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7001U - 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7001U
CN219577001U CN202320480179.XU CN202320480179U CN219577001U CN 219577001 U CN219577001 U CN 219577001U CN 202320480179 U CN202320480179 U CN 202320480179U CN 219577001 U CN219577001 U CN 219577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junction box
connector
photovoltaic module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801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国荣
徐业
谈家彬
范喜燕
张磊
李程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a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a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801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7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7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7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带有接线盒的光伏组件不美观,且搬运、包装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用于与接线盒连接,所述接线盒包括旁路二极管和与所述旁路二极管连接的第二接头,其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每个所述光伏电池两端分别通过柔性引线各连接一个第一接头;所述柔性引线可变形,所述第一接头能与所述接线盒的所述第二接头可拆卸的连接。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可通过接线盒将内部的光伏电池与外部电路(如储能设备或电网设备)连接,从而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出去。
接线盒可通过硅胶粘结在光伏组件背面(背离阳光的面),但该方式导致板状的光伏组件一侧有凸出的接线盒,既不美观,也不方便搬运、包装等,尤其对尺寸较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 Voltaic)光伏组件该问题就更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带有接线盒的光伏组件不美观,且搬运、包装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美观且使用方便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用于与接线盒连接,所述接线盒包括旁路二极管和与所述旁路二极管连接的第二接头,其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
每个所述光伏电池两端分别通过柔性引线各连接一个第一接头;所述柔性引线可变形,所述第一接头能与所述接线盒的所述第二接头可拆卸的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封装板;
两个所述封装板之间设有电池片,所述光伏电池形成于所述电池片上;
所述柔性引线从所述两个所述封装板之间的间隔引出至两个所述封装板外侧。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中仅有一个所述光伏电池。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盒,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和与所述光伏电池连接的第一接头,其中,所述接线盒包括保护电路;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或多个串联的所述旁路二极管,每个所述旁路二极管两端分别各连接一个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能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保护电路两端分别各连接一个外接接头,所述外接接头能与外部电路连接。
可选的,所述外接接头还能与其它所述外接接头连接。
可选的,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
相邻的两个所述旁路二极管之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接头。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其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光伏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意一种接线盒;
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接线盒的所述第二接头连接。
可选的,所述接线盒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接线盒通过所述外接接头相互串联。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系统还包括附加引线;
所述附加引线两端均设有外接接头;
至少部分所述外接接头之间通过所述附加引线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系统还包括附加引线;
所述附加引线两端均设有外接接头;
相邻的所述接线盒的所述外接接头通过所述附加引线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系统还包括:
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架,所述支架中设有容纳槽;
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容纳槽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组件通过柔性引线连接第一接头,第一接头再与接线盒的第二接头可拆卸连接;故利用柔性引线的活动,接线盒与光伏组件的相对位置可根据需要调整,从而保证接线盒可设于合适位置,如收纳在其它器件中,既美观又方便;同时,由于采用可拆卸连接,故接线盒与光伏组件可根据需要拆装,使用方便,例如,接线盒与光伏组件可在分开的状态下分别搬运,在要使用时再组装到一起,再如,当接线盒故障时,可简便的拆下接线盒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旁路二极管与光伏电池连接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光伏组件;11、光伏电池;12、柔性引线;15、电池片;16、封装板;191、第一接头;2、接线盒;21、保护电路;211、旁路二极管;291、外接接头;292、第二接头;8、容纳槽;9、附加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关的部分未在附图中示出。
第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1,用于与接线盒2连接,接线盒2包括旁路二极管211和与旁路二极管211连接的第二接头292,其中,光伏组件1包括光伏电池11,每个光伏电池11两端分别通过柔性引线12各连接一个第一接头191;第一接头191能与接线盒2的第二接头292可拆卸的连接。
其中,光伏电池11是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流的具体光伏电路。例如,可在半导体材料的电池片15(如硅片)的不同位置进行不同类型的掺杂,形成PN结,并在电池片15表面用子栅线、主栅线等形成电极,将PN结产生的电流汇聚导出,故每对正电极和负电极对应的区域即为一个光伏电池11。
光伏组件1则包括一个或多个光伏电池11,以及封装结构等其它结构,从而形成独立存在和使用的光伏产品。
其中,当光伏组件1包括多个光伏电池11时,这些光伏电池11可相互串联,或者也可相对独立而通过接线盒2连接。
光伏组件1要连接接线盒2,接线盒2中具有起到保护作用的旁路二极管211,即,光伏组件1产生的电能通过接线盒2输出至外部电路(如储能设备或电网设备),且被接线盒2中的旁路二极管211保护。
接线盒2内设有旁路二极管211,参照图1,旁路二极管211用于反向并联在光伏电池11上,可避免光伏电池11因热斑效应而被烧毁,从而保护光伏电池11;而多个旁路二极管211相互串联,也就相当于将与它们并联的多个光伏电池11串联在一起,并最终将该“电池串”产生的电能输出。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的每个光伏电池11的两端(如光伏电池11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则连接柔性引线12的一端,而柔性引线12的另一端则连接第一接头191。其中,柔性引线12是“柔性”的,或者说是“可变形”的,从而柔性引线12可被弯折为不同的形状,相应的,柔性引线12端部连接的第一接头191与光伏电池11的相对位置可变。
其中,第一接头191用于与接线盒2的第二接头292连接,且该连接是“可拆卸”的,即,第一接头191与第二接头292可进行多次拆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通过柔性引线12连接第一接头191,第一接头191再与接线盒2的第二接头292可拆卸连接;故利用柔性引线12的活动,接线盒2与光伏组件1的相对位置可根据需要调整,从而保证接线盒2可设于合适位置,如收纳在其它器件中,既美观又方便;同时,由于采用可拆卸连接,故接线盒2与光伏组件1可根据需要拆装,使用方便,例如,接线盒2与光伏组件1可在分开的状态下分别搬运,在要使用时再组装到一起,再如,当接线盒2故障时,可简便的拆下接线盒2进行更换。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封装板16;两个封装板16之间设有电池片15,光伏电池11形成于电池片15上;柔性引线12从两个封装板16之间的间隔引出至两个封装板16外侧。
参照图2、图3,光伏组件1包括一个或多个板状的电池片15(如硅片),而光伏电池11是形成于电池片15上的,电池片15则被夹设在两个封装板16(如玻璃板)之间,从而光伏组件1整体为板状结构,例如为“双玻组件”。
参照图2、图3,当具有封装板16时,柔性引线12连接光伏电池11(电池片15)的一端必然是位于两个封装板16之间的,故柔性引线12可从封装板16之间的间隔中延伸至两个封装板16之外,以使其第一接头191设于光伏组件1的侧面。
由此,参照图3,不需要在封装板16上打孔等即实现了光伏电池11信号的引出,其工艺简单;同时,参照图6至图8,接线盒2也可相应的设于板状光伏组件1的“侧面”,故不会在板状结构上形成“凸出”,其结构美观、稳定,力学性能及可靠性更好。
可选的,光伏组件1仅有一个光伏电池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参照图2,每个光伏组件1中可只设有一个光伏电池11,例如,光伏组件1可只包括一个尺寸较小的电池片15,该电池片15上的所有光伏电路构成一个光伏电池11;相应的,光伏组件1整体也就只有两条柔性引线12和两个第一接头191作为输出,故每个光伏组件1只要连接一个旁路二极管211即可,结构简单。
应当理解,光伏组件1中包括的光伏电池11的数量实际是由第一接头191的相应数量决定的。例如,对光伏组件1中一定区域的光伏电路,若其每种电极只连接一个第一接头191,则其就构成一个光伏电池11;而若该区域内的光伏电路的每种电极在两个不同位置分别连接不同的第一接头191,则该光伏电路就构成两个串联的光伏电池11。
应当理解,光伏组件1中还可包括胶膜等其它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第二方面,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盒2,用于与光伏组件1连接,光伏组件1包括光伏电池11和与光伏电池11连接的第一接头191,其中,接线盒2包括保护电路21;保护电路21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211或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211,每个旁路二极管211两端分别各连接一个第二接头292;第二接头292能与光伏组件1的第一接头191可拆卸的连接;保护电路21两端分别各连接一个外接接头291,外接接头291能与外部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盒2用于与以上的光伏组件1连接,且接线盒2中设有用于保护光伏组件1中的光伏电池11的保护电路21,保护电路21可参照图4仅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211,或者,也可参照图5包括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211。
其中,每个旁路二极管211两侧各连接有一个第二接头292(如电缆接头),该第二接头292能与以上光伏组件1中的第一接头191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将旁路二极管211并联(当然是反向并联)在光伏电池11上。
其中,如果保护电路21包括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211,则每个旁路二极管211应分别与不同的光伏电池11并联,此时,保护电路21相当于也将不同的光伏电池11相互串联。
其中,参照图6,当保护电路21包括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211时,若与其配合的光伏组件1只有一个光伏电池11,则等于多个光伏组件1对应一个接线盒2,且该接线盒2实现了不同光伏组件1的连接;当然,若此时与保护电路21配合的光伏组件1有多个光伏电池11,则光伏组件1与接线盒2也可为一对一或多对多的关系。
其中,参照图7,当保护电路21仅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211时,若与其配合的光伏组件1也只有一个光伏电池11,则等于接线盒2与光伏组件1是一一对应的;当然,若此时与保护电路21配合的光伏组件1有多个光伏电池11,则等于每个光伏组件1对应多个接线盒2。
其中,参照图4、图5,保护电路21的整体(即其中所有的旁路二极管211)的两端还连接有“外接接头291”,该外接接头291可与外部电路(如储能设备或电网设备)连接,从而将光伏组件1产生的电能输出至外部电路实际利用。
其中,外接接头291、第二接头292可以是直接设于保护电路21的相应位置的,也可通过刚性或柔性的引线与保护电路21的相应位置连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的,外接接头291还能与其它外接接头291连接。
参照图7、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接线盒2的外接接头291除了能连接外部电路,还可与其它的外接接头291(如其它接线盒2的外接接头291,或者是附加引线9的外接接头291)连接。
由此,不同接线盒2中的保护电路21(旁路二极管211)可通过外接接头291串联起来,构成整体上更大的“保护电路”,用于与更多的光伏组件1(光伏电池11)连接。
根据以上外接接头291的方式,对于同样规模的光伏组件1(光伏电池11)可使用更多的接线盒2与其配合,从而每个接线盒2内的旁路二极管211的数量可较少,即接线盒2的整体尺寸可很小,结构简单;同时,还可省去汇流条,方便光伏系统整体的布线。
应当理解,外接接头291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及外接接头291与外部电路之间的连接,也都可为“可拆卸的连接”的形式,从而使接线盒2的组装、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其中,实现可拆卸的连接的具体方式是多样的,如插接、卡接等,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的,保护电路21包括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211;相邻的两个旁路二极管211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接头292。
参照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当保护电路21中有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211时,则相邻的两个旁路二极管211之间可连接有两个第二接头292,即,每个旁路二极管211都有两个自己“专属”的第二接头292,从而可根据需要更灵活的与光伏组件1连接,如可参照图6,一个接线盒2内的不同旁路二极管211可分别与不同的光伏组件1中的光伏电池11并联,即一个接线盒2可对应多个光伏组件1。
应当理解,若相邻的两个旁路二极管211之间仅有一个第二接头292,也是可行的;即,该第二接头292是两个旁路二极管211“共用”的,其与一个光伏组件1的两个串联的光伏电池11间的一个第一接头191连接(即光伏电池11的第一接头191也是“共用”的),这样也可实现旁路二极管211与光伏电池11的并联。
应当理解,接线盒2还可包括外壳、线路板、灌胶(或固定件)等其它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接线盒2”的名称并不代表其必须是“盒状”结构。
例如,接线盒2可包括“盒状”的外壳,而保护电路21可设于外壳内部(还可被灌胶固定,或者被固定件卡接固定等),而第二接头292和外接接头291可设于盒状外壳的表面,或者也可伸出外壳之外。或者,接线盒2也可不包括外壳,即其中的旁路二极管211、外接接头291、第二接头292等可相对独立并通过引线连接,或者是设于线路板上并通过线路板中的走线连接等。
第三方面,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其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光伏组件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意一种接线盒2;
光伏组件1的第一接头191与接线盒2的第二接头292连接。
具体的,可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与接线盒2连接,从而得到可直接对外输出电能的光伏系统。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1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相应接线盒2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从而,每个光伏组件1可对应一个或多个接线盒2,而每个接线盒2也可对应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1,或者,也可以是多个接线盒2与多个光伏组件1对应。
可选的,接线盒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接线盒2通过外接接头291相互串联。
参照图7,当光伏系统中包括多个接线盒2(例如是分别对应不同光伏组件1的多个接线盒2)时,则各接线盒2分别连接相应的光伏电池11,而多个接线盒2之间通过外接接头291相互串联(当然也实现了不同光伏电池11或光伏组件1的串联连接)。
应当理解,此时位于串联的接线盒2的最端部的两个接线盒2的外侧的两个外接接头291,应当是分别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即作为光伏系统整体的输出端。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系统还包括附加引线9(可为柔性或刚性的引线);附加引线9两端均设有外接接头291;至少部分外接接头291之间通过附加引线9连接。
参照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当相互连接的接线盒2距离较远时(如分别连接不同光伏组件1的光伏电池11的接线盒2),则接线盒2的外接接头291之间还可通过附加引线9“间接连接”,即,每个接线盒2的外接接头291与附加引线9的一端的外接接头291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系统还包括:支撑光伏组件1的支架,支架中设有容纳槽8;接线盒2设于容纳槽8中。
参照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式,光伏组件1可以设于支架上,而支架中可开设有容纳槽8(例如在对应光伏组件1的侧面的位置开设),接线盒2(也可包括附加引线9等)即可设于该容纳槽8中,由此,光伏系统的最终输出端设于支架的合适位置;而对光伏系统而言,接线盒2从外界是不可见的,有利于实现光伏系统的整齐归纳。
应当理解,若接线盒2相对自由的设置,或者接线盒2设于单独的线束槽中等,也都是可行的。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用于与接线盒连接,所述接线盒包括旁路二极管和与所述旁路二极管连接的第二接头,其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
每个所述光伏电池两端分别通过柔性引线各连接一个第一接头;所述柔性引线可变形,所述第一接头能与所述接线盒的所述第二接头可拆卸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封装板;
两个所述封装板之间设有电池片,所述光伏电池形成于所述电池片上;
所述柔性引线从所述两个所述封装板之间的间隔引出至两个所述封装板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中,
所述光伏组件中仅有一个所述光伏电池。
4.一种接线盒,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和与所述光伏电池连接的第一接头,其中,所述接线盒包括保护电路;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或多个串联的所述旁路二极管,每个所述旁路二极管两端分别各连接一个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能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保护电路两端分别各连接一个外接接头,所述外接接头能与外部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中,
所述外接接头还能与其它所述外接接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中,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
相邻的两个所述旁路二极管之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接头。
7.一种光伏系统,其中,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
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盒;
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接线盒的所述第二接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中,
所述接线盒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接线盒通过所述外接接头相互串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系统,其中,还包括附加引线;
所述附加引线两端均设有外接接头;
至少部分所述外接接头之间通过所述附加引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中,还包括:
支撑所述光伏组件的支架,所述支架中设有容纳槽;
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容纳槽中。
CN202320480179.XU 2023-03-14 2023-03-14 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Active CN219577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0179.XU CN219577001U (zh) 2023-03-14 2023-03-14 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0179.XU CN219577001U (zh) 2023-03-14 2023-03-14 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7001U true CN219577001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7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80179.XU Active CN219577001U (zh) 2023-03-14 2023-03-14 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7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44301A1 (en) Integration of microinverter with photovoltaic module
CN107155399B (zh) 光伏电池阵列和面板的快速自互连方法
KR20100097219A (ko) Pv 스트링으로 에지 액세스를 수행하는 광전지 모듈, 연결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1056997B2 (en) Universal photovoltaic laminate
EP3804828B1 (en) Connection unit
WO2010124528A1 (en) Photovoltaic system, terminal box thereof and voltage converting device
US20170373635A1 (en) Photovoltaic systems comprising docking assemblies
WO2016070225A1 (en) A portable photovoltaic system
CN219577001U (zh) 光伏组件、接线盒、光伏系统
KR101349445B1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104508834B (zh) 无旁路二极管的光伏发电系统
TW201236292A (en) Junction box
JP200027777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7003774A1 (en) Cable termination for solar junction box
KR101103981B1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
JP200013383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053380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系统
CN112073005A (zh) 一种串并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WO2021206542A1 (en) Miura-ori photovoltaic module
KR101470059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KR101306441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CN213754435U (zh) 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ES2372174T3 (es) Conjunto de módulos de células solares, sistema de cableado y sistema de generación de energía solar.
CN214281281U (zh) 点支式光伏组件
US20240142073A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photovoltaic light fix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