应的连接片一(16),所述铜插件一(12)通过连接片一(16)与相应的引脚(10)电连接,所述座体(9)上设有指示灯(17),所述指示灯(17)与电路板一(6)电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侧设有与指示灯(17)相匹配的安装孔一(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换插线板,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设有支撑块(19),所述支撑块(19)的一侧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12)相接触,所述支撑块(19)上设有三个分别与三个铜插件一(12)上的铜插套一(14)一一一相对应的通孔二(20),所述支撑块(19)相对应的另一侧与壳体(1)的顶侧可拆卸连接且设有滑槽(21),所述通孔二(20)位于滑槽(21)内,所述滑槽(21)内设有与三脚插孔一(3)相对应的安全门一(22),三个插接孔一(15)呈三角形分布于壳体(1)的顶部,其中一个插接孔一(15)远离三脚插孔二(4),另外两个插接孔一(15)靠近三脚插孔二(4),所述安全门一(22)上设有与远离三脚插孔二(4)的插接孔一(15)相对应的避让孔(23),所述安全门一(22)完全覆盖靠近三脚插孔二(4)的两个插接孔一(15)且设有两个与靠近三脚插孔二(4)的两个插接孔一(15)一一相对应的导向槽(24),所述安全门一(22)位于滑槽(21)的一侧,所述滑槽(21)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弹簧一,所述导向槽(24)位于安全门一(22)的一侧,所述弹簧一位于安全门一(22)相对应的另一侧,所述安全门一(22)与滑槽(2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换插线板,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槽(24)的一侧靠近弹簧一,所述导向槽(24)相对应的另一侧远离弹簧一,所述导向槽(24)的深度从靠近弹簧一的一侧向相对应的另一侧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换插线板,其特征是,所述插套组件二(8)包括三个铜插件二(25),所述铜插件二(25)与壳体(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铜插件二(25)的顶部设有铜插套二(26),所述铜插件二(25)的底部设有连接片二(27),所述铜插套二(26)和连接片二(27)均与铜插件二(25)通过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所述三脚插孔二(4)包括三个插接孔二(28),所述插接孔二(28)处设有与铜插套二(26)相对应的限位管(29),所述限位管(29)位于壳体(1)内且与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铜插件二(25)通过连接片二(27)分别与相应的引脚(10)和电路板一(6)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换插线板,其特征是,三个插接孔二(28)呈三角形分布于壳体(1)的顶部,其中一个插接孔二(28)靠近三脚插孔一(3),另外两个插接孔二(28)远离三脚插孔一(3),所述壳体(1)上设有安全门二(30),所述安全门二(30)与壳体(1)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安全门二(30)的一端完全覆盖远离三脚插孔一(3)的两个插接孔二(28)且位于相应的限位管(29)和铜插套二(26)之间,所述安全门二(30)的另一端贯穿相应的限位管(29)侧壁后位于靠近三脚插孔一(3)的插接孔二(28)内,所述安全门二(30)位于靠近三脚插孔一(3)的插接孔二(28)内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3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弹簧二,所述安全门二(30)上设有限位槽(32),所述导向斜面(31)位于限位槽(32)的一端外,所述限位槽(32)的另一端设有与弹簧二相匹配的开口(33),所述弹簧二位于限位槽(3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一种转换插线板,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设有电路板二(34),所述电路板二(34)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二(34)与三脚插头(2)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二(34)上设有若干个数据线插口(35),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数据线插口(35)一一相匹配的安装孔二(36),所述数据线插口(35)与相应的安装孔二(36)密封连接,所述插槽(5)位于安装孔二(36)和三脚插孔二(4)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65394.XU CN219627065U (zh) | 2023-05-06 | 2023-05-06 | 一种转换插线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65394.XU CN219627065U (zh) | 2023-05-06 | 2023-05-06 | 一种转换插线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27065U true CN219627065U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7776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65394.XU Active CN219627065U (zh) | 2023-05-06 | 2023-05-06 | 一种转换插线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27065U (zh) |
-
2023
- 2023-05-06 CN CN202321065394.XU patent/CN2196270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246994U (zh) | 电连接器、底座及电连接器与底座组合 | |
CN203056176U (zh) | 一种新型插排 | |
CN219627065U (zh) | 一种转换插线板 | |
CN112003056B (zh) | 一种便插高寿命插座及插头总成 | |
CN204577735U (zh) | 防触电防尘防脱插座 | |
CN108233109B (zh) | 两孔式排插 | |
CN207559151U (zh) |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接电插座 | |
CN210404220U (zh) | 一种用于端子插接的导向机构 | |
WO2024229688A1 (zh) | 一种转换插线板 | |
CN217823354U (zh) | 一种美标多孔防脱落工业插座 | |
CN220107126U (zh) | 一种电源轨道 | |
CN216850428U (zh) | 一种电源引导插座 | |
CN221226691U (zh) | 一种可折叠插头的旅行插座 | |
CN214176366U (zh) | 一种四孔外包插座 | |
CN219937405U (zh) | 一种防过载插头电源线 | |
CN218827962U (zh) | 一种插头可旋转的插座 | |
CN217239804U (zh) | 具极性校正的多国插座改良结构 | |
CN221202990U (zh) | 一种方便检修的手机充电头 | |
CN221009390U (zh) | 一种排插结构 | |
CN221530347U (zh) | 一种电源插座安全门结构 | |
CN221530445U (zh) | 电源插座模块结构 | |
CN217788866U (zh) | 一种电源转接器 | |
CN217362066U (zh) | 一种可过载保护五位插孔插座 | |
CN216872424U (zh) | 一种新型多面排插 | |
CN218677891U (zh) | 电源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