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6934U -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6934U
CN219626934U CN202321028578.9U CN202321028578U CN219626934U CN 219626934 U CN219626934 U CN 219626934U CN 202321028578 U CN202321028578 U CN 202321028578U CN 219626934 U CN219626934 U CN 219626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plates
hard
slot
plate
clamp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85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兴
孙尚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yue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yue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yue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yue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85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6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6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6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包括连接件和插线管;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片相互平行的平板以及与所有所述平板的底端相连的底板,两片所述平板之间形成插槽,并在每一片所述平板的相同位置上设有中心螺孔;所述插线管,其一端沿轴方向开设有接线槽,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底板相连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插线管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可消除现有接线端子的缺陷,减少接触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无论使用哪种接线端子,都是为了让电气设备与导线相连实现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目前,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导致电气接头发热,对电网的安全可靠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电气设备出现接触不良的原因有:
(1)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设备运行时间长会让电气设备的零部件出现腐蚀、损害甚至老化等现象;或电气设备经长时间运行后,零部件可能因长期振动导致接线端子上用于固定的螺栓出现松动,都有可能使得电气设备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2)另外,随着电气设备的电流压力增加,设备的零部件出现发热情况,若接线端子本体质量不过关,电流电压增大时所产生高温会导致接线端子发生融化;又或者设备零部件长期发热,严重的还会出现氧化,导致电阻阻力骤然增加,让电阻的接触面发生变化,也会使得电气设备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这些都会让电气设备出现严重的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消除现有接线端子的缺陷,减少接触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包括:
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片相互平行的平板以及与所有所述平板的底端相连的底板,两片所述平板之间形成插槽,并在每一片所述平板的相同位置上设有中心螺孔;
插线管,其一端沿轴方向设有接线槽,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底板相连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插线管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插线管的端面中点上,使所述插槽与所述插线管的中心轴相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的槽宽小于所述插线管的直径,所述底板的宽度等于所述插槽的槽宽加上两片所述平板的板宽。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插线管的直径,两片所述平板的底端均向外扩张和延伸并与所述底板相连,使两片所述平板的向外扩展处之间形成纵截面为梯形的梯形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固定在偏离所述插线管的端面中点的位置,使所述插槽与所述插线管的中心轴不重合。
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平板的外表面与所述插线管的外轮廓长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平板的外表面突出于所述插线管的外轮廓。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为铜板、铝板或铜铝过渡板中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铝板的表面焊接有铜片。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上开设有两个沿中心轴方向依次排列的中心螺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连接件包括两片平板,两片平板之间形成插槽,在使用过程中可将线耳或其他零部件插入插槽中,由于两片平板之间的插槽宽度有限,两片平板向已插入插槽内的零部件施加压力,相当于为零部件提供天然的环抱力,两片平板挤压零部件使得平板可以更加紧密地抱紧零部件,与零部件紧密接触,避免零部件从插槽中脱落,进一步减少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通过螺栓将连接件与零部件进行固定,螺栓锁紧使得两片平板与零部件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接线端子的接触面积增大,减少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提高接线端子可靠性,大幅度提高电子设备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孔接线端子的截面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2中单孔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4为图2基础上增加中心螺孔的双孔接线端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双孔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孔接线端子的截面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单孔接线端子的截面示意图之三;
图8为图6、图7单孔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9为图6基础上增加中心螺孔的双孔接线端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7基础上增加中心螺孔的双孔接线端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9、图10双孔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单孔接线端子的截面示意图之四;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单孔接线端子的截面示意图之五。
图中:1、插线管;11、接线槽;2、平板;21、插槽;22、梯形插槽;3、中心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也称之为线耳或线鼻子,是固定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接线端子主要包括有连接件以及插线管1,所述插线管1一般呈圆柱管状结构,在所述插线管1的一端沿轴方向开设有接线槽11,可向所述接线槽11内插入导线,再通过压线钳对所述插线管1进行压线处理,可将导线固定在所述接线槽11内。
而在所述插线管1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固定有所述连接件,接线端子的所述插线管1和所述连接件是通过冲压或压铸工艺制成的导体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电气设备所连接的零部件进行接触形成导电回路,其零部件可以是与电气设备相连的传统线耳,也可以是与电气设备相连的具有双平板的接线端子,使得电气设备导电后可正常运行。
由于传统的线耳通常是对管状的插线管1端部经过冲压或压铸工艺压出用于连接其他部件的压接片,但是单个压接片与其他部件连接时容易因松动或腐蚀氧化等原因导致压接片与其他部件接触不良。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将固定在所述插线管1上的所述连接件设计为包括至少两片平板2的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连接件拥有两片硬质的平板2,如图2所示,两片所述平板2之间保持相互平行且对称的状态;而两片所述平板2的底端通过一块底板相连,所述底板与所述平板2呈垂直状态,且所述底板与所述插线管1的端面平行,将所述底板焊接在所述插线管1的端面上,即通过所述底板让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插线管1固定在一起。而所述底板的作用是为了增加所述平板2与所述插线管1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导电过程中高压使得平板2与所述插线管1之间的衔接处发生融化,提高接线端子的可靠性。
两片所述平板2之间形成插槽2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另一个具有双平板2的接线端子或传统的单平板的接线端子等零部件插入所述插槽21内,零部件与两片所述平板2相接触,增加了零部件与连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减少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由于插槽21的宽度有限,将零部件插入插槽21后,两片所述平板2受到零部件的挤压,两片所述平板2分别向零部件施加压力,形成天然的环抱力,即使在未安装螺栓时,零部件插入插槽21内两片所述平板2也可卡紧零部件,减少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在两片所述平板2的相同位置上设有中心螺孔3,在所述插槽21内插入零部件后,将螺栓对准插进两片所述平板2的中心螺孔3以及零部件上的螺孔中,再通过螺母进行锁紧,螺栓固定时让平板2与零部件的接触更加紧密;期间,就算固定在中心螺孔3中的螺栓出现松动,天然的环抱力也可避免零部件从所述插槽21中脱落,保持平板2与零部件之间紧密的接触关系,减少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此外,将零部件插入插槽21的过程中,还可在零部件表面或插槽21中增加导电膏,导电膏的存在可增加零部件插入插槽21时的润滑度,同时填充零部件与平板2之间的间隙,使得零部件与平板2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增加所述平板2上中心螺孔3的数量,如图4、图5所示,在每片所述平板2上都开设有两个沿中心轴方向依次排列的中心螺孔3,两片所述平板2上的中心螺孔3数量以及螺孔位置都一一对应;通过增加中心螺孔3的数量可让本实施例接线端子与其他零部件的接触更加紧密,减少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所述平板2可以是铜板、铝板或铜铝过渡板中的其中一种,即所述连接件可采用铜材质、铝材质或铜铝过渡的方式制成,金属制成的平板2具有一定的刚性,两片所述平板2在经受螺栓锁紧受力时,金属材料受力出现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使得零部件与两片所述平板2的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减少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此外,若平板2采用的是铝板,与连接件相连的零部件为铜材质时,可在铝制的平板2的表面焊接有铜片,避免铜铝之间发生电腐蚀。
如图2、图4所示,两片所述平板2均为两片完全相同的平板结构,而两片所述平板2之间形成的插槽21的槽宽小于所述插线管1的直径,所述底板的宽度等于所述插槽21的槽宽加上两片所述平板2的板宽,从接线端子的纵截面来看,所述连接件的纵截面呈现为“凹”型结构;且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插线管1的端面中点上,使两片所述平板2之间形成的插槽21与所述插线管1的中心轴相重合;从纵截面上看,左右两片所述平板2位于所述插线管1的中部位置。
为了增加两片所述平板2受到外力时发生的弹性形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对两片所述平板2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图6、图8所示,即将两片平板结构的所述平板2的底端向外弯折扩张,并延伸至与所述底板相连;此时所述底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插线管1的直径,两片所述平板2的底端均向外扩张和延伸并与所述底板相连,使两片所述平板2的向外扩展处之间形成纵截面为梯形插槽22,梯形插槽22的存在使得所述平板2的形变幅度增加,使得两片所述平板2可以更加贴合地与零部件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平板2的底端向外扩张后沿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底板相连,两个所述平板2之间的间隙除了包含用于插入零部件的插槽21外,还包含梯形槽以及额外增加的一个截面为矩形的槽空间,增加所述平板2形变幅度的同时,可让槽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9、图10、图11所示,在图6、图7所介绍的接线端子结构基础上,同样可增加所述平板2上中心螺孔3的数量,将每个所述平板2上的中心螺孔3数量增加为两个,每个所述中心螺孔3搭配螺栓可将已插入插槽21中的零部件与上下两片所述平板2锁紧,使得两片所述平板2与零部件的接触更加紧密。
为了让接线端子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还可对接线端子进行如下改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偏离所述插线管1的端面中点的位置,使所述平板2之间形成的插槽21与所述插线管1的中心轴不重合;如图12所示,让所述连接件偏向于所述插线管1的一侧,同时让其中一所述平板2的外表面与所述插线管1的外轮廓长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此时,若将该类型的接线端子平放在任一平面上,所述插线段的下方外轮廓长边与平面完全接触,同时,靠近平面的所述平板2的外表面也与平面完全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插线管1经过压线钳压制后,所述插线管1局部位置会因管体挤压出现轻微的隆起现象,因此,如图13所示,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偏离所述插线管1的端面中点的位置时,可让其中一所述平板2的外表面略微突出于所述插线管1的外轮廓,使得经压制后隆起的所述插线管1与所述平板2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对接线端子的改造中,同样可增加所述平板2上中心螺孔3的数量,通过多组螺栓固定已插入插槽21中的零部件,使得两片所述平板2与零部件的接触更加紧密。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片相互平行的平板以及与所有所述平板的底端相连的底板,平板与平板之间形成插槽,并在每一片所述平板的相同位置上设有中心螺孔;
插线管,其一端沿轴方向设有接线槽,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底板连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插线管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插线管的端面中点上,使所述插槽与所述插线管的中心轴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槽宽小于所述插线管的直径,所述底板的宽度等于所述插槽的槽宽加上两片所述平板的板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插线管的直径,所述平板的底端均向外扩张和延伸并与所述底板相连,使两片所述平板的向外扩展处之间形成纵截面为梯形的梯形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固定在偏离所述插线管的端面中点的位置,使所述插槽与所述插线管的中心轴不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平板的外表面与所述插线管的外轮廓长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平板的外表面突出于所述插线管的外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为铜板、铝板或铜铝过渡板中的其中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的表面焊接有铜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平板上开设有两个沿中心轴方向依次排列的中心螺孔。
CN202321028578.9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Active CN219626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8578.9U CN219626934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8578.9U CN219626934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6934U true CN219626934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8578.9U Active CN219626934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6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1100B (zh) 电连接器矩形簧片插孔端子
CN219626934U (zh) 一种实现双面夹紧接触的硬质接线端子
CN217507809U (zh) 一种焊板分体式浮动导向电连接器
CN110364844B (zh) 一种大电流接线端子
CN114221150A (zh) 一种基于弹簧的大电流传输的连接器结构
CN113346295A (zh) 一种弹簧压力快锁式电连接器
CN213692356U (zh) 铜铝过渡设备线夹
CN102544828B (zh) 一种防挤压的连接器接线端子
CN219696795U (zh) 一种厨衣柜灯用感应开关接头结构
CN220106971U (zh) 一种连接件及车载充电机
CN217545118U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
CN201126879Y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
CN213936590U (zh) 一种防压损的接线端子
CN212113600U (zh) 一种ω形接触片的接线端子
CN216903371U (zh) 一种内导体具有免焊抗振结构的接线连接器
CN21897572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可调节式铜排组件
CN218975836U (zh) 一种触头连接器
CN219267949U (zh) 一种160针高精密母座连接器
CN220253422U (zh) 电池包
CN214849087U (zh) 一种低压接户线铜铝过渡线夹
CN221126305U (zh) 一种动力电池高压端子
CN218997088U (zh) 一种高压电机定子引线连接装置
CN215732315U (zh) 一种可以两头接插的弹片结构
CN219163720U (zh) 一种新型主线接电端子
CN210957068U (zh) 一种母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