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5578U - 一种应急携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携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5578U
CN219515578U CN202320538681.1U CN202320538681U CN219515578U CN 219515578 U CN219515578 U CN 219515578U CN 202320538681 U CN202320538681 U CN 202320538681U CN 219515578 U CN219515578 U CN 219515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layer
portable
take
storage ba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86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uangyuan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uangyuan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uangyuan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uangyuan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86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5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5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5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携行包,包括携行包本体,所述携行包本体内部装填有基础生存物资,所述携行包本体的外侧还成对设置有肩带,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携行包本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肩带与所述携行包本体之间成对还设置有肩带辅助固定绳,所述肩带辅助固定绳的一端与所述肩带固定相连,所述肩带辅助固定绳与所述携行包本体固定相连。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携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携行包。
背景技术
应急携行包是一种应急救援装备,是一种危机时能及时得到营救、延长生命的装备,可以给使用者在危机时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在应急携行包中,除了放置有高能量高热量的应急食品,还会放置急救毯、应急帐篷、应急睡袋、纱布、消毒棉、呼吸面罩、军用铲等应急物资,这些物品加起来连带着应急包总共是4.5公斤,在背着包行进时,多有不便,需要在包的稳定性上做出一定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急携行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急携行包,包括携行包本体,所述携行包本体内部装填有基础生存物资,所述携行包本体的外侧还成对设置有肩带,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携行包本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肩带与所述携行包本体之间成对还设置有肩带辅助固定绳,所述肩带辅助固定绳的一端与所述肩带固定相连,所述肩带辅助固定绳与所述携行包本体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肩带之间还设置有胸带,所述胸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肩带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胸带的中间还设置有插扣,所述插扣将所述胸带分成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肩带由内而外分别设置有棉麻透气层、海绵缓冲层和尼龙层,所述棉麻透气层设置在贴近所述携行包本体的一面,所述海绵缓冲层设置在所述棉麻透气层和所述尼龙层之间,所述尼龙层设置在最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棉麻透气层、所述海绵缓冲层和所述尼龙层之间相互粘连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携行包本体贴近所述肩带的一面还设置有上背垫和下腰垫,所述上背垫和所述下腰垫均呈椭圆形,所述上背垫设置在所述下腰垫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背垫还包括有透气层和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设置在所述透气层和所述携行包本体之间,所述透气层设置在所述海绵层的外侧;所述下腰垫的结构与所述上背垫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携行包本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劳保手套收纳袋、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指南针收纳袋和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所述劳保手套收纳袋和所述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设置在同侧,且所述劳保手套收纳袋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的上方;所述指南针收纳袋和所述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设置在同侧,且所述指南针收纳袋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肩带和携行包之间设置有肩带辅助固定绳,缩小肩带与腋窝之间的空隙,加强了肩带与腋窝之间的稳定性。
2、与肩带辅助固定绳还配套设置有腰带,腰带采用插口闭合,腰带与肩带辅助固定绳之间的力相互抵消相互平衡,使得位于中间的肩带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背包的稳定性。
3、携行包的两侧还设置有四个网袋,里面还分别装设有手套、手电筒、指南针和气体检测仪,这些是在原本救灾物资的基础上又补充的装备,扩大了使用范围,不仅可以在灾区使用,就连在森林、地下也同样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肩带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垫背结构剖面图。
图中:1、携行包本体,2、肩带,21、尼龙层,22、海绵缓冲层,23、棉麻透气层,3、肩带辅助固定绳,4、胸带,41、插扣,5、上背垫,51、透气层,52、海绵层,6、下腰垫,7、劳保手套收纳袋,8、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9、指南针收纳袋,10、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3所示。
一种应急携行包,包括携行包本体1,所述携行包本体1内部装填有基础生存物资,所述携行包本体1的外侧还成对设置有肩带2,所述肩带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携行包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肩带2与所述携行包本体1之间成对还设置有肩带辅助固定绳3,所述肩带辅助固定绳3的一端与所述肩带2固定相连,所述肩带辅助固定绳3与所述携行包本体1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肩带2之间还设置有胸带4,所述胸带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肩带2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胸带4的中间还设置有插扣41,所述插扣41将所述胸带4分成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肩带2由内而外分别设置有棉麻透气层23、海绵缓冲层22和尼龙层21,所述棉麻透气层23设置在贴近所述携行包本体1的一面,所述海绵缓冲层22设置在所述棉麻透气层23和所述尼龙层21之间,所述尼龙层21设置在最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棉麻透气层23、所述海绵缓冲层22和所述尼龙层21之间相互粘连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携行包本体1贴近所述肩带2的一面还设置有上背垫5和下腰垫6,所述上背垫5和所述下腰垫6均呈椭圆形,所述上背垫5设置在所述下腰垫6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背垫5还包括有透气层51和海绵层52,所述海绵层52设置在所述透气层51和所述携行包本体1之间,所述透气层51设置在所述海绵层52的外侧;所述下腰垫6的结构与所述上背垫5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携行包本体1的两侧还设置有劳保手套收纳袋7、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8、指南针收纳袋9和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10,所述劳保手套收纳袋7和所述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8设置在同侧,且所述劳保手套收纳袋7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8的上方;所述指南针收纳袋9和所述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10设置在同侧,且所述指南针收纳袋9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10的上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肩带2和携行包之间设置有肩带辅助固定绳3,缩小肩带2与腋窝之间的空隙,加强了肩带2与腋窝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与肩带辅助固定绳3还配套设置有腰带,腰带采用插口闭合,腰带与肩带辅助固定绳3之间的力相互抵消相互平衡,使得位于中间的肩带2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背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携行包的两侧还设置有四个网袋,里面还分别装设有手套、手电筒、指南针和气体检测仪,这些是在原本救灾物资的基础上又补充的装备,扩大了使用范围,不仅可以在灾区使用,就连在森林、地下也同样可以使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肩带2的内侧还设置有海绵用作缓冲层,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背包的背部位置还设置了上背垫5和下腰垫6,上背垫5和下腰垫6里面同样采用海绵填充,用来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感,同时也避免长时间背包对背部带来的磨损。
进一步的,实用新型中的肩带采用的是工字型的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包体固定相连,相比较传统的包带,本实用新型的包带与背包的连接面积更大,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肩带采用松紧绳制成,相比较于传统的日字扣穿绳,方便调节,也能更加贴合使用者的体型也不容易滑脱。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做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应急携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携行包本体,所述携行包本体内部装填有基础生存物资,所述携行包本体的外侧还成对设置有肩带,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携行包本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肩带与所述携行包本体之间成对还设置有肩带辅助固定绳,所述肩带辅助固定绳的一端与所述肩带固定相连,所述肩带辅助固定绳与所述携行包本体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携行包,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肩带之间还设置有胸带,所述胸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肩带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携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带的中间还设置有插扣,所述插扣将所述胸带分成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携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由内而外分别设置有棉麻透气层、海绵缓冲层和尼龙层,所述棉麻透气层设置在贴近所述携行包本体的一面,所述海绵缓冲层设置在所述棉麻透气层和所述尼龙层之间,所述尼龙层设置在最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携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棉麻透气层、所述海绵缓冲层和所述尼龙层之间相互粘连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携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行包本体贴近所述肩带的一面还设置有上背垫和下腰垫,所述上背垫和所述下腰垫均呈椭圆形,所述上背垫设置在所述下腰垫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急携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背垫还包括有透气层和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设置在所述透气层和所述携行包本体之间,所述透气层设置在所述海绵层的外侧;所述下腰垫的结构与所述上背垫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携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行包本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劳保手套收纳袋、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指南针收纳袋和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所述劳保手套收纳袋和所述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设置在同侧,且所述劳保手套收纳袋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手电筒收纳袋的上方;所述指南针收纳袋和所述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设置在同侧,且所述指南针收纳袋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收纳袋的上方。
CN202320538681.1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应急携行包 Active CN219515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8681.1U CN21951557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应急携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8681.1U CN21951557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应急携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5578U true CN21951557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3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8681.1U Active CN21951557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应急携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5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5625B2 (ja) 救助及び運搬装置
JP4226213B2 (ja) 扁平なサバイバルベスト
US20080314947A1 (en) Emergency backpack
US4089447A (en) Back pack device
US20110283446A1 (en) Life Vest
US4844307A (en) Off road rescue back pack
CN106943685B (zh) 一种可穿戴氧气自救呼吸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9515578U (zh) 一种应急携行包
CN104287902A (zh) 便携全护脊型软式担架
CN201150333Y (zh) 一种防灾减灾应急背包
CN214018965U (zh)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托
CN215125206U (zh) 一种减负护脊背包
CN209965562U (zh) 碳纤维材质的轻质减负书包
CN215125225U (zh) 肩带独立减震背包
CN213964888U (zh) 一种全身安全带
CN209644199U (zh) 一种护脊透气书包
CN115039965A (zh) 一种减负护脊背包
CN210433863U (zh) 穿戴式消防装备
CN108245322A (zh) 一种肩背式民防应急救援担架
CN209825579U (zh) 保护脊柱的背包
CN206700527U (zh) 正压式呼吸器腰带总成
CN207949460U (zh) 方便携带的多功能婴儿背带
CN213188548U (zh) 一种蝶翼护脊减压书包
CN219962191U (zh) 一种背包垫
CN206371665U (zh) 反重力背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