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8083U -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8083U
CN219528083U CN202320050931.7U CN202320050931U CN219528083U CN 219528083 U CN219528083 U CN 219528083U CN 202320050931 U CN202320050931 U CN 202320050931U CN 219528083 U CN219528083 U CN 219528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baffle
fixing
piece
fix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09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国波
钱君
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shang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shang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shang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shang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509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8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8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8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包括玻璃、支撑所述玻璃左右两侧的第一单元柱、支撑所述玻璃下侧的第二单元柱和支撑所述玻璃的上侧的第三单元柱;所述第一单元柱在所述玻璃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二单元柱设置在所述玻璃的下端;所述第三单元柱设置在所述玻璃的上端;所述第一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第二挡板;所述第三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均抵紧所述玻璃。解决了无法从内部更换玻璃,且玻璃与玻璃之间单元体的适配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幕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背景技术
由于新建建筑在设计时的玻璃板面尺寸越来越大以及各种玻璃幕墙的日益增多,愈建愈高。各种玻璃在安装后产生破裂“自爆”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建筑的脚手架尚未开始拆除,玻璃就开始连续的发生“自爆”,并且出现伤人事件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对于常规的框架式小分格的框架玻璃幕墙,从室外更换玻璃难度及成本相对较小。然而高楼的大跨层大分格的单元幕墙玻璃破碎后,常因为单元体设计构造原因及室外操作安全原因,无法从室内更换自爆玻璃,同时玻璃与玻璃之间的单元体无法完全适配玻璃的端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无法从内部更换玻璃,且玻璃与玻璃之间单元体的适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从内部更换玻璃,且玻璃与玻璃之间单元体的适配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包括玻璃、支撑所述玻璃左右两侧的第一单元柱、支撑所述玻璃下侧的第二单元柱和支撑所述玻璃的上侧的第三单元柱;所述第一单元柱在所述玻璃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二单元柱设置在所述玻璃的下端;所述第三单元柱设置在所述玻璃的上端;所述第一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第二挡板;所述第三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均抵紧所述玻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单元柱包括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二固定件、托住所述玻璃的第一承载件和限制所述玻璃外侧位置的第一限制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玻璃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抵住所述玻璃的侧面;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限制件设置在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块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单元柱包括第三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上的第四固定件、防止所述第四固定件形变的支撑块、托住所述玻璃的第二承载件、限制所述玻璃位置的第三承载件和限制所述玻璃后侧位置的第二限制件;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第四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上;所述第三承载件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第四固定件上;所述第二限制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第二限制件的一端抵住所述玻璃的后侧面;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上;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抵住所述玻璃的前侧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单元柱还包括第一固定块和减震的减震块;所述减震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第四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块穿过所述第二承载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减震块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卡入所述第二卡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单元柱包括第五固定件、托住所述玻璃的第四承载件和限制所述玻璃后侧的第三限制件;所述第三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件上;所述第四承载件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件上;所述第三限制件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件上;所述第三限制件的一端抵紧所述玻璃的后侧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五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挡板上设置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三卡块卡入所述第三卡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单元柱还包括第二固定块与连接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穿过所述第三限制件与所述连接块同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五固定件上;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件与所述第三限制件之间;所述第三限制件朝向所述玻璃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防止雨水进入所述第二固定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玻璃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单元柱,玻璃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单元柱,玻璃的上侧设置有第三单元柱,第一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二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三单元柱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三挡板,进而实现了当需要拆卸玻璃时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拆下,玻璃取出及重新安装均有足够的槽口空间,从而使得室内更换玻璃更为安全与便捷。
2、由于采用了第二固定件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第一承载件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与第固定件相对的一侧,两侧的第一承载件上均设置有第一限制件,第一限制件限制玻璃的后侧,防止玻璃掉出框架,第一挡板一端抵住玻璃的前侧,防止玻璃发生晃动,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块,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当第一卡块卡入第一卡槽时,第一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上,进而实现了将玻璃的两侧固定,当需要将玻璃拆卸时,将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上的第一挡板拆除即可。
3、由于采用了第四固定件设置在第三固定件上,支撑块设置在第四固定件内,第二承载件设置在第三固定件上,第三承载件设置在第三固定件与第四固定件相对的面上,第三承载件的一端抵住玻璃的上侧面,上侧的第三承载件上设置有第二限制件,第二限制件限制玻璃的后侧,防止玻璃掉出框架,第二挡板一端抵住玻璃的前侧,防止玻璃发生晃动,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第二卡块,第三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二卡槽,当第二卡块卡入第二卡槽时,第二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件上,进而实现了将玻璃的上侧固定,当需要将玻璃拆卸时,将第三固定件上的第二挡板拆除即可。
4、由于采用了减震块设置在第三固定件与第四固定件之间第一固定块穿设于第二承载件并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件与减震块上,进而实现了将第二承载件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件上,通过减震块防止第四固定件与第三固定件之间发生震动,导致第四固定件与第三固定件变形。
5、由于采用了第四承载件设置在第五固定件上,第四承载件的一端抵在玻璃的下侧面,第三限制件设置在第四承载件上,第三限制件的一端抵住玻璃的后侧面,防止玻璃掉出框架,第三挡板一端抵住玻璃的前侧,防止玻璃发生晃动,第三挡板上设置有第三卡块,第五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三卡槽,当第三卡块卡入第三卡槽时,第三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五固定件上,进而实现了将玻璃的下侧固定,当需要将玻璃拆卸时,将第五固定件上的第三挡板拆除即可。
6、由于采用了第二固定块穿设于第三限制件与连接块并且螺纹连接在第五固定件上,连接块防止第三限制件与第五固定件之间硬性接触导致变形,防护罩设置在第三限制件朝向玻璃的一端,防止雨水侵蚀第二固定块,进而实现了防止第三限制件与第五固定件之间发生变形,同时可以在玻璃的后侧进行拆装,防止玻璃内部无法拆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玻璃;2、第一单元柱;21、第一挡板;22、第一固定件;23、第二固定件;24、第一承载件;25、第一限制件;26、第一卡块;27、第一卡槽;3、第二单元柱;31、第二挡板;311、第二卡块;32、第三固定件;321、第二卡槽;33、第四固定件;34、支撑块;35、第二承载件;36、第三承载件;37、第二限制件;38、第一固定块;39、减震块;4、第三单元柱;41、第三挡板;411、第三卡块;42、第五固定件;421、第三卡槽;43、第四承载件;44、第三限制件;45、第二固定块;46、连接块;4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从内部更换玻璃,且玻璃与玻璃之间单元体的适配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正视图。图2为图1中A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D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E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右端,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上端。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包括玻璃1、支撑玻璃1左右两侧的第一单元柱2、支撑玻璃1下侧的第二单元柱3和支撑玻璃1的上侧的第三单元柱4;第一单元柱2在玻璃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第二单元柱3设置在玻璃1的下端;第三单元柱4设置在玻璃1的上端;第一单元柱2上可拆卸连接第一挡板21;第二单元柱3上可拆卸连接第二挡板31;第三单元柱4上可拆卸连接第三挡板41;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31和第三挡板41均抵紧玻璃1。
玻璃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单元柱2,玻璃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单元柱3,玻璃1的上侧设置有第三单元柱4,第一单元柱2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挡板21,第二单元柱3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挡板31,第三单元柱4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三挡板41。
当安装玻璃1时,将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31和第三挡板41分别从第一单元柱2、第二单元柱3和第三单元柱4上拆下,随后将玻璃1安装在第一单元柱2、第二单元柱3和第三单元柱4组成的槽口内,随后将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31和第三挡板41分别安装在第一单元柱2、第二单元柱3和第三单元柱4上,从而将玻璃1固定在第一单元柱2、第二单元柱3和第三单元柱4组成的槽口内。
由于采用了玻璃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单元柱2,玻璃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单元柱3,玻璃1的上侧设置有第三单元柱4,第一单元柱2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挡板21,第二单元柱3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挡板31,第三单元柱4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三挡板41,进而实现了当需要拆卸玻璃1时将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31和第三挡板41拆下,玻璃1取出及重新安装均有足够的槽口空间,从而使得室内更换玻璃1更为安全与便捷。
第一单元柱2包括第一固定件22、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2上的第二固定件23、托住玻璃1的第一承载件24和限制玻璃1外侧位置的第一限制件25;第一固定件22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3上;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朝向玻璃1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21;第一挡板21抵住玻璃1的侧面;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承载件24;第一限制件25设置在在第一承载件24上。
第一挡板21上设置有第一卡块26;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27;第一卡块26卡入第一卡槽27内。
第一固定件22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3的左侧。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层。第一固定件22的左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27。第一固定件22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挡板21。第一挡板21的上设置有第一卡块26。当第一卡块26卡入第一卡槽27内时,第一卡块26的后端抵住玻璃1的前端。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上均设置有第一承载件24。优选的,第一承载件24与第一固定件2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第一承载件24与第二固定件2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承载件24与第一限制件25之间设置有连接件。第一限制件25的后侧端与玻璃1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橡胶层。第二橡胶层一侧抵住玻璃1的后侧面,第二橡胶层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限制件25上。
由于采用了第二固定件23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2上,第一承载件24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相对的一侧,两侧的第一承载件24上均设置有第一限制件25,第一限制件25限制玻璃1的后侧,防止玻璃1掉出框架,第一挡板21一端抵住玻璃1的前侧,防止玻璃1发生晃动,第一挡板21上设置有第一卡块26,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27,当第一卡块26卡入第一卡槽27时,第一挡板21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上,进而实现了将玻璃1的两侧固定,当需要将玻璃1拆卸时,将第一固定件22与第二固定件23上的第一挡板21拆除即可。
第二单元柱3包括第三固定件32、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上的第四固定件33、防止第四固定件33形变的支撑块34、托住玻璃1的第二承载件35、限制玻璃1位置的第三承载件36和限制玻璃1后侧位置的第二限制件37;支撑块34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与第四固定件33之间;第二承载件35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上;第三承载件36相对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与第四固定件33上;第二限制件37设置在第二承载件35上;第二限制件37的一端抵住玻璃1的后侧面;第二挡板31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上;第二挡板31的一端抵住玻璃1的前侧面。
第三固定件32上开设有第二卡槽321;第二挡板31上设置有第二卡块311;第二卡块311卡入第二卡槽321。
第三固定件32设置在玻璃1的下端。第四固定件33设置在玻璃1的上端。第四固定件33内设置有支撑块34。支撑块34的两端抵在第四固定件33的内侧壁上。第三固定件32的后端面上固定连接第二承载件35。第二承载件35的上端面抵在玻璃1的下端面上。第三固定件32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三承载件36。优选的,第三承载件36与第三固定件3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第三承载件36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限制件37。玻璃1与第二限制件37之间设置有第三橡胶层,第三橡胶层一侧抵住玻璃1的后侧面,第三橡胶层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限制件37上。第四固定件33的后侧面上固定连接第二限制件37。优选的,第二限制件37与第四固定件3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玻璃1的上表面贴合第四固定件33上的第三承载件36下表面。
由于采用了第四固定件33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上,支撑块34设置在第四固定件33内,第二承载件35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上,第三承载件36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与第四固定件33相对的面上,第三承载件36的一端抵住玻璃1的上侧面,第三承载件36上设置有第二限制件37,第二限制件37限制玻璃1的后侧,防止玻璃1掉出框架,第二挡板31一端抵住玻璃1的前侧,防止玻璃1发生晃动,第二挡板31上设置有第二卡块311,第三固定件32上开设有第二卡槽321,当第二卡块311卡入第二卡槽321时,第二挡板31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件32上,进而实现了第二挡板31将玻璃1的上侧固定,当需要将玻璃1拆卸时,将第三固定件32上的第二挡板31拆除即可。
第二单元柱3还包括第一固定块38和减震的减震块39;减震块39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与第四固定件33之间;第一固定块38穿过第二承载件35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件32与减震块39上。
优选的,第一固定块38为螺栓。减震块39的下表面抵紧第四固定件33的上表面,减震块39的上表面抵紧第三固定件32的下表面。第一固定块38从后向前插入第二承载件35上。第一固定块38插入第二承载件35后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件32与减震块39上。将第二承载件35与减震块39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件32上。
由于采用了减震块39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2与第四固定件33之间,第一固定块38穿设于第二承载件35并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件32与减震块39上,进而实现了将第二承载件35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件32上,通过减震块39防止第四固定件33与第三固定件32之间发生震动,导致第四固定件33与第三固定件32变形。
第三单元柱4包括第五固定件42、托住玻璃1的第四承载件43和限制玻璃1后侧的第三限制件44;第三挡板41设置在第五固定件42上;第四承载件43设置在第五固定件42上;第三限制件44设置在第五固定件42上;第三限制件44的一端抵紧玻璃1的后侧面。
第五固定件42上开设有第三卡槽421;第三挡板41上设置有第三卡块411;第三卡块411卡入第三卡槽421。
第四承载件43的前侧面贴合第五固定件42的后侧面,第四承载件43固定连接第五固定件42。优选的,第五固定件42与第四承载件4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第四承载件43的上表面与玻璃1的下表面贴合。第三限制件44的前端面与第五固定件42的后端面固定连接。第三限制件44与玻璃1之间设置有第四橡胶层。第四橡胶层的后侧面设置在第三限制件44的前侧面上,第四橡胶层的前侧面抵紧第五固定件42的后侧面。
由于采用了第四承载件43设置在第五固定件42上,第四承载件43的一端抵在玻璃1的下侧面,第三限制件44设置在第五固定件42上,第三限制件44的一端抵住玻璃1的后侧面,防止玻璃1掉出框架,第三挡板41一端抵住玻璃1的前侧,防止玻璃1发生晃动,第三挡板41上设置有第三卡块411,第五固定件42上开设有第三卡槽421,当第三卡块411卡入第三卡槽421时,第三挡板41固定连接在第五固定件42上,进而实现了第三挡板41将玻璃1的下侧固定,当需要将玻璃1拆卸时,将第五固定件42上的第三挡板41拆除即可。
第三单元柱4还包括第二固定块45与连接块46;第二固定块45穿过第三限制件44与连接块46同时螺纹连接在第五固定件42上;连接块46设置在第五固定件42与第三限制件44之间;第三限制件44朝向玻璃1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护罩47;防护罩47防止雨水进入第二固定块45。
连接块46的后侧面贴合第三限制件44的前侧面,连接块46的前侧面贴合第五固定件42的后侧面。第二固定块45从后向前插入第三限制件44与连接块46。第二固定块45螺纹连接在第五固定件42上,从而将第三限制件44贴合玻璃1的侧面。优选的,第二固定块45为螺栓。第二固定块45的螺母一侧设置有防护罩47。
由于采用了第二固定块45穿设于第三限制件44与连接块46并且螺纹连接在第五固定件42上,连接块46防止第三限制件44与第五固定件42之间硬性接触导致变形,防护罩47设置在第三限制件44朝向玻璃1的一端,防止雨水侵蚀第二固定块45,进而实现了防止第三限制件44与第五固定件42之间发生变形,同时可以在玻璃1的后侧进行拆装,防止玻璃1在内部无法拆除。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1)、支撑所述玻璃(1)左右两侧的第一单元柱(2)、支撑所述玻璃(1)下侧的第二单元柱(3)和支撑所述玻璃(1)的上侧的第三单元柱(4);所述第一单元柱(2)在所述玻璃(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二单元柱(3)设置在所述玻璃(1)的下端;所述第三单元柱(4)设置在所述玻璃(1)的上端;所述第一单元柱(2)上可拆卸连接第一挡板(21);所述第二单元柱(3)上可拆卸连接第二挡板(31);所述第三单元柱(4)上可拆卸连接第三挡板(41);所述第一挡板(21)、所述第二挡板(31)和所述第三挡板(41)均抵紧所述玻璃(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柱(2)包括第一固定件(2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上的第二固定件(23)、托住所述玻璃(1)的第一承载件(24)和限制所述玻璃(1)外侧位置的第一限制件(25);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3)朝向所述玻璃(1)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挡板(21);所述第一挡板(21)抵住所述玻璃(1)的侧面;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承载件(24);所述第一限制件(25)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件(24)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1)上设置有第一卡块(26);所述第一固定件(22)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3)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27);所述第一卡块(26)卡入所述第一卡槽(27)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柱(3)包括第三固定件(32)、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32)上的第四固定件(33)、防止所述第四固定件(33)形变的支撑块(34)、托住所述玻璃(1)的第二承载件(35)、限制所述玻璃(1)位置的第三承载件(36)和限制所述玻璃(1)后侧位置的第二限制件(37);所述支撑块(34)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件(33)内;所述第二承载件(35)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32)上;所述第三承载件(36)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32)与所述第四固定件(33)上;所述第二限制件(37)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件(35)上;所述第二限制件(37)的一端抵住所述玻璃(1)的后侧面;所述第二挡板(31)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32)上;所述第二挡板(31)的一端抵住所述玻璃(1)的前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柱(3)还包括第一固定块(38)和减震的减震块(39);所述减震块(39)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件(32)与所述第四固定件(33)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块(38)穿过所述第二承载件(35)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件(32)与所述减震块(39)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件(32)上开设有第二卡槽(321);所述第二挡板(31)上设置有第二卡块(311);所述第二卡块(311)卡入所述第二卡槽(3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元柱(4)包括第五固定件(42)、托住所述玻璃(1)的第四承载件(43)和限制所述玻璃(1)后侧的第三限制件(44);所述第三挡板(41)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件(42)上;所述第四承载件(43)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件(42)上;所述第三限制件(44)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件(42)上;所述第三限制件(44)的一端抵紧所述玻璃(1)的后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固定件(42)上开设有第三卡槽(421);所述第三挡板(41)上设置有第三卡块(411);所述第三卡块(411)卡入所述第三卡槽(42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元柱(4)还包括第二固定块(45)与连接块(46);所述第二固定块(45)穿过所述第三限制件(44)与所述连接块(46)同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五固定件(42)上;所述连接块(46)设置在所述第五固定件(42)与所述第三限制件(44)之间;所述第三限制件(44)朝向所述玻璃(1)的一端上设置有防护罩(47);所述防护罩(47)防止雨水进入所述第二固定块(45)内。
CN202320050931.7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Active CN219528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0931.7U CN219528083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0931.7U CN219528083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8083U true CN219528083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0931.7U Active CN219528083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8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28083U (zh) 一种大跨度层高内换玻璃式单元构造
CN211622189U (zh) 一种拼装防脱落的外墙墙幕结构
CN210976214U (zh) 一种建筑用高强度幕墙支撑结构
CN21505587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节能型钢结构房屋屋架
CN212078388U (zh) 一种室外建筑装饰用幕墙结构
CN21268934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火保温幕墙
CN215406782U (zh) 一种具有调平功能的建筑钢结构用幕墙
CN21442420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19670198U (zh) 一种微污染水体高通量气浮设备
CN111910805A (zh) 一种基于无二次拆除安装技术的复合幕墙装置
CN216475693U (zh) 一种高抗震强度建筑
CN214245315U (zh) 一种桥梁用的预防地震的减震结构
CN220365181U (zh) 一种铝合金幕墙结构
CN213115127U (zh) 一种具有较强安全性的建筑幕墙固定架
CN213452084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建筑抗震支架
CN217106347U (zh) 一种抗震型集装箱建筑
CN218758112U (zh) 一种防火玻璃用钢制隔断墙
CN218952979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建筑防护装置
CN209686677U (zh) 一种方便更换玻璃的幕墙
CN219908641U (zh) 一种拦石网索结构
CN220414612U (zh) 一种方便组装拆卸的建筑用遮挡幕墙
CN218028357U (zh) 一种建筑外墙装配式钢化玻璃幕墙
CN213390739U (zh) 一种高性能玻璃幕墙
CN215210477U (zh) 一种桥梁结构减震装置
CN214544622U (zh) 一种网络部署用的通信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