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7718U -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7718U
CN219617718U CN202320348777.1U CN202320348777U CN219617718U CN 219617718 U CN219617718 U CN 219617718U CN 202320348777 U CN202320348777 U CN 202320348777U CN 219617718 U CN219617718 U CN 219617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rame
base cabinet
cavity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87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富乾
石致远
官雪梅
汤林
李善宣
孔志伟
张佳蕾
吴文亮
徐娜
王立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Electric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Electric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Electric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Electric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87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7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7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7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柜、安装架和转动侧板架,安装架固定于底座柜上表面后侧,转动侧板架的一纵向侧边与安装架的一侧边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安装架上靠近底端位置设有横板,横板上设有标件盒和套筒选择器,横板上方的上横梁上设有处理器、控制面板和显示屏,转动侧板架朝向底座柜的板面上设有挂杆和工具盒;底座柜内分为上部的线腔、下部的线圈抽屉,线腔内设有多个出线机构和升降机构。通过底座柜、安装架和转动侧板架三者的合理布局和安装,有效提高了工位利用率,极大提高了工具放置空间和拿放的便捷性,绕线的铜线进行分区管理,并设置在底座柜内部,管理更加方便和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工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风电变桨制造过程需要经过绕线、组装以及检测等过程,在组装的工位上将会使用到多种工具,还要对组装过程对部分零部件进行检查。现有的工位结构简单,无法放置多种工件和工具,需要拼接工位,这样就导致工位变长,操作不便,而且检测时,无法完成全部检测,需要在多个工位进行智能检测。而风电变桨的绕线也是一个重要过程,但对不同的粗细铜线进行分区管理和绕线的方便将是绕线的重要环节,传统在工位上设有铜线筒,人工拉动进行绕线或机器拉动绕线,但在工位表面会出现铜线混乱、绕线麻烦等问题,且铜线不利于管理,易缠绕到其他部件上,造成铜线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以解决了风电变桨制造工位无法放置多种工具盒检测工具,绕线的铜线管理混乱导致铜线浪费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柜、安装架和转动侧板架,安装架固定于底座柜上表面后侧,转动侧板架的一纵向侧边与安装架的一侧边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于底座柜上表面两侧的两根纵梁;两根纵梁中部靠近底端位置之间连接安装有横板,横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标件盒和套筒选择器;两根纵梁上部之间连接安装有上横梁,上横梁上集成安装有处理器、控制面板和显示屏,处理器安装于控制面板的背面;
所述转动侧板架朝向安装架的表面上安装有工具盒和若干挂杆;
所述底座柜内通过隔板分为上侧的线腔和下侧的线圈抽屉;所述底座柜的上表面开设有线腔的腔口,腔口配置有尺寸对应的腔盖,腔盖上开设有多个出线孔,腔盖配置有升降机构,线腔内安装有出线机构,出线机构与出线孔的个数一一对应;所述线圈抽屉用于存放备用的线圈。
对于纵梁的具体位置,可以固定于底座柜上表面的后侧两个柜角上,两个纵梁及其之间的距离与底座柜柜体宽度匹配,可充分利用柜体宽度,也可使得整体结构平衡。
对于纵梁的安装设计,所述两根纵梁顶部还固定安装有可分别调整照明角度和/或亮度的灯板。
对于安装架的设计,所述安装架与转动侧板架的连接侧边设有两个纵向布置的安装块,两个安装块分别对应安装铰链。
对于转动侧板架朝向安装架的表面上,工具盒安装于挂杆的上方,挂杆均匀布置,工具盒和挂杆分别用于存放不能挂放的工具和可挂放的工具。
对于转动侧板架的转动和固定,通过底端固定安装的弧形固定杆和安装于底座柜上的锁定结构配合实现。其中,所述弧形固定杆开设有弧形通孔;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底部的螺纹块、压块和螺纹杆,螺纹块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底端套装压块后穿过弧形固定杆的弧形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螺纹杆顶部设置有便于旋动的旋钮。配合安装后的弧形固定杆和锁定结构,旋动旋钮,使得弧形固定杆松动,以铰接的纵轴线为轴线实现转动侧板架的转动距离,根据现场工作情况拿放工具,处理好之后,将转动侧板架再次转动至需要固定的位置,旋动旋钮以使得弧形固定杆固定于压块和螺纹块之间。弧形固定杆,不仅可以起到对转动侧板架的支撑作用,还能起到调节转动侧板架位置和固定转动侧板架的作用。
对于底座柜内的设计,所述升降机构可以采用升降气缸的方式,升降气缸一端安装于腔盖下表面,另一端固定于线腔内;升降气缸配置有对应的升降开关,升降开关嵌入式安装于底座柜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气缸和升降开关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为了平稳实现腔盖的升降,可以在腔盖的下表面设置对称的两个或四个升降气缸,多个升降气缸一一对应配置升降开关,多个升降气缸均固定于线腔内,多个升降开关均嵌入式安装于底座柜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气缸和升降开关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对于出线机构,包括套线桩和绕线机构。其中:
所述套线桩包括轴杆安装块、轴杆和轴承,轴杆安装块设置有上开口凹槽,轴杆底部通过轴承套装于凹槽内,位于轴杆安装块上端的轴杆部分套装线筒或线圈。线筒或线圈惯常使用的线一般为铜线。
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线滑轮组和第二线轮组,第一线滑轮组安装于线腔侧壁,第二线滑轮组安装于腔盖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滑轮组包括三个呈三角布局的第一线滑轮,线筒的线拉出依次绕过三个第一线滑轮,可增加绕线的拉动阻力,防止松弛。进一步地,第二线滑轮组位于出线孔侧,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二线滑轮,通过第一线滑轮组的绕线,经过第二线滑轮组可分别从出线孔穿过。
对于作为承重的底座柜,柜体底部设有带制刹结构的万向滚轮,便于使用时可随意移动整体结构;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整体结构,在底座柜的一侧面设有推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别设计的安装架和转动侧板架,可有效提高工位利用率,极大提高了工具放置空间,更加便于风电变桨制造使用,而且处理器可以连接多种检测和安装的电器,无需在其他工位进行智能电器的安装或检测,而且绕线的铜线进行分区管理,并设置在底座柜内部,绕线时,从出线孔抽取进行绕线,不使用时也不会出现过多铜线在工位表面,管理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腔盖以及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柜;11、万向滚轮;12、线圈抽屉;13、腔盖;131、升降开关;132、出线孔;133、升降气缸;14、推架;2、安装架;21、安装块;3、横板;4、显示屏;41、控制面板;5、灯板;6、转动侧板架;61、挂杆;62、工具盒;63、弧形固定杆;631、弧形通孔;7、旋钮;71、螺纹杆;72、压板;73、螺纹块;731、螺纹孔;8、轴杆安装块;81、轴杆;811、轴承;9、线筒;91、第一线滑轮组;10、第二线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以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包括底座柜1、安装架2和转动侧板架6,安装架2固定于底座柜1上表面后侧,转动侧板架6的一纵向侧边与安装架2的一侧边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安装架2,包括固定于底座柜1上表面两侧的两根纵梁;两根纵梁中部靠近底端位置之间连接安装有横板3,横板3的上表面安装有标件盒和套筒选择器,横板3上还留有余位,可用于安装其他工具,例如电批座以及电批等。两根纵梁上部之间连接安装有上横梁,上横梁上集成安装有处理器、控制面板41和显示屏4,处理器安装于控制面板41的背面,所述控制面板41与处理器,可以为一体结构的计算机。
所述转动侧板架6朝向安装架2的表面上安装有工具盒62和若干挂杆61。其中,工具盒62可以位于挂杆61上方,挂杆61均匀布置。工具盒62和挂杆61分别用于存放不能挂放的工具和可挂放的工具。
所述底座柜1内通过隔板分为上侧的线腔和下侧的线圈抽屉12;所述底座柜1的上表面开设有线腔的腔口,腔口配置有尺寸对应的腔盖13,腔盖13上开设有多个出线孔132,腔盖13配置有升降机构,线腔内安装有出线机构,出线机构与出线孔132的个数一一对应;所述线圈抽屉12用于存放备用的线圈。同时,底座柜1内可设置备用的蓄电池供灯板5、处理器、控制面板41和显示屏4使用,正常下采用外接电源,具体结构为常规结构。
通过上述设计的框架结构,能够与多种智能安装工具盒检测工具连接,在底座柜1上进行智能组装等操作。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两个纵梁可以固定于底座柜1上表面的后侧两个柜角上,两个纵梁及其之间的距离与底座柜1柜体宽度匹配,可充分利用柜体宽度,也可使得整体结构平衡。
并且,所述两根纵梁顶部还固定安装有可分别调整照明角度和/或亮度的灯板5,灯板5用于在制造过程提供光源。
对于安装架2的设计,所述安装架2与转动侧板架6的连接侧边设有两个纵向布置的安装块21,两个安装块21分别对应安装铰链。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4-5所示,对于转动侧板架6的转动和固定,通过底端固定安装的弧形固定杆63和安装于底座柜1上的锁定结构配合实现。
如图4所示,所述弧形固定杆63开设有弧形通孔631;进一步地,体如图5所示,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螺纹块73、[a1] 72、螺纹杆71和锁壳,螺纹块73上开设有螺纹孔731,螺纹杆71底端套装压块72后穿过弧形固定杆63的弧形通孔631与螺纹孔731通过螺纹连接,螺纹杆71顶部设置有便于旋动的旋钮7。其中,锁定结构位于底座柜1内,旋钮7位于底座柜1上表面上。
配合安装后的弧形固定杆63和锁定结构:当需要操作时,将旋钮7转动,使得螺纹杆71转动上移,以松开压块72下压紧固的弧形固定杆63,便可以轻松以铰接纵轴线为轴线实现转动侧板架6的转动,可以向外展开转动侧板架6,或向内转动至底座柜1处,减少占用空间;不操作时,旋转底座柜1上面的旋钮7以转动螺纹杆71,将压板72下压将弧形固定杆63压在螺纹块73上,以弧形固定杆63固定。
本实施例中设计的弧形固定杆63不仅可以起到对转动侧板架6的支撑作用,还能起到调节转动侧板架6位置和固定转动侧板架6的作用。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可以采用升降气缸133的方式,升降气缸133一端安装于腔盖13下表面,另一端固定于线腔内;升降气缸133配置有对应的升降开关131,升降开关131嵌入式安装于底座柜1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气缸133和升降开关131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为了平稳实现腔盖13的升降,可以在腔盖13的下表面设置四个升降气缸133和四个升降开关131,所述升降气缸133和升降开关131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按下升降开关131,四个升降气缸133同步升起腔盖13,再次按下,将下拉腔盖13与底座柜1上表面齐平。
实施例5
对于出线机构,包括一一对应的套线桩和绕线机构,套线桩用于套装线圈或线筒,惯常使用的线一般为铜线,绕线机构用于调整拉出的铜线。
如图3所示,所述套线桩包括轴杆安装块8、轴杆81和轴承811,轴杆安装块8设置有上开口凹槽,轴杆81底部通过轴承811套装于凹槽内,位于轴杆安装块8上端的轴杆81部分套装线筒或线圈,本实施例中是线筒9。轴杆81的总长度一般大于凹槽深度和线筒或线圈的总长度,这样更稳定。
如图3所示,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线滑轮组91和第二线轮组,第一线滑轮组91安装于线腔侧壁,第二线滑轮组10安装于腔盖13下表面。
所述第一线滑轮组91包括三个呈三角布局的第一线滑轮,从套线桩拉出的铜线依次绕过三个第一线滑轮(绕线方式如图3),可增加绕线的拉动阻力,防止松弛。
所述第二线滑轮组10位于出线孔132侧,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二线滑轮,通过第一线滑轮组91的绕线,从第一线滑轮组91绕出的铜线可以先从一个第二线滑轮上方穿过再从另一个第二线滑轮下方穿过,最后分别从出线孔132穿出到腔盖13上表面。两个第二线滑轮10是对出线孔132位置的铜线起到一定固定作用。
所述出线机构和出线孔132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设定2-6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出线孔132,因此也设置有对应四组出线机构。
在线腔内安放铜线圈或线筒时,控制升降机构升起腔盖13,工作人员可以从腔口位置将铜线圈或线筒安装与线腔内的套线桩上,然后经过绕线机构再从腔盖13底部经出线孔132穿出,然后控制升降机构使得腔盖13下降至与底座柜1表面齐平的位置。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对于作为承重的底座柜1,柜体底部设有带制刹结构的万向滚轮11,便于使用时可随意移动整体结构;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整体结构,在底座柜1的一侧面设有推架14。根据使用习惯,可以将推架14设置于转动侧板架6下方对应底座柜1侧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柜、安装架(2)和转动侧板架(6),安装架(2)固定于底座柜上表面后侧,转动侧板架(6)的一纵向侧边与安装架(2)的一侧边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安装架(2)包括固定于底座柜上表面两侧的两根纵梁;两根纵梁中部靠近底端位置之间连接安装有横板(3),横板(3)的上表面安装有标件盒和套筒选择器;两根纵梁上部之间连接安装有上横梁,上横梁上集成安装有处理器、控制面板(41)和显示屏(4),处理器安装于控制面板(41)的背面;
所述转动侧板架(6)朝向安装架(2)的表面上安装有工具盒(62)和若干挂杆(61);
所述底座柜内通过隔板分为上侧的线腔和下侧的线圈抽屉(12);所述底座柜的上表面开设有线腔的腔口,腔口配置有尺寸对应的腔盖(13),腔盖(13)上开设有多个出线孔(132),腔盖(13)配置有升降机构,线腔内安装有出线机构,出线机构与出线孔(132)的个数一一对应;所述线圈抽屉(12)用于存放备用的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纵梁分别固定于底座柜上表面的后侧两个柜角上,两个纵梁及其之间的距离与底座柜柜体宽度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纵梁顶部还固定安装有可调整照明的角度和/或亮度的灯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与转动侧板架(6)的连接侧边设有两个纵向布置的安装块(21),两个安装块(21)分别对应安装铰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侧板架(6)朝向安装架(2)的表面上,工具盒(62)安装于所有挂杆(61)的上方,挂杆(61)均匀布置于转动侧板架(6)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侧板架(6)底端固定安装有弧形固定杆(63),底座柜上靠近转动侧板架(6)的位置安装有锁定结构;所述弧形固定杆(63)开设有弧形通孔(631);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底部的螺纹块(73)、压块(72)和螺纹杆(71),螺纹块(73)上开设有螺纹孔(731),螺纹杆(71)底端套装压块(72)后穿过弧形固定杆(63)的弧形通孔(631)与螺纹孔(731)通过螺纹连接,螺纹杆(71)顶部设置有便于旋动的旋钮(7);旋动旋钮(7),调节弧形固定杆(63)的松动或紧固,以调节转动侧板架(6)的转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采用升降气缸(133),升降气缸(133)一端安装于腔盖(13)下表面,另一端固定于线腔内;升降气缸(133)配置有对应的升降开关(131),升降开关(131)嵌入式安装于底座柜的上表面;升降气缸(133)和升降开关(131)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机构包括套线桩和绕线机构;所述套线桩包括轴杆安装块(8)、轴杆(81)和轴承(811),轴杆安装块(8)设置有上开口凹槽,轴杆(81)底部通过轴承(811)套装于凹槽内,位于轴杆安装块(8)上端的轴杆(81)部分套装线筒或线圈;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第一线滑轮组(91)和第二线轮组,第一线滑轮组(91)安装于线腔侧壁,第二线滑轮组(10)安装于腔盖(13)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滑轮组(91)包括三个呈三角布局的第一线滑轮,线筒的线拉出依次绕过三个第一线滑轮;第二线滑轮组(10)位于出线孔(132)侧,包括两个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二线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柜的底部设有带制刹结构的万向滚轮(11),在底座柜的一侧面设有推架(14)。
CN202320348777.1U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Active CN219617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8777.1U CN219617718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8777.1U CN219617718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7718U true CN219617718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6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8777.1U Active CN219617718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7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6244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11829700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配电柜
CN219617718U (zh) 一种可移动式风电变桨制造用智能工位的框架结构
CN210379863U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17362168U (zh) 一种电气工程施工用配电柜接线辅助装置
CN216649076U (zh) 一种电气施工用电缆线牵引装置
CN216226262U (zh) 一种机房建设用电气柜箱体弯折装置
CN213520918U (zh) 配电柜安装底座
CN215071301U (zh) 一种建筑电气自动化墙面嵌入式配电箱
CN21238079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室外电气自动化配电箱
CN210379810U (zh) 一种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CN219163930U (zh) 抽出式低压开关柜的母排排布机构
CN215681810U (zh) 一种配电网电流补偿装置
CN219779502U (zh) 一种多功能高压开关柜
CN218334839U (zh) 一种分体式低压柜
CN219106759U (zh) 一种预制舱开关柜底座线缆导向装置
CN218040331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照明配电箱
CN213460495U (zh) 一种可平行收卷理线的配电柜
CN220628488U (zh) 一种新型电气工程配电开关装置
CN215005550U (zh) 一种智能电表工作电源装置
CN214506214U (zh) 一种变压器用便于检修的配电箱
CN215816855U (zh) 一种便于排线的新型低压开关柜
CN218828620U (zh) 一种电力电网控制切换设备
CN218161356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高压柜
CN213776999U (zh) 一种应用于杆塔建模技术设备的操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