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0794U - 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双饮口杯盖的饮用器皿和马克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双饮口杯盖的饮用器皿和马克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0794U
CN219500794U CN202320014022.8U CN202320014022U CN219500794U CN 219500794 U CN219500794 U CN 219500794U CN 202320014022 U CN202320014022 U CN 202320014022U CN 219500794 U CN219500794 U CN 219500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nozzle
drinking
cover body
suc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40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usen Commod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usen Commod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usen Commod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usen Commodit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0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0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双饮口杯盖的饮用器皿和马克杯,盖本体,具有盖体部和自盖体部延伸形成的结合部;饮嘴一,形成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一;饮嘴二设有导流通道一,盖本体设有贯通于所述盖体部的导流通道二,由导流通道一与导流通道二连通时形成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二;饮嘴二包括转动件和吸嘴,转动件上设有阻隔块且位于远离吸嘴盖的一侧。提供一种双饮口杯盖,具有两种饮嘴,能适用多种场合使用,饮嘴一沿置放区域的顶壁向内贯通于所述盖体部直接可以倾倒的方式饮用;在选择饮嘴二时,吸嘴与下方的吸管是非接触式连接,吸嘴可以大幅度调整所需的角度来适应容器不倾斜时也能使用,给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双饮口杯盖的饮用器皿和马克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双饮口杯盖的饮用器皿和马克杯。
背景技术
水杯是指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主要用来喝茶、水、咖啡、饮料等饮品。通常用塑胶、玻璃、瓷或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其中一次性水杯常用纸杯或胶杯制成,杯体一般多呈圆柱形,上面开口,中空,以供盛物。
对于常用的水杯如马克杯来说,都要配置对应的杯盖,常见的杯盖具有饮水口,但是现有技术大大部分的杯盖具有单一的一个饮水口,不能满足更多的场合需求,比如对于时间要求高,比如亲子关系中,比如在开车场合需要快速解决饮用,故一个杯盖设置两种饮用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吸管口的饮用,方便饮用是特别必要的。尤其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杯子时,通过要通过操作杯子倾斜一定位置才能顺利完成饮用,给使用尤其是一些特殊场合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饮口杯盖,具有两种饮嘴,能适用多种场合使用,饮嘴一沿置放区域的顶壁向内贯通于所述盖体部直接可以倾倒的方式饮用;同时,在选择饮嘴二时,吸嘴与下方的吸管是非接触式连接,吸嘴可以大幅度调整所需的角度来适应容器不倾斜时也能使用,给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双饮口杯盖,包括:
盖本体,具有盖体部和自盖体部延伸形成的结合部,所述盖本体通过结合部可装卸地设于容器上,所述盖本体具有与容器深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中心线;
饮嘴一,沿盖体部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且位于第一中心线的一侧,所述饮嘴一设有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一,所述饮用通道一贯通于所述盖体部并与容器相通,所述饮嘴一上设有一可拆卸连接的饮嘴盖,用于饮用通道一的打开或闭合;
饮嘴二,位于第一中心线的另一侧并远离饮嘴一,所述饮嘴二设有导流通道一,所述盖本体设有贯通于所述盖体部的导流通道二,由导流通道一与导流通道二连通时形成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二;所述饮嘴二的一侧设有阻隔块,相对的另一侧设有驱动饮嘴二压在盖本体上或相对盖本体分离的操作件;所述饮嘴二相对盖本体转动至饮嘴二抵靠在盖体部的上部时,导流通道一的下端远离导流通道二的上端与导流通道二的上端分离,所述阻隔块抵靠在导流通道二的上部,所述导流通道二不导通,所述饮嘴二形成闭合状态。
优选地,所述饮嘴二包括转动件和吸嘴,所述吸嘴的上方设有用于完全盖住吸嘴的吸嘴盖,所述的阻隔块被设置在转动件上且位于远离吸嘴盖的一侧,所述饮嘴二和吸嘴盖作为整体可相对盖本体进行转动,转动至导流通道一的下端与导流通道二的上端相通时供容器内的饮料通过,所述部分的阻隔块位于第二中心线的内侧,所述吸嘴与第二中心呈角度设置且该吸嘴位于第二中心的外侧及接近盖本体的外壁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吸嘴具有相对设置的吸嘴端面一和吸嘴端面二,所述的吸嘴盖盖合时位于吸嘴端面一上,所述阻隔块具有以圆弧过渡连接的阻隔端面一和阻隔端面二,所述阻隔块的阻隔端面二与吸嘴端面二位于同一侧,且所述阻隔端面二的最高点与吸嘴端面二位于非同一水平面并突出吸嘴端面二设置;所述的阻隔端面二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转动件上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自阻隔端面一沿吸嘴的长度方向贯通转动件,所述吸嘴上设有通孔二,所述的导流通道一由通孔一与通孔二相通组合而成,所述通孔一的进水口端与导流通道二连通,其出水口端与通孔二相通。
优选地,所述通孔二的口径被配置大于或等于通孔一的口径;
所述通孔二的口径被配置大于或等于导流通道二的口径。
优选地,所述饮用通道二在导通或不导通的状态下,所述的通孔一和通孔二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转动件设于远离第一中心线的盖体部的顶壁上,所述吸嘴盖设于转动体上并与转动体枢转连接,施力于操作件上时,转动件、吸嘴盖和吸嘴作为整体自安装腔室相对移开。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被设置在转动件的顶部且自转动件本体延伸形成的凸块结构,所述操作件位于远离吸嘴的一侧;
所述吸嘴盖盖合在吸嘴上时,所述操作件的末端端部突出盖本体外壁并位于其外侧。
优选地,所述盖体部的外周面具有弧形部,所述操作件的外端末端设置为圆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弧形部基本位于同一弧线上。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的下端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盖体部的外壁形成有限位区域,当饮用通道二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时,所述转动件通过该限位块抵靠在限位区域的限位端面上用于限制转动件沿靠近第一中心的方向继续转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区域由自盖体部向内凹形成的区域,所述限位区域的外端面构成限位端面,所述限位端面与第一中心线平行设置;
所述限位块的外端具有与限位端面相适应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盖体部的顶部具有安装腔室,用于饮嘴二的结构安装或容纳,所述安装腔室设置为倾倒式的斜面,其限位端高于自由端,所述安装腔室的自由端贯通盖体部的外端;
所述安装腔室自自由端自安装端面之间构成的自由空间,用于当盖合或打开吸嘴时阻隔块和操作件转动所需的运动路径。
优选地,所述饮嘴二上设有吸附结构,所述吸附结构沿转动件的外端面延伸形成,所述吸附结构的外端面设置成与饮嘴盖一的端面相配合的平面结构,用于饮嘴盖一与饮嘴分离时饮嘴盖一的放置。
优选地,所述吸附结构被设置为磁性件,所述饮嘴二上设有安装腔一,用于磁性件的安装,所述吸附结构的外端面靠近磁性件设置且能供外端面上的结构感应到吸引力。
优选地,所述饮嘴盖一的外端面设置成与吸附结构的端面相配合的平面结构,所述饮嘴盖一的上部靠近顶面设有安装腔二,用于磁性件的安装,所述饮嘴盖一的外端面靠近磁性件设置且能供外端面上的结构感应到吸引力。
一种用于饮用器皿的双口瓶盖,包括:
盖本体,具有盖体部和自盖体部延伸形成的结合部,所述盖本体通过结合部可装卸地设于容器上,所述盖本体具有与容器深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中心线;
饮嘴一,沿盖体部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且位于第一中心线的一侧,所述饮嘴一设有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一,所述饮用通道一贯通于所述盖体部并与容器相通,所述饮嘴一上设有一可拆卸连接的饮嘴盖,用于饮用通道一的打开或闭合;
饮嘴二,位于第一中心线的另一侧并远离饮嘴一,所述饮嘴二设有导流通道一,所述盖本体设有贯通于所述盖体部的导流通道二,由导流通道一与导流通道二连通时形成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二;所述饮嘴二的一侧设有阻隔块,相对的另一侧设有驱动饮嘴二压在盖本体上或相对盖本体分离的操作件;所述饮嘴二相对盖本体转动至饮嘴二抵靠在盖体部的上部时,导流通道一的下端远离导流通道二的上端与导流通道二的上端分离,所述阻隔块抵靠在导流通道二的上部,所述导流通道二不导通,所述饮嘴二形成闭合状态;
吸管,与导流通道二的下端可拆卸相连,所述吸管与饮嘴二的导流通道一为不接触的导通或断开。
一种饮用器皿,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杯盖;用于盛装饮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杯盖与容器可拆卸连接。
一种马克杯,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杯盖;设置为圆柱形状的容器,容器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在所述开口端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结合部的外壁设置为外螺纹,所述杯盖与容器的连接通过所述结合部的外螺纹与容器的内螺纹进行接触齿合;用于提拿饮用器皿的握手结构,握手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容器相连,所述握手结构呈形状。
本实用新型取得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杯盖以及采用该杯盖的马克杯,能适用多种场合使用,饮嘴一沿置放区域的顶壁向内贯通于所述盖体部直接可以倾倒的方式饮用;同时,在选择饮嘴二时,吸嘴与下方的吸管是非接触式连接,吸嘴可以大幅度调整所需的角度来适应容器不倾斜时也能使用,给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饮口杯中饮嘴二盖合时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饮口杯盖合时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饮口杯中饮嘴二打开时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饮口杯中饮嘴二打开时盖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本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盖本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盖本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饮嘴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饮嘴二中吸嘴盖盖合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饮嘴二中吸嘴盖打开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饮嘴盖和吸嘴盖盖合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饮嘴盖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饮嘴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饮用器皿中饮嘴二盖合时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饮用器皿中饮嘴二盖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饮用器皿中饮嘴二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1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杯盖100,具有两个饮口,包括盖本体1和饮嘴一2和饮嘴二3,其中饮嘴一2具有饮用通道一26(一个饮口),和饮嘴二3具有饮用通道二36(另一个饮口),目的是可选择的方式吸饮容器200内的饮料,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以及最大范围内饮用容器200内的饮料。
在本实例中,盖本体1具有盖体部11和自盖体部11延伸形成的结合部12,该盖本体1通过结合部12可装卸地设于容器200上,结合部12具有外螺纹,对应的容器200上部具有内螺纹,结合部12具有内螺纹,对应的容器200上部具有外螺纹,所述杯盖与容器的连接通过螺纹进行接触齿合,目的是实现与容器200的结合和方便拆卸,且不限制螺纹连接,如其他的拆卸连接方式如卡扣等都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盖本体1和容器200的拆卸连接。本实施例的盖本体1具有第一中心线4,即位于盖本体1正中心位置的第一中心线4,容器200也具有第二中心线5,且沿容器200的深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一中心线4与第二中心线5平行设置;本实施例的饮嘴一2和饮嘴二3分别设置在第一中心线4或第二中心线5的两侧,方便对饮嘴一2和饮嘴二3的选择和使用时的便利。
在本实例中,饮嘴一2沿置放区域的顶壁向内贯通于所述盖体部11且位于第一中心线4的一侧,该饮嘴一2设有用于容器200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一26,该饮用通道一26贯通于所述盖体部11并与容器200相通以实现容器200内饮料的流出,所述饮嘴一2上设有一可拆卸连接的饮嘴盖7,用于饮用通道一26的打开或闭合,当使用者要饮用该容器200内的饮料时,可凭借倾倒的方式且打开饮嘴盖7使饮料由该饮用通道一26的饮嘴一2中流出。本实施例的饮嘴一2为直接在第一安装腔室1122上设置的平面构件且贯通盖体部11的结构,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者的吸饮;饮嘴盖7可以相对饮嘴一2转动来进行对饮嘴一2的密封或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盖体部11包括上盖部111和下盖部113以及位于上盖部111和下盖部113之间的功能部112,所述功能部112任意位置的上表面1121均低于上盖部111的顶端面1111,所述盖体部11具有相对顶部向内凹形成的置放区域500,该置放区域500即由功能部112所处位置构成,本实施例的饮嘴一2和饮嘴二3都设置在该置放区域500内且分别位于置放区域500的两端。所述功能部112被设置有第一安装腔室1122、与第一安装腔室1122位沿同一径向布置且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二安装腔室1123以及第三安装腔室1124,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22部分的包围第二安装腔室1123,所述第三安装腔室1124分别对称位于第一安装腔室1122、第二安装腔室1123的两侧,所述饮嘴一2设于第一安装腔室1122内且位于靠近外壁的位置,所述饮嘴二3位于第二安装腔室1123内且饮嘴一2打开使用时其位置靠近外壁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22上还包含一饮料收集区1125,所述饮料收集区1125围绕饮嘴一2,且该饮嘴一2延伸至上盖部111的外接侧壁,所述饮料收集区1125的收集区域端面1128高于第二安装腔室1123的放置端平面1126,饮料收集区1125用于通过饮嘴一2进行饮用时暂存部分自容器内导出的饮料方便饮用,再者是在用完该饮嘴一2后,少量溢出或遗留饮料返回到货洒落到该饮料收集区1125内,有效防止该部分饮料洒落到地面或桌面而对弄脏桌面等环境,该部分饮料可再通过饮用通道一留回去容器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123自部分的第一安装腔室1122包围圈内沿下盖部113方向继续内凹形成,且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123的外端部延伸至上盖部111的外接侧壁1112,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123的内端部位于第一安装腔室1122内并与第一安装腔室1122的结合处形成有限位壁1127,用于饮嘴二3盖合时,吸嘴完全位于该第二安装腔室1123内且通过第二安装腔室1123的内壁全部包围,第二安装腔室1123设于第一安装腔室1122内,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和简单,且各部件安装简单本实施例自所述限位壁1127延伸形成有第一限位块600,所述第一限位块600的上端面被设置为轴向限位面601,当饮嘴二3盖合时,所述吸嘴盖8上靠近自由端的下端面抵靠在轴向限位面601上以限制吸嘴盖8继续转动来实现对吸嘴盖8转动的限位。本实施例该轴向限位面601低于收集区域端面1128,目的是保证吸嘴盖8与饮嘴盖7都处于闭合时,相互不进行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123与第一安装腔室1122沿径向的结合处形成有位于两侧的侧端壁二17,所述侧端壁二17延伸至与外接侧壁连接,所述侧端壁二17上设有轴孔二171,用于所述转动件与转动轴二18连接的安装,所述转动件位于该第二安装腔室1123并通过转动轴二18相对侧端壁二17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腔室1124形成的第三上端面1129高于第一安装腔室1122的收集区域端面1128,所述第三安装腔室1124与第一安装腔室1122沿径向的结合处形成有位于两侧的侧端壁一19,所述侧端壁一19上设有轴孔一191,用于所述饮嘴盖7与转动轴一20连接的安装,所述饮嘴盖7位于该第一安装腔室1122内并通过转动轴一20相对侧端壁一19进行转动。本实施例的饮嘴盖7包括盖体一71、与盖体一71相连的盖连接臂一72以及位于盖连接臂一72之间区域的空心区域一73,所述转动轴一沿盖连接臂一72的外端面突起设置,所述饮嘴盖7盖合时,所述空心区域一73位于吸嘴盖8的外部并包围吸嘴盖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优选盖体一71包括第一部711、第二部712、第三部713和第四部714,所述盖连接臂一72自第一部711的自由端延伸形成,所述空心区域一73由第一部711和盖连接臂一72围成的空间构成。本实施例所述第一部711的下端设有用于闭合饮用通道一的密封盖构件74,当饮嘴盖7完全盖合时,至少部分的密封盖构件74插入到饮用通道一26内且与饮用通道一26进行接触配合连接来完全密封饮用通道一26,有效阻止容器内的饮料通过盖饮用通道一26导出到外界。本实施例第二部712与第一部711呈倾斜角度设置,第二部712的一端与第一部711相连,另一端与第三部713相连,且第二部712的内壁构成有限位部一715;所述第三部713自第二部712上端延伸形成的弧形结构,所述第四部714自第三部713的下部延伸形成,所述第四部714与第二部712之间的区域构成定位区域716,所述定位区域716卡合在上盖部111的第一壁上且第四部714的内侧壁与上盖部111的外壁结合,第二部712的限位部一与上盖部111的内壁结合来对饮嘴盖7盖合的定位,保证饮嘴盖7盖合时完全且稳定卡合在上盖部111上。其中,第四部714位于第三部713的非端部位置,该饮嘴盖7具有用于打开或闭合的操作结构717,其中操作结构717由第四部714的外壁区域与位于第四部714外侧的局部的第三部713构成,当使用者要打开该饮嘴盖7时,用手驱动操作结构717且手指抵靠在第三部713的下区域面和第四部714的外壁区域面上来实现握持和施力。饮嘴盖7对饮嘴一2进行关闭和密封防止弄脏或脏污等灰尘通过饮用通道一26进入到容器200内而导致容器200内的饮料污染或脏而不能饮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饮嘴二3是位于第一中心线4的另一侧并远离饮嘴一2,饮嘴二3在使用且饮用容器200内饮料时是倾斜的,与盖体部11呈倾斜设置,且靠近盖本体1的盖外壁14方向呈倾斜设置,目的是方便使用者的吸饮,优选方案是饮嘴二3的吸管300部的部分或全部相对盖本体1的盖外壁14是在外面悬空的,这样容器200平放在桌面或类似桌面的介质中时,也能通过该饮嘴二3饮用容器200内的饮料,而取代现有技术中一定要先将容器200相对使用者的嘴巴倾斜一定角度后再使用或者只有倾斜一定角度后,使用者才能够得上嘴巴吸住饮嘴二3的上部进行饮用容器200内的饮料。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饮嘴二3的位置和结构设置,能更好且更方便使用者在各种场合各种角度下饮用容器200内的饮料。本实施例中,所述饮嘴二3设有导流通道一31,所述盖本体1设有贯通于所述盖体部11的导流通道二13,由导流通道一31与导流通道二13连通时形成用于容器200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二36,导流通道一31与导流通道二13在饮嘴二3通过吸嘴盖8盖住时或在将饮嘴二3进行打开或收起来的过程中,导流通道一31与导流通道二13基本处于断开的状态,即导流通道二13的上端与导流通道一31的下端并没有处于同一位置而进行连通。本实施例的该饮嘴二3的一侧设有阻隔块34,所述饮嘴二3相对盖本体1转动至饮嘴二3抵靠在盖体部11的上部时,导流通道一31的下端远离导流通道二13的上端与导流通道二13的上端分离,该阻隔块34抵靠在导流通道二13的上部,所述导流通道二13不导通,容器200内的饮料不能通过导流通道流出到饮嘴二3中,对应的饮嘴二3形成闭合状态,也是导流通道一31内没有饮料通过的状态,也是饮用通道二36处于不使用状态。本实施例的导流通道二13的中心且平行于第一中心线4被定义为第三中心线6,该第三中心线6也是柱状的导流通道二13的中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饮嘴二3是否可以用于饮用容器200内的饮料,是通过阻隔块34抵靠在导流通道二13还是移动到导流通道一31与导流通道二13处于连通状态决定的,故本实施例的阻隔块34对应饮嘴二3的闭合或打开起到主导作用,是本实用新型的最关键技术点,目的实现饮嘴二3的使用或不使用状态的切换,且通过该结构的设置,饮嘴二3可设置更大的倾斜角度以实现使用者不倾斜容器200都能通过该饮嘴二3进行饮用容器200内的饮料。本实施例的饮嘴二3包括转动件32和吸嘴33,所述吸嘴33的上方设有用于完全盖住吸嘴33的吸嘴盖8,该阻隔块34被设置在转动件32上且位于远离吸嘴盖8的一侧,所述饮嘴二3和吸嘴盖8作为整体可相对盖本体1进行转动,转动至导流通道一31的下端与导流通道二13的上端相通时供容器200内的饮料通过。当饮用通道二36处于导通状态且供容器200内的饮料通过时,阻隔块34的位置处于阻隔块34的局部或是整体全部位于第三中心线6的内侧,即阻隔块34转动到第三中心线6的内侧之外的位置,这时吸嘴33与第一中心线4或第三中心线6呈角度设置且该吸嘴33位于第三中心线6的外侧及接近盖本体1的盖外壁14的位置,优选是位于盖外壁14的外侧位置,便于容器200不用倾斜就可以完成饮用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转动件32设于盖体部11的功能部112上,也是位于置放区域内,即置放区域由功能部112的区域构成。该转动件32远离第一中心线4位置,并与盖体部11枢纽连接并相对盖体部11进行转动,所述转动件32上设有通孔一326,所述通孔一326自阻隔端面一341沿吸嘴33的长度方向贯通转动件32,所述吸嘴33上设有通孔二336,所述的导流通道一31由通孔一326与通孔二336相通组合而成,所述通孔一326的进水口端与导流通道二13连通,其出水口端与通孔二336相通,所述饮用通道二36在导通或不导通的状态下,所述的通孔一326和通孔二336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实施例中,优选通孔二336的口径被配置大于或等于通孔一326的口径,所述通孔二336的口径被配置大于或等于导流通道二13的口径,便于调节容器200内的饮料的流速和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123与第一安装腔室1122沿径向的结合处形成有位于两侧的侧端壁二17,所述侧端壁二17延伸至与外接侧壁连接,所述侧端壁二17上设有轴孔二171,用于所述转动件与转动轴二连接的安装,所述转动件位于该第二安装腔室1123并通过转动轴二相对侧端壁二17进行转动。所述吸嘴盖8包括盖体二81、与盖体二81相连的盖连接臂二82以及位于盖连接臂二82之间区域的空心区域二83以及盖体二81的外端向下延伸的用于操作该吸嘴盖8转动的操作件84,所述操作件84被设置为向盖连接臂二82方向内凹形成的弧形结构。所述吸嘴盖8盖合在吸嘴上时,所述操作件84的末端端部841与第一部711上设置的空置区域保持有空隙。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安装腔室1123与功能部112形成有限位端面161、放置端面162、侧端面一163和侧端面二164,其中限位端165靠近第一安装腔室1122的位置且与侧壁形成限位端面161,侧端面一163和侧端面二164由侧端壁二17的端面构成,侧端面一163和侧端面二164分别位于限位端面161的两侧并分别与限位端面161相连。当吸嘴盖8盖合饮嘴二3时,吸嘴完全位于该第二安装腔室1123内,吸嘴盖8通过盖体二81抵靠在第一限位块600上且通过第一限位块600的该轴向限位面601进行支撑,所述吸嘴盖8上靠近自由端的下端面抵靠在轴向限位面601上以限制吸嘴盖8继续转动来实现对吸嘴盖8转动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侧端壁二17上还对称设有用于转动件32连接的轴孔二171,轴孔二171分别设置在侧端面一163、侧端面二164且自侧端面一163、侧端面二164向内沿侧端壁二17本部形成,转动件32通过转动轴二与盖体部11进行枢纽连接,其中转动轴二可以是独立的结构,穿过转动件32上对应的安装孔二322与轴孔二171进行连接,转动件32通过该转动轴可相对盖本体进行转动;或者是,转动轴二是转动件32的外部延伸形成的突起柱状结构,转动件32通过该突起柱状结构穿入到轴孔二171内进行转动连接,转动件32也可以通过该转动轴二可相对盖本体的顶壁进行转动,都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
对应轴孔二171的位置处,轴孔二171的上部设置有调节区域167,该调节区域167自轴孔二171的位置在侧端面一163、侧端面二164上且向上沿该顶壁内凹形成的楔形结构,且该调节区域167自轴孔二171位置向内凹呈增大,从而形成深度逐渐增大的调节区域167,便于饮嘴二3作为整体自该第二安装腔室1123内向上且向外进行取出,且随着沿外部深度越来越大,方便取出,往下安装到轴孔二171内时,随着深度越来越小,从而饮嘴二3作为整体安装更加稳固。本实施例将轴孔二171直接设置在盖体部11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通道二13贯通盖本体1的顶壁并贯通放置端面162,导流通道二13的上端出水口外端面突出放置端面162或与放置端面162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吸嘴33具有相对设置的吸嘴端面一331和吸嘴端面二332,其中吸嘴盖8设置在吸嘴端面一331的方位上,当吸嘴33完全位于第二安装腔室1123内时,吸嘴盖8进行盖合吸嘴33且完全盖合吸嘴33时位于吸嘴端面一331上,吸嘴端面二332位于吸嘴33的下侧且基本抵靠在放置端面162上。本实施例的吸嘴盖8靠近吸嘴端面一331时进行盖合吸嘴33,远离吸嘴端面一331时进行开启吸嘴33。该吸嘴盖8设于转动件32上并与转动件32枢转连接,施力于操作件84上时,吸嘴盖8可相对吸嘴33打开,也能带动吸嘴33一起作为整体自第二安装腔室1123相对移开,并相对远离该第二安装腔室1123的放置端面162,从而实现该饮嘴二3的开启,实现该饮用通道二36的饮水功能。本实施例的操作件84被设置为向盖连接臂二82方向内凹形成的弧形结构,所述吸嘴盖8盖合在吸嘴上时,所述操作件84的末端端部与第一部711上设置的空置区域保持有空隙,方便使用者的手指作用到操作件84上来驱动该操作件84。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阻隔块34设置在转动件32上且位于转动件32的下侧位置,吸嘴33位于转动件32的一侧,对应阻隔块34位于远离吸嘴33的一侧,阻隔块34具有以圆弧过渡连接的阻隔端面一341和阻隔端面二342,其中阻隔块34的阻隔端面二342与吸嘴端面二332位于同一侧,且所述阻隔端面二342的最高点343与吸嘴端面二332的平面位于非同一水平面,其中阻隔端面二342的最高点343突出吸嘴端面二332设置,即高出吸嘴端面二332的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阻隔端面二342、阻隔端面一341为弧形结构且进行圆弧过渡连接,因阻隔块34的凸块设置,阻隔端面二342与阻隔端面一341整体为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的阻隔块34在与转动件和吸嘴33作为整体转动过程中,通过阻隔端面一341和阻隔端面二342的圆弧面与下方的盖体部11进行圆弧路径运动,一方面进一步辅助转动件32和吸嘴33的转动,另一方面一旦导流通道一31与导流通道二13进行不导通后,阻隔块34随时起到阻隔容器200内的饮料通过导流通道二13进行外流的作用,且阻隔端面一341和阻隔端面二342圆弧面接触或抵靠在导流通道二13的上端出水口,能完全起到密封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列举了一种饮料容器200的双口瓶盖,包括上述的双饮口杯盖100以及吸管300,具体表现在包括盖本体1,具有盖体部11和自盖体部11延伸形成的结合部12,所述盖本体1通过结合部12可装卸地设于容器200上,所述盖本体1具有与容器200深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中心线4;饮嘴一2,沿盖体部11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且位于第一中心线4的一侧,所述饮嘴一2设有用于容器200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一26,所述饮用通道一26贯通于所述盖体部11并与容器200相通,所述饮嘴一2上设有一可拆卸连接的饮嘴盖7,用于饮用通道一26的打开或闭合;饮嘴二3,位于第一中心线4的另一侧并远离饮嘴一2,所述饮嘴二3设有导流通道一31,所述盖本体1设有贯通于所述盖体部11的导流通道二13,由导流通道一31与导流通道二13连通时形成用于容器200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二36;所述饮嘴二3的一侧设有阻隔块34,相对的另一侧设有驱动饮嘴二3压在盖本体1上或相对盖本体1分离的操作件84;所述饮嘴二3相对盖本体1转动至饮嘴二3抵靠在盖体部11的上部时,导流通道一31的下端远离导流通道二13的上端与导流通道二13的上端分离,所述阻隔块34抵靠在导流通道二13的上部,所述导流通道二13不导通,所述饮嘴二3形成闭合状态;吸管300,与饮用通道二36的下端可拆卸相连,所述吸管300与饮嘴二3为不接触的导通或断开,具体表现在该吸管300的上端与导流通道二13的下端可拆卸相连,吸管300与导流通道一31为不接触的导通或断开,吸管300内的饮料要达到吸嘴33中且通过吸嘴33进行饮用时,需通过中间段的导流通道二13进行连接,而非直接是吸管300的上端与吸嘴33的进水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盖本体1和容器200之间还设有密封圈,用于完全密封容器200内的饮料溢出。盖本体1与容器200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可以是卡扣连接,可以是按压伸缩连接等,不局限于本实施例附图所示的方式。该饮用器皿具有两种饮用通道即两种饮用方式,实现饮用的多样性。比如在赶时间的情况下或者是急需饮用的情况下,通过饮嘴一2进行饮用效率更高,比如给孩子使用或者是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饮嘴二3的吸管300式方式进行饮用,即可以根据场景需求或时间需求或亲子关系需求进行选择或分配方式共用一个饮用器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马克杯,包括上述所述的杯盖100以及容器200,其中容器优选设置为圆柱形状的容器200,容器200具有开口端201和封闭端202,在所述开口端201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结合部的外壁设置为外螺纹,所述杯盖100与容器200的连接通过所述结合部的外螺纹与容器的内螺纹进行接触齿合;为方便提拿该容器,本实施例的马克杯,还在容器上连接有握手结构400,该握手结构400的两端分别与容器相连,且优选握手结构400呈形状,如图15所示,具体表现为由直握杆401和位于直握杆401的上下两端相连的横握杆402,所述横握杆402呈对称且同向设置,组合形成便于握持的/>形,且连接稳固。
本实施例的吸嘴33可采用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也可以是非软系的材料制成,由于该吸嘴33的使用或不使用状态的切换,即饮用或闭合时无需通过其变形来实现相对盖本体1的收纳或打开,而是通过转动件32和吸嘴盖8的结构来实现打开或闭合。
在该饮用器皿中,如图15-16所示,该饮嘴二3通过盖本体1与位于容器200内的吸管300相连通,当使用者要饮用该容器200内的饮料时,可凭借吸饮的方式使该容器200内的饮料通过吸管300进入到盖本体1上的导流通道二13中再进入该饮嘴二3的吸嘴33中流出,由于该吸嘴33与吸管300为不直接或不接触的连接方式实现本实施例的饮用通道二36进行吸饮的功能,故吸嘴33可以相对盖本体1或者容器200进行较大角度的倾斜设置,从而能达到在容器200不倾倒即竖直放置在桌面等使用介质中,都能通过该吸嘴33进行吸饮容器200内的饮料,给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该饮用通道二36更好实现饮用即饮料更容易饮出,还设有通气构件10,通气构件10设于该盖本体1的顶壁上并贯穿过该顶壁,且通气构件10位于饮嘴二3的周围,优选是在第二安装腔室1123的放置端面162位置对应的盖本体1上设有该通气构件10,该通气构件10即使在容器200倾斜使用时也不会漏水,只允许气体进行通过来实现更好的吸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12所示,,该吸嘴盖8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动件32上,当需要使用吸嘴33进行饮用时,使用者按压或其他操作作用在操作件84时,饮嘴二3整体包括转动件32、吸嘴33和吸嘴盖8相对盖本体1进行转动离开第二安装腔室1123,当转动件32、吸嘴33和吸嘴盖8相对转动一定位置后,再用手操作该吸嘴盖8,吸嘴盖8相对转动件32进行转动到一定位置,从而使用者通过该吸嘴33吸饮容器200内的饮料。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饮用器皿,对应采用的容器200,可以设置是具有保温的结构,也可以是普通如玻璃、塑料制成的结构,都在本实施例可以匹配和使用的盖组合范围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本体,具有盖体部和自盖体部延伸形成的结合部,所述盖本体通过结合部可装卸地设于容器上,所述盖体部具有相对顶部向内凹形成的置放区域;
饮嘴一,沿置放区域的顶壁向内贯通于所述盖体部,形成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一,所述饮嘴一上设有一可拆卸连接的饮嘴盖,用于饮用通道一的打开或闭合;
饮嘴二,位于置放区域内的另一侧并远离饮嘴一,所述饮嘴二设有导流通道一,所述盖本体设有贯通于所述盖体部的导流通道二,由导流通道一与导流通道二连通时形成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二;所述饮嘴二包括转动件和吸嘴,所述吸嘴的上方设有用于完全盖住吸嘴的吸嘴盖,所述转动件上设有阻隔块且位于远离吸嘴盖的一侧,所述饮嘴二相对盖本体转动至饮嘴二抵靠在置放区域内时,导流通道一的下端远离导流通道二的上端与导流通道二的上端分离,所述阻隔块抵靠在导流通道二的上部,所述导流通道二不导通,所述饮嘴二形成闭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上盖部和下盖部以及位于上盖部和下盖部之间的功能部,所述功能部任意位置的上表面均低于上盖部的顶端面,所述置放区域由功能部的区域构成;
所述功能部被设置有第一安装腔室、与第一安装腔室位沿同一径向布置且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二安装腔室以及第三安装腔室,所述第一安装腔室部分的包围第二安装腔室,所述第三安装腔室分别对称位于第一安装腔室、第二安装腔室的两侧,所述饮嘴一设于第一安装腔室内且位于靠近外壁的位置,所述饮嘴二位于第二安装腔室内且饮嘴一打开使用时其位置靠近外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室上还包含一饮料收集区,所述饮料收集区围绕饮嘴一,且该饮嘴一延伸至上盖部的外接侧壁,所述饮料收集区的收集区域端面高于第二安装腔室的放置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室自部分的第一安装腔室包围圈内沿下盖部方向继续内凹形成,且所述第二安装腔室的外端部延伸至上盖部的外接侧壁,所述第二安装腔室的内端部位于第一安装腔室内并与第一安装腔室的结合处形成有限位壁,用于饮嘴二盖合时,吸嘴完全位于该第二安装腔室内且通过第二安装腔室的内壁全部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限位壁延伸形成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端面被设置为轴向限位面,所述饮嘴二盖合时,所述吸嘴盖上靠近自由端的下端面抵靠在轴向限位面上以限制吸嘴盖继续转动;所述轴向限位面低于收集区域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室与第一安装腔室沿径向的结合处形成有位于两侧的侧端壁二,所述侧端壁二延伸至与外接侧壁连接,所述侧端壁二上设有轴孔二,用于所述转动件与转动轴二连接的安装,所述转动件位于该第二安装腔室并通过转动轴二相对侧端壁二进行转动;
所述第三安装腔室形成的第三上端面高于第一安装腔室的收集区域端面,所述第三安装腔室与第一安装腔室沿径向的结合处形成有位于两侧的侧端壁一,所述侧端壁一上设有轴孔一,用于所述饮嘴盖与转动轴一连接的安装,所述饮嘴盖位于该第一安装腔室内并通过转动轴一相对侧端壁一进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饮嘴盖包括盖体一、与盖体一相连的盖连接臂一以及位于盖连接臂一之间区域的空心区域一,所述转动轴一沿盖连接臂一的外端面突起设置,所述饮嘴盖盖合时,所述空心区域一位于吸嘴盖的外部并包围吸嘴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一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所述盖连接臂一自第四部的自由端延伸形成,所述第四部的下端设有用于闭合饮用通道一的密封盖构件,所述第三部与第四部呈倾斜角度设置且第三部的内壁构成有限位部一,所述第二部自第三部上端延伸形成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部自第二部的下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部与第三部之间的区域构成定位区域,所述定位区域卡合在上盖部的第一壁上且第一部的内侧壁与上盖部的外壁结合,第三部的限位部一与上盖部的内壁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具有相对设置的吸嘴端面一和吸嘴端面二,所述的吸嘴盖盖合时位于吸嘴端面一上,所述阻隔块具有以圆弧过渡连接的阻隔端面一和阻隔端面二,所述阻隔块的阻隔端面二与吸嘴端面二位于同一侧,且所述阻隔端面二的最高点与吸嘴端面二位于非同一水平面并突出吸嘴端面二设置;所述的阻隔端面二为弧形结构;
所述吸嘴盖包括盖体二、与盖体二相连的盖连接臂二以及位于盖连接臂二之间区域的空心区域二以及盖体二的外端向下延伸的用于操作该吸嘴盖转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被设置为向盖连接臂二方向内凹形成的弧形结构,所述操作件的末端端部与第四部上设置的空置区域保持有空隙;
所述转动件上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自阻隔端面一沿吸嘴的长度方向贯通转动件,所述吸嘴上设有通孔二,所述的导流通道一由通孔一与通孔二相通组合而成,所述通孔一的进水口端与导流通道二连通,其出水口端与通孔二相通;
所述饮用通道二在导通或不导通的状态下,所述的通孔一和通孔二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10.一种双饮口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本体,具有盖体部和自盖体部延伸形成的结合部,所述盖本体通过结合部可装卸地设于容器上,所述盖本体具有与容器深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中心线;
饮嘴一,沿盖体部的顶部向内设置且位于第一中心线的一侧,所述饮嘴一设有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一,所述饮用通道一贯通于所述盖体部并与容器相通,所述饮嘴一上设有一转动连接的饮嘴盖,用于饮用通道一的打开或闭合;
饮嘴二,位于第一中心线的另一侧并远离饮嘴一,所述饮嘴二设有导流通道一,所述盖本体设有贯通于所述盖体部的导流通道二,由导流通道一与导流通道二连通时形成用于容器内饮料通过的饮用通道二;所述饮嘴二包括转动件和吸嘴,所述吸嘴的上方设有用于完全盖住吸嘴的吸嘴盖,所述转动件上设有阻隔块且位于远离吸嘴盖的一侧,所述饮嘴二相对盖本体转动至饮嘴二抵靠在盖体部的上部时,导流通道一的下端远离导流通道二的上端与导流通道二的上端分离,所述阻隔块抵靠在导流通道二的上部,所述导流通道二不导通,所述饮嘴二形成闭合状态;
吸管,与导流通道二的下端可拆卸相连,所述吸管与饮嘴二的导流通道一为不接触的导通或断开。
11.一种饮用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杯盖;
用于盛装饮料的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杯盖与容器可拆卸连接;
所述饮嘴二和吸嘴盖作为整体可相对盖本体进行转动,转动至导流通道一的下端与导流通道二的上端相通时供容器内的饮料通过,所述部分的阻隔块位于第二中心线的内侧,所述吸嘴与第二中心呈角度设置且该吸嘴位于第二中心的外侧及接近盖本体的外壁的位置。
12.一种马克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杯盖;
设置为圆柱形状的容器,容器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在所述开口端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结合部的外壁设置为外螺纹,所述杯盖与容器的连接通过所述结合部的外螺纹与容器的内螺纹进行接触齿合;
用于提拿饮用器皿的握手结构,握手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容器相连,所述握手结构呈形状。
CN202320014022.8U 2022-09-19 2023-01-04 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双饮口杯盖的饮用器皿和马克杯 Active CN2195007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30426 2022-09-19
CN202222493042 2022-09-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0794U true CN219500794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6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4022.8U Active CN219500794U (zh) 2022-09-19 2023-01-04 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双饮口杯盖的饮用器皿和马克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07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2806A1 (en) * 2022-09-08 2024-03-14 Aegis Global Resources (Hk) Limited Lid assembly with selectable drinking opening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2806A1 (en) * 2022-09-08 2024-03-14 Aegis Global Resources (Hk) Limited Lid assembly with selectable drinking opening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00794U (zh) 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双饮口杯盖的饮用器皿和马克杯
CN214855852U (zh) 双饮口牛奶杯
CN116889329A (zh) 一种双饮口杯盖及设有该杯盖的马克杯
CN219147279U (zh) 具有双饮口的杯盖、用于饮用器皿的双口杯盖及饮用器皿
CN219147278U (zh) 一种便于活动盖收纳的杯盖
CN216932655U (zh) 单盖式双饮杯盖及杯
CN216569442U (zh) 双饮杯盖及水杯
CN216364641U (zh) 饮水舒适的双饮杯盖及杯
CN216628147U (zh) 一种双饮杯
CN209047838U (zh) 一种新型饮料杯
CN219374324U (zh) 直饮吸管两用杯盖及水杯
CN217488214U (zh) 单盖双饮口水杯
CN218500426U (zh) 一种双口水杯杯盖
CN220327252U (zh) 一种双饮口水杯
CN218390641U (zh) 一种具有双饮口结构的水杯杯盖
CN216293695U (zh) 多功能磁吸双饮杯盖及杯
CN216438955U (zh) 双饮口杯
CN215304793U (zh) 一种饮水杯杯盖结构
CN217243674U (zh) 一种新型双饮口杯盖及运动水杯
CN215304785U (zh) 一种杯盖及杯子
CN212698433U (zh) 具有手机支架功能的水杯
CN217013481U (zh) 一种杯壶盖的按压出水结构
CN219920791U (zh) 双饮杯
CN217309786U (zh) 杯盖及杯具
CN219680284U (zh) 一种双饮杯盖及水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