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7844U - 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 Google Patents

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7844U
CN219547844U CN202320796306.7U CN202320796306U CN219547844U CN 219547844 U CN219547844 U CN 219547844U CN 202320796306 U CN202320796306 U CN 202320796306U CN 219547844 U CN219547844 U CN 219547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cofferdam
foundation
cofferdam body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63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汉波
张炜
代加林
李洲
罗仑博
张泽超
于光明
王卫
李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7963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7844U/zh
Priority to JP2023001469U priority patent/JP3242604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7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7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包括围堰本体,围堰本体为中空结构;筒型基础,设有至少两个,筒型基础包含筒体和位于筒体顶端的筒盖,筒型基础设置有抽水管,抽水管与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抽水管适于与排注水系统连接,抽水管设置有开关阀;各个筒型基础与围堰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筒型基础吸附于海床,为围堰本体提供抗拔力和抗倾覆力矩,围堰本体插入后不易晃动,密封效果出色,一体式的围堰可整体下沉,不同筒型基础通过排水量调整,还能避免围堰本体倾斜,提高了围堰本体内部作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安装围堰施工耗时短,步骤简单。

Description

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背景技术
围堰是用在指在桥梁工程、水利工程及近海工程中施工过程中,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钢板桩围堰是最常用的一种板桩围堰,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其截面有直板形、槽形及Z形等,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常见的有拉尔森式,拉克万纳式等。
钢板桩围堰由若干钢板桩组拼围成,组拼时需要在锁口内涂抹防水混合物,保证相邻钢板桩密封连接,施工时,在垂直导向设备导向下,一般先将全部钢板桩逐根或逐组插打至稳定深度,然后依次将钢板桩打入至设计深度,以形成稳定的密闭空间,在插打过程中,还需随时检查其平面位置是否正确,桩身是否垂直,发现倾斜应立即纠正或拔起重插,施工步骤繁琐,耗时长,完工后,围堰依赖大型起重设备将钢板桩拔出,难以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围堰安装步骤繁琐、耗时长且调平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的一种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包括:
围堰本体,所述围堰本体为中空结构;
筒型基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筒型基础包含筒体和位于所述筒体顶端的筒盖,所述筒型基础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与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抽水管适于与排注水系统连接,所述抽水管设置有开关阀;
各个所述筒型基础与所述围堰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围堰本体为圆筒结构。
可选的,所述筒型基础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筒型基础绕所述围堰本体的外周均匀排布。
可选的,所述筒型基础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筒型基础绕所述围堰本体的外周均匀排布。
可选的,所述围堰本体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筒型基础的底部高度。
可选的,所述筒盖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围堰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筒型基础和/或所述筒型基础与所述围堰本体的支架。
可选的,所述围堰本体的周侧固定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环绕所述围堰本体的外周。
可选的,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围堰本体与所述筒型基础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筒型基础连接。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围堰本体上的设置高度不同,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筒型基础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筒型基础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围堰本体为中空结构,筒型基础与围堰本体连接,筒型基础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顶端的筒盖,筒型基础设置有抽水管,抽水管与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安装时,在目标地点下放围堰本体,并使筒型基础的底端与海床面接触,排注水系统经由抽水管将筒型基础内部的积水抽出,使筒型基础在内外压差作用下下沉,并带动围堰本体插入海床,围堰本体就位后关闭排水管阀门,使筒型基础吸附于海床,为围堰本体提供抗拔力和抗倾覆力矩,筒型基础配合围堰本体安装,保证了围堰本体插入深度,围堰本体插入后不易晃动,密封效果出色,一体式的围堰可整体下沉,不同筒型基础通过排水量调整,还能避免围堰本体倾斜,提高了围堰本体内部作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安装围堰施工耗时短,步骤简单。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围堰本体为圆筒结构,利于筒型基础围绕其周侧布置,使不同数量的筒型基础与围堰本体连接时均能均匀排布。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围堰本体的底部高度高于筒型基础的底部高度,保证围堰本体下放时筒型基础先与海床底部接触,并通过排水为围堰本体提供下沉动力,围堰本体下沉深度相较筒型基础浅,利于后期筒型基础注水顶升后回收围堰本体。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支架能够使筒型基础与围堰本体保持一定间距,以使筒型基础为围堰本体提供更大的抗倾覆力矩,围堰本体就位后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筒盖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与围堰本体连接,当安装部与围堰本体间设置有中间连接件时,能够避免在筒型基础与围堰本体下沉过程中,中间连接件妨碍筒型基础与围堰本体下沉,对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的安装产生干扰。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加强筋能够加强围堰本体的结构强度,使围堰本体就位后不易在海水压力作用下变形。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支架连接围堰本体时与加强筋连接,连接可靠且能够减少对围堰本体表面的损伤。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在围堰本体上设置高度不同的两个加强筋,筒型基础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分别与不同的加强筋连接,使筒型基础与围堰本体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可向筒型基础的内部打气,将筒型基础内的部分水体排出,以实现围堰的自浮,围堰整体能够拖航移动,简化了运输流程、降低了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5的正视图;
图8为图5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围堰本体;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20、筒型基础;21、筒体;22、筒盖;221、竖杆;23、抽水管;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3、第三支架;40、海床面;51、施工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包括:
围堰本体10,围堰本体10为中空结构;
筒型基础20,设有至少两个,筒型基础20包含筒体21和位于筒体21顶端的筒盖22,筒型基础20设置有抽水管23,抽水管23与筒体21的内部空间连通,抽水管23适于与排注水系统连接,抽水管23设置有开关阀;
各个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连接。
本实施例中,围堰本体10为中空结构,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连接,筒型基础20包括筒体21和位于筒体21顶端的筒盖22,筒型基础20设置有抽水管23,抽水管23与筒体21的内部空间连通,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安装时,在目标地点下放围堰本体10,并使筒型基础20的底端与海床面40接触,排注水系统经由抽水管23将筒型基础20内部的积水抽出,使筒型基础20在内外压差作用下下沉,并带动围堰本体10插入海床,围堰本体10就位后关闭排水管阀门,使筒型基础20吸附于海床,为围堰本体10提供抗拔力和抗倾覆力矩,筒型基础20配合围堰本体10安装,保证了围堰本体10插入深度,围堰本体10插入后不易晃动,密封效果出色,一体式的围堰可整体下沉,不同筒型基础20通过排水量调整,还能避免围堰本体10倾斜,提高了围堰本体10内部作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安装围堰施工耗时短,步骤简单。
本实施例中,对围堰本体10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安装就位后内部能够形成隔水空间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围堰本体10为方管结构,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1,围堰本体10为圆筒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围堰本体10为圆筒结构,利于筒型基础20围绕其周侧布置,使不同数量的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连接时均能均匀排布。
本实施例中,对筒型基础20相对围堰本体10的布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筒型基础20可以是布置在围堰本体10的内侧,也可以是布置在围堰本体10的外侧,不占用围堰本体10的内部空间,方便后续施工作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围堰本体10的底部高度高于筒型基础20的底部高度。
本实施方式中,围堰本体10的底部高度高于筒型基础20的底部高度,保证围堰本体10下放时筒型基础20先与海床底部接触,并通过排水为围堰本体10提供下沉动力,围堰本体10下沉深度相较筒型基础20浅,利于后期筒型基础20注水顶升后回收围堰本体10。
本实施例中,对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的连接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筒型基础20直接固定在围堰本体10的表面;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通过支架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支架能够使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保持一定间距,以使筒型基础20为围堰本体10提供更大的抗倾覆力矩,围堰本体10就位后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易于理解的,相邻的两个筒型基础20同样可以通过支架连接,使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筒盖22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与围堰本体10连接。具体的,参考图2,安装部可以是固定在筒盖22顶端的竖杆221,支架的一端与一筒型基础20的竖杆221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围堰本体10的表面连接。当然,也可以是支架连接不同筒型基础20的竖杆221,以实现不同筒型基础20间的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筒盖22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与围堰本体10连接,当安装部与围堰本体10间设置有中间连接件时,能够避免在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下沉过程中,中间连接件妨碍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下沉,对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的安装产生干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围堰本体10的周侧固定有加强筋,加强筋环绕围堰本体10的外周,具体的,加强筋为加筋环。
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能够加强围堰本体10的结构强度,使围堰本体10就位后不易在海水压力作用下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连接围堰本体10与筒型基础20时,支架的一端与加强筋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筒型基础20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支架连接围堰本体10时与加强筋连接,连接可靠且能够减少对围堰本体10表面的损伤。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在围堰本体10上的设置高度不同,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第一支架31的一端与第一加强筋11连接,第一支架31的另一端与筒型基础20连接,第二支架32的一端与第二加强筋12连接,第二支架32的另一端与筒型基础20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在围堰本体10上设置高度不同的两个加强筋,筒型基础20设置的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分别与不同的加强筋连接,使筒型基础20与围堰本体10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架33,相邻的两个筒型基础20通过第三支架33连接。
本实施例中,对与围堰本体10连接的筒型基础2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数量大于等于两个,能够为围堰本体10提供抗拔力和抗倾覆力矩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筒型基础20的数量为三个,参考图1和图4,筒型基础20绕围堰本体10的外周均匀排布,三个筒型基础20协同配合,能够使围堰本体10平稳下沉且不易倾倒。
具体的,围堰本体10的壁厚为15mm-50mm,直径根据应用条件设置为10m-40m,其总高度为6m-20m,围堰本体10外表面设置多道加强筋,以增强围堰本体10刚性,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与围堰本体10均采用焊接固定。
筒型基础20的筒盖22焊接固定有竖杆221,其直径为80mm-400mm,壁厚为20mm-40mm,长度为4m-10m,在其高度1m-3m处焊接固定有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和第三支架33,支架均采用截面为矩形的方管,其壁厚为5mm-30mm,其截面尺寸视围堰本体10的具体尺寸而定,第一加强筋11的位置位于围堰本体10顶部下方1m-3m处,与第一支架31焊接连接,第一加强筋11的宽度为800mm-2000mm,厚度为20mm-50mm,环绕围堰本体10并与其固定,为钢制材料,第二支架32的另一端与同一高度的第二加强筋12焊接固定,第二加强筋12的宽度为800mm-2000mm,厚度为20mm-50mm,环绕围堰本体10并与其固定,为钢制材料,相邻的两个筒型基础20通过第三支架33固定。
筒型基础20为钢制圆筒结构,其筒盖22的壁厚为20mm-50mm,筒体21的壁厚为15mm-35mm,其直径为6m-20m,高度为4m-15m,筒盖22设有多个抽水管23,用于筒型基础20抽水下沉安装及顶升回收,在完成筒型基础20安装后关闭抽水管23上的阀门保持筒型基础20内部密闭。
围堰本体10的底端比筒型基础20的筒盖22低1m-3m,围堰本体10通过筒型基础20下沉,贯入海床面40以下1m-3m,以实现围堰本体10内外海水不连通。
在完成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的安装后,参考图3,对围堰本体10内部进行抽水,并对内部淤泥进行开挖,最终在施工坑51内进行水下构筑物施工建造。
此外,本实施例中,可向筒型基础20的内部打气,将筒型基础20内的部分水体排出,以实现围堰的自浮,围堰整体能够拖航移动,简化了运输流程、降低了运输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筒型基础20的数量为四个,筒型基础20绕围堰本体10的外周均匀排布,四个筒型基础20协同配合,能够使围堰本体10平稳下沉且不易倾倒。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堰本体(10),所述围堰本体(10)为中空结构;
筒型基础(20),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筒型基础(20)包含筒体(21)和位于所述筒体(21)顶端的筒盖(22),所述筒型基础(20)设置有抽水管(23),所述抽水管(23)与所述筒体(21)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抽水管(23)适于与排注水系统连接,所述抽水管(23)设置有开关阀;
各个所述筒型基础(20)与所述围堰本体(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本体(10)为圆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基础(20)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筒型基础(20)绕所述围堰本体(10)的外周均匀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基础(20)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筒型基础(20)绕所述围堰本体(10)的外周均匀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本体(10)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筒型基础(20)的底部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22)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围堰本体(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还包括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筒型基础(20)和/或所述筒型基础(20)与所述围堰本体(10)的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本体(10)的周侧固定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环绕所述围堰本体(10)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围堰本体(10)与所述筒型基础(20)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筒型基础(2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所述第一加强筋(11)和所述第二加强筋(12)在所述围堰本体(10)上的设置高度不同,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11)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1)的另一端与所述筒型基础(20)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12)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2)的另一端与所述筒型基础(20)连接。
CN202320796306.7U 2023-04-11 2023-04-11 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Active CN219547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6306.7U CN219547844U (zh) 2023-04-11 2023-04-11 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JP2023001469U JP3242604U (ja) 2023-04-11 2023-04-28 マルチバケット基礎一体化コファダ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6306.7U CN219547844U (zh) 2023-04-11 2023-04-11 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7844U true CN219547844U (zh) 2023-08-18

Family

ID=86899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6306.7U Active CN219547844U (zh) 2023-04-11 2023-04-11 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42604U (zh)
CN (1) CN21954784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42604U (ja) 202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12860A1 (zh) 一种桩筒复合桁架式海上风机基础及其施工工艺
CN110761286A (zh) 一种负压筒式先桩法导管架打桩定位导向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19547844U (zh) 多筒基础一体化围堰
CN103031853B (zh) 海底储油系统
CN112878353B (zh) 应用于海上风机桩桶复合基础的反滤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9315775U (zh) 多筒基础围堰
CN101298765B (zh) 一种新的独柱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1200388U (zh) 一种负压筒式先桩法导管架打桩定位导向装置
CN115652984A (zh) 一种海上风电筒形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4658026B (zh) 一种海上风电根式单桩基础、根键斜推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3638441A (zh) 一种桩桶组合式导管架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82719A (zh) 一种地下室基础抗浮桩
CN220266610U (zh) 一种基坑内局部降水结构
CN114892709B (zh) 一种坐滩式导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18713255U (zh) 近海风力发电机吸力桩桶组合结构基础
CN212506192U (zh) 一种桩桶组合式导管架支撑结构
CN115030200B (zh) 一种近岸侧水中桥梁基础施工一体式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6108449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
CN117005453A (zh) 一种单桩基础和沉桩方法
CN221001044U (zh) 深基坑的防护装置
CN216920396U (zh) 一种具有缓冲海浪冲击的海上风电设施围堰
CN115522564A (zh) 近海风力发电机吸力桩桶组合结构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3267988U (zh) 建设海上基础用的防沉件及导管架组件
CN218405376U (zh) 水力辅助成桩自动密实桩孔的h型钢板桩
CN212772426U (zh) 一种基坑排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