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4763U - 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 Google Patents

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4763U
CN219594763U CN202320434126.4U CN202320434126U CN219594763U CN 219594763 U CN219594763 U CN 219594763U CN 202320434126 U CN202320434126 U CN 202320434126U CN 219594763 U CN219594763 U CN 219594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ller
syringe barrel
inner cavity
peripheral nerve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41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No4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o4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o4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Wuhan No4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04341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4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4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4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包括注射器筒体及活塞连接于注射器筒体内的第一推进器,第一推进器中心轴线处贯穿设有内腔道,内腔道内活塞连接有第二推进器,内腔道内位于第二推进器前端处放置有负载有营养神经药物的胶原蛋白缝线,第二推进器中间杆段外壁设有与内腔道后端开口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注射器筒体的前端中心设有螺接头。优点为,可以在损伤的外周神经局部由第一推进器完成注射给药的任务;同时在注射给药后通过第二推进器可将负载了药物的胶原蛋白埋线推送入患处,以埋线方式持续起到损伤神经的局部营养、滋养等治疗作用,保证药物剂量充足且持续释放,使损伤的外周神经得到持续的治疗。

Description

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常用的外周神经损伤治疗药物包括:维生素B12、弥可保、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妥乐平等,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等方法给药,能作用于损伤的外周神经部位的药量有限,起效较慢,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损伤神经恢复速度很漫长,甚至不能恢复。上述的注射治疗方法中,常依据体表解剖标志,采用盲探的操作方式,获得针刺的感觉,在体表局部定位目标神经,而后进行穿刺。这种神经注射的效果常受到解剖变异、肥胖、创伤、个体解剖差异所致体表标志不清,以及患者依从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神经定位不够精准,造成药物不能精准注射到需要的理想部位,导致治疗效果较差。
多学科交叉融合,精准、微创、低风险是当前医学治疗技术的大势所趋,超声引导下在损伤的外周神经周围注射治疗即为一项可充分体现这些优势的新技术。超声引导下在损伤的外周神经周围注射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盲探法注射治疗的不足,但仍有下述不足:因需要超声引导、导航下进行精准注射治疗,所以治疗前要反复与超声科医生对接临床操作实施时间,导致难以在固定的时间执行操作,操作周期不容易固定,给临床工作顺利进行带来阻碍,易影响治疗效果;因以上原因导致每周一般仅能进行1次注射治疗,而每次精准给药后药效持续作用的时间又较有限,再加上损伤的外周神经修复速度较慢,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旨在克服现有的超声引导下在损伤的外周神经周围注射治疗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包括注射器筒体及活塞连接于所述注射器筒体内的第一推进器,所述第一推进器中心轴线处贯穿设有内腔道,所述内腔道内活塞连接有第二推进器,所述第一推进器后端伸出至所述注射器筒体外,第二推进器后端伸出至所述第一推进器外,所述内腔道内位于所述第二推进器前端处放置有负载有营养神经药物的胶原蛋白缝线,所述第二推进器中间杆段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腔道后端开口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注射器筒体的前端中心设有用于连接穿刺针的螺接头,所述注射器筒体前部可经通过所述螺接头吸入液体状的营养神经药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注射器筒体为圆柱筒体,内径为19-20mm,所述注射器筒体后端具有外凸挡片。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进器为圆柱体,外径为19-20mm,所述第一推进器后端设有第一推柄。
进一步,所述第二推进器为圆柱杆状,外径为0.9-1.1mm,所述第二推进器后端设有第二推柄。
进一步,所述内腔道为长圆柱状通道,内径为1.0-1.2mm。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进器向前推送至前端面与所述注射器筒体前端内壁贴合时,所述内腔道前端与所述螺接头的后端对准。
进一步,所述内腔道后端开口设置内螺纹的区域的内径比所述内腔道其他区域的内径小0.15-0.25mm。
进一步,所述胶原蛋白缝线通过在涂覆或浸润实现对营养神经药物的负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为:
通过此专用工具在彩超引导下,可以在损伤的外周神经局部由第一推进器完成注射给药的任务;同时在注射给药后通过第二推进器可将负载了药物的胶原蛋白埋线推送入患处,以埋线方式持续起到损伤神经的局部营养、滋养等治疗作用,保证药物剂量充足且持续释放,使损伤的外周神经得到持续的治疗;使用此专业工具进行治疗时,使临床治疗技术充分发挥其技术领先性,使临床操作变得简单方便,保障治疗技术的疗效,完成延续治疗的目标;此外,其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性能稳定、疗效可持续、患者依从性好等多种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专用工具中第一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专用工具中第二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圆圈A部分放大后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注射器筒体;2、第一推进器;3、内腔道;4、第二推进器;5、胶原蛋白缝线;6、内螺纹;7、外螺纹;8、螺接头;9、外凸挡片;10、第一推柄;11、第二推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包括注射器筒体1及活塞连接于所述注射器筒体1内的第一推进器2,所述第一推进器2中心轴线处贯穿设有内腔道3,所述内腔道3内活塞连接有第二推进器4,所述第一推进器2后端伸出至所述注射器筒体1外,第二推进器4后端伸出至所述第一推进器2外,所述内腔道3内位于所述第二推进器4前端处放置有负载有营养神经药物的胶原蛋白缝线5,所述第二推进器4中间杆段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腔道3后端开口处内螺纹6相匹配的外螺纹7,所述注射器筒体1的前端中心设有用于连接穿刺针的螺接头8,所述注射器筒体1前部可经通过所述螺接头8吸入液体状的营养神经药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活塞连接是指相应的推进器滑动连接于相应的筒体或内腔道中,起活塞作用,其中第一推进器相对于注射器筒体活塞运动时可实现吸入营养神经药物或将营养神经药物向患者外周神经损伤处注入,第二推进器相对于第一推进器活塞运动时,可实现为胶原蛋白缝线预留置入长度或将胶原蛋白缝线推出并经螺接头及穿刺针进入患者神经损伤处。第一推进器在实现吸入或推出营养神经药物时,第二推进器因与第一推进器螺纹连接而保持随第一推进器同步运动,当第一推进器完成药物推送与注射器筒体前端抵紧后,可旋动第二推进器使其向前移动并与第一推进器脱开,随后可向前推动第二推进器将内腔道中的胶原蛋白缝线推入患者的神经损伤处。穿刺针的内径比胶原蛋白缝线及第二推进器的直径均稍大,从而确保第二推进器能够将胶原蛋白缝线送入患者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射器筒体1为圆柱筒体,内径为19-20mm,所述注射器筒体1后端具有外凸挡片9。
可以理解的是,外凸挡片与现有常规注射器筒体尾部的供手卡持的结构类似,主要起推药时手指按压阻挡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进器2为圆柱体,外径为19-20mm,所述第一推进器2后端设有第一推柄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推进器外径与注射器筒体的内径基本匹配,以便两者实现活塞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进器4为圆柱杆状,外径为0.9-1.1mm,所述第二推进器4后端设有第二推柄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道3为长圆柱状通道,内径为1.0-1.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进器2向前推送至前端面与所述注射器筒体1前端内壁贴合时,所述内腔道3前端与所述螺接头8的后端对准。
可以理解的是,只有保证所述内腔道3前端与所述螺接头8的后端对准才能确保胶原蛋白缝线能够顺利的在第二推进器推动下经螺接头及穿刺针进入目标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道3后端开口设置内螺纹6的区域的内径比所述内腔道3其他区域的内径小0.15-0.2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原蛋白缝线5通过在涂覆或浸润实现对营养神经药物的负载。
另外,必要时螺接头处可以螺纹连接一个可拆卸的针头保护套,起封堵和保护作用。另外,胶原蛋白缝线具有一定在负载营养神经药物后,经适当干燥处理,具有一定的硬度,保证第二推进器推送时,其能够更顺利的进入患者患处。胶原蛋白缝线可以在第一推进器推送到位后,再取出第二推进器并装入胶原蛋白缝线,也可以事先装好于第二推进器内,在第一推进器推送到位后即直接由第二推进器推送胶原蛋白缝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简述如下:
超声引导下确定损伤的外周神经周围部位→严格消毒后用专用治疗工具(安装有穿刺针)穿刺到需要治疗的部位→推动专用工具的第一推进器将营养神经药物注射到靶位→再推动专用工具的第二推进器将负载有营养药物的胶原蛋白线放置到靶位→取出专用治疗工具→消毒注射部位及周围皮肤→将医用敷贴在皮肤上固定好。其基本原理为,通过专用治疗工具将治疗药物及含营养神经药物的胶原蛋白缝线精准送到损伤的外周神经周围,起到精准治疗及持续治疗的作用。胶原蛋白缝线可被组织吸收,在吸收的同时持续释放营养神经药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器筒体(1)及活塞连接于所述注射器筒体(1)内的第一推进器(2),所述第一推进器(2)中心轴线处贯穿设有内腔道(3),所述内腔道(3)内活塞连接有第二推进器(4),所述第一推进器(2)后端伸出至所述注射器筒体(1)外,第二推进器(4)后端伸出至所述第一推进器(2)外,所述内腔道(3)内位于所述第二推进器(4)前端处放置有负载有营养神经药物的胶原蛋白缝线(5),所述第二推进器(4)中间杆段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腔道(3)后端开口处内螺纹(6)相匹配的外螺纹(7),所述注射器筒体(1)的前端中心设有用于连接穿刺针的螺接头(8),所述注射器筒体(1)前部可经通过所述螺接头(8)吸入液体状的营养神经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筒体(1)为圆柱筒体,内径为19-20mm,所述注射器筒体(1)后端具有外凸挡片(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器(2)为圆柱体,外径为19-20mm,所述第一推进器(2)后端设有第一推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进器(4)为圆柱杆状,外径为0.9-1.1mm,所述第二推进器(4)后端设有第二推柄(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道(3)为长圆柱状通道,内径为1.0-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器(2)向前推送至前端面与所述注射器筒体(1)前端内壁贴合时,所述内腔道(3)前端与所述螺接头(8)的后端对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道(3)后端开口设置内螺纹(6)的区域的内径比所述内腔道(3)其他区域的内径小0.15-0.25mm。
CN202320434126.4U 2023-03-09 2023-03-09 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Active CN219594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4126.4U CN219594763U (zh) 2023-03-09 2023-03-09 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4126.4U CN219594763U (zh) 2023-03-09 2023-03-09 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4763U true CN219594763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4126.4U Active CN219594763U (zh) 2023-03-09 2023-03-09 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4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2261B2 (en) Low volume accurate injector
US790586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rug delivery
JP7315915B2 (ja) 穿刺システム
JP6181692B2 (ja) 痛み量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装置
US20150182700A1 (en) Pressure-sensing automatic injection system
US20100145305A1 (en) Low volume accurate injector
US201101125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ministering anesthetics to peripheral nerve regions
US20110202014A1 (en) Adapter device for applica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fat graft material by use of syringes
US10779807B2 (en) Steerable sheath tube and method for occluding atrial septal defect
CN219594763U (zh) 外周神经损伤局部注射治疗专用工具
CN103272324B (zh) 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
CN201370624Y (zh) 可注药式交锁髓内钉
WO2011019884A3 (en) Tumescent anesthesia delivery in conjunction with endovenous vein therapy
CN217408929U (zh) 一种操作灵活的手术器械穿刺针定位装置
CN212755836U (zh) 一种带刻度和定位器的射频穿刺针
CN203408347U (zh) 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
CN204637244U (zh) 一种医用麻醉针
CN211381645U (zh)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装置
CN111643788A (zh) 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可视气管插管硬镜
CN220967372U (zh) 一种新型四肢关节注射器
CN219462267U (zh) 新型许莫式结节导管针和穿刺针
RU2234882C1 (ru) Инъектор
CN216652417U (zh) 一种接受腔镜手术进行局部注射的腔镜注射针
CN219962825U (zh) 具喷药、吸痰、给氧、工作通道的内视镜或内窥镜保护套
CN209996862U (zh) 一种一次性无菌腔内引流灌注导管及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