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3431U -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3431U
CN219613431U CN202320551042.9U CN202320551042U CN219613431U CN 219613431 U CN219613431 U CN 219613431U CN 202320551042 U CN202320551042 U CN 202320551042U CN 219613431 U CN219613431 U CN 219613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eat
lumbar
lifting
arm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10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目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5510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3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3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3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椅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包括椅座,所述椅座上升降连接有靠架,所述靠架上调节连接有两个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的末端分别张开形成用于夹持人体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椅座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利用两个夹持臂的可调节性,夹持人体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配合靠架的升降运动,带动两个夹持臂升降动作,给人体上半身一定力度的托举,减轻人体上半身重量对腰椎的压力,从根本上达到预防及保健腰椎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椅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背景技术
腰椎病的病因表面上看千差万别,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原始阶段。人类从3亿年前的爬行类脊椎动物进化而来,但人类直立行走后,脊椎骨骼形态并没有多少变化,直立导致腰椎承受的压力增加4倍。而现代人的工作状态大多以坐位为主,坐位导致腰椎的承受压力增加6倍,所以腰椎承受的压力才是人类腰痛疾病的终极因。
为了使腰部舒适,缓解腰椎病,现有的腰椎病患者一般选用腰部舒适型的椅子,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腰椎部位的座椅(申请号:CN202020978024.5),包括椅背和椅座,椅背包括椅背后板与腰椎调节组件,椅背后板与椅座连接,腰椎调节组件包括底板、腰椎靠板和限位调节机构,底板前置安装在椅背后板上,且对应于腰椎部位,底板和椅背后板之间设有上下移动锁位机构,腰椎靠板呈拱形向前凸起,且上端与底板铰接,下端与底板之间通过限位调节机构连接,形成腰椎靠板相对底板的垂直摆动。通过上下移动锁位机构可以上下调节腰椎靠板的高度,通过限位调节机构可以调节腰椎靠板凸起的高度,能适应于不同人的腰椎高度和弯度,使人体背部与椅背的贴合程度更高,使倚靠在椅背上更舒适。虽然该座椅能调整脊椎到更佳的曲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腰椎所承受的力,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预防及保健腰椎的效果。
因此,发明人致力于设计一种座椅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可从根本上达到预防及保健腰椎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包括椅座,所述椅座上升降连接有靠架,所述靠架上调节连接有两个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的末端分别张开形成用于夹持人体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椅座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夹持臂间隔且对称设置,所述夹持臂呈弧形片状,所述夹持臂的侧面间隔穿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夹持臂外包覆有气囊或硅胶缓冲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所述夹持臂包括靠背部,所述靠背部向外弯曲延伸形成所述夹持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所述靠背部上垂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靠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条形的调节孔,所述固定部通过螺丝与所述调节孔调节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靠背部一体成型,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靠背部的顶部边缘处共同向外卷曲形成卷曲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同一所述夹持臂上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多个并与多个所述固定部一一对应横向调节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所述椅座的两对立侧分别升降连接有扶手,两个所述扶手之间通过所述靠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扶手的末端分别通过气动原件与所述椅座的四个转角一一对应升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所述气动原件的固定端与所述扶手的底部连接,所述气动原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椅座铰接,所述气动原件为空气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一种改进,所述椅座的下方设有支撑脚和底座,所述支撑脚上通过支撑柱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椅座底部的两个定位片与两个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卡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利用两个夹持臂的可调节性,夹持人体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配合靠架的升降运动,带动两个夹持臂升降动作,给人体上半身一定力度的托举(10-30kg),减轻人体上半身重量对腰椎的压力,从根本上达到预防及保健腰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立体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另一视角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又一视角的立体放大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夹持臂的立体放大图。
图示说明:
1、椅座;11、定位片;12、限位块;2、靠架;21、固定板;211、调节孔;3、扶手;4、支撑脚;41、支撑柱;42、滚轮;43、底座;431、定位槽;5、夹持臂;51、靠背部;52、夹持部;53、卷曲部;54、固定部;541、固定孔;55、透气孔;6、空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8,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包括一椅座1、一靠架2和两个夹持臂5,靠架2升降设置于椅座1上,两个夹持臂5调节设置于靠架2上,两个夹持臂5的末端分别张开形成用于夹持人体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的夹持部52,两个夹持部52位于椅座1的上方。
参照图4至图7,椅座1的下方设有一底座43和一支撑脚4,支撑脚4的各个脚向四周发散,支撑脚4的每个脚上设有滚轮42,底座43位于支撑脚4的正上方,底座43与支撑脚4之间通过一支撑柱41连接,底座4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槽431。
参照图1、图4、图5和图7,所述椅座1呈方形,该椅座1的底部间隔设有两个长条形的定位片11和两个三角形状的限位块12,两个定位片11与两个定位槽431一一对应卡合,使底座43与椅座1可拆卸连接,两个限位块12分别位于两个定位片11的末端旁侧,两个限位块12共同抵触底座43,防止底座43装配好后继续移位。
参照图1至图3,为了使靠架2更稳定的升降,所述椅座1的两对立侧分别升降连接有扶手3,两个扶手3之间通过靠架2固定连接,具体的,两个扶手3纵向间隔设置于椅座1的上方,两个扶手3的末端分别通过气动原件与椅座1的四个转角一一对应升降连接,即:左边的扶手3前后两末端通过两个气动原件与椅座1左端的两个转角一一对应升降连接,右边的扶手3前后两末端通过另外两个气动原件与椅座1右端的两个转接一一对应升降连接,四个气动原件位于两个扶手3与椅座1之间,每个气动原件的固定端与对应的扶手3底部连接,且该气动原件的输出端与椅座1铰接,本实用新型中,气动原件优选为空气弹簧6。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靠架2位于两个扶手3之间,靠架2和两个扶手3共同围设于椅座1上形成凵字形,靠架2上横向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板21,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2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固定板21上下间隔设置,每个固定板21上均横向设有一条形的调节孔211。
参照图2、图3和图8,两个夹持臂5间隔且对称设置,每个夹持臂5整体呈弧形片状并与人体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以及后背部位的形状相贴合,具体的,每个夹持臂5包括一靠背部51、一夹持部52和至少一个固定部54,靠背部51呈弧形并与人体的后背形状相贴合,该靠背部51向外弯曲延伸形成所述夹持部52,夹持部52呈弧形并与人体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形状相贴合,固定部54垂直设置于靠背部51上,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部54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并与两个固定板21一一对应可调节性连接,两个固定部54上下间隔且垂直设置于同一靠背部51上,每个固定部54上横向间隔设有两个固定孔541,同一固定部54上的两个固定孔541分别通过螺丝(未图示)与对应的固定板21上的调节孔211横向可调节性连接,两个固定部54、夹持部52和靠背部51均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整体,夹持部52和靠背部51的侧面均间隔穿设有多个透气孔55,为了防止夹持臂5刮伤人体,夹持部52和靠背部51的顶部边缘处共同向外卷曲形成一弧形的卷曲部53,整个夹持臂5外还包覆有气囊或硅胶缓冲物(未图示)。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的工作原理为:松开两个夹持臂5上的螺丝,将两个夹持臂5之间的距离拉开,用户坐于椅座1上,手动调节两个夹持臂5之间的距离,直到两个夹持臂5的夹持部52分别与人体两个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贴合,同时,两个夹持臂5的靠背部51与人体的背部贴合,接着,紧固螺丝,两个夹持臂5共同夹持人体的上半身,此时,四个空气弹簧6动作,控制两个扶手3和靠架2一同上升,进而控制两个夹持臂5上升,将人体的上半身托举,减轻人体上半身重量对腰椎的压力,从根本上达到预防及保健腰椎的效果。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以人体工程学的夹持臂5作为机械手臂,从两腋和胁肋到后背部进行抓握,再进行托举,以此来减少人体上半身重量对腰椎的压力,降低使用者的腰椎承受力,从而达到预防及保健腰椎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上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包括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上升降连接有靠架,所述靠架上调节连接有两个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的末端分别张开形成用于夹持人体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椅座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臂间隔且对称设置,所述夹持臂呈弧形片状,所述夹持臂的侧面间隔穿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夹持臂外包覆有气囊或硅胶缓冲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包括靠背部,所述靠背部向外弯曲延伸形成所述夹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上垂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靠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条形的调节孔,所述固定部通过螺丝与所述调节孔调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靠背部一体成型,所述夹持部和所述靠背部的顶部边缘处共同向外卷曲形成卷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夹持臂上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多个并与多个所述固定部一一对应横向调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的两对立侧分别升降连接有扶手,两个所述扶手之间通过所述靠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扶手的末端分别通过气动原件与所述椅座的四个转角一一对应升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原件的固定端与所述扶手的底部连接,所述气动原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椅座铰接,所述气动原件为空气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的下方设有支撑脚和底座,所述支撑脚上通过支撑柱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椅座底部的两个定位片与两个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卡合。
CN202320551042.9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Active CN219613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1042.9U CN219613431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1042.9U CN219613431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3431U true CN219613431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6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1042.9U Active CN219613431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3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96533C (en) Adjustable cross-legged support seat
US4634178A (en) Adaptable seating device
CN210810091U (zh) 一种高中生用辅助坐姿矫正的椅子
WO2021190057A1 (zh) 一种座椅的组装支架
CN219613431U (zh) 一种腋窝以下及胁肋部位夹持托举的腰椎减压座椅
KR20200110966A (ko) 의자의 요추지지부 구조
KR20200046600A (ko) 무브 체어
CN113827055A (zh) 可矫正坐姿的智能座椅
CN215776690U (zh) 一种托腰起居式助老伸缩椅
CN213247870U (zh) 防止久坐的舒适办公椅
CN206777116U (zh) 一种舒适的新型办公椅
WO2021213246A1 (zh) 一种趴坐多功能椅
CN216875669U (zh) 一种新型办公回弹椅
CN212938944U (zh) 一种多功能护脊椅
CN217471598U (zh) 一种多气囊多位调节充气床
KR101062298B1 (ko) 회동좌판이 구비된 의자
CN217185370U (zh) 一种跪坐一体式的办公椅
CN109846244A (zh) 多功能办公椅
CN220916963U (zh) 一种多维度调节的人体工学椅
CN219438612U (zh) 一种椅子
CN212117613U (zh) 一种平衡椅
CN217526285U (zh) 一种礼仪训练用姿势矫正可调教具
CN211212189U (zh) 便捷式摇椅
CN216776536U (zh) 一种用于短睡眠辅助的矫正器
CN215837982U (zh) 一种动态保护脊椎的多功能可调节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