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3324U - 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03324U CN219603324U CN202320302451.5U CN202320302451U CN219603324U CN 219603324 U CN219603324 U CN 219603324U CN 202320302451 U CN202320302451 U CN 202320302451U CN 219603324 U CN219603324 U CN 2196033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ipeline
- pure water
- pure
- zer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包括:反渗透滤芯设有原水端、纯水端和排水端;进水管路与原水端连接,进水管路上依次设有进水控制阀和增压装置;纯水管路与纯水端连接;排水管路与排水端连接;储水容器设有纯水区和浓水区,纯水区通过第一回流管路连接至进水管路且接点位于增压装置的上游侧,第一回流管路上设有回流控制阀,纯水区通过第二回流管路连接至纯水管路,浓水区通过第一浓水管路连接至进水管路的进水端,浓水区通过第二浓水管路连接至排水管路;在制水模式、存水模式和驱水模式下循环运行,每次循环将反渗透滤芯内的浓水全部使用纯水替代,在下一次用户取水使用时能保证首段水满足用水TDS值需求,达到零陈水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滤芯能有效过滤水中的杂质,很多净水系统都会应用到。反渗透滤芯存在一个问题,反渗透滤芯过滤得到纯水和浓水,当反渗透滤芯处于待机状态时,其内部残留的浓水会通过反渗透膜逐渐正渗透到纯水侧,逐渐形成陈水,导致反渗透滤芯的纯水端的水TDS值逐渐升高。当用户取用纯水时,首段的纯水TDS高,不能满足纯水使用要求。现有的一些净水系统,设计为将首段的水回流到原水端,混合到原水中重新过滤使用,混合后的首段原水浓度高,对过滤出来的纯水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包括:
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设有原水端、纯水端和排水端;
进水管路,与所述原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上依次设有进水控制阀和增压装置;
纯水管路,与所述纯水端连接;
排水管路,与所述排水端连接;
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设有纯水区和浓水区,所述纯水区通过第一回流管路连接至所述进水管路且接点位于所述增压装置的上游侧,所述纯水区通过所述第一回流管路往所述进水管路单向输送,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上设有回流控制阀,所述纯水区通过第二回流管路连接至所述纯水管路,所述浓水区通过第一浓水管路连接至所述进水管路的进水端,所述浓水区通过第二浓水管路连接至所述排水管路,流经所述第二浓水管路的液体往所述浓水区单向输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制水模式、存水模式和驱水模式下循环运行,每次循环将反渗透滤芯内的浓水全部使用纯水替代,在下一次用户取水使用时能保证首段水满足用水TDS值需求,达到零陈水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控制流经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上的液体往所述进水管路单向输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二单向阀和压力监测装置,所述第二单向阀控制流经所述纯水管路上的液体往所述纯水管路的出水端单向输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位于所述进水控制阀的上游侧,所述纯水管路的出水端安装有双水龙头,所述双水龙头通过净水管路连接至所述进水管路且接点位于所述前置滤芯和所述进水控制阀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管路上依次设有废水阀和直排控制阀,所述第二浓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废水阀和所述直排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二浓水管路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控制流经所述排水管路的液体往所述浓水区单向输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浓水管路上连接有用水管路且接点位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下游侧,所述用水管路的出水端安装有取水龙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用水管路和所述排水管路之间设有第三回流管,所述第三回流管与所述排水管路的接点位于所述废水阀和所述直排控制阀之间,所述浓水区内设有第一浓度监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路的进水端设有减压阀和第二浓度监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区为具有弹性的水囊,所述水囊置于所述浓水区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回流管路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分别连接到所述纯水区,或所述第一回流管路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汇集于汇流管后连接至所述纯水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反渗透滤芯100;原水端101;纯水端102;排水端103;进水管路200;进水控制阀210;增压装置220;前置滤芯230;减压阀240;第二浓度监测装置250;纯水管路300;第二单向阀310;压力监测装置320;排水管路400;废水阀410;直排控制阀420;储水容器500;纯水区510;浓水区520;第一浓度监测装置521;第一回流管路610;回流控制阀611;第一单向阀612;第二回流管路620;第一浓水管路710;第二浓水管路720;第三单向阀721;用水管路730;取水龙头740;第三回流管750;双水龙头800;净水管路8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包括反渗透滤芯100、进水管路200、纯水管路300、排水管路400和储水容器500。
如图所示,反渗透滤芯100设有原水端101、纯水端102和排水端103。进水管路200与原水端101连接,纯水管路300与纯水端102连接,排水管路400与排水端103连接。进水管路200的进水端接通到市政水(自来水)。在进水管路200上安装进水控制阀210和增压装置220,进水控制阀210位于增压装置220的上游侧。进水控制阀210可选用电磁阀,利用进水控制阀210控制其下游侧自来水的流动通闭。增压装置220可选用增压泵,利用增压装置220将其上游侧的水往原水端101增压输送。进水控制阀210和增压装置220连接到外置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自来水从原水端101进入反渗透滤芯100内,经过过滤后得到纯水和浓水,纯水从纯水端102往纯水管路300输送,浓水从排水端103往排水管路400输送。纯水管路300的出水端安装一个取水开关或连接到其他外置的取水设备。
储水容器500设有纯水区510和浓水区520,纯水区510通过第一回流管路610连接至进水管路200,第一回流管路610和进水管路200的接点位于增压装置220的上游侧,较优的位于进水控制阀210和增压装置220之间。在第一回流管路610上设有回流控制阀611,回流控制阀611可选用电磁阀。回流控制阀611连接到外置的控制系统,通过回流控制阀611控制第一回流管路610的通闭。同时,流经第一回流管路610的液体仅能从纯水区510往进水管路200方向单向输送。具体的,在第一回流管路610上安装第一单向阀612,通过第一单向阀612控制第一回流管路610的水流方向为往进水管路200方向单向输送。纯水区510还通过第二回流管路620连接至纯水管路300,纯水管路300的水可通过第二回流管路620流动到纯水区510内储存。其中,第一回流管路610、第二回流管路620与纯水区510的连接方式可以多种。如图所示,第一回流管路610和第二回流管路620的一端汇集到汇流管后,通过汇流管连接到纯水区510。还可以是,如图所示,第一回流管路610和第二回流管路620通过各自的接口连接到纯水区510。浓水区520和进水管路200的进水端之间通过第一浓水管路710连接。浓水区520和排水管路400之间通过第二浓水管路720连接,且流经第二浓水管路720的水往浓水区520单向输送。具体的,在第二浓水管路720上安装第三单向阀721,通过第三单向阀721控制第二浓水管路720的水往浓水区520单向流动,避免浓水区520中的水往排水端103方向回流。
工作时,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具有如下工作模式:
制水模式,该模式下用户打开纯水管路300的取水开关,进水控制阀210和增压水泵开启,回流控制阀611关闭。自来水从进水管路200往反渗透滤芯100的原水端101输送,通过反渗透滤芯100过滤得到纯水和浓水,纯水从纯水端102输送到纯水管路300后排放供用户使用。浓水通过排水端103输送到排水管路400中,然后通过第二浓水管路720输送到浓水区520中,浓水区520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浓水管路710回流到进水管路200与自来水混合重新过滤。
存水模式,制水模式下用户关闭取水开关,进水控制阀210和增压水泵继续保持开启,回流控制阀611保持关闭。此时反渗透滤芯100过滤得到的纯水通过第二回流管路620输送到纯水区510内,以此进行一定时间或直至纯水区510存满纯水。
驱水模式,存水模式进行一定时间或直至纯水区510存满纯水后,进水控制阀210关闭,自来水停止往进水管输送。增压装置220保持开启,回流控制阀611开启。纯水区510中的纯水在增压装置220的抽送作用下通过第一回流管路610输送到进水管路200中,然后纯水通过原水端101进入反渗透滤芯100内,纯水从排水端103排出,将残留的浓水全部挤压输送到浓水腔,此时纯水将反渗透滤芯100内部、排水端103、排水管路400、和第二浓水管路720均使用纯水替代。以此运行一定时间后关闭增压装置220和回流控制阀611,整个系统进入停机待机状态,等待下一次制水模式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纯水管路300上设有第二单向阀310和压力监测装置320,第二单向阀310位于压力监测装置320上游。第二单向阀310控制纯水管路300上的水往出水端方向单向流动。压力监测装置320用于监测纯水管路300中的水压变化。当用于打开取水开关,第二单向阀310下游侧的纯水管路300水压下降,压力监测装置320监测到水压变化,将信号反馈到外置的控制系,系统进入制水模式。当用户关闭取水开关,此时第二单向阀310下游侧的纯水管路300充满水且压力增加,压力监测装置320监测到水压变大,压力监测装置320将信号反馈到外置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进入存水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水管路200上设有前置滤芯230,前置滤芯230可以为活性炭滤芯、PP滤芯等,也可以是复合滤芯。前置滤芯230位于进水控制阀210的上游侧,利用前置滤芯230将自来水进行初次净化后再供给到反渗透滤芯100。在纯水管路300的出水端安装有双水龙头800,双水龙头800为上述的取水开关。双水龙头800的其中一进水端与纯水管路300的出水端连接,用于取用纯水。双水龙头800的另一进水端通过净水管路810连接至进水管路200。净水管路810和进水管路200的接点位于前置滤芯230和进水控制阀210之间,用户可直接通过双水龙头800取用前置滤芯230过滤得到净水进行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排水管路400上依次设有废水阀410和直排控制阀420。废水阀410可以为电磁阀或废水比/比例阀,用于控制排水管路400的排水通量大小。直排控制阀420可选用电磁阀,连接到外置的控制系统。第二浓水管路720连接在废水阀410和直排控制阀420之间,第二浓水管路720上设有第三单向阀721,第三单向阀721控制流经排水管路400的液体往浓水区520单向输送。当长时间使用后,可以打开直排控制阀420,反渗透滤芯100得到的浓水通过排水管路400直接排放。进一步的,在第二浓水管路720上连接有用水管路730,用水管路730连接在第三单向阀721的下游侧,用水管路730的出水端安装有取水龙头740。用户可以直接打开取水龙头740,浓水区520中的浓水通过第二浓水管路720、用水管路730排放供给用户使用,浓水可以用于马桶冲水、拖地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场景中。其中,在浓水区520内设置第一浓度监测装置521,通过第一浓度监测装置521监测浓水区520内的TDS值。在用水管路730和排水管路400之间设有第三回流管750,第三回流管750与排水管路400的接点位于废水阀410和直排控制阀420之间,当第一浓度监测装置521监测到浓水区520的TDS过高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直排控制阀420打开,浓水区520中的浓水通过第二浓水管路720、第三回流管750路、排水管路400进行排放。
其中,进水管路200的进水端设有减压阀240和第二浓度监测装置250,减压阀240降低自来水进入进水管路200的水压大小。利用第二浓度检测装置检测自来水的TDS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纯水区510为具有弹性的水囊,水囊置于所述浓水区520内。水囊随存水量的增加而弹性扩张,当进入驱水模式时,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配合增压装置220的抽取作用,将内部纯水往第一回流管路610供给。同时随浓水区520的水量增加,能对水囊进行挤压出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渗透滤芯(100),所述反渗透滤芯(100)设有原水端(101)、纯水端(102)和排水端(103);
进水管路(200),与所述原水端(101)连接,所述进水管路(200)上依次设有进水控制阀(210)和增压装置(220);
纯水管路(300),与所述纯水端(102)连接;
排水管路(400),与所述排水端(103)连接;
储水容器(500),所述储水容器(500)设有纯水区(510)和浓水区(520),所述纯水区(510)通过第一回流管路(610)连接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且接点位于所述增压装置(220)的上游侧,所述纯水区(510)通过所述第一回流管路(610)往所述进水管路(200)单向输送,所述第一回流管路(610)上设有回流控制阀(611),所述纯水区(510)通过第二回流管路(620)连接至所述纯水管路(300),所述浓水区(520)通过第一浓水管路(710)连接至所述进水管路(200)的进水端,所述浓水区(520)通过第二浓水管路(720)连接至所述排水管路(400),流经所述第二浓水管路(720)的液体往所述浓水区(520)单向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610)上设有第一单向阀(612),所述第一单向阀(612)控制流经所述第一回流管路(610)上的液体往所述进水管路(200)单向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管路(300)上依次设有第二单向阀(310)和压力监测装置(320),所述第二单向阀(310)控制流经所述纯水管路(300)上的液体往所述纯水管路(300)的出水端单向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200)上设有前置滤芯(230),所述前置滤芯(230)位于所述进水控制阀(210)的上游侧,所述纯水管路(300)的出水端安装有双水龙头(800),所述双水龙头(800)通过净水管路(810)连接至所述进水管路(200)且接点位于所述前置滤芯(230)和所述进水控制阀(2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400)上依次设有废水阀(410)和直排控制阀(420),所述第二浓水管路(720)连接在所述废水阀(410)和所述直排控制阀(420)之间,所述第二浓水管路(720)上设有第三单向阀(721),所述第三单向阀(721)控制流经所述排水管路(400)的液体往所述浓水区(520)单向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浓水管路(720)上连接有用水管路(730)且接点位于所述第三单向阀(721)的下游侧,所述用水管路(730)的出水端安装有取水龙头(7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管路(730)和所述排水管路(400)之间设有第三回流管(750),所述第三回流管(750)与所述排水管路(400)的接点位于所述废水阀(410)和所述直排控制阀(420)之间,所述浓水区(520)内设有第一浓度监测装置(5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200)的进水端设有减压阀(240)和第二浓度监测装置(2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区(510)为具有弹性的水囊,所述水囊置于所述浓水区(52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管路(610)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620)分别连接到所述纯水区(510),或所述第一回流管路(610)和所述第二回流管路(620)汇集于汇流管后连接至所述纯水区(5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02451.5U CN219603324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02451.5U CN219603324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03324U true CN219603324U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43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02451.5U Active CN219603324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03324U (zh) |
-
2023
- 2023-02-23 CN CN202320302451.5U patent/CN2196033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25338B (zh) | 净水系统、净水机及净水机控制方法 | |
CN201473366U (zh) | 节水型纯水机 | |
CN109336269A (zh) | 一种具有双出水功能的出水系统及净水机 | |
CN211141695U (zh) | 一种水袋机微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9603324U (zh) | 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 |
CN206142935U (zh) | 一种节水型净水机 | |
CN216445054U (zh) | 智能全屋水处理系统 | |
CN216799388U (zh) | 双用净水系统 | |
WO2023207027A1 (zh) | 一种净水机系统 | |
CN116253401A (zh) | 零陈水零废水的水路系统 | |
CN114031153A (zh) | 智能全屋水处理系统 | |
CN206562356U (zh) | 过滤水系统 | |
CN216367414U (zh) | 一种净水机 | |
CN214734877U (zh)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
CN214734878U (zh)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
RU2199377C1 (ru) | Мембра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азделения растворов | |
CN220098660U (zh) | 一种可降低首杯水tds值的水路系统 | |
CN208632228U (zh) | 一种智能变频微废水节能反渗透净水机 | |
CN108975542B (zh) |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 |
CN217627711U (zh) | 智能全屋纯水系统 | |
US20080128355A1 (en) | Filt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216445053U (zh) | 泡膜浓水回流净化系统 | |
CN221905937U (zh) | 一种ro净水器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ro净水系统 | |
CN217808854U (zh) | 净水水路系统 | |
RU22434U1 (ru) |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азделения растворов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