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4156U - 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4156U
CN219624156U CN202320378187.3U CN202320378187U CN219624156U CN 219624156 U CN219624156 U CN 219624156U CN 202320378187 U CN202320378187 U CN 202320378187U CN 219624156 U CN219624156 U CN 219624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communicated
tail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81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瀚巍
刘亚强
赵立强
刘思佳
任旭光
于明哲
冯铁生
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yang County Shangrun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yang County Shangrun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yang County Shangrun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yang County Shangrun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81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4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4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4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尾水泵送组件和蓄热水泵送组件,尾水泵送组件和蓄热水泵送组件之间设置有隔振部,尾水泵送组件的进水口连通有尾水水箱的出水口,尾水泵送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有组合换热部的热端进水口,组合换热部的热端出水口与尾水水箱的进水口连通,蓄热水泵送组件的进水口连通有蓄热水箱的出水口,蓄热水泵送组件的出水口与组合换热部的冷端进水口连通,组合换热部的冷端出水口与蓄热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地热水源中的热能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同时工作噪音小,振动小。

Description

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供暖系统是指以地热热能作为热源的供暖系统。地热采暖供热站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对地热水源中的热能进行利用,也就是将地热水源中的热能进行充分利用,这有助于提升地热供暖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提升运营收益。现有的地热供暖系统通常只能利用地热水源中的一部分热能,完成热能的提取后通常需要将尾水进行向回灌井的直接回灌,没有对尾水中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对地热水源中热能的最大化利用将有助于降低整个地热供暖系统的运营成本。同时,现有的水泵在使用时,其内部的组件会因振动产生噪音,甚至使房屋产生振动,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对地热水源中的热能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同时工作噪音小,振动小的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对地热水源中的热能进行充分回收利用后再回灌,同时降低工作振动和噪音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尾水泵送组件和蓄热水泵送组件,所述尾水泵送组件和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之间设置有隔振部,所述尾水泵送组件的进水口连通有尾水水箱的出水口,所述尾水泵送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有组合换热部的热端进水口,所述组合换热部的热端出水口与所述尾水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的进水口连通有蓄热水箱的出水口,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的出水口与所述组合换热部的冷端进水口连通,所述组合换热部的冷端出水口与所述蓄热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蓄热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尾水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组合换热部分别连通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隔振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钢丝绳隔振器,所述尾水泵送组件和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尾水泵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第二电机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动力输入轴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尾水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组合换热部的热端进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顶部的第一电机和第一水泵,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动力输入轴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蓄热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组合换热部的冷端进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组合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端出水口与所述尾水水箱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端出水口与所述蓄热水箱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出水口、第二换热器的热端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流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出水口、第二换热器的冷端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分流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组件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两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端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流组件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两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端进水口、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蓄热水箱的一侧壁底部连通有蓄热水箱放水管,所述尾水水箱的一侧壁顶部连通有尾水箱放水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隔振部的主要作用是将尾水泵送组件、蓄热水泵送组件与地面隔开,利用隔振部的隔震作用削弱振动向外传播,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小工作噪音;组合换热部的主要作用是使尾水水箱中尾水与蓄热水箱中的生活用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利用尾水中的热能加热生活用水;尾水泵送组件的主要作用是使尾水水箱中的尾水在尾水水箱和组合换热部之间进行循环;蓄热水泵送组件的主要作用是使蓄热水箱中的水在蓄热水箱和组合换热部之间进行循环;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分别监测蓄热水箱和尾水水箱内的温度,并将参数传递至控制器。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地热水源中的热能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后再排向回灌井,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同时工作噪音小、振动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振部的左视图;
其中,1、底座;2、支撑板;3、钢丝绳隔振器;4、第一电机;5、第一水泵;6、第二电机;7、第二水泵;8、蓄热水箱;9、尾水水箱;10、第一换热器;11、第二换热器;12、第一三通阀;13、第二三通阀;14、蓄热水箱放水管;15、尾水箱放水管;16、第一出水管;17、第二出水管;18、第一温度传感器;19、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尾水泵送组件和蓄热水泵送组件,尾水泵送组件和蓄热水泵送组件之间设置有隔振部,尾水泵送组件的进水口连通有尾水水箱9的出水口,尾水泵送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有组合换热部的热端进水口,组合换热部的热端出水口与尾水水箱9的进水口连通,蓄热水泵送组件的进水口连通有蓄热水箱8的出水口,蓄热水泵送组件的出水口与组合换热部的冷端进水口连通,组合换热部的冷端出水口与蓄热水箱8的进水口连通,蓄热水箱8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8,尾水水箱9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和组合换热部分别连通有控制器。
隔振部的主要作用是将尾水泵送组件、蓄热水泵送组件与地面隔开,利用隔振部的隔震作用削弱振动向外传播,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小工作噪音;尾水水箱9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地热供暖系统排出的尾水;蓄热水箱8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生活用水;组合换热部的主要作用是使尾水水箱9中尾水与蓄热水箱8中的生活用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利用尾水中的热能加热生活用水;尾水泵送组件的主要作用是使尾水水箱9中的尾水在尾水水箱9和组合换热部之间进行循环;蓄热水泵送组件的主要作用是使蓄热水箱8中的水在蓄热水箱8和组合换热部之间进行循环;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的主要作用是分别监测蓄热水箱8和尾水水箱9内的温度,并将参数传递至控制器。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地热水源中的热能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后再排向回灌井,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同时工作噪音小、振动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优化方案,隔振部包括支撑板2,支撑板2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钢丝绳隔振器3,尾水泵送组件和蓄热水泵送组件设置在支撑板2上。
钢丝绳隔振器3用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的底部和底座1的顶部之间以及支撑板2的侧壁和底座1的侧壁之间,钢丝绳隔振器与橡胶隔振器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缓冲抗冲性能好、安装结构简单、阻尼大等优点,组合振动传播的性能突出,可以有效减弱尾水泵送组件和蓄热水泵送组件工作时振动向外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上述泵送组件工作时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优化方案,尾水泵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顶部的第二电机6和第二水泵7,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二水泵7的动力输入轴同轴线固定连接,第二水泵7的进水口与尾水水箱9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水泵7的出水口与组合换热部的热端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优化方案,蓄热水泵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顶部的第一电机4和第一水泵5,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一水泵5的动力输入轴同轴线固定连接,第一水泵5的进水口与蓄热水箱8的出水口连通,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与组合换热部的冷端进水口连通。
第二水泵可以使尾水在组合换热部和尾水水箱9之间不断循环,第一水泵5可以使生活用水在组合换热部和蓄热水箱8之间不断循环,尾水和生活用水在组合换热部内不断接触并进行热交换,使尾水的热量不断加热生活用水,使尾水的热能在排放前能得到充分利用。
进一步优化方案,组合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换热器11,第一换热器10的热端进水口与第二水泵7的出水口连通,第一换热器10的冷端进水口与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换热器11的热端出水口与尾水水箱9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16连通,第二换热器11的冷端出水口与蓄热水箱8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二出水管17连通,第一换热器10的热端出水口、第二换热器11的热端进水口和第一出水管16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流组件,第一换热器10的冷端出水口、第二换热器11的冷端进水口和第二出水管17之间设置有第二分流组件。
日常使用时,为提高尾水的热能利用效率,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换热器11的热端、冷端分别连通,尾水水箱9中的尾水和蓄热水箱8中的生活用水被泵送到第一换热器10后,由于尾水的温度比生活用水的温度高,在第一换热器10内产生热交换,使尾水的温度降低,生活用水的温度升高。而后初步降温的尾水经第一分流组件进入第二换热器11内,初步升温的生活用水经第二分流组件进入第二换热器11内,在第二换热器11内,尾水继续将热量传递给生活用水,使尾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生活用水的温度进一步升高,最终达到充分利用尾水的热能加热生活用水的目的。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分流组件包括第一三通阀12,第一三通阀12的进水口与第一换热器10的热端出水口连通,第一三通阀12的两组出水口分别与第二换热器11的热端进水口、第一出水管16连通。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分流组件包括第二三通阀13,第二三通阀13的进水口与第一换热器10的冷端出水口连通,第二三通阀13的两组出水口分别与第二换热器11的冷端进水口、第二出水管17连通。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8检测到生活用水的温度升高过快时,可通过控制器(图中未标出)控制第一三通阀12和第二三通阀13进行动作,使第一换热器10的热端出水口直接与第一出水管16连通,第一换热器10的冷端出水口直接与第二出水管17连通,使尾水和生活用水仅在第一换热器10内进行热交换,减缓热交换的速率,减缓生活用水的升温速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蓄热水箱8的一侧壁底部连通有蓄热水箱放水管14,尾水水箱9的一侧壁顶部连通有尾水箱放水管15。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9检测到尾水水箱9中的水温偏低时,可通过尾水箱放水管15将尾水排放至回灌井中。蓄热水箱放水管14直接与生活用水设备连通,供日常热水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尾水泵送组件和蓄热水泵送组件,所述尾水泵送组件和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之间设置有隔振部,所述尾水泵送组件的进水口连通有尾水水箱(9)的出水口,所述尾水泵送组件的出水口连通有组合换热部的热端进水口,所述组合换热部的热端出水口与所述尾水水箱(9)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的进水口连通有蓄热水箱(8)的出水口,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的出水口与所述组合换热部的冷端进水口连通,所述组合换热部的冷端出水口与所述蓄热水箱(8)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蓄热水箱(8)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8),所述尾水水箱(9)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和所述组合换热部分别连通有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部包括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钢丝绳隔振器(3),所述尾水泵送组件和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泵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第二电机(6)和第二水泵(7),所述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水泵(7)的动力输入轴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泵(7)的进水口与所述尾水水箱(9)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7)的出水口与所述组合换热部的热端进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泵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第一电机(4)和第一水泵(5),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水泵(5)的动力输入轴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泵(5)的进水口与所述蓄热水箱(8)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与所述组合换热部的冷端进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器(10)和第二换热器(11),所述第一换热器(10)的热端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泵(7)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0)的冷端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11)的热端出水口与所述尾水水箱(9)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出水管(16)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11)的冷端出水口与所述蓄热水箱(8)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二出水管(17)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0)的热端出水口、第二换热器(11)的热端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管(16)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流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10)的冷端出水口、第二换热器(11)的冷端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管(17)之间设置有第二分流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组件包括第一三通阀(12),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0)的热端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两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1)的热端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管(16)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组件包括第二三通阀(13),所述第二三通阀(13)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0)的冷端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13)的两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1)的冷端进水口、所述第二出水管(17)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箱(8)的一侧壁底部连通有蓄热水箱放水管(14),所述尾水水箱(9)的一侧壁顶部连通有尾水箱放水管(15)。
CN202320378187.3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9624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8187.3U CN219624156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8187.3U CN219624156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4156U true CN219624156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8187.3U Active CN219624156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4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6856B (zh) 节能三联热水及空调综合运用装置
CN103453604B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系统
CN202040977U (zh) 一种储水式热泵热水器
CN102997382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利用空调系统废热发电的方法
CN109572489A (zh) 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19624156U (zh) 一种地热供暖余热回收装置
CN202818846U (zh) 服务器及通信机柜的散热系统
CN212299219U (zh) 一种大型商用两联供地面调温冷暖辐射变频模组
CN211146778U (zh) 冷暖双供应系统
CN202485278U (zh) 温泉泡池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19370748U (zh) 一种塔筒内油浸式变压器装置
CN202008253U (zh) 节能三联热水及空调综合运用装置
CN214751764U (zh) 设备处理器的降噪冷却装置
JP2004012025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
CN207365260U (zh) 一种节能型冰蓄冷空调系统
CN210220299U (zh) 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夏季空气补热换热器系统
CN111336628A (zh) 区域能源的冷热能量环供能系统
CN204925965U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液冷系统
CN220355765U (zh) 一种数据中心节能冷却塔
CN110986192A (zh) 电器盒散热装置及包括其的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6048126U (zh) 一种节能型空调二次系统
CN214891620U (zh) 一种城市集中供冷用换热装置
CN103277896B (zh) 一种热水器水循环系统
CN217584592U (zh) 一种分集水器
CN211084503U (zh) 一种使用真空隔热管道的夏季污水源热泵冷热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