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6837U - 一种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6837U
CN219626837U CN202320964279.XU CN202320964279U CN219626837U CN 219626837 U CN219626837 U CN 219626837U CN 202320964279 U CN202320964279 U CN 202320964279U CN 219626837 U CN219626837 U CN 219626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rojection
cover plate
edg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42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敬家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42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6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6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6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该电池的结构中,卷绕电芯设于壳体内,且卷绕电芯的中心轴线处具有卷芯孔;壳体具体包括基壳和盖板,盖板和基壳形成收容卷绕电芯的收容腔;盖板设置有防爆阀;同时,盖板还设置有极柱,极柱和盖板绝缘连接,且极柱通过第一电极连接件和卷绕电芯中的第一极片导电连接;绝缘件位于盖板和第一电极连接件之间,绝缘件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中至少部分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第一电极连接件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排气孔中至少部分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卷芯孔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排气孔中至少部分区域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防爆阀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重叠。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为一种储能装置,内部存储有化学能。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供用电设备使用;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存储在内部。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伴随着气体的产生,气体将造成电池内部的压力增大。电池内部预留有气体的排出通道,并且,电池表面设置有防爆阀,电池内部的气体可沿排出通道流动至防爆阀处,并对防爆阀产生较大的压力。在电池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防爆阀可承受电池内部气体的电压,防爆阀的结构不会受到破坏。在电池热失控的情况下,电池内部将产生大量的气体,使得防爆阀受到的压力高出防爆阀的承受极限,防爆阀的结构将被破坏,防爆阀的结构被破坏后,电池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破损处排出,达到泄压的效果,防止电池在高压下发生爆炸。
电池内部预留的排出通道影响气体的排出路径,从而影响气体对防爆阀产生的压力,进而影响防爆阀的爆破,因此,电池内部排出通道的设计对防爆阀的爆破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用以优化电池内部气体的排出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卷绕电芯、壳体、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绝缘件;
所述卷绕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卷绕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且所述卷绕电芯的中心轴线处具有卷芯孔;
所述壳体包括基壳和盖板、所述基壳具有开口,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盖板和所述基壳形成收容所述电芯的收容腔;
所述盖板设置有防爆阀;
所述盖板还设置有极柱,且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绝缘连接;所述极柱通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和所述卷绕电芯中的第一极片导电连接;
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之间,所述绝缘件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中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所述排气孔中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所述卷芯孔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
所述排气孔中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所述防爆阀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重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电池中,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盖板之间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在两者之间起到绝缘的作用,可以避免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盖板导电接触。绝缘件设置有排气孔,具体设置时,排气孔至少部分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第一电极连接件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使得电池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孔向防爆阀流动,保证了排气通道的通畅。同时,排气孔至少部分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卷芯孔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从而使得在单位时间内,从卷芯孔处排出的、以径直向上流动的方式通过排气孔的气流量较少,进而使得气流对防爆阀的冲击作用减弱,防爆阀在电池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爆开的可能性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盖板与第一电极连接件、第二电极连接件以及绝缘件形成的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出的组合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孔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与防爆阀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孔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与卷芯孔沿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卷绕电芯;101-卷芯孔;20-壳体;21-基壳;22-盖板;30-第一电极连接件;40-第二电极连接件;50-绝缘件;501-排气孔;502-定位凸起;51-第一凸筋;52-第二凸筋;53-第三凸筋;54-第一凸边;55-第二凸边;60-极柱;70-防爆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爆炸图,如图1所示,该电池包括卷绕电芯10和壳体20,卷绕电芯10封装于壳体20内部。从具体结构来看,卷绕电芯10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隔膜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起到绝缘的作用。卷绕电芯10由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通过卷绕工艺卷绕形成,通过卷绕工艺形成的卷绕电芯10的中心轴线处具有卷芯孔101。上述卷绕电芯10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与电池的高度方向一致,本申请中,以第一方向Z表示。
壳体20为中空结构,内部具有收容腔,卷绕电芯10容纳于收容腔内。除卷绕电芯10外,收容腔内还容纳有电解液,卷绕电芯10浸在电解液中,电解液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起到运输电荷的作用,使得第一极片表面的活性物质和第二极片表面的活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设置上述壳体20时,壳体20的形状不限,例如,壳体20可以为圆柱形,或者方柱形,当然,壳体20也可以为其它形状,这里不进行一一列举。
在壳体20一种可能的结构中,壳体20包括基壳21和盖板22,基壳21为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盖板22设于基壳21的开口处,并封堵上述开口,基壳21和盖板22固定后围成用于收容卷绕电芯10的收容腔。一般而言,基壳21和盖板22均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因此,两者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针对上述盖板22而言,盖板22设置有防爆阀70,防爆阀70与收容腔连通。防爆阀70的结构强度相较于盖板22的其它部分的结构强度较薄弱,这就意味着在电池内部的压力未超出防爆阀70的承受极限的情况下,防爆阀70的结构不会受到破坏,而一旦电池内部的压力高出防爆阀70的承受极限,防爆阀70的结构将被破坏。防爆阀70的结构被破坏后,电池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破损处排出,达到泄压的效果,防止电池在高压下发生爆炸。
另外,盖板22还设置有极柱60,极柱60的一端与外部电路导电连接,极柱60的另一端与卷绕电芯10导电连接。由于盖板22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因此,盖板22具有导电特性,为了避免盖板22和极柱60导电接触,盖板22和极柱60之间设置有绝缘部件,绝缘部件在盖板22和极柱60之间起到绝缘的作用。
继续参考图1,除卷绕电芯10和壳体20外,该电池还包括第一电极连接件30和绝缘件50。第一电极连接件30位于卷绕电芯10靠近盖板22的一端,第一电极连接件30一方面和卷绕电芯10中的第一极片导电连接,另一方面和极柱60导电连接,如此,可以使得极柱60、第一电极连接件30以及卷绕电芯10的第一极片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为导通的状态。
具体设置时,电池的极柱60穿设通过盖板22和绝缘件50,并且,极柱60的一端位于电池外部,以与外部电路导电连接,极柱60的另一端位于收容腔内,极柱60位于收容腔的这一端通过第一电极连接件30和卷绕电芯10的第一极片导电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该绝缘件与盖板、第一电极连接件、极柱等部件形成的组合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该组合结构的爆炸图,如图2、图3、图4所示,绝缘件50位于第一电极连接件30和盖板22之间,以在第一电极连接件30和盖板22之间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第一电极连接件30和盖板22导电接触。并且,为了提高绝缘件50在第一电极连接件30和盖板22之间的绝缘效果,第一电极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Z投射于绝缘件50表面的投影区域位于绝缘件50的外轮廓内。同时,还可以在绝缘件50的整个边缘或部分边缘设置凸边,以在第一电极连接件30的周侧起到绝缘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具体设置时,绝缘件50贴设在盖板22朝向卷绕电芯10的表面,并与盖板22固定连接。绝缘件50在盖板22表面的位置不限,若以防爆阀70为参考,则绝缘件50在盖板22表面的投影可以覆盖防爆阀70。绝缘件50固定连接于盖板22的方式不限,例如,绝缘件50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与盖板22固定连接,又例如,绝缘件50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与盖板22固定连接。当然,绝缘件50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与盖板22固定连接,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如图2所示,绝缘件50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502,定位凸起502位于绝缘件50朝向第一电极连接件30的表面,定位凸起502用于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的边缘相抵接,从而提高第一电极连接件30相对绝缘件50的固定效果,防止第一电极连接件30在绝缘件50的表面发生错动。
定位凸起502的数量不限,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具体可以根据第一电极连接件30的形状以及固定效果进行设置,本申请不进行限定。
定位凸起502的形状不限,可以为圆柱形结构,也可以为设于第一电极连接件30边缘的条形结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凸起502为圆柱形结构。
继续参考图2,绝缘件50还设置有排气孔501,从而使得收容腔可以通过排气孔501与防爆阀70连通。排气孔501的形状不限,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规则的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具体可以需要进行设置。
在具体设置排气孔501时,如图2所示,可以在排气孔501的边缘设置第一凸筋51,并使第一凸筋51包围排气孔501。第一凸筋51的设置可以增大排气孔501边缘的厚度,使得排气孔501边缘的结构强度得到增强,从而降低排气孔501发生形变的可能。
继续参考图2,还可以在排气孔501的内部设置第二凸筋52,并使第二凸筋52与排气孔501的内边缘连接。第二凸筋52的设置可以在排气孔501内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加强排气孔501的结构强度,降低片排气孔501发生形变的可能。
第二凸筋52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本申请不做限制。当第二凸筋52的数量为多条时,这些第二凸筋52可以并排设置,或者,这些第二凸筋52也可以交叉形成网格状。
第二凸筋52除了可以加强排气孔501的结构强度外,由于设置在排气孔501内,因此,第二凸筋52还可以将排气孔501分隔为多个孔洞,当气体通过排气孔501时,气体被分流至多个孔洞中,从而也具有分流减压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凸筋51和第二凸筋5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制。
另外,如图2所示,除了在排气孔501的边缘设置第一凸筋51,和/或,在排气孔501的内部设置第二凸筋52,以增强排气孔501的结构强度外,还可以在排气孔501的外部设置第三凸筋53,并使第三凸筋53的一端延伸至排气孔501的边缘,另一端延伸至绝缘件50的边缘。第三凸筋53得设置可以增强整个绝缘件50的结构强度,提高绝缘件50的抗变形能力。
第三凸筋53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本申请不做限制,具体可以根据绝缘件50的抗变形要求进行设置。
由上文可知,排气孔501可以在电池的收容腔和防爆阀70之间起到连通的作用,使得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孔501向防爆阀70处流动,因此,在具体设置排气孔501时,需要注意排气孔501与电池内部的其它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气体的排气通道更加合理。
首先,在具体设置排气孔501时,需要考虑排气孔501和防爆阀7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孔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与防爆阀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排气孔501至少部分区域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和防爆阀70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重叠,从而使得在防爆阀70的结构被破坏的情况下,电池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孔501后可以迅速经防爆阀70排出至电池外部。
在上述相对位置关系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气孔501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和防爆阀70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可以完全重合,此时,排气孔501和防爆阀70上下正对设置,且两者的形状相同,面积相同。
在上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爆阀70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完全落于排气孔501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内,或者说,排气孔501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完全覆盖防爆阀70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
在上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爆阀70中的一部分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和排气孔501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重叠,防爆阀70中的另一部分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落于排气孔501沿上述第一方向Z的投影之外。
当然,上述相对位置关系还包括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其次,在电池结构中,第一电极连接件30位于收容腔内,且设置在绝缘件50背离盖板22的一侧,鉴于第一电极连接件30可能对绝缘件50的排气孔501造成遮挡,从而影响气体的排出,因此,在设置排气孔501时,还需要考虑排气孔501与第一电极连接件30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设置时,排气孔501中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不重叠。展开来说,排气孔501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的上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即排气孔5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完全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不重叠,以及排气孔501中有一部分区域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不重叠,同时,排气孔501中还有一部分区域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重叠。
上述任意一种情况中,排气孔501均不会完全被第一电极连接件30遮挡住,从而使得收容腔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孔501向防爆阀70流动,保证了排气通道的通畅。
在排气孔501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具有上述相对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第一电极连接件30可不设置用于避让排气孔501的缺失部,从而使得第一电极连接件30具有较大的过流能力,以满足电池快充的需要。
再者,在具体设置排气孔501时,除了考虑排气孔501和防爆阀7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排气孔501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的相对位置关系之外,还需要考虑排气孔501与卷绕电芯10的卷芯孔10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是因为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和活性物质产生的气体会在卷芯孔101处汇集,使得卷芯孔101处的排气量较大,若使得排气孔5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完全落入卷芯孔1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内,则在短时间内,卷芯孔101排出的较多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孔501运动至防爆阀70处,并对防爆阀70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防爆阀70快速爆开。也就是说,在电池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若在短时间内,卷芯孔101向上排出的气体通过排气孔501的气流量较大,则也可能会导致防爆阀70爆开,从而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因此,在设置排气孔501时,需要考虑排气孔501与卷芯孔10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降低防爆阀70在电池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爆开的可能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孔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与卷芯孔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排气孔501中的至少部分区域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和卷芯孔1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设置为不重叠。具体来说,可以将排气孔501和卷芯孔101的相对位置关系设置为:排气孔501中有一部分区域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落于卷芯孔1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之外,或者,也可以将排气孔501和卷芯孔101的相对位置关系设置为:整个排气孔5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落于卷芯孔1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之外。上述任意一种情况下,排气孔501正对卷芯孔101的区域的面积较小,从而使得在单位时间内,从卷芯孔101处排出的、以径直向上流动的方式通过排气孔501的气流量较少,进而使得气流对防爆阀70的冲击作用减弱。
在卷芯孔101排出相同量的气体的情况下,与上述使得排气孔5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完全落入卷芯孔10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内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气体对防爆阀70产生的冲击较小,从而延缓了防爆阀70的爆开,降低了电池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防爆阀70爆开的可能性,为电池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继续参考图1,该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极连接件40,第二电极连接件40一方面和卷绕电芯10的第二极片导电连接,另一方面,第二电极连接件40还和壳体20导电连接,这使得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壳体20、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第二极片为导通的状态,同时使得电池的极柱60和电池的壳体20的电性相反。
具体设置时,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盖板22导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盖板22导电连接的方式不限,例如,由于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盖板22均为金属部件,因此,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盖板22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导电连接。又例如,第二电极连接件40也可以通过导电胶与盖板22实现导电连接。
上述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均位于卷绕电芯10的同一侧,其中,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盖板22导电连接,第一电极连接件30和铆接于盖板22处的极柱60导电连接,并且,第一电极连接件30和盖板22设置有绝缘件50,以通过绝缘件50进行绝缘处理。
为了避免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导电接触,如图2、图3所示,绝缘件50的边缘设置的第一凸边54,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分别位于第一凸边54的两侧。第一凸边54可以在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之间起到间隔的作用,避免由于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导电接触,使得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短路。
在处理绝缘件50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0的相对位置关系时,绝缘件50和第二电极连接件40分别位于盖板22表面的不同区域,并且,通过使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第一凸边54相抵接,且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第一凸边54相抵接的边缘具有与第一凸边54对应的形状,可以使得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绝缘件50紧密相邻,从而,一方面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第二电极连接件40和绝缘件50形成限位,避免在盖板22的表面相对错动。
第一凸边54的形状不限,例如,第一凸边54可以为曲线形,也可以为折线形,或者曲线和直线的组合,当然,第一凸边54还可以为其它形状,这里不进行一一列举。
继续参考图2、图3,除第一凸边54外,绝缘件50的边缘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凸边55,第二凸边55靠近盖板22的边缘设置,且第二凸边55位于盖板22的边缘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之间,第二凸边55可以在盖板22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之间起到绝缘的作用,避免盖板22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之间导电接触。
上述第一凸边54和第二凸边55位于绝缘件50边缘的不同区域,第一凸边54和第二凸边55之间可以具有间隔,即,第一凸边54和第二凸边55不相连,或者,第一凸边54和第二凸边55也可以相连接,从而在绝缘件50的边缘围成封闭结构,以在第一电极连接件30的周围起到隔离和绝缘的作用。
具体设置时,绝缘件50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连接,且第一边缘在盖板22表面的正投影位于盖板22的内部,第二边缘在盖板22表面的正投影靠近盖板22的边缘,且与盖板22的部分边缘同向延伸。
上述第一凸边54可以全部位于绝缘件50的第一边缘,并且,第一凸边54的长度可以与第一边缘的长度相等,也可以小于第一边缘的长度。
同理,上述第二凸边55可以全部位于绝缘件50的第二边缘,并且,第二凸边55的长度可以与第二边缘的长度相等,也可以小于第二边缘的长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绝缘件50的第二边缘沿圆弧延伸,相应的,第二凸边55为一段圆弧,第二凸边55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可以为100°、120°、140°、160°、180°,也可以为介于100°和180°之间的其它值,本申请不做限定。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电池中,电池的极柱60穿设通过绝缘件50,且极柱60包括位于收纳腔内部的连接端,连接端沿电池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绝缘件50沿电池高度方向的投影内,且连接端和第一电极连接件30导电连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绕电芯、壳体、第一电极连接件和绝缘件;
所述卷绕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卷绕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且所述卷绕电芯的中心轴线处具有卷芯孔;
所述壳体包括基壳和盖板,所述基壳具有开口,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盖板和所述基壳形成收容所述卷绕电芯的收容腔;
所述盖板设置有防爆阀;
所述盖板还设置有极柱,且所述极柱和所述盖板绝缘连接;所述极柱通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和所述卷绕电芯中的第一极片导电连接;
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之间,所述绝缘件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中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所述排气孔中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所述卷芯孔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
所述排气孔中至少部分区域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和所述防爆阀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投影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筋,且所述第一凸筋包围所述排气孔;和/或,所述排气孔内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将所述排气孔分割为多个孔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三凸筋,所述第三凸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排气孔的边缘,所述第三凸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件的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极连接件,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和所述盖板导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和所述卷绕电芯中的第二极片导电连接;
所述绝缘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边,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凸边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凸边相抵接,且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件中和所述第一凸边相抵接的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边对应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二凸边,所述第二凸边靠近所述盖板的边缘设置,且所述第二凸边位于所述盖板的边缘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边和所述第二凸边连接,并在所述绝缘件的边缘围成封闭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的边缘和所述定位凸起相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沿所述电池的高度方向投射于所述绝缘件表面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绝缘件的外轮廓内。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穿设通过所述盖板和所述绝缘件,且所述极柱位于所述收容腔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件导电连接。
CN202320964279.X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电池 Active CN219626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4279.XU CN219626837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4279.XU CN219626837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6837U true CN219626837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4279.XU Active CN219626837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6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07029B1 (ko) 이차전지
US2005027702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collector plate and electrode package thereof
KR2004005423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유니트
JP2005332820A (ja) 電極組立体を有する二次電池
KR20110041872A (ko) 이차 전지
KR100954587B1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0667945B1 (ko) 이차 전지
KR100599803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집전판
CN21420381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KR10065861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0627359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캡 조립체 및 밴트 플레이트
KR20090081966A (ko) 이차 전지
CN219626837U (zh) 一种电池
KR20000020535A (ko) 이차전지의 캡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387638A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KR20120039323A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KR102335696B1 (ko) 전류차단부재 및 캡 조립체
KR101320581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305461B1 (ko) 이차 전지
KR20060097987A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KR20150051516A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0612396B1 (ko) 이차 전지
KR20190106541A (ko) 원통형 이차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CN217719895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586037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