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7506U -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7506U
CN219527506U CN202320581154.9U CN202320581154U CN219527506U CN 219527506 U CN219527506 U CN 219527506U CN 202320581154 U CN202320581154 U CN 202320581154U CN 219527506 U CN219527506 U CN 219527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
dam body
hydraulic engineering
side wall
sh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811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刚
王勇
董学玲
叶婷
王金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huangda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huangda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huangda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huangda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811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7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7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7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堤坝加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包括堤坝本体,堤坝本体内设置有竖向加固桩,竖向加固桩设置有多排,且相邻竖向加固桩之间设置有连接梁,堤坝本体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水流冲击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本申请中的多排竖向加固桩可有效提高堤坝本体的稳定性,多排竖向加固桩交错设置,且通过连接梁连接,可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进一步提高堤坝本体的稳定性,本申请中的缓冲机构可对堤坝本体的侧壁受到的水流冲击进行缓冲,从而提高堤坝本体的侧壁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堤坝加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堤坝是指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种重要防洪工程。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河堤约束洪水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同等流的水深增加、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泄洪排沙。堤防还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防洪堤坝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有技术中堤坝大多数为土石坝和混凝土坝,其中土石坝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堤坝,具体为:包括堤坝本体,堤坝本体截面一般呈梯形设置,堤坝本体中间位置设置有黏土心墙,黏土心墙两侧采用石料或混合料进行堆筑,堆筑好的堤坝侧壁设置有混凝土防浪墙防止水流的冲刷。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土石坝材质较为松散,抗冲能力低,尤其是当汛期来临时,波浪、雨水和河道水流的冲刷作用,可能造成土石坝基底和侧壁不稳,需要经常对土石坝进行维护,故对此有待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堤坝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包括堤坝本体,所述堤坝本体内设置有竖向加固桩,所述竖向加固桩设置有多排,所述多排竖向加固桩交错设置,且相邻所述竖向加固桩之间设置有连接梁,所述堤坝本体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水流冲击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排竖向加固桩可有效提高堤坝本体的稳定性,通过连接梁将多排竖向加固桩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提高了堤坝本体的稳定性,本申请中的缓冲机构可对堤坝本体的侧壁受到的水流冲击进行缓冲,从而提高堤坝本体的侧壁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竖向加固桩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堤坝本体侧壁稳定性的斜向加固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向加固柱可对堤坝本体的侧壁进行支撑,提高堤坝本体侧壁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分流条、回流板和缓冲组件,所述分流条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分流条间隔设置于所述堤坝本体侧壁的迎水面上,所述回流板设置于所述堤坝本体侧壁迎水面的上方,且所述回流板呈弧口朝水流方向的弧形设置,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相邻所述分流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分流条可对水流进行分流,从而减小水流与堤坝本体侧壁的冲击力度,回流板可使靠近堤坝本体顶部的水流进行回流,避免水流越过堤坝本体上方,而设置在分流条之间的缓冲组件可对水流的冲击进行缓冲。
可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扇叶,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垂直转动设置于相邻所述分流条相互靠近的两个面上,所述扇叶设置有多组且设置于多组所述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可推动连接杆上的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水流冲击的缓冲。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设置于相邻所述分流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可拆卸方便了对连接杆以及扇叶的更换。
可选的,所述分流条上设置有固定块和固定件,所述固定块转动安装在所述分流条上,所述固定块上对应连接杆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开设的固定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杆两端安装在固定槽中,再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即可将连接杆固定安装在固定块上,从而实现对连接杆的安装,将固定件取下后在将连接杆从固定槽中取出即可实现对连接杆的拆卸。
可选的,所述分流条之间沿所述堤坝本体斜面方向还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移动板靠近所述分流条的两端还设置有滑动块,所述分流条上对应所述滑动块设置有滑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冲击移动板使得移动板在滑轨上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水流的进一步缓冲。
可选的,所述滑轨沿所述堤坝本体侧壁斜面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移动板和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件可减小移动板移动至限位块位置时与限位块之间的碰撞力度,同时增大了对水流冲击的阻力,有效的对水流的冲击进行了缓冲且延长了移动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多排竖向加固桩可有效提高堤坝本体的稳定性,通过连接梁将多排竖向加固柱进行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堤坝本体的稳定性;
2.缓冲机构可对堤坝本体的侧壁受到的水流冲击进行缓冲,从而提高堤坝本体的侧壁的稳定性;
3.斜向加固柱可对堤坝本体的侧壁进行支撑,提高堤坝本体侧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安装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堤坝本体;11、竖向加固桩;12、连接梁;13、斜向加固柱;2、缓冲机构;21、分流条;22、回流板;23、缓冲组件;231、连接杆;232、扇叶;233、固定块;234、固定件;3、移动板;4、缓冲板;5、滑轨;6、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参照图1和图2,包括堤坝本体1,堤坝本体1内设置有竖向加固桩11,竖向加固桩11设置有多排,且相邻竖向加固桩11之间设置有连接梁12,堤坝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缓冲机构2;多排竖向加固桩11可提高堤坝本体1的稳定性,多排竖向加固桩11交错设置通过连接梁12连接将多排竖向加固桩11连接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的提高了堤坝本体1的稳定性;本申请中的缓冲组件23可对水流对堤坝本体1侧壁的冲击进行缓冲,从而提高堤坝本体1侧壁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长时间经受水流的冲击以及受到自然灾害的震动等影响,堤坝本体1的侧壁可能会出现损坏,因此需要对堤坝本体1侧壁进行加固,所以我们在堤坝本体1侧壁上设置了斜向加固柱13,在本实施例中,斜向加固柱13与竖向加固柱之间通过连接梁12连接,连接梁12将斜向加固柱13和竖向加固柱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斜向加固柱13的稳定性,通过连接梁12将斜向加固柱13和竖向加固柱之间进行连接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先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其他结构。
参照图1,在对堤坝本体1的长期观察中我们发现,水流的冲刷对堤坝本体1侧壁的影响较大,堤坝本体1侧壁上经常出现凹凸不平的损坏,因此需要对堤坝本体1侧壁受到的水流冲击进行缓冲,我们的缓冲机构2包括分流条21、回流板22和缓冲组件23;分流条21设置有多组,多组分流条21间隔设置在堤坝本体1的迎水面上,回流板22设置在堤坝本体1迎水面的上方,且回流板22呈弧口朝向水流方向的弧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条21和回流板22均和堤坝本体1侧壁一体设置,一体设置提高了分流条21和回流板22的稳定性;缓冲组件23安装在相邻的分流条21之间;水流对堤坝本体1的侧壁进行冲击时,分流条21可对水流进行分流,从而减小水流对堤坝本体1侧壁的冲击力度,回流板22可对靠近堤坝本体1顶部的水流进行回流,避免水流越过堤坝本体1上方,而设置在分流条21之间的缓冲组件23可对水流的冲击进行缓冲。
参照图1和图3,我们的缓冲组件23包括连接杆231和扇叶232,连接杆231和扇叶232均设置有多组,多组连接杆231分别转动安装在相邻的分流条2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而多组扇叶232分别安装在多组连接杆231上;通过水流推动连接杆231上的扇叶232进行转动,从而减小水流对堤坝本体1侧壁的冲刷力度,在本实施例中,单个连接杆231上均匀焊接有四个扇叶232,四个扇叶23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其他数量。
参照图1和图3,长时间受到水流的冲刷,连接杆231和扇叶232可能遭到损坏,因此我们的连接杆231可拆卸安装在分流条21之间,我们在分流条21上安装了固定块233和固定件234,固定块233可在分流条21上进行转动,固定块233上还对连接杆231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在图中未标示出,连接杆231通过固定件234可固定安装在固定块233上开设的固定槽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34为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其他结构。
参照图1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堤坝本体1侧壁的稳定性,我们还在堤坝本体1侧壁上安装了移动板3,移动板3上还一体设置有缓冲板4,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板3和缓冲板4的位置关系可为“L”型,“L”型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T”型等;
移动板3和缓冲板4之间还一体设置了加强筋用于提高移动板3和缓冲板4之间的稳定性;移动板3的两端还一体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在图中未标示出,分流条21上对应滑动块一体设置有滑轨5,通过滑动块将移动板3滑动安装在滑轨5上即可实现将移动板3安装在相邻分流条21之间;当水流对移动板3进行冲击时,移动板3上的缓冲板4可有效对水流进行阻拦,从而对水流进行一定的缓冲;
参照图3,长时间使用移动板3时我们发现,当水流冲击较大时,移动板3可能从滑轨5上脱落,因此我们在滑轨5沿堤坝本体1侧壁的斜面方向的两端安装了限位块,限位块在图中未进行标示,并且在移动板3和限位块之间安装了缓冲件6,从而减小移动板3与限位块之间的碰撞力度,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6为弹簧,弹簧为本实施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其他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多排竖向加固桩11可对堤坝本体1进行加固,连接梁12可将多排竖向加固桩11连接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多排竖向加固桩11之间的稳定性,斜向加固桩还可提高堤坝本体1侧面的稳定性;当水流对堤坝本体1侧壁进行冲刷时,分流条21可对水流进行分流,回流板22可防止水流越过堤坝本体1侧壁上,而连接杆231上的扇叶232和移动板3可对水流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减小对堤坝本体1侧壁的冲刷力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包括堤坝本体(1),所述堤坝本体(1)内设置有竖向加固桩(11),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固桩(11)设置有多排,且相邻所述竖向加固桩(11)之间设置有连接梁(12),所述堤坝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水流冲击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固桩(11)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堤坝本体(1)侧壁稳定性的斜向加固柱(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分流条(21)、回流板(22)和缓冲组件(23),所述分流条(21)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分流条(21)间隔设置于所述堤坝本体(1)侧壁的迎水面上,所述回流板(22)设置于所述堤坝本体(1)侧壁迎水面的上方,且所述回流板(22)呈弧口朝水流方向的弧形设置,所述缓冲组件(23)设置于相邻所述分流条(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3)包括连接杆(231)和扇叶(232),所述连接杆(231)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杆(231)两端分别垂直转动设置于相邻所述分流条(21)相互靠近的两个面上,所述扇叶(232)设置有多组且设置于多组所述连接杆(2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31)可拆卸设置于相邻所述分流条(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条(21)上设置有固定块(233)和固定件(234),所述固定块(233)转动安装在所述分流条(21)上,所述固定块(233)上对应连接杆(231)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连接杆(231)通过所述固定件(234)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块(233)上开设的固定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条(21)之间沿所述堤坝本体(1)斜面方向还设置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上设置有缓冲板(4),所述移动板(3)靠近所述分流条(21)的两端还设置有滑动块,所述分流条(21)上对应所述滑动块设置有滑轨(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沿所述堤坝本体(1)侧壁斜面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移动板(3)和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缓冲件(6)。
CN202320581154.9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Active CN219527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1154.9U CN219527506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1154.9U CN219527506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7506U true CN219527506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81154.9U Active CN219527506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7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4334B2 (en) Methods of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water flow, breaking water waves and reducing surface erosion along rivers, streams, waterways and coastal regions
JP5939635B2 (ja) ハニカム構造体と面状補強材による盛土補強土工法による防潮堤防の構築方法
CN210797436U (zh) 一种平缓型海堤防护结构
CN21952750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JPH0782725A (ja) 透過型砂防堰堤
CN112144488A (zh) 防止河道下切破坏的多曲拱形透水台阶式消能二级坝
CN213805270U (zh) 一种防止河道下切破坏的多曲拱形透水台阶式消能二级坝
CN213625473U (zh) 一种生态护岸型式
CN219195804U (zh) 一种稳固防护型水利工程堤坝结构
CN21921889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堤坝加固结构
CN209989781U (zh) 一种粉细砂地层防洪堤坝新型结构
CN113356129A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河床导流结构
CN220767912U (zh) 一种海岸带护岸结构
CN220619937U (zh) 一种河流混凝土坡式护岸生态化改造结构体
CN211872914U (zh) 一种多砂石河流上的水电站枢纽拦石透水导砂装置
CN220013554U (zh) 一种水利工程堤防加固装置
CN21787026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耐久防洪堤
CN217174585U (zh) 一种防风固沙护岸结构
CN214695415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防洪堤的加固结构
CN215105050U (zh) 一种堤防加固结构
CN212077862U (zh) 一种组合式导流墩结构
CN220132829U (zh) 一种土石坝护坡结构
CN21338997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耐久防洪堤
CN213867618U (zh) 一种防冲击水利堤坝
CN216108311U (zh) 一种水利管理用堤坝维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