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4003U -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4003U
CN219554003U CN202320134263.6U CN202320134263U CN219554003U CN 219554003 U CN219554003 U CN 219554003U CN 202320134263 U CN202320134263 U CN 202320134263U CN 219554003 U CN219554003 U CN 219554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nector
interface
regulation chamber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42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锋
刘圣富
刘圣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u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u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u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u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42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4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4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4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转换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包括第一收纳组件、第二收纳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第一收纳组件包括防护圆环、连接器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防护圆环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通过复位机构嵌入安装在连接器机构上,使连接器机构在水平移动的过程后,能够自动移动至靠近复位机构的一侧,使拉伸后的连接器机构上的接口在切换后进行复位的作用,便于多组接口的切换使用,并通过第一收纳组件、第二收纳组件和防护组件的配合使用,使连接器接口的密封性得到提升,提高了连接器携带过程中的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转换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电子数据线是各种电子产品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但是也与电子产品的种类较多,导致电子数据线两端数据接口的样式也不同,如USB接口、Type-C接口、micro USB接口及lightning接口等,而现有的电子数据线通常都是单一接口,当人们携带多种不同电子产品时,需要携带多条不同的电子数据线进行使用,因此,给人们的随身携带带来不便。
经检索,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0377500.8,申请日:2020-03-23,公开了一种多公头可任意切换的电子线结构,包括线材、USB接口及数据接口组件,数据接口组件包括插口件和切换转盘,插口件为半圆柱状结构,且插口件内部开设有转动槽,切换转盘一侧与线材固定连接,切换转盘设置于转动槽内,且切换转盘靠近转动槽内壁一侧为圆弧状,插口件与切换转盘为同轴可转动连接,插口件远离切换转盘一侧设有多个数据接口,数据接口环绕设置于插口件侧面,转动槽内壁相对应数据接口设有第一触点,切换转盘靠近转动槽内壁一侧设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导通,提供了一种多公头可任意切换的电子线结构,便于人们任意切换数据接口,从而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
但该电子线结构仍存在以下缺陷:虽然能够便于人们任意切换数据接口,但多组接口长期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损坏,而且收纳过程中,容易造成接口的意外触碰,使收纳和携带的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包括第一收纳组件、第二收纳组件和防护组件;
所述第一收纳组件包括防护圆环、连接器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防护圆环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三限位板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三限位板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槽,所述连接器机构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槽、第二调节槽和第三调节槽的内壁,所述复位机构嵌入安装在连接器机构的中轴线中心处,且所述复位机构远离连接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圆环的底端;
所述第一收纳组件的顶端与第二收纳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组件为环形结构,且所述防护组件的内壁滑动贴合连接在防护圆环的外壁,所述防护圆环的一侧外壁嵌入安装有USB数据线,且所述USB数据线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器机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以防护圆环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与USB数据线滑动连接,且所述USB数据线的一端与连接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外壁且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性柱。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圆环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且所述第一盖板与防护圆环的内壁底端呈同一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盖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调节腔和第二调节腔,所述第二调节腔的一端与第一调节腔的中轴线位置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调节腔和第二调节腔为拼接而成的T字形结构;
所述防护圆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位于第一盖板的顶端,所述限位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且所述第二盖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三调节腔和第四调节腔,所述第四调节腔的一端与第三调节腔的中轴线位置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三调节腔和第四调节腔为拼接而成的T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腔、第二调节腔、第三调节腔和第四调节腔的端部均为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腔、第二调节腔的内壁均与复位机构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调节腔、第四调节腔的内壁与复位机构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复位机构远离连接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机构包括连接器壳体;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限位孔,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口,且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一调节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口,且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二调节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壁且远离第二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第三调节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壁且远离第一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抗拉伸护套,且所述抗拉伸护套的内壁与USB数据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壁还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USB数据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轴承和弹簧壳体;
所述轴承的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联动柱,且所述轴承的内壁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联动柱,所述第一联动柱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腔和第二调节腔的内壁,且所述第一联动柱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盖板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联动柱贯穿第三调节腔、第四调节腔和限位孔,且延伸至连接器壳体的顶端,所述轴承的底端滑动连接在第一盖板的顶端,且所述轴承的顶端滑动连接在第二盖板的底端,所述弹簧壳体为开放式圆形结构,且所述弹簧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恒扭力弹簧,所述恒扭力弹簧的一端贯穿弹簧壳体,且延伸至轴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的顶端且远离第一调节腔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收纳组件包括第三盖板;
所述第三盖板的直径与防护圆环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三盖板的底端与防护圆环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组限位块,三组所述限位块分别活动卡接在第一调节槽、第二调节槽和第三调节槽的内壁,且三组所述限位块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的顶端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盖板的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孔,且所述内螺纹孔的中轴线与第三盖板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内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联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组联动杆,三组所述联动杆以联动块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三组所述联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抵触环,所述抵触环的底端均与第二盖板的顶端活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圆环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均位于限位环的底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中轴线与第二调节腔的中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位于复位机构的顶端,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均与第一调节腔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位于第一调节腔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动推杆位于第一调节腔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均靠近防护圆环的中轴线中心处,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强力磁铁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复位机构嵌入安装在连接器机构上,使连接器机构在水平移动的过程后,能够自动移动至靠近复位机构的一侧,使拉伸后的连接器机构上的接口在切换后进行复位的作用,便于多组接口的切换使用,并通过第一收纳组件、第二收纳组件和防护组件的配合使用,使连接器接口的密封性得到提升,提高了连接器携带过程中的防护效果。
2、通过调节块的转动带动抵触环,使抵触环的底端与第二盖板的顶端接触,用于在接口调节后第二联动柱的端部进行抵触支撑的作用,此刻第一接口处于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且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处于收纳状态,用于一组接口使用时,其他接口处于保护的状态,提高了未使用接口的防护效果。
3、通过调节块的反向转动带动抵触环,使抵触环与第二盖板分离,用于抵触环取消与第一联动柱的抵触作用,并利用恒扭力弹簧持续拉伸轴承,使轴承一端的第二联动柱持续带动连接器壳体,靠近恒扭力弹簧,用于连接器壳体上的接口在每次调节后的复位作用,提高了连接器接口切换的效率。
4、设置电动推杆,并通过按钮控制电动推杆,使每组电动推杆的操控更加方便,使得多公头的连接器能够根据需要按压按钮,达到自动切换伸出的连接接口,或者复位收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收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收纳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收纳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收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收纳组件;11、防护圆环;12、第一限位板;13、第二限位板;14、第三限位板;15、第一调节槽;16、第二调节槽;17、第三调节槽;18、连接器机构;181、连接器壳体;182、限位孔;183、第一接口;184、第二接口;185、第三接口;186、抗拉伸护套;19、复位机构;191、轴承;192、第一联动柱;193、第二联动柱;194、弹簧壳体;195、恒扭力弹簧;110、第一通孔;111、磁性柱;112、第一盖板;113、第一调节腔;114、第二调节腔;115、限位环;116、第二盖板;117、第三调节腔;118、第四调节腔;119、第一电动推杆;120、第二电动推杆;121、第三电动推杆;2、第二收纳组件;21、第三盖板;22、内螺纹孔;23、限位块;24、螺纹柱;25、调节块;26、联动块;27、联动杆;28、抵触环;29、第一按钮;210、第二按钮;211、第三按钮;3、防护组件;31、密封环;32、预留槽;33、锁紧槽;34、线缆架;35、防丢挂环;4、USB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公头自切换连接器,包括第一收纳组件1、第二收纳组件2和防护组件3;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
所述第一收纳组件1的顶端与第二收纳组件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收纳组件1与第二收纳组件2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一收纳组件1与第二收纳组件2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防护组件3为环形结构,且所述防护组件3的内壁滑动贴合连接在第一收纳组件1的外壁,所述第一收纳组件1的一侧外壁嵌入安装有USB数据线4,且所述USB数据线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收纳组件1内。
具体的,所述防护组件3滑动套接在第一收纳组件1的外壁,用于闭合第一收纳组件1与第二收纳组件2的开口处,使第一收纳组件1和第二收纳组件2内的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及lightning接口进行防水防尘的保护作用;
所述第一收纳组件1的底端用于推动不同类型的接口朝不同的方向移动,使需要使用的接头由第一收纳组件1与第二收纳组件2之间向外移出,用于用户根据接口的使用需要进行调节;
所述第二收纳组件2的顶端用于旋转后,对移出后的接口进行限位锁止,使移出后的接口处于持续延伸的状态,避免了市面上三接口数据线在对其中一组接口使用时,剩余两组接口发生触碰带来的风险,使多接口数据线使用的安全性得到提升的作用。
所述第一收纳组件1包括防护圆环11、连接器机构18和复位机构19;示例性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所述防护圆环11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和第三限位板14,且所述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和第三限位板14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和第三限位板14以防护圆环1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13与第三限位板14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槽15,所述第一限位板12与第二限位板13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槽16,所述第一限位板12与第三限位板14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槽17,所述连接器机构18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槽15、第二调节槽16和第三调节槽17的内壁,所述复位机构19嵌入安装在连接器机构18的中轴线中心处,且所述复位机构19远离连接器机构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圆环11的底端。
所述第一限位板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10,所述第一通孔110的内壁与USB数据线4滑动连接,且所述USB数据线4的一端与连接器机构18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2的外壁且远离第一通孔1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性柱111;
所述防护圆环11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112,且所述第一盖板112与防护圆环11的内壁底端呈同一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盖板1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所述第二调节腔114的一端与第一调节腔113的中轴线位置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为拼接而成的T字形结构;
所述防护圆环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15,且所述限位环115位于第一盖板112的顶端,所述限位环1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116,且所述第二盖板116的表面开设有第三调节腔117和第四调节腔118,所述第四调节腔118的一端与第三调节腔117的中轴线位置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三调节腔117和第四调节腔118为拼接而成的T字形结构。
所述防护圆环11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均位于限位环115的底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的中轴线与第二调节腔114的中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位于复位机构19的顶端,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20、第三电动推杆121均与第一调节腔113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20位于第一调节腔11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21位于第一调节腔11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 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均靠近防护圆环11的中轴线中心处,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强力磁铁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腔113、第二调节腔114、第三调节腔117和第四调节腔118的端部均为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腔113、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均与复位机构19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调节腔117、第四调节腔118的内壁与复位机构19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复位机构19远离连接器机构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112与第二盖板116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和第三限位板14用于对移动的连接器机构18进行限位的作用;
所述第一盖板112与第二盖板116的配合使用,使连接器机构18滑动连接在第一盖板112与第二盖板116之间,并利用第一调节腔113、第二调节腔114、第三调节腔117和第四调节腔118的配合使用,使连接器机构18水平移动至第二调节腔114和第四调节腔118的一端,以及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三调节腔117的两端,用于提升连接器机构18水平移动的稳定性;
所述复位机构19嵌入安装在连接器机构18上,使连接器机构18在水平移动的过程后,能够自动移动至靠近复位机构19的一侧,使拉伸后的连接器机构18接口在切换后进行复位的作用,便于接口的再次切换;
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用于推动复位机构19,使其复位机构19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
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的输出端磁性吸附在复位机构19的外壁时,利用第一电动推杆119的输出端推动复位机构19在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移动,使复位机构19带动连接器机构18向防护圆环11的一侧移动,用于连接器机构18上一组接口自动移出的作用,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19的输出端带动复位机构19反向移动时,使连接器机构18上一组接口自动收纳的作用;
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20的输出端磁性吸附在复位机构19的外壁时,利用第二电动推杆120的回缩带动复位机构19移动至第一调节腔113的一端,使复位机构19带动连接器机构18向防护圆环11的一侧移动,用于连接器机构18上第二组接口自动移出的作用,并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20的输出端推动复位机构19反向移动时,使连接器机构18上第二组接口自动收纳的作用;
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磁性吸附在复位机构19的外壁时,利用第三电动推杆121的回缩带动复位机构19移动至第一调节腔113的另一端,使复位机构19带动连接器机构18向防护圆环11的一侧移动,用于连接器机构18上第三组接口自动移出的作用,并通过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推动复位机构19反向移动时,使连接器机构18上第三组接口自动收纳的作用。
所述连接器机构18包括连接器壳体181;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
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限位孔182,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口183,且所述第一接口183与第一调节槽15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口184,且所述第二接口184与第二调节槽16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外壁且远离第二接口18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接口185,所述第三接口185与第三调节槽17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外壁且远离第一接口18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抗拉伸护套186,且所述抗拉伸护套186的内壁与USB数据线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内壁还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接口183、第二接口184、第三接口185和USB数据线4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连接器壳体181外壁上的第一接口183、第二接口184和第三接口185分别滑动连接在防护圆环11上不同位置的调节槽内,使第一接口183、第二接口184和第三接口185由对应一侧的调节槽水平滑动,用于提高连接器壳体181上的接口自由调节的作用。
所述复位机构19包括轴承191和弹簧壳体194;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
所述轴承191的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联动柱192,且所述轴承191的内壁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联动柱193,所述第一联动柱192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且所述第一联动柱19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盖板112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联动柱193贯穿第三调节腔117、第四调节腔118和限位孔182,且延伸至连接器壳体181的顶端,所述轴承191的底端滑动连接在第一盖板112的顶端,且所述轴承191的顶端滑动连接在第二盖板116的底端,所述弹簧壳体194为开放式圆形结构,且所述弹簧壳体194的内壁设置有恒扭力弹簧195,所述恒扭力弹簧195的一端贯穿弹簧壳体194,且延伸至轴承19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壳体19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112的顶端且远离第一调节腔113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191的外壁为铁金属制成的基体,且所述轴承191的外壁均与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磁性吸合连接。
具体的,所述恒扭力弹簧195持续拉伸轴承191,使轴承191一端的第二联动柱193持续带动连接器壳体181,靠近恒扭力弹簧195,用于连接器壳体181上的接口在每次调节后的复位作用。
所述第二收纳组件2包括第三盖板21;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
所述第三盖板21的直径与防护圆环11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三盖板21的底端与防护圆环1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盖板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组限位块23,三组所述限位块23分别活动卡接在第一调节槽15、第二调节槽16和第三调节槽17的内壁,且三组所述限位块23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接口183、第二接口184和第三接口185的顶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盖板21的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孔22,且所述内螺纹孔22的中轴线与第三盖板2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内螺纹孔2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24,所述螺纹柱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25,所述螺纹柱2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联动块26,所述联动块2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组联动杆27,三组所述联动杆27以联动块26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三组所述联动杆2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抵触环28,所述抵触环28的底端均与第二盖板116的顶端活动接触;
所述第三盖板21的顶端嵌入安装有第一按钮29、第二按钮210和第三按钮211,所述第一按钮29、第二按钮210和第三按钮211以第三盖板2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一按钮29与第一电动推杆119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按钮210与第二电动推杆120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按钮211与第三电动推杆121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三盖板21底端的三组限位块23依次活动卡接在第一调节槽15、第二调节槽16和第三调节槽17的内壁,在提高第一接口183、第二接口184和第三接口185滑动平稳性的同时,提高接头的密封性,使防水防尘的效果提升;
所述调节块25的转动带动抵触环28,使抵触环28的底端与第二盖板116的顶端接触,用于在接口调节后第二联动柱193的端部进行抵触支撑的作用,使调节后的接口处于延伸至外部的状态,所述调节块25的反向转动带动抵触环28,使抵触环28与第二盖板116分离,并配合恒扭力弹簧195,使连接器壳体181处于复位的状态;
所述第一按钮29、第二按钮210和第三按钮211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使每组电动推杆的操控更加方便,通过按钮控制,使得多公头的连接器能够根据需要按压按钮,达到自动切换伸出的连接接口,或者复位收纳的目的。
所述防护组件3包括密封环31;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
所述密封环31的内径与防护圆环11的外径相同,且所述密封环31的内壁与防护圆环11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环31的表面开设有预留槽32,且所述预留槽32与USB数据线4活动卡接,所述密封环31的表面还开设有锁紧槽33,所述锁紧槽33套接在磁性柱111的外侧,且所述磁性柱111与密封环31磁性吸附连接,所述密封环31的外壁还转动连接有线缆架34,且所述线缆架34与USB数据线4活动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架3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丢挂环35。
具体的,所述密封环31滑动连接在防护圆环11的外壁,用于同步闭合第一调节槽15、第二调节槽16和第三调节槽17,使接口在不使用时对三组调节槽进行密封的作用,并通过磁性柱111分别吸附在锁紧槽33的两端,对密封环31进行不同位置的限位作用;
所述线缆架34转动连接在密封环31的外壁,用于将USB数据线4缠绕在密封环31外壁的同时,方便USB数据线4的端部卡接在线缆架34起到稳固的作用,使连接器的收纳效果得到提升;
所述防丢挂环35用于密封环31上移对防护圆环11,以及第三盖板21完成密封套接后,使USB数据线4卡接在线缆架34后,将防丢挂环35与使用者的钥匙扣上的挂钩进行卡接的作用,使该连接器在方便携带的过程中提高防丢失的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公头自切换连接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推动第一联动柱192的端部,使其在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移动;
当第一联动柱192与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一端接触时,使第一接口183由第一调节槽15内向外移出,并通过调节块25的转动带动抵触环28,使抵触环28的底端与第二盖板116的顶端接触,用于在接口调节后第二联动柱193的端部进行抵触支撑的作用,此刻第一接口183处于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且第二接口184和第三接口185处于收纳状态,用于一组接口使用时,其他接口处于保护的状态;
通过调节块25的反向转动带动抵触环28,使抵触环28与第二盖板116分离,用于抵触环28取消与第一联动柱192的抵触作用,并利用恒扭力弹簧195持续拉伸轴承191,使轴承191一端的第二联动柱193持续带动连接器壳体181,靠近恒扭力弹簧195,用于连接器壳体181上的接口在每次调节后的复位作用;
重复以上的操作,并向第一调节腔113的一侧拉动第一联动柱192,使第二接口184处于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且第一接口183和第三接口185处于收纳状态;
重复以上的操作,并向第一调节腔113的另一侧拉动第一联动柱192,使第三接口185处于切换后的工作状态,并且第一接口183和第二接口184处于收纳状态。
在自动切换伸出的连接接口时:
通过第一按钮29、第二按钮210和第三按钮211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使每组电动推杆的操控更加方便,通过按钮控制,使得多公头的连接器能够根据需要按压按钮,达到自动切换伸出的连接接口,或者复位收纳的目的;
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用于推动复位机构19,使其复位机构19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
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19的输出端磁性吸附在复位机构19的外壁时,利用第一电动推杆119的输出端推动复位机构19在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移动,使复位机构19带动连接器机构18向防护圆环11的一侧移动,用于连接器机构18上一组接口自动移出的作用,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19的输出端带动复位机构19反向移动时,使连接器机构18上一组接口自动收纳的作用;
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20的输出端磁性吸附在复位机构19的外壁时,利用第二电动推杆120的回缩带动复位机构19移动至第一调节腔113的一端,使复位机构19带动连接器机构18向防护圆环11的一侧移动,用于连接器机构18上第二组接口自动移出的作用,并通过第二电动推杆120的输出端推动复位机构19反向移动时,使连接器机构18上第二组接口自动收纳的作用;
通过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磁性吸附在复位机构19的外壁时,利用第三电动推杆121的回缩带动复位机构19移动至第一调节腔113的另一端,使复位机构19带动连接器机构18向防护圆环11的一侧移动,用于连接器机构18上第三组接口自动移出的作用,并通过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推动复位机构19反向移动时,使连接器机构18上第三组接口自动收纳的作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纳组件(1)、第二收纳组件(2)和防护组件(3);
所述第一收纳组件(1)包括防护圆环(11)、连接器机构(18)和复位机构(19);所述防护圆环(11)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和第三限位板(14),所述第二限位板(13)与第三限位板(14)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槽(15),所述第一限位板(12)与第二限位板(13)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槽(16),所述第一限位板(12)与第三限位板(14)相邻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槽(17),所述连接器机构(18)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槽(15)、第二调节槽(16)和第三调节槽(17)的内壁,所述复位机构(19)嵌入安装在连接器机构(18)的中轴线中心处,且所述复位机构(19)远离连接器机构(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圆环(11)的底端;
所述第一收纳组件(1)的顶端与第二收纳组件(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组件(3)为环形结构,且所述防护组件(3)的内壁滑动贴合连接在防护圆环(11)的外壁,所述防护圆环(11)的一侧外壁嵌入安装有USB数据线(4),且所述USB数据线(4)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器机构(18)内;
所述防护组件(3)包括密封环(31),所述密封环(31)的内径与所述防护圆环(11)的外径相同,且所述密封环(31)的内壁与防护圆环(11)的外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和第三限位板(14)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和第三限位板(14)以防护圆环(1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10),所述第一通孔(110)的内壁与USB数据线(4)滑动连接,且所述USB数据线(4)的一端与连接器机构(18)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12)的外壁且远离第一通孔(1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性柱(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圆环(11)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112),且所述第一盖板(112)与防护圆环(11)的内壁底端呈同一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盖板(1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所述第二调节腔(114)的一端与第一调节腔(113)的中轴线位置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为拼接而成的T字形结构;
所述防护圆环(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15),且所述限位环(115)位于第一盖板(112)的顶端,所述限位环(1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116),且所述第二盖板(116)的表面开设有第三调节腔(117)和第四调节腔(118),所述第四调节腔(118)的一端与第三调节腔(117)的中轴线位置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三调节腔(117)和第四调节腔(118)为拼接而成的T字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腔(113)、第二调节腔(114)、第三调节腔(117)和第四调节腔(118)的端部均为弧形设置,所述第一调节腔(113)、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均与复位机构(19)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调节腔(117)、第四调节腔(118)的内壁与复位机构(19)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复位机构(19)远离连接器机构(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112)与第二盖板(1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机构(18)包括连接器壳体(181);
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限位孔(182),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口(183),且所述第一接口(183)与第一调节槽(15)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口(184),且所述第二接口(184)与第二调节槽(16)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外壁且远离第二接口(18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接口(185),所述第三接口(185)与第三调节槽(17)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外壁且远离第一接口(18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抗拉伸护套(186),且所述抗拉伸护套(186)的内壁与USB数据线(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81)的内壁还设置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接口(183)、第二接口(184)、第三接口(185)和USB数据线(4)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19)包括轴承(191)和弹簧壳体(194);
所述轴承(191)的内壁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联动柱(192),且所述轴承(191)的内壁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联动柱(193),所述第一联动柱(192)滑动连接在第一调节腔(113)和第二调节腔(114)的内壁,且所述第一联动柱(19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盖板(112)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联动柱(193)贯穿第三调节腔(117)、第四调节腔(118)和限位孔(182),且延伸至连接器壳体(181)的顶端,所述轴承(191)的底端滑动连接在第一盖板(112)的顶端,且所述轴承(191)的顶端滑动连接在第二盖板(116)的底端,所述弹簧壳体(194)为开放式圆形结构,且所述弹簧壳体(194)的内壁设置有恒扭力弹簧(195),所述恒扭力弹簧(195)的一端贯穿弹簧壳体(194),且延伸至轴承(19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壳体(19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112)的顶端且远离第一调节腔(113)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纳组件(2)包括第三盖板(21);
所述第三盖板(21)的直径与防护圆环(11)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三盖板(21)的底端与防护圆环(1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盖板(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组限位块(23),三组所述限位块(23)分别活动卡接在第一调节槽(15)、第二调节槽(16)和第三调节槽(17)的内壁,且三组所述限位块(23)的端部分别与第一接口(183)、第二接口(184)和第三接口(185)的顶端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盖板(21)的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孔(22),且所述内螺纹孔(22)的中轴线与第三盖板(2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内螺纹孔(2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24),所述螺纹柱(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25),所述螺纹柱(2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联动块(2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块(2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三组联动杆(27),三组所述联动杆(27)以联动块(26)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三组所述联动杆(27)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抵触环(28),所述抵触环(28)的底端均与第二盖板(116)的顶端活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圆环(11)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均位于限位环(115)的底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的中轴线与第二调节腔(114)的中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位于复位机构(19)的顶端,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20)、第三电动推杆(121)均与第一调节腔(113)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20)位于第一调节腔(11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21)位于第一调节腔(11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均靠近防护圆环(11)的中轴线中心处,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19)、第二电动推杆(120)和第三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强力磁铁块。
CN202320134263.6U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Active CN219554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4263.6U CN219554003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4263.6U CN219554003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4003U true CN219554003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1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4263.6U Active CN219554003U (zh) 2023-01-12 2023-01-12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4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93663B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CN111370937A (zh) 一种计算机用防水防误拔插座及插头
CN210957603U (zh) 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用线缆保护装置
CN106058567B (zh) 磁性插头与插座
CN203707514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19554003U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
CN106953206A (zh) 弹簧穿设在顶销内的弹出插头
CN111244703A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
EP3858741A1 (en) Storage box and gimbal assembly having same
CN105762549A (zh) 抵杆式插座和插头
CN219627051U (zh) 一种可伸缩数据线
CN213150602U (zh) 一种电力自动化控制及综合保护设备
CN116132780A (zh) 一种锁止装置、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0197602U (zh) 一种多功能模块设计室温控制设备
CN219659868U (zh) 一种抗干扰无线话筒
CN217984839U (zh) 便于携带的可程控交流电源
CN208835321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及供电系统
CN215345420U (zh) 一种水电站用远程控制装置
DE69505879D1 (de) Omnidirektionale elektrische Stecker mit mehr Phasen
CN212517693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效果的安全智能插座
CN212158854U (zh) 一种智能温度变送器
CN214957470U (zh) 一种高安全性安防电源
CN116845634B (zh) 一种pd充电器
CN213124990U (zh) 一种会议室用多媒体面板插座
CN212542823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