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3656U -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3656U
CN219533656U CN202320222083.3U CN202320222083U CN219533656U CN 219533656 U CN219533656 U CN 219533656U CN 202320222083 U CN202320222083 U CN 202320222083U CN 219533656 U CN219533656 U CN 219533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or
transceiver
level matching
transceiver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20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冠华
张亚洲
刘鹏
江石根
朱宗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gyuan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ngyuan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ngyuan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ngyuanch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20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3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3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3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CAN收发器电路,所述CAN收发器电路包括第一CAN收发器电路、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和电平匹配电路,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分别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实时将数据信号传输到MCU,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接收到MCU输入的信号,通过唤醒电路唤醒收发器芯片U2,收发器芯片U2将获得的数据信号传输到MCU,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与记录数据的部件连接,EMC认证电路起到通过EMC认证以及较少干扰的作用,共模电感用于去除共模干扰,收发器芯片用于与记录数据的部件上的收发器芯片进行通讯从而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所述电平匹配电路用于将不同工作电压的收发器芯片和MCU进行电平匹配。

Description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背景技术
CAN收发器是CAN控制器和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将CAN控制器的逻辑电平转换为CAN总线的差分电平,在两条有差分电压的总线电缆上传输数据。CAN控制器用于实现CAN总线的协议底层以及数据链路层,用于生成CAN帧并以二进制码流的方式发送数据。
CAN收发器电路可以实现与ECU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线束和传感器,MCU是微控制单元的简称,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CAN收发器电路获取数据信号,然后将数据信号传输到ECU,ECU进行数据处理后输出控制指令到其他部件。但是,目前CAN收发器获取数据信号,以及与ECU之间的数据交互容易受到电磁、静电的干扰,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较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AN收发器电路,能够有效提高CAN收发器通讯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AN收发器电路,能够有效提高CAN收发器通讯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所述CAN收发器电路包括第一CAN收发器电路、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和电平匹配电路,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分别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包括连接端子P1、第一EMC认证电路、共模电感L1和收发器芯片U1,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包括连接端子P2、第二EMC认证电路、共模电感L2、收发器芯片U2和唤醒电路,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实时将数据信号传输到MCU,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接收到MCU输入的信号,通过唤醒电路唤醒收发器芯片U2,收发器芯片U2将获得的数据信号传输到MCU,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与记录数据的部件连接,EMC认证电路起到通过EMC认证以及较少干扰的作用,共模电感用于去除共模干扰,收发器芯片用于与记录数据的部件上的收发器芯片进行通讯从而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所述电平匹配电路用于将不同工作电压的收发器芯片和MCU进行电平匹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P1与第一EMC认证电路连接,第一EMC认证电路与共模电感L1连接,共模电感L1与收发器芯片U1的输入端连接,收发器芯片U1的输出端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电平匹配电路与MCU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EMC认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FB1、电阻FB2、电容C1、电容C2、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电阻R2与电阻FB1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的2脚连接,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的一端接地,电阻R3与电阻FB2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的1脚连接,起到消除电磁、静电的干扰,提高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为一组两个二极管反向串接与另一组并联形成的双极性的二极管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电容C2和电阻R1与电阻R2和电阻FB1并联,起到滤波的作用,进一步滤除通讯数据的干扰信号。
进一步的,共模电感L1用于去除共模干扰,共模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EMC认证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收发器芯片U1的6脚和7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发器芯片U1的1脚和4脚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1的3脚连接电阻R4再与电源连接,电源为5V直流电,3脚连接电容C4再接地,收发器芯片U1的2脚、8脚接地,收发器芯片U1的5脚与电容C3连接再接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P2与第二EMC认证电路连接,第二EMC认证电路与共模电感L2连接,共模电感L2与收发器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输入端与唤醒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输出端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电平匹配电路与MCU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EMC认证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FB3、电阻FB4、电容C5、电容C6、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电阻R6与电阻FB3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的2脚连接,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的一端接地,电阻R7与电阻FB4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的1脚连接,起到消除电磁、静电的干扰,提高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为一组两个二极管反向串接与另一组并联形成的双极性的二极管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5、电容C6和电阻R5与电阻R6和电阻FB1并联,起到滤波的作用,进一步滤除通讯数据的干扰信号。
进一步的,共模电感L2用于去除共模干扰,共模电感L2的一端与第二EMC认证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收发器芯片U2的6脚和7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收发器芯片U2的1脚和4脚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3脚连接电阻R8再与电源连接,电源为5V直流电,3脚连接电容C8再接地,收发器芯片U2的2脚与唤醒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8脚接地,收发器芯片U2的5脚与电容C7连接再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唤醒电路由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组成,唤醒电路的RI脚与MCU连接,所述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串联,电阻R10与三极管Q1连接,MCU输入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导通,输入信号到收发器芯片U2,收发器芯片U2开始输出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平匹配电路由第一电平匹配电路和第二电平匹配电路组成,用于将5V直流电工作电压的收发器芯片U1与不同工作电压的MCU进行电平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收发器芯片U1和收发器芯片U2的1脚与第一电平匹配电路连接,4脚与第二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第一电平匹配电路由电阻R21、电阻R23和三极管Q3组成,第二电平匹配电路由电阻R20、电阻R22和三极管Q4组成。
进一步的,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2、电阻R20的阻值为10K,MCU的工作电压为3.3V直流电或3.8V直流电。
本申请的CAN收发器电路,第一CAN收发器电路设计为实时传输数据信号到MCU的电路,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当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发生故障或者数据通讯异常时,由MCU发出信号到第二CAN收发器的唤醒电路,第二CAN收发器的收发器芯片U2才开始进行上传数据到MCU,起到保障以及降低功耗的作用。此外第一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具有三重提高CAN收发器通讯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的设计,并且保持结构简单成本低,第一方面,EMC认证电路通过EMC认证提供通讯传输的准确性;第二方面,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与两个由两个电阻串联的支路连接,起到消除电磁、静电干扰的作用,两个电容与之并联起到滤波的作用,滤除通讯数据的干扰信号;第三方便,数据信号通过EMC认证电路传输到收发器芯片之前,共模电感进一步去除共模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CAN收发器电路的第一CAN收发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申请的CAN收发器电路的第二CAN收发器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的CAN收发器电路的电平匹配电路的电路图。
如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以下实施例以辅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实施例不是也不应当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以下描述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本论述的全文中,组件可描述为单独的功能单元(可包括子单元),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各种组件或其部分可划分成单独组件,或者可整合在一起(包括整合在单个的系统或组件内)。
同时,组件或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不旨在限于直接连接,相反,在这些组件之间的数据可由中间组件修改、重格式化、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另外,可使用另外或更少的连接。还应注意,术语“联接”、“连接”、或“输入”应理解为包括直接连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设备来进行的间接连接、和无线连接。
实施例1: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如图1-图3所示,所述CAN收发器电路包括第一CAN收发器电路、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和电平匹配电路,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分别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包括连接端子P1、第一EMC认证电路、共模电感L1和收发器芯片U1,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包括连接端子P2、第二EMC认证电路、共模电感L2、收发器芯片U2和唤醒电路,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实时将数据信号传输到MCU,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接收到MCU输入的信号,通过唤醒电路唤醒收发器芯片U2,收发器芯片U2将获得的数据信号传输到MCU,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与记录数据的部件连接,EMC认证电路起到通过EMC认证以及较少干扰的作用,共模电感用于去除共模干扰,收发器芯片用于与记录数据的部件上的收发器芯片进行通讯从而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所述电平匹配电路用于将不同工作电压的收发器芯片和MCU进行电平匹配。
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P1与第一EMC认证电路连接,第一EMC认证电路与共模电感L1连接,共模电感L1与收发器芯片U1的输入端连接,收发器芯片U1的输出端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电平匹配电路与MCU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EMC认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FB1、电阻FB2、电容C1、电容C2、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电阻R2与电阻FB1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的2脚连接,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的一端接地,电阻R3与电阻FB2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的1脚连接,起到消除电磁、静电的干扰,提高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为一组两个二极管反向串接与另一组并联形成的双极性的二极管组合。所述电容C1、电容C2和电阻R1与电阻R2和电阻FB1并联,起到滤波的作用,进一步滤除通讯数据的干扰信号。共模电感L1用于去除共模干扰,共模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EMC认证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收发器芯片U1的6脚和7脚连接。所述收发器芯片U1的1脚和4脚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1的3脚连接电阻R4再与电源连接,电源为5V直流电,3脚连接电容C4再接地,收发器芯片U1的2脚、8脚接地,收发器芯片U1的5脚与电容C3连接再接地。
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P2与第二EMC认证电路连接,第二EMC认证电路与共模电感L2连接,共模电感L2与收发器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输入端与唤醒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输出端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电平匹配电路与MCU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EMC认证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FB3、电阻FB4、电容C5、电容C6、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电阻R6与电阻FB3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的2脚连接,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的一端接地,电阻R7与电阻FB4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的1脚连接,起到消除电磁、静电的干扰,提高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为一组两个二极管反向串接与另一组并联形成的双极性的二极管组合。所述电容C5、电容C6和电阻R5与电阻R6和电阻FB1并联,起到滤波的作用,进一步滤除通讯数据的干扰信号。共模电感L2用于去除共模干扰,共模电感L2的一端与第二EMC认证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收发器芯片U2的6脚和7脚连接。所述收发器芯片U2的1脚和4脚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3脚连接电阻R8再与电源连接,电源为5V直流电,3脚连接电容C8再接地,收发器芯片U2的2脚与唤醒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8脚接地,收发器芯片U2的5脚与电容C7连接再接地。所述唤醒电路由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组成,唤醒电路的RI脚与MCU连接,所述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串联,电阻R10与三极管Q1连接,MCU输入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导通,输入信号到收发器芯片U2,收发器芯片U2开始输出信号。
所述电平匹配电路由第一电平匹配电路和第二电平匹配电路组成,用于将5V直流电工作电压的收发器芯片U1与不同工作电压的MCU进行电平匹配。所述收发器芯片U1和收发器芯片U2的1脚与第一电平匹配电路连接,4脚与第二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第一电平匹配电路由电阻R21、电阻R23和三极管Q3组成,第二电平匹配电路由电阻R20、电阻R22和三极管Q4组成。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2、电阻R20的阻值为10K,MCU的工作电压为3.3V直流电或3.8V直流电。
尽管本申请已公开了多个方面和实施方式,但是其它方面和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公开的多个方面和实施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其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实际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收发器电路包括第一CAN收发器电路、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和电平匹配电路,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分别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包括连接端子P1、第一EMC认证电路、共模电感L1和收发器芯片U1,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包括连接端子P2、第二EMC认证电路、共模电感L2、收发器芯片U2和唤醒电路,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实时将数据信号传输到MCU,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接收到MCU输入的信号,通过唤醒电路唤醒收发器芯片U2,收发器芯片U2将获得的数据信号传输到MCU,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和第二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与记录数据的部件连接,EMC认证电路起到通过EMC认证以及较少干扰的作用,共模电感用于去除共模干扰,收发器芯片用于与记录数据的部件上的收发器芯片进行通讯从而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所述电平匹配电路用于将不同工作电压的收发器芯片和MCU进行电平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P1与第一EMC认证电路连接,第一EMC认证电路与共模电感L1连接,共模电感L1与收发器芯片U1的输入端连接,收发器芯片U1的输出端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电平匹配电路与MCU的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EMC认证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FB1、电阻FB2、电容C1、电容C2、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电阻R2与电阻FB1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
二极管D1的2脚连接,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的一端接地,电阻R3与电阻FB2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的1脚连接,起到消除电磁、静电干扰的作用,提高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1为一组两个二极管反向串接与另一组并联形成的双极性的二极管组合,所述电容C1、电容C2和电阻R1与电阻R2和电阻FB1并联,起到滤波的作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电路的连接端子P2与第二EMC认证电路连接,第二EMC认证电路与共模电感L2连接,共模电感L2与收发器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输入端与唤醒电路连接,收发器芯片U2的输出端与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电平匹配电路与MCU的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EMC认证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FB3、电阻FB4、电容C5、电容C6、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电阻R6与电阻FB3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
二极管D2的2脚连接,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的一端接地,电阻R7与电阻FB4串联并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的1脚连接,起到消除电磁、静电干扰的作用,提高数据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双极性的ESD二极管D2为一组两个二极管反向串接与另一组并联形成的双极性的二极管组合,所述电容C5、电容C6和电阻R5与电阻R6和电阻FB1并联,起到滤波的作用,共模电感L2用于去除共模干扰,共模电感L2的一端与第二EMC认证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收发器芯片U2的6脚和7脚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由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组成,唤醒电路的RI脚与MCU连接,所述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串联,电阻R10与三极管Q1连接,MCU
输入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导通,输入信号到收发器芯片U2,收发器芯片U2开始输出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匹配电路由第一电平匹配电路和第二电平匹配电路组成,用于将5V直流电工作电压的收发器芯片U1与不同工作电压的MCU进行电平匹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CAN收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芯片U1和收发器芯片U2的1脚与第一电平匹配电路连接,4脚与第二电平匹配电路连接,第一电平匹配电路由电阻R21、电阻R23和三极管Q3组成,第二电平匹配电路由电阻R20、电阻R22和三极管Q4组成。
CN202320222083.3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Active CN219533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2083.3U CN219533656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2083.3U CN219533656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3656U true CN219533656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5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2083.3U Active CN219533656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3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043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hip package with electronic switching using dedicated ground pin coupled to a virtual ground node
EP2817932B1 (en) Transmitting multiple differential signals over a reduced number of physical channels
CN100563117C (zh) 一种电源线斩波通信收发电路
US8807522B2 (en) Positioner
WO2004030298A1 (en) Receiver for a switched signal on a communication line
CN219533656U (zh) 一种can收发器电路
CN112799375B (zh) 一种车载总线检测系统及方法
EP1751924A1 (en) Circui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circuit arrangement
CN207720114U (zh)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和接口复用电路
CN212274951U (zh) 一种基于poe供电与通讯的一体式磁编码器
US5812802A (en) Bus system with a reduced number of lines
CN206556873U (zh) 虚拟式轴承故障无线实时监测系统
CN218920264U (zh) 一种can总线型加速踏板传感器电路
CN109144929A (zh) 一种支持热插拔的rs232通信接口电路
KR102335001B1 (ko) 싱글-와이어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209978937U (zh) 一种兼容多种编码器类型的编码器信号检测电路
CN114401009A (zh)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及电子仪表设备
JP6740882B2 (ja) 回路装置
CN107979381B (zh) 数据发送电路以及装置
CN207051704U (zh) Can控制器
CN204302726U (zh) 模拟量输出板卡
CN210958336U (zh) 一种抗干扰的信号板卡
CN213547504U (zh) HomeBUS得电电路、供电电路及HomeBUS通讯芯片
CN210899210U (zh) 一种抗干扰的can通讯电路
CN215956034U (zh) 一种can通信接口拓扑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ng Guanhua

Inventor after: Zhang Yazhou

Inventor after: Liu Peng

Inventor after: Jiang Shigen

Inventor before: Jiang Guanhua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zhou

Inventor before: Liu Pe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Shigen

Inventor before: Zhu Zo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