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4330U - 一种抗滑圆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滑圆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4330U
CN219604330U CN202320891697.0U CN202320891697U CN219604330U CN 219604330 U CN219604330 U CN 219604330U CN 202320891697 U CN202320891697 U CN 202320891697U CN 219604330 U CN219604330 U CN 219604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longitudinal main
reinforcement
reinforcement cage
concret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16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权
高建勋
康彦军
杨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Provincial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Provincial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Provincial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Provincial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16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4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4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4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滑圆桩,属于抗滑桩领域,解决了目前当滑坡推力或边坡土压力较大时,采用增大抗滑桩截面面积及配筋量的措施,导致工程量大、治理成本高以及工程浪费大的问题。该抗滑圆桩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柱体。钢筋笼位于混凝土柱体内,钢筋笼包括纵向主筋、箍筋和支撑型钢。多个纵向主筋和多个支撑型钢均沿混凝土柱体的轴向设置,且各纵向主筋和各支撑型钢均绕混凝土柱体的轴线均匀设置。多个支撑型钢均位于混凝土柱体的靠山侧。沿纵向主筋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箍筋,各箍筋均套设在多个纵向主筋和多个支撑型钢的外围。本申请不仅大幅减少了钢筋的使用量,降低了治理成本、避免了工程浪费,也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施工工程量。

Description

一种抗滑圆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抗滑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滑圆桩。
背景技术
抗滑桩是一种借助嵌固段岩土体对桩身的嵌制作用来稳定自由段岩土体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具有抗滑能力强、适应性广、不易恶化边坡或滑坡状态、施工技术和经验成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滑坡和边坡治理工程中。
由于在一些靠近水库、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人工挖孔矩形抗滑桩具有易塌孔、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大且周期长的缺点,因此圆形截面抗滑桩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圆形截面抗滑桩的配筋往往参照建筑桩基均布配筋,当滑坡推力或边坡土压力较大时,往往采用增大抗滑桩截面面积及配筋量、减小桩间距等措施,以提高抗滑桩的阻滑能力,从而达到平衡滑坡推力或边坡土压力的目的。然而,与各向受力的建筑桩基相比,抗滑桩侧向受力的特征明确,均布配筋显然浪费,采用增大抗滑桩截面面积及配筋量的措施不仅工程量大、治理成本高,也容易造成工程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抗滑圆桩,解决了目前当滑坡推力或边坡土压力较大时,采用增大抗滑桩截面面积及配筋量的措施,导致工程量大、治理成本高以及工程浪费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滑圆桩,该抗滑圆桩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柱体;所述钢筋笼位于所述混凝土柱体内,所述钢筋笼包括纵向主筋、箍筋和支撑型钢;多个所述纵向主筋和多个所述支撑型钢均沿所述混凝土柱体的轴向设置,且各所述纵向主筋和各所述支撑型钢均绕所述混凝土柱体的轴线均匀设置;多个所述支撑型钢均位于所述混凝土柱体的靠山侧;沿所述纵向主筋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箍筋,各所述箍筋均套设在多个所述纵向主筋和多个所述支撑型钢的外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笼还包括第一支撑钢筋;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钢筋水平分布在同一竖面内;各所述第一支撑钢筋的一端均与一个所述支撑型钢连接,另一端均与背山侧的一个所述纵向主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笼还包括第二支撑钢筋;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钢筋水平分布在同一竖面内,且该竖面位于所述混凝土柱体的靠山侧;各所述第二支撑钢筋的两端均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箍筋的内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笼还包括固定钢筋;沿所述混凝土柱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钢筋;各所述固定钢筋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钢筋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型钢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笼靠山侧120°范围内的各所述纵向主筋均由三根主钢筋单元固定呈一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笼背山侧90°范围内的各所述纵向主筋均由两根主钢筋单元固定呈一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型钢为工字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滑圆桩,该抗滑圆桩包括钢筋笼和混凝土柱体。钢筋笼位于混凝土柱体内,钢筋笼包括纵向主筋、箍筋和支撑型钢。多个纵向主筋和多个支撑型钢均沿混凝土柱体的轴向设置,且各纵向主筋和各支撑型钢均绕混凝土柱体的轴线均匀设置。多个支撑型钢均位于混凝土柱体的靠山侧。沿纵向主筋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箍筋,各箍筋均套设在多个纵向主筋和多个支撑型钢的外围。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抗滑圆桩的靠山侧主要承受滑坡推力和边坡土压力,所以充分利用支撑型钢抗弯能力强、抗滑效果好的特点,通过支撑型钢代替部分靠山侧的纵向主筋,不需要增大抗滑桩截面面积及配筋量也能够满足抗滑圆桩的受力需求,不仅大幅减少了钢筋的使用量,降低了治理成本、避免了工程浪费,也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施工工程量。同时,本申请的抗滑圆桩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高陡直立边坡或基坑支护工程,也适用于大型滑坡治理工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抗滑圆桩的截面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抗滑圆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钢筋笼;11-纵向主筋;12-箍筋;13-支撑型钢;14-第一支撑钢筋;15-第二支撑钢筋;16-固定钢筋;2-混凝土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滑圆桩,该抗滑圆桩包括钢筋笼1和混凝土柱体2。在实际应用中,混凝土柱体2的半径根据下滑力通过计算进行选择,混凝土柱体2采用C30水泥混凝土浇筑,且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0mm。
继续参照图1所示,钢筋笼1位于混凝土柱体2内,钢筋笼1包括纵向主筋11、箍筋12和支撑型钢13。多个纵向主筋11和多个支撑型钢13均沿混凝土柱体2的轴向设置,且各纵向主筋11和各支撑型钢13均绕混凝土柱体2的轴线均匀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各纵向主筋11和各支撑型钢13均绕混凝土柱体2的轴线均匀设置,以围成一个圆形。具体地,在每两个相邻的纵向主筋11之间设置一个支撑型钢13,且支撑型钢13的总数为奇数个,以保证在正中间设置支撑型钢13后,剩余的支撑型钢13能够对称设置,从而保证抗滑圆桩的靠山侧能够均匀受力。进一步地,根据抗滑圆桩的受力特性,抗滑圆桩靠山侧的各支撑型钢13和各纵向主筋11等间距设置,净距不宜小于120mm,抗滑圆桩背山侧及其它区域的各纵向主筋11等间距设置,间距在120mm~300mm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多个支撑型钢13均位于混凝土柱体2的靠山侧。具体地,由于抗滑圆桩的靠山侧主要承受滑坡推力和边坡土压力,所以充分利用支撑型钢13抗弯能力强、抗滑效果好的特点,通过支撑型钢13代替部分靠山侧的纵向主筋11,不需要增大抗滑桩截面面积及配筋量也能够满足抗滑圆桩的受力需求,不仅大幅减少了钢筋的使用量,降低了治理成本、避免了工程浪费,也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施工工程量。同时,本申请的抗滑圆桩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高陡直立边坡或基坑支护工程,也适用于大型滑坡治理工程。
继续参照图2所示,沿纵向主筋11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箍筋12,各箍筋12均套设在多个纵向主筋11和多个支撑型钢13的外围。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箍筋12采用等间距布设,间距为200mm或30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滑圆桩,该抗滑圆桩包括钢筋笼1和混凝土柱体2。钢筋笼1位于混凝土柱体2内,钢筋笼1包括纵向主筋11、箍筋12和支撑型钢13。多个纵向主筋11和多个支撑型钢13均沿混凝土柱体2的轴向设置,且各纵向主筋11和各支撑型钢13均绕混凝土柱体2的轴线均匀设置。多个支撑型钢13均位于混凝土柱体2的靠山侧。沿纵向主筋11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箍筋12,各箍筋12均套设在多个纵向主筋11和多个支撑型钢13的外围。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抗滑圆桩的靠山侧主要承受滑坡推力和边坡土压力,所以充分利用支撑型钢13抗弯能力强、抗滑效果好的特点,通过支撑型钢13代替部分靠山侧的纵向主筋11,不需要增大抗滑桩截面面积及配筋量也能够满足抗滑圆桩的受力需求,不仅大幅减少了钢筋的使用量,降低了治理成本、避免了工程浪费,也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施工工程量。同时,本申请的抗滑圆桩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高陡直立边坡或基坑支护工程,也适用于大型滑坡治理工程。
如图1所示,钢筋笼1还包括第一支撑钢筋14。多个第一支撑钢筋14水平分布在同一竖面内。各第一支撑钢筋14的一端均与一个支撑型钢13连接,另一端均与背山侧的一个纵向主筋11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第一支撑钢筋14等间距设置,间距为400mm或600mm,各第一支撑钢筋14与背山侧的一个纵向主筋11和最中间的一个支撑型钢13焊接牢固。具体地,多个第一支撑钢筋14能够将背山侧的一个纵向主筋11和最中间的一个支撑型钢13连接,从而提高钢筋笼1的整体性,进而提高抗滑圆桩的强度。
继续参照图1所示,钢筋笼1还包括第二支撑钢筋15。多个第二支撑钢筋15水平分布在同一竖面内,且该竖面位于混凝土柱体2的靠山侧。各第二支撑钢筋15的两端均与对应位置的箍筋12的内壁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第二支撑钢筋15等间距设置,第二支撑钢筋15的布设间距与第一支撑钢筋14的布设间距一致,以保证各第二支撑钢筋15能够与对应位置的第一支撑钢筋14交叉,并将每个交叉处焊接牢固,从而保证钢筋笼1的整体强度,进而保证抗滑圆桩的抗弯能力和支挡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笼1还包括固定钢筋16。沿混凝土柱体2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钢筋16。各固定钢筋16的一端均与第二支撑钢筋15连接,另一端均与支撑型钢13连接。具体地,多个固定钢筋16等间距设置,间距为1800mm或2000mm,且各固定钢筋16与支撑型钢13和第二支撑钢筋15焊接牢固,以保证钢筋笼1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抗滑圆桩的抗弯能力。
如图1所示,钢筋笼1靠山侧120°范围内的各纵向主筋11均由三根主钢筋单元固定呈一束。在实际应用中,钢筋笼1靠山侧120°范围内的受力最大,因而由三根主钢筋单元固定呈一束得到纵向主筋11,以保证抗滑圆桩的支挡效果。
继续参照图1所示,钢筋笼1背山侧90°范围内的各纵向主筋11均由两根主钢筋单元固定呈一束。具体地,钢筋笼1背山侧90°范围内的受力小于靠山侧120°范围内的受力,因而两根主钢筋单元固定呈一束得到的纵向主筋11即可满足受力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支撑型钢13为工字钢。当然,支撑型钢13也可以是角钢、方钢以及槽钢等。具体地,在有隧道分布的公路或铁路工程中,隧道支护工程往往会拆除或剩余一定数量的工字钢,从而可以将拆除或剩余的工字钢进行利用,减少新增用钢量,强化资源材料循环利用,避免资源浪费、降低抗滑圆桩的制作成本。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抗滑圆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1)和混凝土柱体(2);
所述钢筋笼(1)位于所述混凝土柱体(2)内,所述钢筋笼(1)包括纵向主筋(11)、箍筋(12)和支撑型钢(13);
多个所述纵向主筋(11)和多个所述支撑型钢(13)均沿所述混凝土柱体(2)的轴向设置,且各所述纵向主筋(11)和各所述支撑型钢(13)均绕所述混凝土柱体(2)的轴线均匀设置;多个所述支撑型钢(13)均位于所述混凝土柱体(2)的靠山侧;
沿所述纵向主筋(11)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箍筋(12),各所述箍筋(12)均套设在多个所述纵向主筋(11)和多个所述支撑型钢(13)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还包括第一支撑钢筋(14);
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钢筋(14)水平分布在同一竖面内;各所述第一支撑钢筋(14)的一端均与一个所述支撑型钢(13)连接,另一端均与背山侧的一个所述纵向主筋(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还包括第二支撑钢筋(15);
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钢筋(15)水平分布在同一竖面内,且该竖面位于所述混凝土柱体(2)的靠山侧;各所述第二支撑钢筋(15)的两端均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箍筋(12)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滑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还包括固定钢筋(16);
沿所述混凝土柱体(2)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钢筋(16);各所述固定钢筋(1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钢筋(15)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支撑型钢(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靠山侧120°范围内的各所述纵向主筋(11)均由三根主钢筋单元固定呈一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抗滑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1)背山侧90°范围内的各所述纵向主筋(11)均由两根主钢筋单元固定呈一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型钢(13)为工字钢。
CN202320891697.0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抗滑圆桩 Active CN219604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1697.0U CN219604330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抗滑圆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1697.0U CN219604330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抗滑圆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4330U true CN219604330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9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1697.0U Active CN219604330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抗滑圆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4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86936U (zh) 一种控保砖混建筑托梁拆墙施工装置
CN219604330U (zh) 一种抗滑圆桩
CN102852343B (zh) Sp板装配式古城墙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828506A (zh) 超深大截面方形支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65733A (zh) 桩前嵌固土体约束型桩板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853537B (zh) 一种预应力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3905036U (zh)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劲性填芯结构
CN206337566U (zh) 基坑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撑结构
CN215483004U (zh) 一种膨胀土地层超深竖井支护结构
CN206457838U (zh) 一种用于输电塔的装配式基础
CN114075830A (zh) 预制混凝土的锁扣件及支护组件
CN207862947U (zh)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支撑
KR100902640B1 (ko) 강널말뚝을 이용한 수로암거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0245125Y1 (ko) 토목용 교각구조
CN218990208U (zh) 一种沟槽垂直开挖支护结构
CN210917326U (zh) 一种h型拼接式预制混凝土桩及基坑支护装置
CN215441915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
CN113605397B (zh) 梯形交错式基坑支护机构和基坑支护方法
CN217761026U (zh)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CN212690051U (zh) 通道结构
CN112663631B (zh) 一种公路边坡抗滑装配式双排桩成桩方法
CN202831670U (zh) Sp板装配式古城墙加固结构
CN108755669A (zh) 跨隧道型钢混凝土灌注桩、转换梁施工方法
CN215290250U (zh) 一种挡土墙与主体脱开结构
CN216948391U (zh) 一种已建建筑旁的新建建筑基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