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4594U -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4594U
CN219534594U CN202320749147.5U CN202320749147U CN219534594U CN 219534594 U CN219534594 U CN 219534594U CN 202320749147 U CN202320749147 U CN 202320749147U CN 219534594 U CN219534594 U CN 219534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on
connecting plate
battery cell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91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娟
王乾
李雪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91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4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4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4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单体电池包括:底托板、壳体以及电芯,壳体包括底壁和底壁,侧壁和底壁围设形成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底壁与开口相对;电芯设置在容纳腔内;底托板设置于容纳腔内,底托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弹性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电芯相对底壁的一面抵接,第二连接板与底壁抵接。这样,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两者弹性连接,可以自动调节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第一连接板始终保持与电芯抵接,以及第二连接板始终保持与壳体的底壁抵接,以便电芯通过底托板与壳体进行热交换,提高单体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的应用市场在不断扩大,电池模块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对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将电池模块中的单体电池倒置放置,可以提高整个电池模块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
目前,单体电池主要包括电芯和壳体,电芯装在壳体的内部,电芯边缘和壳体底部内的转角处会发生干涉,导致电芯的极片容易产生断裂、析锂和短路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通常会在电芯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设置底托板,避免电芯和壳体内部发生干涉。
然而,单体电池在倒置放置使用过程中,电芯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之间会产生空隙,导致底托板无法与电芯和壳体保持有效接触,不利于电芯通过壳体向外导热,影响了单体电池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至少解决单体电池在倒置放置使用过程中,底托板无法与电芯和壳体保持有效接触,不利于电芯通过壳体向外导热,影响单体电池的使用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单体电池,包括:底托板、壳体以及电芯,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围设形成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底壁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底托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底托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电芯朝向所述底壁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底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底托板还包括连接件,沿所述开口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沿着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沿着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三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应,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或者,
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所述连接件至少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和/或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呈弯折状且具有弹性。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形成夹角α,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形成夹角β,其中0°<α<75°,0°<β<75°。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三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底托板还包括连接件,沿所述开口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沿着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沿着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三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应,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或者,所述连接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所述连接件具有弹性。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三侧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件,剩余的连接件相互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底托板还包括:弯折板,所述弯折板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方形延伸的第五侧和第六侧,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三侧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件,剩余的连接件相互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五侧上,所述第六侧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弧形,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拱起。
可选地,所述底托板为一体式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块,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成容纳所述单体电池的安装腔,所述单体电池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单体电池的底壁远离所述底板使得所述单体电池倒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电芯,在电芯与壳体的底壁之间设置底托板,底托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弹性连接,在单体电池使用过程中,当电芯与壳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基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是弹性连接的方式,可以自动调节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第一连接板始终保持与电芯抵接,以及第二连接板始终保持与壳体的底壁抵接,以便电芯通过底托板与壳体进行热交换,提高单体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底托板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图2中底托板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图2中底托板的右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底托板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中底托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底托板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底托板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种底托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底托板的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底托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底托板;110:第一连接板;A:第一侧;B:第二侧;120:第二连接板;C:第三侧;D:第四侧;130:连接件;130a:第一端;130b:第二端;140:弯折板;E:第五侧;F:第六侧;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101:流通孔;200:壳体;201:容纳腔;202:开口;203:底壁;300:电芯;400:主体;401:底板;402: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包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和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单体电池,包括:底托板100、壳体200以及电芯300,所述壳体200包括底壁203和侧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203围设形成容纳腔201和与所述容纳腔201连通的开口202,所述底壁203与所述开口202相对,底壁203位于容纳腔201内远离开口202的一端;电芯300设置在容纳腔201内;底托板100设置于容纳腔201内,底托板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弹性连接,第一连接板110与电芯300相对底壁203的一面抵接,第二连接板120与底壁203抵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在连接处呈弯折结构,且在弯折处具有弹性,使得第一连接板110可以相对第二连接板120弹开或者靠近,以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第一连接板110始终保持与电芯300抵接,以及第二连接板120始终保持与壳体200的底壁203抵接,电芯300通过底托板100与壳体200进行热交换,提高单体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性能。
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单体电池包括壳体200以及安装在壳体200内的电芯300,在电芯300与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设置底托板100,底托板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连接件130,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分别与连接件130。连接件130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的连接处呈弯折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随着作用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上的作用力的大小,调节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如图1所示,单体电池包括底托板100、壳体200和电芯300,底托板100和电芯300均安装在壳体200的容纳腔201内,底托板100设置在电芯300和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单体电池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震动或冲击等影响,电芯300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使得电芯300与壳体200的底壁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如果底托板100的形状固定不变,在底托板100与电芯300之间,或者底托板100与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会出现间隙,由于该间隙的存在,影响了电芯300与壳体200之间的热传递,不利于单体电池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相同,从而保证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均有相同的力学强度。具体地,厚度值可以设置为0.01mm-3mm。具体地,连接件13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与第一连接板110或第二连接板120的厚度相同。
当然,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以及连接件130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厚度,具体的厚度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2至图9所示,定义底壁203朝向开口20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连接板110、所述连接件13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0三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能很好的增强连接件130对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的支撑能力,使得第一连接板110很好的和卷芯接触,而第二连接板120很好的和底壁203接触。
具体地,如图2至图9所示,壳体200的底壁203至开口20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即沿着所述开口202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交于第一方向X。如图2所示,沿第二方向Y,第一连接板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第二连接板1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C和第四侧D,其中,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应,即第一侧A和第三侧C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中轴线的同一侧,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应,即第二侧B和第四侧D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中轴线的同一侧。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连接件130沿着第二方向Y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A,另一端连接于第四侧D;或者,连接件130沿着第二方向Y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侧B,另一端连接于第三侧C。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设置一个连接件130,将连接件13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连接,连接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连接,或者,连接件13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连接件13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这样,由第一连接板110、连接件130和第二连接板120形成多层的折叠结构,该折叠结构的底托板100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从而在电芯300与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距离产生变化时,通过折叠结构的底托板100的弹性变形,可以使第一连接板110始终保持与电芯300抵接,以及第二连接板120始终保持与壳体200底壁203抵接。
具体地,由第一连接板110、连接件130和第二连接板120依次连接可以形成“Z”字形或类似“Z”字形的折叠结构,该折叠结构受压后具有弹性回弹力,在弹性回弹力作用下,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间距,以适应电芯300与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的间距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可以设置多个连接件130,多个连接件130相互连接形成折叠结构,其中,连接件130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30至少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的连接处,和/或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0的连接处呈弯折状且具有弹性。
可选地,连接件130为一些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可弯折性能、或者弹性、或者同时具备可弯折性能和弹性。
具体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聚丙烯、聚乙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者一些其他的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基于连接件130具有可弯折性能或者弹性性能的基础上,其被弯折之后,连接件130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的连接处呈弯折且具有弹性,松开后回弹,使得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被弹开。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底托板100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即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连接件130一体成型,且均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或者可弯折的材料制成。即底托板100是一块整体的板体结构,第一连接板110弯折之后继续延伸获得连接件130,连接件130继续弯折并延伸获得第二连接板120。第一连接板110、所述连接件13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0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连接件130可以进一步加入具备导热性能的材料,例如,可以选用添加氧化铝、氧化硅、云母、陶瓷、玻璃、石棉等导热材料。
请参阅图2,所述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形成夹角α,所述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0形成夹角β,其中0°<α<75°,0°<β<75°,夹角α和夹角β设置在该范围内,使得连接件130对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具有较好的弹性支撑力,保证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能分别和电芯底部以及内壁203很好的接触。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连接件130均设有供电解液流通的流通孔101,连接件130上的流通孔10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上的流通孔101错开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连接件130上设置流通孔101,以便电解液通过流通孔101在壳体200和电芯300之间流动,通过设置连接件130上的流通孔10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上的流通孔101错开,可以避免电芯300与壳体200之间直接连通造成的短路问题,增加电解液的流动性能。
具体地,通过分别在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连接件130上开设流通孔101,以供电解液流通。其中,设置连接件130上的流通孔101与第一连接板110上的流通孔101错开排布,以及设置连接件130上的流通孔101与第二连接板120上的流通孔101错开排布。
其中,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连接件130上均可以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流通孔101,以增加电解液在底托板100中的流动性。其中,流通孔101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连接件130中至少一个的开孔率可以设置为25%-85%。具体地,开孔率可以设置为:25%、30%、40%、50%、60%、70%、80%、85%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当然,开孔率还可以设置为其它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通孔101可以设置为:圆孔、椭圆孔、腰型孔、长条孔等,流通孔101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的通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5和图6,可选地,连接件130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件130依次相互连接形成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30a和第二端130b,其中第一端130a与第一连接板110连接,第二端130b与第二连接板120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设置多个连接件130,并由多个连接件130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将该连接组件的第一端130a与第一连接板110连接,该连接组件的第二端130b与第二连接板120连接,进而第一连接板110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板120连接,且至少在弯折处具有弹性。这样,通过设置多个连接件130形成折叠结构,能够增加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回弹作用,进而便于自动调节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连接板110始终保持与电芯300抵接,以及第二连接板120始终保持与壳体200的底壁203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连接件130设置为至少2n+1个,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并由多个连接件130首尾连接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一端130a和第二端130b,其中,第一端130a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以及第二端130b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奇数个连接件130可以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通过该连接组件的至少在弯折处的弹性形变,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将该连接组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连接,以及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连接,在连接组件产生弹性变形时,能够使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受力更均衡。
请参阅图5,例如,可以将连接件130设置为3个,分别为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进而由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首尾连接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进而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连接,将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连接,这样,通过多个连接件130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弹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将连接件130设置为至少2n个,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并由多个连接件130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一端130a和第二端130b,其中,第一端130a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连接,以及第二端130b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连接;或者第一端130a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连接,以及第二端130b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连接。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偶数个连接件130可以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通过多个连接件130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能够增加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回弹作用,进而通过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的弹性变形,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6,例如,可以将连接件130设置为2个,分别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首尾连接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进而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连接,以及将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连接;或者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连接,以及将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连接。这样,通过多个连接件130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1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奇数个或偶数个,通过将多个连接件130首尾连接形成折叠结构的连接组件,进而再将连接组件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连接。其中,连接件130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7所示,连接件130设置为一个,连接件130沿着第一方向X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或者,连接件130沿着第一方向X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所述连接件130具有弹性。
或者,连接件130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件130依次连接之后形成相对设置的两端,该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
或者,连接件130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件130依次连接之后形成相对设置的两端,该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个连接件130或者多个相互连接的连接件130,该连接件130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连接件1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连接,或者,连接件1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连接。这样,在底托板100两侧受到挤压时,通过连接件130的变形可以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产生预回弹力,在该预回弹力作用下,可以自动调节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连接板110始终保持与电芯300抵接,以及第二连接板120始终保持与壳体200的底壁203抵接。
可选地,如图8所示,连接件130设置为至少两个,在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件130,剩余的连接件130相互连接且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之间,也即剩余的连接件130依次连接之后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该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二侧B上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上。所述连接件130具有弹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件130,在底托板100的两侧受到挤压时,通过两侧的连接件130的同时变形,可以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产生预回弹力,以调节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的两侧均设置连接件130,可以使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受力更均匀,在底托板100产生变形时,能够增加底托板100分别与电芯300和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回弹性能。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件130设置为弧形,向远离容纳腔201的一侧拱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件130设置为弧形结构,可以增加连接件130弹性变形能力,以便通过连接件130实现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弹性连接。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上均开设流通孔101,以便电解液通过流通孔101在壳体200和电芯300之间流动。并且,设置第一连接板110上的流通孔101与第二连接板120上的流通孔101错开排布,提高电解液的流动性能。
其中,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上均可以设置多个流通孔101,以增加电解液在底托板100中的流动性。其中,流通孔101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9所示,连接件130设置为至少两个,底托板100还包括:弯折板140,弯折板140包括沿着第二方形Y延伸的第五侧E和第六侧F,在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件130,剩余的连接件130相互连接且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和弯折板140的第五侧E上,即,剩余的连接件130依次连接之后具有相对的两端,该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和弯折板140的第五侧E上,弯折板140的第六侧F悬空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所述连接件130具有弹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连接件130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110的第一侧A和第二连接板120的第三侧C,通过连接件130实现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设置弯折板140,使弯折板140沿第二方向Y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30与第二连接板120的第四侧D连接,弯折板140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在底托板100的两侧受压时,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相互靠近挤压弯折板140,由弯折板140可以为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提供回弹力。这样,在弯折板140和连接件130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提升底托板100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使第一连接板110与电芯300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板120与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始终保持面接触,使得电芯300稳定地安装在壳体200内。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和弯折板140上均开设有流通孔101,以便电解液通过流通孔101在壳体200和电芯300之间流动。进一步地,设置弯折板140上的流通孔101与第一连接板110上的流通孔101错开分布,以及设置弯折板140上的流通孔101与第二连接板120上的流通孔101错开分布,提高电解液的流动性能。
其中,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以及弯折板140上均可以设置多个流通孔101,以增加电解液在底托板100中的流动性。其中,流通孔101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底托板100为一体式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0、第二连接板120以及连接件130可以为一体连接,从而方便底托板的加工,同时增加底托板100的连接稳定性,提升底托板100的弹性变形能力。
在具体地应用中,如图10所示,可以采用一体式加工成型的方式加工得到基板,并在基板上形成有弯折痕,进而通过将基板沿弯折痕处弯折,形成一体式结构的底托板100,这样既能满足底托板100的弹性变形需求,同时,也便于生产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单体电池和主体400,主体400包括底板401和侧板402,侧板402和底板401连接,侧板402和底板401围合成容纳单体电池的安装腔,单体电池设置于安装腔内,单体电池的底壁203远离底板401使得单体电池倒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主体400内设置电池单体,主体400内的电池单体采用倒置放置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个电池模块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电池模块的能够密度。
进一步地,单体电池包括壳体200以及安装在壳体200内的电芯300,在电芯300与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设置底托板100,底托板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弹性连接,在单体电池使用过程中,当电芯300与壳体200的底壁203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基于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弹性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发生改变,从而确保第一连接板110始终保持与电芯300抵接,以及第二连接板120始终保持与壳体200的底壁203抵接,便于电芯300与壳体200之间的热传递,提升了单体电池的散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模块中的单体电池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单体电池,其中,单体电池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前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包括:底托板(100)、壳体(200)以及电芯(300),
所述壳体(200)包括底壁(203)和侧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203)围设形成容纳腔(201)和与所述容纳腔(201)连通的开口(202),所述底壁(203)与所述开口(202)相对;所述电芯(30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01)内;
所述底托板(10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201)内,所述底托板(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10)和第二连接板(120),所述第一连接板(1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0)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0)与所述电芯(300)朝向所述底壁(203)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0)与所述底壁(20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板(100)还包括连接件(130),沿着所述开口(202)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连接板(110)包括沿着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所述第二连接板(120)包括沿着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三侧(C)和第四侧(D),所述第一侧(A)和所述第三侧(C)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对应,所述第二侧(B)和所述第四侧(D)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对应,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所述连接件(13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A),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D);或者,
所述连接件(13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B),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侧(C);
所述连接件(130)至少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的连接处,和/或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0)的连接处呈弯折状且具有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形成夹角α,所述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0)形成夹角β,其中0°<α<75°,0°<β<7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所述连接件(13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0)三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板(100)还包括连接件(130),沿着所述开口(202)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连接板(110)包括沿着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所述第二连接板(120)包括沿着第二方向(Y)相对的第三侧(C)和第四侧(D),所述第一侧(A)和所述第三侧(C)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对应,所述第二侧(B)和所述第四侧(D)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对应,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所述连接件(130)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A),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侧(C);或者,所述连接件(130)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B),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D),
所述连接件(130)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0)设置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侧(A)和所述第三侧(C)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130),剩余的所述连接件(130)相互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二侧(B)和所述第四侧(D)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0)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底托板(100)还包括:弯折板(140),所述弯折板(140)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五侧(E)和第六侧(F),在所述第一侧(A)和所述第三侧(C)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130),剩余的所述连接件(130)相互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四侧(D)和所述第五侧(E)上,所述第六侧(F)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0)设置为弧形,向远离所述容纳腔(201)的一侧拱起。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板(100)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底板(401)和侧板(402),所述侧板(402)和所述底板(401)连接,所述侧板(402)和所述底板(401)围合成容纳所述单体电池的安装腔,所述单体电池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单体电池的底壁(203)远离所述底板(401)使得所述单体电池倒置。
CN202320749147.5U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Active CN219534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147.5U CN219534594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147.5U CN219534594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4594U true CN219534594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9147.5U Active CN219534594U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4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34466B1 (ko) 전지셀들의 전기적 연결을 위한 접속부재
WO2020207230A1 (zh) 一种电池模组
JP201124930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6278334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403481A (zh) 电池单元
WO2008018714A1 (en) Battery pack case
KR20100064667A (ko) 배터리 팩
EP2698840A1 (en) Battery module
WO2020258370A1 (zh) 电池模组
US20150270526A1 (en)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for connecting tabs of battery cells in the same
CN106450085B (zh) 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组件
US8685551B2 (en) Battery pack
WO2019134699A1 (zh) 电池模组及汽车
CN219534594U (zh) 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
JP5832819B2 (ja) 組電池
CN217387342U (zh) 动力电池
JP2023532096A (ja) ジグザグに配置される接続端子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209786058U (zh) 电池组件、用电设备和可移动平台
CN20107555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5808976B2 (ja) 組電池
WO2019134698A1 (zh)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CN210142678U (zh) 一种电池结构
CN220456599U (zh) 电池模组
CN111430652A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20492127U (zh) 集流盘及单体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7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