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6815U -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6815U
CN219526815U CN202320416832.6U CN202320416832U CN219526815U CN 219526815 U CN219526815 U CN 219526815U CN 202320416832 U CN202320416832 U CN 202320416832U CN 219526815 U CN219526815 U CN 219526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ydrogen
oxygen
pipeline
mixe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68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羊程
曹聪聪
王志超
刘向辉
金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huguang Huizhi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huguang Huizhi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huguang Huizhi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huguang Huizhi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68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6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6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6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包括:外壳;水箱,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电解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电解装置的入水口与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路相连接;氢氧混合装置,内部分别与电解装置的氢气输出口和氧气输出口相连通,氢氧混合装置的内部连通设置有供气管路;水质检测装置,设置在输水管路上;排水装置,设置在输水管路上;电源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传输信息来控制排水装置是否动作。本实用新型检测到水质较差时,可直接通过排水装置将水排出,保证了进入到电解装置内水的质量,避免了因电解装置电解劣质水而导致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掺杂杂质的问题,更利于病人的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氧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制氢氧混合机通常不具备水质检测功能,若输入电解装置的水质较差时,氢氧混合机本体仍进行产气操作,但是水质较差时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会掺杂杂质,影响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质量。
此外,现有的普通制氢氧混合机排出的氢氧混合气干燥度不高,含有较多的液体,而病人仅需要吸入气体,吸入的液体容易造成呛鼻现象。并且氢气和氧气制备后,液体粘连在输送管路上,造成氢气和氧气的输送不顺畅,影响氢氧混合气体的制备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普通制氢氧混合机在输入电解装置的水质较差时,氢氧混合机本体仍进行产气操作,而影响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质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包括:
外壳;
水箱,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水箱的上设置有加水口;
电解装置,所述电解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电解装置上设置有入水口、电解装置氧气出口和电解装置氢气出口;所述电解装置的入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路相连接;
还包括:
氢氧混合装置,所述氢氧混合装置的内部分别与所述电解装置的氢气输出口和氧气输出口相连通,所述氢氧混合装置的内部连通设置有适于将混合后的氢气和氧气排出的供气管路;
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在输水管路上并用于检测输水管路内水质状况;
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输水管路上并用于在水质状况较差时将水排出;
电源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入端,所述排水装置和电解装置的受控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端;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的传输信息来控制排水装置是否动作。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输水管路包括:
第一输水主管路,所述第一输水主管路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
第二输水主管路,所述第二输水主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水主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水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装置的入水口相连通;
输水分支管路,所述输水分支管路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主管路和第二输水主管路之间。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输水分支管路上的排水阀,所述排水阀的受控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输水主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受控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水主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将水箱排出水进行过滤的树脂过滤装置。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电解装置氢气出口通过氢气输送管与氢氧混合装置内部相连通,所述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氢气观察窗和/或氢气气液分离器和/或第一单向阀阻火器。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电解装置氧气出口通过氧气输送管与氢氧混合装置内部相连通,所述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氧气观察窗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和/或第二单向阀阻火器。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氢气气液分离器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和/或氢氧混合装置的排液端通过回水管路与所述水箱相连通。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供气管路上设置有阻水过滤膜和/或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进行水位检测的水位检测传感器,所述水位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入端;
和/或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水箱水位的水位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通过水质检测装置对进入电解装置内的水进行实时检测,电源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检测信息对排水装置进行控制,若检测到水质较差时,可直接通过排水装置将水排出,保证了进入到电解装置内水的质量,避免了因电解装置电解劣质水而导致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掺杂杂质的问题,更利于病人的治疗。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第二输水主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当水质较差时,电源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排水阀动作,进行排水操作;当水质较好时,电源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循环水泵动作,进行电解装置的进水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排水阀和循环水泵动作的方式,实现进入电解装置的水的水质控制,精准控制程度更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氢气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氢气输送管上,能够将氢液混合气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保证供给氢气的干燥度,并且保证氢气输送管的干燥度,使得氢气输送管不会因液体在管内的聚集造成管路的堵塞。氧气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氧气输送管上,能够将氧液混合气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保证供给氧气的干燥度,并且保证氧气输送管的干燥度,使得氧气输送管不会因液体在管内的聚集造成管路的堵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氢气气液分离器和氧气气液分离器,提高了氢气和氧气是输送通畅性,进而提高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制备效率。
氢气和氧气产生时分别进行一次气液分离,并且在氢气和氧气混合后再次进行一次气液分离,进而更好地保证输出的混合气体的干燥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氢气气液分离器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和/或氢氧混合装置的排液端通过回水管路与水箱相连通,实现了对氢气气液分离器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和/或氢氧混合装置分离后的液体的回收,实现液体的循环利用,避免了直接外排造成的浪费。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供气管路上设置的阻水过滤膜能够对氢氧混合气体进行过滤,能过滤水分子、重金属及杂质,提高氢氧气体纯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中的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壳,2、水箱,3、水位检测传感器,4、加水口,5、树脂过滤装置,6、排水阀,7、水质检测装置,8、循环水泵,9、电解装置,10、电解装置氧气出口,11、电解装置氢气出口,12、氢气气液分离器,13、氢气观察窗,14、混合气液分离器,15、第一单向阀阻火器,16、第二单向阀阻火器,17、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170、防静电传感器,171、进气端口,172、单向阀珠,173、波纹型防爆阻火芯,174、流量压力调节阀,175、出气端口;18、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9、氧气气液分离器,20、阻水过滤膜,21、供气管路,22、回水管路,23、水位观察窗,24、混合气体输送终端,25、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包括外壳1、水箱2、电解装置9、氢氧混合装置、水质检测装置7、排水装置和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
水箱2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部,水箱2的上设置有加水口4,加水口4上设置有螺旋帽,打开螺旋帽后可通过加水口进行加水操作。
电解装置9设置在外壳1内部,电解装置9上设置有入水口、电解装置氧气出口10和电解装置氢气出口11。电解装置9的入水口与水箱2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路相连接。
氢氧混合装置的内部分别与电解装置9的氢气输出口和氧气输出口相连通,氢氧混合装置的内部连通设置有适于将混合后的氢气和氧气排出的供气管路21,供气管路21的末端为混合气体输送终端24,通过混合气体输送终端24给病人的口鼻腔供给氢氧混合气体。
水质检测装置7设置在输水管路上,用于检测输水管路内水质状况。
排水装置设置在输水管路上,用于在水质状况较差时将水排出。
水质检测装置7的输出端连接于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入端,排水装置和电解装置9的受控端分别连接于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用于根据水质检测装置7的传输信息来控制排水装置是否动作。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包括控制器、电源和触摸显示屏,通过触摸显示屏可进行信息的显示。
上述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在进行氢气和氧气制备时,水质检测装置7能够实时地检测输水管路上的水质状况,并将检测的水质信息反馈至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与内部设定水质信息值进行比对;若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判断出此时的水质较差,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控制排水装置动作,排水装置将输水管路上的水直接外排;若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判断出此时的水质符合标准,则不对排水装置发出控制指令,此时输水管路上的水直接进入至电解装置9进行电解。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进入电解装置9内的水进行监控并进行控制的方式,保证了进入到电解装置9内水的质量,避免了因电解装置9电解劣质水而导致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掺杂杂质的问题,更利于病人的治疗。
更为具体地,输水管路包括第一输水主管路、第二输水主管路和输水分支管路。第一输水主管路与水箱2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二输水主管路一端与第一输水主管路相连通,第二输水主管路的另一端与电解装置9的入水口相连通。输水分支管路连通设置在第一输水主管路和第二输水主管路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输水主管路、第二输水主管路和输水分支管路之间通过三通管相连接。
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输水分支管路上的排水阀6,排水阀6的受控端连接于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排水阀6为电磁排水阀。输水分支管路的末端伸出外壳。当排水阀6打开时,可将输水分支管路内的水排出外壳,进而避免水质较差的水进入到电解装置9内。长时间设备不用或水质差需要换水时,打开电磁排水阀可以排空水箱及管路内的水。
第二输水主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8,循环水泵8的受控端连接于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当启动循环水泵8时,可将第二输水主管路内的水泵送至电解装置9内。循环水泵8与排水阀6不同时动作。当水质较差时,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控制排水阀6动作,进行排水操作;当水质较好时,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控制循环水泵8动作,进行电解装置的进水操作。
第一输水主管路上设置有树脂过滤装置5,树脂过滤装置5用于将水箱2排出水进行过滤,加大对水的净化效果。并且本实施在对水箱排水进行净化后再对水质进行检测。
电解装置9包括电解槽、正电极、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受控端连接于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能够控制电解装置9是否进行电解动作。
电解装置氢气出口11通过氢气输送管与氢氧混合装置内部相连通,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氢气观察窗13和/或氢气气液分离器12和/或第一单向阀阻火器15。
其中,氢气观察窗13用于对制备的氢气状况进行观察,外壳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通过该第一凹槽可观察到氢气观察窗13的状况。
为了更便于观察氢气的产生情况,本实用新型在氢气观察窗13附近设置有指示灯。电解装置的水电解产生的氢气通过输送管路在氢气观察窗13中以气泡的形式并在指示灯光下显示,易观察设备制氢的工作状况。
第一单向阀阻火器15起到单向阀的作用,使得氢气在氢气输送管内单向流动,并且还具有阻火作用。
电解装置氧气出口10通过氧气输送管与氢氧混合装置内部相连通,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氧气观察窗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19和/或第二单向阀阻火器16。
其中,氧气观察窗用于对制备的氧气状况进行观察,外壳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通过该第二凹槽可观察到氧气观察窗的状况。
为了更便于观察氧气的产生情况,本实用新型在氧气观察窗附近设置有指示灯。电解装置的水电解产生的氧气通过输送管路在氧气观察窗中以气泡的形式并在指示灯光下显示,易观察设备制氧的工作状况。
本实用新型中的氢气气液分离器12设置在氢气输送管上,能够将氢液混合气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保证供给氢气的干燥度,并且保证氢气输送管的干燥度,使得氢气输送管不会因液体在管内的聚集造成管路的堵塞。氧气气液分离器19设置在氧气输送管上,能够将氧液混合气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保证供给氧气的干燥度,并且保证氧气输送管的干燥度,使得氧气输送管不会因液体在管内的聚集造成管路的堵塞。氢氧混合装置用于将通入的氢气和氧气进行气液分离,以保证输出的混合气体的干燥度。本实用新型在氢气和氧气产生时分别进行一次气液分离,并且在氢气和氧气混合后再次进行一次气液分离,进而更好地保证输出的混合气体的干燥度。
氢气气液分离器12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19和/或氢氧混合装置的排液端通过回水管路22与水箱2相连通,实现了对氢气气液分离器12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19和/或氢氧混合装置分离后的液体的回收,实现液体的循环利用,避免了直接外排造成的浪费。
供气管路21上设置有阻水过滤膜20和/或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17。
阻水过滤膜20具体地设置在位于氢氧混合装置的供气管路21上,用于阻止氢氧混合装置内的液体进入供气管路21,进一步保证混合气体的干燥度。阻水过滤膜20能够对氢氧混合气体进行过滤,能过滤水分子、重金属及杂质,提高氢氧气体纯度。
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17能精准调节氢氧混合气体输送的压力,还能降低静电产生的功能,进而降低了安全隐患。如图4所示,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17具体包括防静电传感器170、进气端口171、单向阀珠172、波纹型防爆阻火芯173、流量压力调节阀174。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的进气端口171与供气管路21连通,氢氧混合气体只能单向通过,出气端口175与混合气体输送终端24相连,供病人吸入。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外壳上装有防静电传感器170,起到防静电作用,防静电传感器170的受控端连接于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的进气端口171内部设置有单向阀珠172,只能单向通过介质,反向封死。波纹型防爆阻火芯173设置于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17的内部,波纹型防爆阻火芯173内有很多波纹型的细小孔通道,当火焰通过阻火芯装置,进入许多波纹型细小孔通道之后将变成若干细小火焰与通道壁接触,使火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阻止火焰蔓延。进气端口171的内部通道上设置有流量压力调节阀174,流量压力调节阀174能测出流量及压力大小数据,带有调节流量压力大小的功能,流量压力调节阀174的受控端连接于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
过滤后的混合氢氧气体通过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17的过程为:过滤后的混合氢氧气体经输送管路从单向阀珠172通过,进入波纹型防爆阻火芯173内,经波纹型细小孔分流后进入流量压力调节阀管路内,流量压力调节阀174受电源智能控制系统控制,能精准调节氢氧混合气体输送的压力,最后通过出气端口175流到混合气体输送终端24供病人吸收。
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进行水位检测的水位检测传感器3,水位检测传感器3的输出端连接于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入端。
外壳1上设置有水位观察窗23,通过水位观察窗23可直观地观察到水箱2内的水位。
外壳1的内部还设置有智能传感双风扇等电子原件,通过智能传感双风扇能够更好地对设备整体进行散热。与智能传感双风扇位置相对应的外壳1上开设有散热孔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S1.纯净水或蒸馏水通过加水口4加入水箱2内后,水位检测传感器3检测到加入的水量,水多或水少都有报警功能提示。水位检测传感器3检测到缺水或水过满时,设备整体均不能正常启动。缺水电解槽容易烧坏,水过满氢氧气体在输送管路不畅通。
S2.水箱2中的水输送至第一输水主管路内,通过树脂过滤装置5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水输送至第二输水主管路和输水分支管路。水质检测装置7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分为“优、良、差”三种功能提示。水质检测装置7检测到水质“差”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循环水泵8和电解装置9不启动,并且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控制排水阀6打开,将此时的水排出;水质检测装置7检测到水质“优”或“良”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控制循环水泵8和电解装置9正常启动,此时的排水阀6处于闭合状态。
并且水质的“优、良、差”三种提示可在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上显示。
S3.过滤后的优良水经循环水泵8输送到电解槽中。
电解后的氢液混合气体经电解装置氢气出口11进入氢气输送管,沿着氢气输送管进行输送,氢液混合气体进入到氢气气液分离器12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氢气通过管路输送到第一单向阀阻火器15,而后进入至混合气液分离器14。分离后的电解水通过回水管路22返回到水箱2内。
电解后的氧液混合气体经电解装置氧气出口10进入氧气输送管,沿着氧气输送管进行输送,氧液混合气体进入到氧气气液分离器19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氧气通过管路输送到第二单向阀阻火器16,而后进入至混合气液分离器14。分离后的电解水通过回水管路22返回到水箱2内。
S4.氢气和氧气在混合气液分离器14中汇集,氢氧混合气体经混合气液分离器14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氢氧混合气体进入至供气管路21,经阻水过滤膜20过滤后,最终流到混合气体输送终端24,通过混合气体输送终端24输送至病人的口鼻腔,供病人吸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包括:
外壳(1);
水箱(2),所述水箱(2)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水箱(2)的上设置有加水口(4);
电解装置(9),所述电解装置(9)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电解装置(9)上设置有入水口、电解装置氧气出口(10)和电解装置氢气出口(11);所述电解装置(9)的入水口与所述水箱(2)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路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氢氧混合装置,所述氢氧混合装置的内部分别与所述电解装置(9)的氢气输出口和氧气输出口相连通,所述氢氧混合装置的内部连通设置有适于将混合后的氢气和氧气排出的供气管路(21);
水质检测装置(7),所述水质检测装置(7)设置在输水管路上并用于检测输水管路内水质状况;
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输水管路上并用于在水质状况较差时将水排出;
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所述水质检测装置(7)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入端,所述排水装置和电解装置(9)的受控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7)的传输信息来控制排水装置是否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路包括:
第一输水主管路,所述第一输水主管路与所述水箱(2)的出水口相连通;
第二输水主管路,所述第二输水主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水主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水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装置(9)的入水口相连通;
输水分支管路,所述输水分支管路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水主管路和第二输水主管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输水分支管路上的排水阀(6),所述排水阀(6)的受控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水主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水泵(8),所述循环水泵(8)的受控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主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将水箱(2)排出水进行过滤的树脂过滤装置(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氢气出口(11)通过氢气输送管与氢氧混合装置内部相连通,所述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氢气观察窗(13)和/或氢气气液分离器(12)和/或第一单向阀阻火器(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氧气出口(10)通过氧气输送管与氢氧混合装置内部相连通,所述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氧气观察窗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19)和/或第二单向阀阻火器(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气液分离器(12)和/或氧气气液分离器(19)和/或氢氧混合装置的排液端通过回水管路(22)与所述水箱(2)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21)上设置有阻水过滤膜(20)和/或单向防爆调压阻火器(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进行水位检测的水位检测传感器(3),所述水位检测传感器(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智能控制系统(18)的输入端;
和/或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水箱(2)水位的水位观察窗(23)。
CN202320416832.6U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Active CN219526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6832.6U CN219526815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6832.6U CN219526815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6815U true CN219526815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8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6832.6U Active CN219526815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6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2066A (zh) 一种高压质子膜水电解装置及方法
US9580825B2 (en) Electrolyzer cell stack system
CN206872952U (zh) 电解制氢制氧一体机
CN105332000A (zh) 一种氢氧机及氢氧产生的方法
CN219526815U (zh)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CN209569827U (zh) 制氧装置和制氧空调器
CN116103699A (zh) 一种制氢氧混合气体发生器
CN213048783U (zh) 一种便携式氢氧呼吸机
CN217489495U (zh) 医用氢氧治疗仪
CN214572259U (zh) 一种具有防干烧功能的安全型氢氧发生器
CN215995183U (zh) 一种氢氧呼吸机
CN109256570A (zh)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燃料电池背压调节装置
CN109868484A (zh) 一种气体产生装置
CN213925044U (zh) 一种spe质子膜氢氧混合发生器
CN103359689A (zh) 保健氢氧气供应设备
CN206385260U (zh) 一种模块化氢气发生装置
CN113978129A (zh) 一种油墨循环稳定的打印机墨路系统
CN113881948A (zh) 医用氢氧治疗仪
CN212293760U (zh) 一种制氢设备
CN216897850U (zh) 一种气体混合分类进气装置
CN215560709U (zh) 一种pem纯水电解槽及氢氧生成装置
CN215163191U (zh) 一种带气泡观察器的氢气机
CN217535540U (zh) 一种富氢水吸氢机故障预警装置
CN215116012U (zh) 电解槽测试系统
CN220413535U (zh) 一种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