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1140U - 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01140U CN219501140U CN202320447708.6U CN202320447708U CN219501140U CN 219501140 U CN219501140 U CN 219501140U CN 202320447708 U CN202320447708 U CN 202320447708U CN 219501140 U CN219501140 U CN 2195011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art
- sacroiliac joint
- sacrum
- ilium
-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第一髂骨连接部贴合在髂骨骨面,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第一骶骨连接部贴合在骶骨骨面,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且位于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下方,第二骶骨连接部贴合在骶骨骨面且位于第二骶骨连接部下方,由此,该接骨板可同时对髂骨骨面、骶髂关节处以及骶骨骨面进行固定,该接骨板可与骨面贴合紧密,力学稳定性好,能同时对抗垂直移位和前后移位,为脱位的骶髂关节提供坚强的固定。且,连接板呈弧形且其中部朝远离骶髂关节的方向弯曲,与真骨盆缘的角度相符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
背景技术
骶髂关节是骨盆主要的稳定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承载脊柱力量至下肢,在水平方向上作为支点稳定骨盆前后两端。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严重影响骨盆的稳定性,并发症多,治疗难度较大。单纯骶髂关节脱位是由于高能量暴力造成骶髂关节周围韧带损伤,使骶骨与髂骨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髂骨骨折若累及骶髂关节面,称为新月形骨折,约占骨盆环损伤的12%,也可造成骶髂关节脱位。
恢复骶髂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前路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骶孔距离骶髂关节过近,为避免损伤骶神经,骶骨侧只能拧入一枚螺钉。为了增加稳定性,通常使用双钢板固定,两钢板呈八字形。然而,双钢板固定存在着抗扭转和抗剪切的能力较差的弊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5273254U、名称为固定骶髂关节分离的锁定装置的专利,骶骨侧重建锁定钢板和髂骨侧重建锁定钢板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两者通过位于其中央的连接钢板连接成整体的锁定装置,在骶骨侧重建锁定钢板和髂骨侧重建锁定钢板上分别均匀对称设有两个以上的螺孔;骶骨侧重建锁定钢板和髂骨侧重建锁定钢板呈平行的、弯向骶骨侧的弧形。由于骶骨侧重建锁定钢板和髂骨侧重建锁定钢板均纵向延伸,也即,骶骨侧重建锁定钢板位于骶骨侧,髂骨侧重建锁定钢板位于髂骨侧,而在骶髂关节处并未进行固定,导致力学稳定性差,容易造成骶髂关节再次脱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它包括上板、下板和连接板,所述上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髂骨连接部、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和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之间、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之间均呈圆弧过渡,第一髂骨连接部、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分别设有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和第三螺孔;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贴合在髂骨骨面,所述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所述第一骶骨连接部贴合在骶骨骨面;
所述下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髂骨连接部、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骨连接部,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和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之间、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骨连接部之间均呈圆弧过渡,且第二髂骨连接部、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骨连接部分别设有第四螺孔、第五螺孔和第六螺孔;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贴合在髂骨骨面且位于第一髂骨连接部下方,所述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且位于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下方,所述第二骶骨连接部贴合在骶骨骨面且位于第一骶骨连接部下方;
所述连接板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呈弧形且其中部朝远离骶髂关节的方向弯曲。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螺孔之中心与连接板之弧形最凹处的连线和第五螺孔之中心与连接板之弧形最凹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D呈80-100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骶骨连接部朝向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的右上方延伸,且所述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之间的弧度为35-55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朝向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的左上方延伸,且所述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髂骨连接部之间的弧度为10-20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的外轮廓大体呈圆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骨连接部的外轮廓大体呈圆形。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第一髂骨连接部贴合在髂骨骨面,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第一骶骨连接部贴合在骶骨骨面,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且位于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下方,第二骶骨连接部贴合在骶骨骨面且位于第二骶骨连接部下方,由此,髂骨骨面通过第一髂骨连接部、第二髂骨连接部进行连接,骶骨骨面通过第一骶骨连接部、第二骶骨连接部进行连接,骶髂关节处通过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进行连接,该接骨板可同时对髂骨骨面、骶髂关节处以及骶骨骨面进行固定,该接骨板可与骨面贴合紧密,力学稳定性好,能同时对抗垂直移位和前后移位,为脱位的骶髂关节提供坚强的固定。且,连接板呈弧形且其中部朝远离骶髂关节的方向弯曲,与真骨盆缘的角度相符合。
2.第二螺孔之中心与连接板之弧形最凹处的连线和第五螺孔之中心与连接板之弧形最凹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D呈80-100度,手术中可直视下通过钢板辅助复位,纠正髂骨的上下及前后移位,对陈旧性骶髂关节周围骨折脱位的复位更有利。
3.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之间的弧度为35-55度,以符合骶髂关节中段的解剖弧度,以使接骨板贴敷,术中可根据接骨板的弧度为模板来复位提拉脱位的骶髂关节。
4.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髂骨连接部之间的弧度为10-20度,符合髂骨内侧缘的解剖弧度,以使接骨板贴敷,以免术中塑形,减少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绘示了该接骨板与骶髂关节的连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查阅图1至图4,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它包括上板10、下板20和连接板30。
所述上板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髂骨连接部11、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和第一骶骨连接部13,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11和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之间、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和第一骶骨连接部13之间均呈圆弧过渡,第一髂骨连接部11、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和第一骶骨连接部13分别设有第一螺孔14、第二螺孔15和第三螺孔16;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11贴合在髂骨骨面,所述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所述第一骶骨连接部13贴合在骶骨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骶骨连接部13朝向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的右上方延伸,且所述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和第一骶骨连接部13之间的弧度为35-55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11、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和第一骶骨连接部13的外轮廓大体呈圆形。
所述下板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髂骨连接部21、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和第二骶骨连接部23,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21和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之间、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和第二骶骨连接部23之间均呈圆弧过渡,且第二髂骨连接部21、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和第二骶骨连接部23分别设有第四螺孔24、第五螺孔25和第六螺孔26;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21贴合在髂骨骨面且位于第一髂骨连接部11下方,所述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且位于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1下方,所述第二骶骨连接部23贴合在骶骨骨面且位于第一骶骨连接部13下方;
所述连接板30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和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相连接,所述连接板30呈弧形且其中部朝远离骶髂关节的方向弯曲。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孔15之中心与连接板30之弧形最凹处的连线和第五螺孔25之中心与连接板30之弧形最凹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呈80-100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21朝向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的左上方延伸,且所述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和第二髂骨连接部21之间的弧度为10-20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21、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和第二骶骨连接部23的外轮廓大体呈圆形。
在实际解剖接骨过程中,将上板10置于真骨盆缘上方,且第一髂骨连接部11贴合在髂骨骨面,所述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所述第一骶骨连接部13贴合在骶骨骨面;所述下板20置于真骨盆缘下方,第二髂骨连接部21贴合在髂骨骨面,所述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所述第二骶骨连接部23贴合在骶骨骨面;且连接板30的设计弧度符合真骨盆缘的角度;并配合六个皮质骨钉或松质骨钉(图中未示出)分别与第一螺孔14、第二螺孔15、第三螺孔16、第四螺孔24、第五螺孔25和第六螺孔26相螺接。
由此,髂骨骨面通过第一髂骨连接部11、第二髂骨连接部21同时进行连接,骶骨骨面通过第一骶骨连接部13、第二骶骨连接部23同时进行连接,骶髂关节处通过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12、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22同时进行连接,该接骨板可同时对髂骨骨面、骶髂关节处以及骶骨骨面进行固定,该接骨板可与骨面贴合紧密,力学稳定性好,能同时对抗垂直移位和前后移位,为脱位的骶髂关节提供坚强的固定。且,连接板30呈弧形且其中部朝远离骶髂关节的方向弯曲,与真骨盆缘的角度相符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板、下板和连接板,所述上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髂骨连接部、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和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之间、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之间均呈圆弧过渡,第一髂骨连接部、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分别设有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和第三螺孔;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贴合在髂骨骨面,所述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所述第一骶骨连接部贴合在骶骨骨面;
所述下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髂骨连接部、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骨连接部,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和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之间、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骨连接部之间均呈圆弧过渡,且第二髂骨连接部、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骨连接部分别设有第四螺孔、第五螺孔和第六螺孔;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贴合在髂骨骨面且位于第一髂骨连接部下方,所述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贴合在靠近骶髂关节的骨面处且位于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下方,所述第二骶骨连接部贴合在骶骨骨面且位于第一骶骨连接部下方;
所述连接板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呈弧形且其中部朝远离骶髂关节的方向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孔之中心与连接板之弧形最凹处的连线和第五螺孔之中心与连接板之弧形最凹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D呈80-10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骶骨连接部朝向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的右上方延伸,且所述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之间的弧度为35-55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朝向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的左上方延伸,且所述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髂骨连接部之间的弧度为10-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髂骨连接部、第一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一骶骨连接部的外轮廓大体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髂骨连接部、第二骶髂关节连接部和第二骶骨连接部的外轮廓大体呈圆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47708.6U CN219501140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47708.6U CN219501140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01140U true CN219501140U (zh) | 2023-08-11 |
Family
ID=87530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47708.6U Active CN219501140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01140U (zh)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20447708.6U patent/CN2195011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62122A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lvic osteotomy fixation | |
US4800874A (en) | Anatomical bone plate and/or transfixion plate | |
US6113600A (en) | Device for linking adjacent rods in spinal instrumentation | |
CA2361117C (en) | Spinal fixation system | |
EP1729664B1 (en) | Head-to-head connector spinal fixation system | |
US7575588B2 (en) | Midline occipital vertebral fixation system | |
US20140180344A1 (en) | Modular and non-modular cortical buttress device | |
US20020169448A1 (en) | Connector for an osteosynthesis system intended to provide a connection between two rods of a spinal osteosynthesis system, osteosynthesis system using such 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implanting such an osteosynthesis system | |
US20110152934A1 (en) | Transconnector for coupling first and second spinal fixation elements | |
CA2157678A1 (en) | System for stabilizing the spine | |
EP3191001B1 (en) | Modular proximal femoral osteotomy blade-plate assembly | |
CN219501140U (zh) | 一种骶髂关节的解剖接骨板 | |
CN110974385A (zh) | 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的辅助装置 | |
CA3109510C (en) | Talar bone plate | |
CN212592375U (zh) | 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的辅助装置 | |
CN216535476U (zh) | 一种髋臼四边体骨折接骨板 | |
KR100997811B1 (ko) | 척추의 후궁 성형 및 고정용 플레이트 | |
CN215503331U (zh) | 一种用于垂直不稳定型耻骨联合分离的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 |
CN219763508U (zh) | 一种椎弓根螺钉辅助固定垫片 | |
CN109009380B (zh) | 一种脊柱后路多点固定装置 | |
CN214857345U (zh) | 一种用于枢椎椎管成型的钢板结构 | |
CN116327451B (zh) | 股骨柄假体 | |
CN212346688U (zh) | 一种新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结构 | |
CN213552247U (zh) | 一种枕骨固定结构及颈椎后路固定系统 | |
CN109771022B (zh) | 组合式髋臼接骨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