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3750U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3750U
CN219533750U CN202223142297.4U CN202223142297U CN219533750U CN 219533750 U CN219533750 U CN 219533750U CN 202223142297 U CN202223142297 U CN 202223142297U CN 219533750 U CN219533750 U CN 219533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ulator
neck
fixedly connected
bim
experim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22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蒙鹏辉
王秀丽
徐伟
宋文琪
杨蓓蓓
高姗姗
谢楠
孙晓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ying Zhong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ying Zhong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ying Zhong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ying Zhongc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22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3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3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3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属于VR设备领域,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包括VR模拟器本体,VR模拟器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鹅颈折杆,两个鹅颈折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球,两个万向球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脖颈套圈,脖颈套圈的后端左侧开设有卡扣,本方案首先将脖颈套圈通过其后端的卡块与卡扣相互卡合并佩戴在体验者的脖颈外,两个视窗镜片分别对准体验者的双眼,将侧环套后端的两个后侧绑带通过两个魔术贴轻微粘贴连接,即可将VR模拟器本体佩戴在体验者头部且通过脖颈套圈上端的两个鹅颈折杆提供支撑力,避免VR模拟器本体所有的压力都压制在体验者的鼻梁上而产生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VR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背景技术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建筑模型,BIM工作过程实际上是集合了建筑各专业、各阶段的信息数据协同,简单通俗说就是在计算机虚拟整个建筑形态、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随着VR技术的发展,VR模拟器常应用于BIM的建筑设计领域中,通过佩戴VR头盔,系统在VR眼镜内的显示屏上投射建筑设计相关VR影像,使用户沉浸到建筑设计的VR系统的环境中。
而现有的体验者在佩戴VR眼镜观看基于BIM的建筑设计场景时,VR眼镜直接压制在体验者的鼻梁上,VR眼镜所有的压力重量都压制在体验者的鼻梁上会对体验者产生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脖颈套圈通过其后端的卡块与卡扣相互卡合并佩戴在体验者的脖颈外,两个视窗镜片分别对准体验者的双眼,将侧环套后端的两个后侧绑带通过两个魔术贴轻微粘贴连接,即可将VR模拟器本体佩戴在体验者头部且通过脖颈套圈上端的两个鹅颈折杆提供支撑力,避免VR模拟器本体所有的压力都压制在体验者的鼻梁上而产生的不适感。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包括VR模拟器本体,VR模拟器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鹅颈折杆,两个鹅颈折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球,两个万向球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脖颈套圈,脖颈套圈的后端左侧开设有卡扣,脖颈套圈的右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块,VR模拟器本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视窗镜片,VR模拟器本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均按有侧环套,侧环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侧绑带,本方案首先将脖颈套圈通过其后端的卡块与卡扣相互卡合并佩戴在体验者的脖颈外,两个视窗镜片分别对准体验者的双眼,将侧环套后端的两个后侧绑带通过两个魔术贴轻微粘贴连接,即可将VR模拟器本体佩戴在体验者头部且通过脖颈套圈上端的两个鹅颈折杆提供支撑力,避免VR模拟器本体所有的压力都压制在体验者的鼻梁上而产生的不适感。
进一步的,脖颈套圈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防磨内圈,脖颈套圈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层,通过设置有柔性的防磨内圈以及在脖颈套圈下端设置有柔性气垫层,利于保障佩戴脖颈套圈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脖颈套圈的上端前侧开设有两个卡孔,且两个万向球分别位于相对应的卡孔内,且通过万向球连接在鹅颈折杆在脖颈套圈之间,可达到灵活调整二者位置的功能,避免鹅颈折杆底部被强行弯折而受到损伤。
进一步的,后侧绑带远离侧环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两个魔术贴之间粘贴连接。
进一步的,VR模拟器本体内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信号连接有BIM模型设计系统。
进一步的,脖颈套圈的分别通过卡块与卡扣相互卡合。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首先将脖颈套圈通过其后端的卡块与卡扣相互卡合并佩戴在体验者的脖颈外,两个视窗镜片分别对准体验者的双眼,将侧环套后端的两个后侧绑带通过两个魔术贴轻微粘贴连接,即可将VR模拟器本体佩戴在体验者头部且通过脖颈套圈上端的两个鹅颈折杆提供支撑力,避免VR模拟器本体所有的压力都压制在体验者的鼻梁上而产生的不适感。
(2)且通过万向球与鹅颈折杆连接在VR模拟器本体在脖颈套圈之间,可达到灵活调整二者位置的功能,令本装置的使用范围与适配人群更广,有效增加装置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3)同时在脖颈套圈内壁设置有柔性的防磨内圈以及在脖颈套圈下端设置有柔性气垫层,设置二者可有效减少脖颈处佩戴脖颈套圈的不适感与硬质挤压感,利于保障佩戴脖颈套圈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VR模拟器本体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VR模拟器本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脖颈套圈后侧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脖颈套圈;2、卡孔;3、万向球;4、鹅颈折杆;5、防磨内圈;7、VR模拟器本体;8、侧环套;9、后侧绑带;10、魔术贴;11、卡扣;12、卡块;13、视窗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包括VR模拟器本体7,VR模拟器本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鹅颈折杆4,两个鹅颈折杆4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球3,两个万向球3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脖颈套圈1,脖颈套圈1的后端左侧开设有卡扣11,脖颈套圈1的右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2,脖颈套圈1的分别通过卡块12与卡扣11相互卡合,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脖颈套圈1通过其后端的卡块12与卡扣11相互卡合并佩戴在体验者的脖颈外,并通过调整万向球3在卡孔2内的方位,以及拨动弯折鹅颈折杆4的外壁将VR模拟器本体7对准体验者脸前,且两个视窗镜片13分别对准体验者的双眼,将侧环套8后端的两个后侧绑带9通过两个魔术贴10轻微粘贴连接,即可将VR模拟器本体7佩戴在体验者头部且通过脖颈套圈1上端的两个鹅颈折杆4提供支撑力,避免VR模拟器本体7所有的压力都压制在体验者的鼻梁上而产生的不适感。
请参阅图1、2,VR模拟器本体7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视窗镜片13,VR模拟器本体7的后端左右两侧均按有侧环套8,侧环套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侧绑带9,VR模拟器本体7内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信号连接有BIM模型设计系统,述VR模拟器本体7通过控制器驱动BIM模型设计系统,并由外接的计算机终端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建筑模型导入VR模拟器本体7内,利于体验者在三维的视角中内查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请参阅图1、4,脖颈套圈1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防磨内圈5,脖颈套圈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层,脖颈套圈1的上端前侧开设有两个卡孔2,且两个万向球3分别位于相对应的卡孔2内,后侧绑带9远离侧环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0,两个魔术贴10之间粘贴连接,设置有柔性的防磨内圈5以及在脖颈套圈1下端设置有柔性气垫层,设置二者可有效减少脖颈处佩戴脖颈套圈1的不适感与硬质挤压感,利于保障佩戴脖颈套圈1时的舒适性。
请参阅图1-4,使用本装置时,由于查看VR模拟器本体内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的时间较长,体验者需要长时间佩戴VR模拟器本体,所有首先将脖颈套圈1通过其后端的卡块12与卡扣11相互卡合并佩戴在体验者的脖颈外,且两个视窗镜片13分别对准体验者的双眼,将侧环套8后端的两个后侧绑带9通过两个魔术贴10轻微粘贴连接,即可将VR模拟器本体7佩戴在体验者头部且通过脖颈套圈1上端的两个鹅颈折杆4提供支撑力,避免VR模拟器本体7所有的压力都压制在体验者的鼻梁上而产生的不适感,且通过万向球3与鹅颈折杆4连接在VR模拟器本体7在脖颈套圈1之间,可达到灵活调整二者位置的功能,令本装置的使用范围与适配人群更广,有效增加装置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包括VR模拟器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VR模拟器本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鹅颈折杆(4),两个所述鹅颈折杆(4)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球(3),两个所述万向球(3)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脖颈套圈(1),所述脖颈套圈(1)的后端左侧开设有卡扣(11),所述脖颈套圈(1)的右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2),所述VR模拟器本体(7)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视窗镜片(13),所述VR模拟器本体(7)的后端左右两侧均按有侧环套(8),所述侧环套(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侧绑带(9),所述脖颈套圈(1)的分别通过卡块(12)与卡扣(11)相互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脖颈套圈(1)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防磨内圈(5),所述脖颈套圈(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脖颈套圈(1)的上端前侧开设有两个卡孔(2),且两个万向球(3)分别位于相对应的卡孔(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绑带(9)远离侧环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0),两个所述魔术贴(10)之间粘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R模拟器本体(7)内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有BIM模型设计系统。
CN202223142297.4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Active CN219533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2297.4U CN219533750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2297.4U CN219533750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3750U true CN219533750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6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2297.4U Active CN219533750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3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9173U (zh) 一种智能穿戴眼镜
CN206671689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1637939U (zh) 一种头戴式3d眼镜
US3825700A (en) Articulated hearing aid temple and behind-the-ear hearing aid element
WO2017193691A1 (zh) 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CN105242411A (zh) 一种分体式智能眼镜
CN219533750U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用vr模拟器
CN205492730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可穿戴设备
CN208654462U (zh) 可拆换连体镜腿骨传导眼镜
CN212229327U (zh) 一种vr眼镜
CN206096626U (zh) 一种vr头盔
CN213482586U (zh) 一种眼镜结构
CN210199411U (zh) Vr头戴设备壳体
CN212160255U (zh) 一种耐高温的眼镜
CN211123487U (zh) 结构改进型ar眼镜
CN210465855U (zh) 一种头戴vr显示仪
CN211478769U (zh) Vr眼镜调节装置
CN210222365U (zh) 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全景眼镜
CN214154692U (zh) 一种头戴式图像传输装置
CN111781729A (zh) 一种基于微结构的波导增强现实显示器件
CN219225484U (zh) 头戴式虚拟现实信息交互设备
CN216160936U (zh) 一种镜腿上带有骨传导耳机的眼镜
CN219375162U (zh) 一种医用防护隔离眼罩
CN210376883U (zh) 一种vr眼镜
CN220695785U (zh) 一种护耳泳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