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6341U - 绕线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绕线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6341U
CN219546341U CN202320173832.8U CN202320173832U CN219546341U CN 219546341 U CN219546341 U CN 219546341U CN 202320173832 U CN202320173832 U CN 202320173832U CN 219546341 U CN219546341 U CN 219546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riven
transition
wheel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38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鲍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huny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huny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huny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huny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38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6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6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6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绕线传动机构,包括横面底座、竖面支座、电机、主动轴、主动轮、从动轴、从动轮、绕线杆和主动皮带,固定于横面底座上的电机输出端与主动轴固定,主动轴转动连接于竖面支座上,主动轮固定在主动轴外表面,多组从动轴转动连接于竖面支座上,位于竖面支座另一侧的多组绕线杆分别固定于相应从动轴上,从动轮固定在从动轴外表面,每组从动轴上还设置有辅助轮,主动皮带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该从动轮后侧的辅助轮与相邻辅助轮之间通过从动皮带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皮带数量,将现有的多组从动轮作用力全部集中于一组皮带上变为多组皮带分开承受,对皮带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提高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绕线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绕线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绕线过程中,会通过电机驱动机构对绕线杆进行驱动,令绕线杆转动进行绕线,然而在现有工作中,由于进行绕线的绕线杆有多组,因此需要驱动多组绕线杆进行转动绕线,并且为保证同步绕线,提高效率,通常会采用一组皮带、一组主动轮以及与绕线杆对应数量的从动轮来进行配合传动,实现多组绕线杆的同步转动;
然而采用一组皮带对多组绕线杆进行同步传动,由于需要通过与每组从动轮产生摩擦,进而来带动多组绕线杆转动,在力的相互作用下,对于皮带的摩擦也是多组多位置的,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可能会令该组皮带损坏,相对寿命较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相对提高皮带使用寿命的绕线传动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绕线传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多组绕线杆同步转动绕线的传动机构采用一组皮带传动,可能因多组和多位置摩擦力作用导致皮带损坏,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绕线传动机构,包括横面底座、竖面支座、电机、主动轴、主动轮、从动轴、从动轮、绕线杆和主动皮带,固定于横面底座上的电机输出端与主动轴固定,主动轴转动连接于竖面支座上,主动轮固定在主动轴外表面,多组从动轴转动连接于竖面支座上,位于竖面支座另一侧的多组绕线杆分别固定于相应从动轴上,从动轮固定在从动轴外表面,每组从动轴上还设置有辅助轮,主动皮带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该从动轮后侧的辅助轮与相邻辅助轮之间通过从动皮带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增设了皮带的数量,从现有的一组皮带直接带动所有的绕线杆同步传动变为多组皮带分组传动,如此便分摊了多组从动轮对皮带的摩擦力,避免所有的从动轮对皮带的作用力全部集中于一组皮带上而导致该组皮带损坏,进而间接的实现对皮带的保护,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与主动皮带连接的从动轮设置为一组,该组从动轮位于竖面支座最外侧的从动轴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竖面支座上转动连接有一组过渡转轴,该组过渡转轴上固定有第一过渡轮和第二过渡轮;第一过渡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主动皮带连接,第二过渡轮与最外侧从动轴上的从动轮通过过渡皮带连接;该组从动轮后侧的辅助轮与相邻辅助轮之间通过从动皮带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与主动皮带连接的从动轮设置为两组,该两组从动轮位于竖面支座上任意相邻的两组从动轴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竖面支座上转动连接有两组过渡转轴,两组过渡转轴上均固定有第一过渡轮和第二过渡轮;两组第一过渡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主动皮带连接,两组第二过渡轮分别与相邻两组从动轴上的从动轮通过过渡皮带连接;该两组从动轴上的辅助轮分别与各自相邻的辅助轮通过从动皮带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主动轮两侧的竖面支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张紧轮;位于两组第一过渡轮之间的竖面支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张紧轮;与过渡皮带连接的相邻两组从动轮之间设置有第三张紧轮,第三张紧轮转动连接在竖面支座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主动轮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渡轮的直径,第二过渡轮的直径大于第一过渡轮的直径,第一过渡轮的直径大于从动轮的直径,从动轮的直径等于辅助轮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单组皮带同时传动所有从动轮的基础上,增设了从动皮带,通过增加皮带数量,来实现分组传动,将现有的多组从动轮作用力全部集中于一组皮带上变为多组皮带分开承受,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多组多位置摩擦力作用于同一皮带而导致皮带损坏的情况,对皮带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提高了皮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直径的主动轮、过渡轮和从动轮的设计,实现分组分级传动,并且不同直径,转速不同,实现多级变速;
本实用新型通过张紧轮的设计,对主动皮带、从动皮带和过渡皮带进行压紧,令皮带处于张紧状态,一定程度上令皮带传动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组件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4幅示意图中的零件标号所表示的名称如下:
100、横面底座;110、竖面支架;120、电机;130、主动轴;131、主动轮;140、过渡转轴;141、第一过渡轮;142、第二过渡轮;150、主动皮带;160、从动轴;161、从动轮;162、辅助轮;170、过渡皮带;180、从动皮带;190、绕线杆;210、第一张紧轮;220、第二张紧轮;230、第三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如图1-4所示,绕线传动机构,包括横面底座100、竖面支座110、电机120、主动轴130、主动轮131、从动轴160、从动轮161、绕线杆190和主动皮带150,固定于横面底座100上的电机120输出端与主动轴130固定,主动轴130转动连接于竖面支座110上,主动轮131固定在主动轴130外表面,多组从动轴160转动连接于竖面支座110上,位于竖面支座110另一侧的多组绕线杆190分别固定于相应从动轴160上,从动轮161固定在从动轴160外表面,位于从动轴160和主动轴130之间的竖面支座110上转动连接有两组对称的过渡转轴140,每组过渡转轴140外表面固定有第一过渡轮141和第二过渡轮142,主动轮131和两组第一过渡轮141之间通过主动皮带150连接,通过电机120工作带动主动轴130和主动轮131转动,在主动皮带150的传动作用下,带动两组第一过渡轮141以及过渡转轴140同步转动。
其中主动轮131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渡轮142的直径,第二过渡轮142的直径大于第一过渡轮141的直径,由此可以得到第一过渡轮141和第二过渡轮142的转速比主动轮131的转速要快。
如图3和图4所示,该传动机构上设置有12组从动轴160和绕线杆190,每组从动轴160上均固定有一组从动轮161和一组辅助轮162,其中第4组辅助轮162和第5组辅助轮162与同侧的第二过渡轮142之间通过过渡皮带170连接,第8组辅助轮162和第9组辅助轮162与同侧的另一第二过渡轮142之间通过另一过渡皮带170连接,如此,在第二过渡轮142随着第一过渡轮141一同转动的基础上,在过渡皮带170传动下,第4组、第5组、第8组和第9组的辅助轮162随之同步转动。
紧接着在第5组从动轮161与第6组从动轮161之间通过从动皮带180连接,第4组从动轮161与第3组从动轮161之间通过另一从动皮带180连接,第3组辅助轮162与第2组辅助轮162之间通过另一从动皮带180连接,第2组从动轮161与第1组从动轮161之间通过另一从动皮带180连接,另一侧的第7组、第8组、第9组、第10组、第11组以及第12组之间的传动连接方式与上面的对称设置,因此实现对上述12组从动轴160以及绕线杆190的同步传动转动。
其中,第一过渡轮141的直径大于从动轮161的直径,从动轮161的直径等于辅助轮162的直径,由此可见,从动轴160和绕线杆190的转动速度要快于第一过渡轮141和第二过渡轮142的转动速度,第一过渡轮141和第二过渡轮142的转动速度快于主动轮131的转动速度,因此实现分组分级变速。
同时,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位于主动轮131两侧的竖面支座11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张紧轮210;位于两组第一过渡轮141之间的竖面支座110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张紧轮220;与过渡皮带170连接的相邻两组从动轮161之间设置有第三张紧轮230,第三张紧轮230转动连接在竖面支座110上,通过上述张紧轮的设计,令主动皮带150、从动皮带180和过渡皮带170被压紧,进而令皮带处于张紧状态,一定程度上令皮带传动更稳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绕线传动机构,包括横面底座(100)、竖面支座(110)、电机(120)、主动轴(130)、主动轮(131)、从动轴(160)、从动轮(161)、绕线杆(190)和主动皮带(150),固定于横面底座(100)上的电机(120)输出端与主动轴(130)固定,主动轴(130)转动连接于竖面支座(110)上,主动轮(131)固定在主动轴(130)外表面,多组从动轴(160)转动连接于竖面支座(110)上,位于竖面支座(110)另一侧的多组绕线杆(190)分别固定于相应从动轴(160)上,从动轮(161)固定在从动轴(160)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每组从动轴(160)上还设置有辅助轮(162),主动皮带(150)连接主动轮(131)和从动轮(161),该从动轮(161)后侧的辅助轮(162)与相邻辅助轮(162)之间通过从动皮带(18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与主动皮带(150)连接的从动轮(161)设置为一组,该组从动轮(161)位于竖面支座(110)最外侧的从动轴(16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竖面支座(110)上转动连接有一组过渡转轴(140),该组过渡转轴(140)上固定有第一过渡轮(141)和第二过渡轮(142);第一过渡轮(141)与主动轮(131)之间通过主动皮带(150)连接,第二过渡轮(142)与最外侧从动轴(160)上的从动轮(161)通过过渡皮带(170)连接;该组从动轮(161)后侧的辅助轮(162)与相邻辅助轮(162)之间通过从动皮带(18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与主动皮带(150)连接的从动轮(161)设置为两组,该两组从动轮(161)位于竖面支座(110)上任意相邻的两组从动轴(16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竖面支座(110)上转动连接有两组过渡转轴(140),两组过渡转轴(140)上均固定有第一过渡轮(141)和第二过渡轮(142);两组第一过渡轮(141)与主动轮(131)之间通过主动皮带(150)连接,两组第二过渡轮(142)分别与相邻两组从动轴(160)上的从动轮(161)通过过渡皮带(170)连接;该两组从动轴(160)上的辅助轮(162)分别与各自相邻的辅助轮(162)通过从动皮带(18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主动轮(131)两侧的竖面支座(110)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张紧轮(210);位于两组第一过渡轮(141)之间的竖面支座(110)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张紧轮(220);与过渡皮带(170)连接的相邻两组从动轮(161)之间设置有第三张紧轮(230),第三张紧轮(230)转动连接在竖面支座(1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绕线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主动轮(131)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渡轮(142)的直径,第二过渡轮(142)的直径大于第一过渡轮(141)的直径,第一过渡轮(141)的直径大于从动轮(161)的直径,从动轮(161)的直径等于辅助轮(162)的直径。
CN202320173832.8U 2023-02-10 2023-02-10 绕线传动机构 Active CN219546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832.8U CN219546341U (zh) 2023-02-10 2023-02-10 绕线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832.8U CN219546341U (zh) 2023-02-10 2023-02-10 绕线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6341U true CN219546341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1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3832.8U Active CN219546341U (zh) 2023-02-10 2023-02-10 绕线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6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46341U (zh) 绕线传动机构
CN200961164Y (zh) 细纱机的锭子传动装置
CN2470321Y (zh) 一种飞叉式绕线机
CN2826088Y (zh) 利用杠杆增力的传动机构
CN2550090Y (zh) 钢塑复合管钢丝缠绕装置
CN2820939Y (zh) 金属丝双捻机过线同步转子
CN213846485U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绕线装置
CN201024357Y (zh) 高速制股机
CN201634271U (zh) 多卷辊并丝机
CN216688481U (zh) 一种四捻锭子传动机构
CN2663490Y (zh) 捻股机
CN2576699Y (zh) 电动投影机升降吊架
CN113187685A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2727041Y (zh) 无铁芯无刷电动轮毂
CN209587065U (zh) 制粒机复合传动装置
CN212792461U (zh) 一种铜线收线装置
CN220998686U (zh) 一种电力工程绕线绞磨机
CN209762154U (zh) 一种玻璃钢缠绕机床头三轴同步带变速箱系统
CN220055450U (zh) 一种用于配合收卷轻型电线的双自由度机械臂
CN213387192U (zh) 一种绞铜机用绕线装置
CN213134521U (zh) 一种储线拉拔卷筒
CN2420702Y (zh) 滚动式广告机
CN218754164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纤维纺织装置
CN220866777U (zh) 一种线缆收卷的自动排线结构
CN216807096U (zh) 一种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