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5449U -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5449U
CN219565449U CN202222565150.XU CN202222565150U CN219565449U CN 219565449 U CN219565449 U CN 219565449U CN 202222565150 U CN202222565150 U CN 202222565150U CN 219565449 U CN219565449 U CN 219565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rocker
yaw
bas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51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松柏
徐大勇
郭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51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5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5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5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该飞行器操纵手柄包括:基座;操纵摇杆,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及连接关节,连接基座和操纵摇杆,连接关节包括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使操纵摇杆能够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转动,且操纵摇杆能够相对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或转动,且操纵摇杆随第一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关联飞行器的滚转姿态,操纵摇杆随第二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关联飞行器的俯仰姿态;操纵摇杆上还设置有用于操控飞行器偏航的偏航操控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整个飞行阶段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控手柄操控飞行器的俯仰、滚转和偏航,无需切换模式,有利于避免飞行员因模式不同引起的不当操作,提高飞行安全性。

Description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的操控领域,尤其涉及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背景技术
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在起飞阶段采用多旋翼或直升机锤击起降的方式飞行,在巡航平飞阶段采用固定翼水平飞行的方式。但固定翼飞行器和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操控方式不同,操纵习惯也不同:例如,固定翼飞行器通常采用操纵杆和脚蹬来操控飞行器,右手杆操控飞行器姿态,左手操控杆操控飞行器油门,脚蹬操控飞行器偏航;而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右手杆操控飞行器前进方向,左手杆操控飞行器的飞行高度,脚蹬或左手杆来控制飞行器偏航。
目前,大部分中大型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为了兼容两种飞行模式,都是采用分阶段的操控方式;垂直起降阶段,飞行器通过模式开关切换到垂直飞行模式,飞行器的操控方式与垂直飞行器相同;在水平飞行阶段,飞行器通过模式开关切换到固定翼模式,飞行的操控方式与固定翼操控方式相同。由于传统的飞行员一般都在一种类型的飞行器上大量练习,其操纵习惯也针对该种类型飞行器,因此两种飞行模式的切换给飞行员带来极大的操纵负担,而且在一些应急情况下,飞行员的长期练习的下意识操纵会处理掉很多应急情况,而两种不同的模式,飞行员没办法下意识快速应急处置,操纵不当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以降低飞行员操作不当的几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飞行器操纵手柄,包括:
基座;
操纵摇杆,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及
连接关节,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操纵摇杆,所述连接关节包括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使所述操纵摇杆能够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转动,且所述操纵摇杆能够相对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或转动,且所述操纵摇杆随所述第一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关联飞行器的滚转姿态,所述操纵摇杆随所述第二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关联飞行器的俯仰姿态;
其中,所述操纵摇杆上还设置有用于操控飞行器偏航的偏航操控结构。
可选的,所述偏航操控结构包括集成于所述操纵摇杆上的偏航输入元件,所述偏航输入元件具有拨动部,以所述拨动部的初始位置为基准位,所述拨动部包括沿基准位不同方向拨动的第一拨动方向和第二拨动方向;
其中,所述拨动部向第一拨动方向被拨动的拨动量关联飞行器的向左偏航的左偏航速度/左偏航加速度/左偏航角度,所述拨动部向所述第二拨动方向被拨动的拨动量关联飞行器向右偏航的右偏航速度/右偏航加速度/右偏航角度。
可选的,所述偏航输入元件为可按压可拨动的电位器,所述拨动部在按压方向上的位置包括初始位和下压位,当所述拨动部被按压至所述下压位时,所述飞行器的偏航配平清零。
可选的,所述第一拨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拨动方向呈相反设置。
可选的,所述操纵摇杆包括相连接的连杆部和握持部,所述连接关节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连杆部之间,所述握持部能够相对所述连杆部沿第三方向转动,所述握持部相对所述连杆部的转动角度关联飞行器的偏航姿态。
可选的,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握持部相对所述连杆部回转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连杆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连杆部之间的转动角度的第一采集元件。
可选的,所述操纵摇杆包括相连接的握持部和连杆部,所述连接关节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连杆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操纵摇杆还配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操纵摇杆随所述第一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
可选的,所述操纵摇杆还配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操纵摇杆随所述第二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低副为横向转动副或横向移动副;
所述第二低副为纵向转动副或纵向移动副。
可选的,所述第一低副为横向转动副,所述第一低副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沿基座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轴段,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转动件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转动角度;
所述第二低副为纵向转动副,所述第二低副包括第二安装孔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沿基座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转动件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转动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操纵摇杆绕一沿横向方向延伸的轴心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操纵摇杆之间具有传扭结构;或
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操纵摇杆绕一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轴心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操纵摇杆之间具有传扭结构。
可选的,所述传扭结构包括设置于相应转动件上的传扭槽和设置于所述操纵摇杆上的力输入部,所述力输入部配合伸入所述传扭槽内;
沿传扭方向,所述传扭槽的宽度与所述力输入部的宽度匹配;所述传扭槽具有垂直于所述传扭方向的长边变向,使所述力输入部能够在所述操纵摇杆的驱动下在所述传扭槽内摆动。
可选的,所述基座包括本体和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转动件沿纵向方向横跨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一中间部位,所述第一轴段沿纵向分布在所述第一中间部位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中间部位具有供所述力输入部贯穿的中空通槽;
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横向方向纵跨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中间部位,所述第二轴段沿横向分布在所述第二中间部位的两侧,所述传扭槽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部位上。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飞行器操纵组件,包括左操纵手柄和右操纵手柄,在所述左操纵手柄和右操纵手柄中,其中一操纵手柄为。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手柄,不仅能够操控飞行器的俯仰和滚转,还能够对飞行器的偏航进行操控,整个飞行阶段对飞行器进行俯仰、滚转和偏航的操控无需切换模式,都通过该飞行器操纵手柄进行操控,有利于避免飞行员因模式不同引起的不当操作,提高飞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组件包括该飞行器操纵手柄,也有利于减少飞行员的不当操作,提高飞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手柄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的操纵手柄拆除面板及密封罩等零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操纵摇杆的连杆段与基座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基座局部剖开);
图4为图3的爆炸视图;
图5为图1的飞行器操纵手柄设置有防护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示例的操纵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再一示例的操纵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座、101-第一安装孔、102-第二安装孔、103-容纳空间;
200-操纵摇杆、210-连杆段、220-握持部、211-力输入部;
310-拨动部、320-第一传感器、330-第二传感器;
400-连接关节、410-第一转动件、411-第一中间部位、412-第一轴段、420-第二转动件、421-第二中间部位、422-第二轴段、421a-传扭槽;
500-面板;
600-弹性件;
700-密封罩;
800-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
结合参见图1至图4、图6、图7,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包括基座100、操纵摇杆200和连接关节400,操纵摇杆200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姿态,连接关节400连接基座100和操纵摇杆200,连接关节400包括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使操纵摇杆200能够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转动,且操纵摇杆200能够相对基座100沿第二方向移动或转动,且操纵摇杆200随第一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关联飞行器的滚转姿态,操纵摇杆200随第二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关联飞行器的俯仰姿态;其中,操纵摇杆200上还设置有用于操控飞行器航向的偏航操控结构。
利用此种飞行器操纵手柄操控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飞行时,只要沿第一方向向操纵摇杆200施力就控制飞行器的滚转,沿第二方向向操纵摇杆200施力就能控制飞行器的俯仰,通过偏航操控结构就能控制飞行器的偏航;对于不同飞行阶段,只要需要对对飞行器进行俯仰、滚转和偏航操控都只需要操纵该飞行器操控手柄即可,无需切换模式,有利于避免飞行员因模式不同引起的不当操作,提高飞行安全性。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提供一种飞行器操纵组件,包括左操纵手柄和右操纵手柄,在所述左操纵手柄和右操纵手柄中,其中一操纵手柄为可以为上述或下述任一实施例的飞行器操纵手柄。
采用这种飞行器操纵组件操纵飞行器时,可以不设置脚踏,而是利用飞行器需要操纵的项目分配在左操纵手柄和右操纵手柄上。譬如,上述或下述实施例中的飞行器操纵手柄为右操纵手柄,相应的左操纵手柄配置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平飞速度和垂直起降阶段的起降,当飞行器处于垂直起降阶段时,利用左操纵手柄控制起降及平飞速度,待进入平飞阶段时,仍然利用左操纵手柄控制平飞速度,同时利用右操控手柄进行飞行器姿态的控制,当然,此时,飞行器的俯仰姿态会影响飞行器的飞行高度,飞行器上仰时飞行高度上升,飞行器下俯时飞行高度降低,此种方式在整个飞行阶段过程,不会因一个动作产生不同的操纵结果,有利于避免飞行员因模式不同引起的不当操作,提高飞行安全性。当然,上述及下述实施例的飞行器操纵手柄也可以作为左操纵手柄,不过作为右操纵手柄更有利于飞行员快速适应此种方式,也有利于降低发生不当操纵的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及下述各实施例中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和飞行器操纵组件都既可以用于对无人飞行器的操控,也可以用于对载人飞行器的操控。
以下将对偏航操控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1至图4、图6,偏航操控结构包括集成于操纵摇杆200上的偏航输入元件,偏航输入元件具有拨动部310,以拨动部310的初始位置为基准位,拨动部310包括沿基准位不同方向拨动的第一拨动方向和第二拨动方向,其中,拨动部向第一拨动方向被拨动的拨动量关联飞行器的向左偏航的左偏航速度或左偏航加速度或左偏航角度,所述拨动部向所述第二拨动方向被拨动的拨动量关联飞行器向右偏航的右偏航速度或右偏航加速度或右偏航角度。
此种飞行器操纵手柄,只需要拨动该拨动部310就能进行偏航姿态的操控,操控过程中,可以手握操控手柄,利用大拇指控制拨动部310的拨动,复合人体工学,操控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偏航输入元件为可按压可拨动的电位器,拨动部310在按压方向上的位置包括初始位和下压位,当拨动部被按压至下压位时,飞行器的偏航配平清零。
此时,操纵手柄上集成了飞行器偏航配平清零的功能,在进行偏航配平清零时也无需切换模式,也有利于降低飞行员操作不当的几率。
需知实际实施过程中,可按压可拨动的电位器可以采用现有电位器,例如三态传感器,具体结构并不为本公开的创新点,此处不做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偏航输入元件也可以为可转动的设置于操纵摇杆200上的拨盘或拨钮,该操纵摇杆200上设置有用于测量拨盘或拨钮转动角度的传感器,利用该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关联飞行器的偏航参数,进行偏航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拨动方向与第二拨动方向呈相反设置。譬如,第一拨动方向为向左拨动的方向,第二拨动方向为向右拨动的方向。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一拨动方向和第二拨动方向也可以对应其他方向,譬如,第一拨动方向也可以为向右拨动的方向,第二拨动方向也可以为向左拨动的方向;又譬如,第一拨动方向还可以为向上或向下拨动的方向,第二拨动方向也可以对应为向上或向上的拨动的方向。当然,第一拨动方向和第二拨动方向的实际拨动方向最好尽可能与现有操纵手柄一致,更有利于飞行员快速适应。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7,操纵摇杆200包括相连接的连杆部210和握持部220,连接关节400设置于所述基座100和连杆部210之间,握持部220能够相对连杆部210沿第三方向转动,握持部220相对连杆部210的转动角度关联飞行器的偏航姿态。
此种飞行器操纵手柄,只需要沿第三方向转动握持部220就能进行偏航姿态的操控,操控方便。
譬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方向是指握持部220相对连接部210回转的方向。在进行偏航姿态操控时,握持该握持部220,只需要拧转握持部220,即可实现偏航姿态操控,复合人体工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220与所述连杆部210之间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握持部220与所述连杆部210之间的转动角度的第一采集元件,该第一采集元件采集的数据关联飞行器的偏航姿态。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第一采集元件可以为电位器或角度编码器等。
上述实施例中的偏航操控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下实施例将对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进行说明,也就是详述如何进行滚转和俯仰姿态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摇杆200还配置有第一传感器320,所述第一传感器320用于测量所述操纵摇杆200随所述第一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第一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若第一低副是移动副,那么该变化量就表示操纵摇杆200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的行程变化,若第一低副是转动副,那么该变化量就表示操纵摇杆200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的转动角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第一传感器320可以为旋转式电位器,也可以为角度编码器等,只要能够直接或间接采集到操纵摇杆20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行程变化或转动角度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纵摇杆200还配置有第二传感器330,所述第二传感器330用于测量所述操纵摇杆200随所述第二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第二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若第二低副是移动副,那么该变化量就表示操纵摇杆200相对基座沿第二方向的行程变化,若第二低副是转动副,纳米该变化量就表示操纵摇杆200相对基座沿第二方向的转动角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第二传感器330可以为旋转式电位器,也可以为角度编码器等,只要能够直接或间接采集到操纵摇杆20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行程变化或转动角度均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第二传感器330可以为旋转式电位器,也可以为角度编码器等,只要能够直接或间接采集到操纵摇杆20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行程变化或转动角度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副为横向转动副或横向移动副;所述第二低副为纵向转动副或纵向移动副。
也就是说,在第一方向为横向,第二方向为纵向的前提下,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存在四种情况:第一种是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都是转动副;第二种是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都是移动副;第三种是第一低副是转动副,第二低副是移动副;第四种是第一低副是移动副,第二低副是转动副。
需要说明的是,对操纵该操纵手柄的飞行员而言,此处的“横向”是指左右方向,“纵向”是指前后方向。另外,虽然上述描述中未提及,但该操纵摇杆200和基座100之间是具有用于驱使操纵摇杆200保持在初始位置的弹性件600的,该弹性件600可以为压簧等。
为便于理解,在利用图中所示例的操纵手柄操控飞行器姿态时,握持该握持部220,向左或向右摇动该操纵摇杆200,操纵摇杆200就会随之向左或向右动,第一传感器320能够测量到相应的转动角度;向前或向后摇动该操纵摇杆200,操纵摇杆200就会随之向前或向后转动,第二传感器330能够测量到相应的转动角度;向左或向右拧转握持部220,对应的第一采集元件能够测量到相应的拧转角度;飞行器控制中心获取第一传感器320测量的转动角度、第二传感器330测量的转动角度和第一采集元件测量到的拧转角度来控制飞行器的横滚、俯仰和偏航,实现姿态控制。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如何响应操控者的操控动作,以下对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都是转动副的方式列举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2至图4,第一低副为横向转动副,第一低副包括第一安装孔101和第一转动件410,第一安装孔101开设在基座100上,且沿基座纵向方向延伸,第一转动件410具有配合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01内的第一轴段412,第一传感器310用于测量第一转动件410在第一安装孔101内的转动角度;第二低副为纵向转动副,第二低副包括第二安装孔102和第二转动件420,第二安装孔102开设在基座100上,且沿基座横向方向延伸,第二转动件420具有配合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02内的第二轴段422,第二传感器320用于测量第二转动件420在第二安装孔102内的转动角度;其中,第一转动件410与操纵摇杆200绕一沿横向方向延伸的轴心线转动连接,第二转动件420与操纵摇杆200之间具有传扭结构。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也就是:第二转动件420与操纵摇杆200绕一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轴心线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410与操纵摇杆200之间具有传扭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传扭结构包括设置于相应转动件上的传扭槽421a和设置于操纵摇杆200上的力输入部211,力输入部211配合伸入传扭槽421a内;沿传扭方向,传扭槽421a的宽度与力输入部211的宽度匹配;传扭槽421a具有垂直与传扭方向的长边变向,使力输入部211能够在操纵摇杆200的驱动下在传扭槽421a内摆动。譬如,图3中,传扭槽421a设置于第二转动件4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基座100包括本体和开设于本体上的容纳空间103;第一转动件410沿纵向方向横跨基座100,第一转动件410具有设置于容纳空间103内的第一中间部位411,第一轴段412沿纵向分布在第一中间部位411的两侧,且第一中间部位411具有供力输入部211贯穿的中空通槽;第二转动件420沿横向方向纵跨基座100,第二转动件420具有第二中间部位421,第二轴段422沿横向分布在第二中间部位421的两侧,传扭槽421a设置于第二中间部位421上。此种方式中,第一转动件410和第二转动件420的受力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第一传感器320为安装在基座100和第一轴段412之间的第一旋转式电位器;第二传感器330为安装在基座100和第二轴段422之间的第二旋转式电位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该基座100上设置有面板500,弹性件600设置于基座100和握持部220之间,该面板500和握持部220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罩700,基座100外还设置有防护罩800。有利于使连接关节400被更好的防护,提高手柄的寿命。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操纵摇杆,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及
连接关节,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操纵摇杆,所述连接关节包括第一低副和第二低副,使所述操纵摇杆能够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转动,所述操纵摇杆能够相对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或转动,且所述操纵摇杆随所述第一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关联飞行器的滚转姿态,所述操纵摇杆随所述第二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关联飞行器的俯仰姿态;
其中,所述操纵摇杆上还设置有用于操控飞行器偏航的偏航操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航操控结构包括集成于所述操纵摇杆上的偏航输入元件,所述偏航输入元件具有拨动部,以所述拨动部的初始位置为基准位,所述拨动部包括沿基准位不同方向拨动的第一拨动方向和第二拨动方向;
其中,所述拨动部向第一拨动方向被拨动的拨动量关联飞行器的向左偏航的左偏航速度/左偏航加速度/左偏航角度,所述拨动部向所述第二拨动方向被拨动的拨动量关联飞行器向右偏航的右偏航速度/右偏航加速度/右偏航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航输入元件为可按压可拨动的电位器,所述拨动部在按压方向上的位置包括初始位和下压位,当所述拨动部被按压至所述下压位时,所述飞行器的偏航配平清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拨动方向呈相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摇杆包括相连接的连杆部和握持部,所述连接关节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连杆部之间,所述握持部能够相对所述连杆部沿第三方向转动,所述握持部相对所述连杆部的转动角度关联飞行器的偏航姿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握持部相对所述连杆部回转的方向: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连杆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连杆部之间的转动角度的第一采集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摇杆还配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操纵摇杆随所述第一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所述操纵摇杆还配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操纵摇杆随所述第二低副移动或转动的变化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副为横向转动副,所述第一低副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沿基座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轴段,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转动件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转动角度;
所述第二低副为纵向转动副,所述第二低副包括第二安装孔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沿基座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转动件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转动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操纵摇杆绕一沿横向方向延伸的轴心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操纵摇杆之间具有传扭结构;或
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操纵摇杆绕一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轴心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操纵摇杆之间具有传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扭结构包括设置于相应转动件上的传扭槽和设置于所述操纵摇杆上的力输入部,所述力输入部配合伸入所述传扭槽内;
沿传扭方向,所述传扭槽的宽度与所述力输入部的宽度匹配;所述传扭槽具有垂直于所述传扭方向的长边变向,使所述力输入部能够在所述操纵摇杆的驱动下在所述传扭槽内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包括本体和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转动件沿纵向方向横跨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一中间部位,所述第一轴段沿纵向分布在所述第一中间部位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中间部位具有供所述力输入部贯穿的中空通槽;
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横向方向纵跨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中间部位,所述第二轴段沿横向分布在所述第二中间部位的两侧,所述传扭槽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部位上。
11.飞行器操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操纵手柄和右操纵手柄,在所述左操纵手柄和右操纵手柄中,其中一操纵手柄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操纵手柄。
CN202222565150.XU 2022-09-27 2022-09-27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Active CN219565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5150.XU CN219565449U (zh) 2022-09-27 2022-09-27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5150.XU CN219565449U (zh) 2022-09-27 2022-09-27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5449U true CN219565449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5150.XU Active CN219565449U (zh) 2022-09-27 2022-09-27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5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5330B2 (en) Rotational aircraft throttle interface
EP2674829B1 (en) Sidestick controller grip
CN202855112U (zh) 直升机电机人感仿真操纵系统
US1137720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iloting an aircraft
US10890936B1 (en) Collective control system for a rotorcraft
US6112612A (en) Multi function single lever control for lift trucks
KR101977153B1 (ko) 제어 부재, 회전익기, 및 방법
CN219565449U (zh)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US9522726B1 (en) Portable cockpit yoke assembly
CN114940259A (zh) 飞行器的控制系统以及相关联的飞行器
CN219506218U (zh) 飞行器操纵组件
CN219565448U (zh) 飞行器操纵组件
EP0164216B1 (en) Multi-axis hand operated controller for aircraft
CN219077469U (zh) 飞行器操纵手柄及飞行器操纵组件
JP3046772B2 (ja) サイドスティック型操縦装置
CN214420695U (zh) 一种飞行器操纵装置及飞行器
JPH07213741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ゲーム用操縦装置
CN115657707A (zh) 一种飞行器的操控方法、系统、飞行器及介质
CN115520371A (zh) 一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系统、飞行器及介质
CN212290315U (zh) 一种飞行器操作装置
CN217034550U (zh) 固定翼无人机遥控操控台
CN112810802A (zh) 一种飞行器操纵装置及操纵方法
CN101869769A (zh) 单旋翼模型直升机的机械操纵系统
US20230286645A1 (en) Aircraft control input device and command input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213011820U (zh) 一种叉车操纵舵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