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0434U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0434U
CN219500434U CN202320223132.5U CN202320223132U CN219500434U CN 219500434 U CN219500434 U CN 219500434U CN 202320223132 U CN202320223132 U CN 202320223132U CN 219500434 U CN219500434 U CN 219500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egion
heating
aerosol
he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31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耀辉
王帅
周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31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0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0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0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组件包括支架、线圈及发热体。支架包括本体,本体开设有容纳腔及设置于本体的外壁的多个间隔的凸出部。线圈环绕设置于多个凸出部之间。发热体收容于容纳腔内,发热体在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与线圈至少部分相对,在线圈通电的情况下,发热体发热。本申请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线圈环绕设置于多个凸出部之间,并与发热体在支架的延伸方向上对应,由此能够在线圈通电的情况下,控制发热体发热,从而能够防止加热组件产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进而能够有效控制加热组件产生的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技术作用于气溶胶产生介质并生成气溶胶的小型设备。传统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利用加热组件对气溶胶产生介质进行加热,以生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然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加热组件的局部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用户的抽吸口感,降低用户体验;另外,在不同需求下,需要在发热组件上有不同的温度分布,以达到更好抽吸口感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加热组件的温度分布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包括支架、线圈及发热体。所述支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介质的容纳腔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壁的多个间隔的凸出部。所述线圈环绕设置于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线圈环绕的空间内,在所述线圈通电的情况下,所述发热体发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凸出部均设有缺口,多个所述凸出部上的所述缺口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对应,并共同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均从所述避让空间伸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与所述开口相背的一端,所述支撑部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避让空间对应,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均穿过所述避让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凸出部均匀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凸出部均设有至少两个缺口,多个所述凸出部上的多个所述缺口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一一对应,并形成至少两个避让空间,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从同一个所述避让空间伸出;所述支架的支撑部设有一个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多个所述避让空间中的一个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对应,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均穿过所述避让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凸出部均设有至少两个缺口,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多个所述缺口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一一对应,并形成至少两个避让空间,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分别从不同的两个所述避让空间伸出;所述支架的支撑部设有两个避让槽,两个所述避让槽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避让空间中的两个所述避让空间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对应,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避让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相较于所述第二区域更靠近所述支架的支撑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内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不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的一者内的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另外两者内的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的两者内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均大于另外一者内的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为空心的筒状磁感应体,所述筒状磁感应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筒状磁感应体的内部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介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为针式或片式磁感应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用于插入气溶胶产生介质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加热组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线圈环绕设置于多个凸出部之间,发热体设置于线圈环绕的空间内,由此能够在线圈通电的情况下,控制发热体发热,支架及线圈的缠绕方式能够实现发热体温度分布均匀或者根据不同需求实现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控制;防止加热组件局部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进而能够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支架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支架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支架的再一些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支架的又一些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气溶胶生成装置;
100、加热组件;200、气溶胶产生介质;
10、支架;11、本体;111、容纳腔;112、外壁;113、凸出部;1131、缺口;114、避让空间;115、开口;116、第一区域;117、第二区域;118、第三区域;13、支撑部;131、避让槽;20、线圈;30、发热体;40、屏蔽件;50、隔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ing,HNB)技术作用于气溶胶产生介质并生成气溶胶的小型设备。传统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利用加热组件对气溶胶产生介质进行加热,以生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然而,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加热组件的局部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用户的抽吸口感,降低用户体验;另外,在不同需求下,还需要在发热组件上有不同的温度分布,以达到更好抽吸口感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加热组件的温度分布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100(图1所示)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图8所示)。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100包括支架10、线圈20及发热体30。支架10包括本体11,本体11开设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容纳腔111及设置于本体的外壁112的多个间隔的凸出部113。线圈20环绕设置于多个凸出部113之间。发热体30设置在线圈20环绕的空间内,在线圈20通电的情况下,发热体30发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线圈20通电的情况下,线圈20能够产生磁场,磁场作用于发热体30上,利用涡流效应,发热体30中能够形成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的感生旋转电流(即涡流),由此,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热体30能够产生热量。在线圈20断电的情况下,磁场消失,发热体30不产生热量。
其中,气溶胶产生介质200为能够经加热、超声或机械振荡等作用而生成气溶胶的元件。气溶胶是气态为连续相,固、液态为分散相的多相流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产生介质200为装载有液态烟油的雾化介质载体。其中,烟油为溶解有尼古丁和烟碱等物质的混合液态,其溶质为丙二醇、植物甘油和纯水等常见有机溶质和/或无机溶质。烟油经加热组件100加热后会分散为微小的混合液滴,并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气溶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产生介质200为叶类雾化介质,叶类雾化介质经加热组件100加热后会挥发出微小的固态颗粒,并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气溶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100中,线圈20环绕设置于多个凸出部113之间,发热体30设置于线圈20环绕的空间内,由此能够在线圈20通电的情况下,控制发热体30发热,从而能够防止加热组件100的局部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进而能够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加热组件100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1设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开口115。支架10还可包括支撑部13。支撑部13设置于本体11上与开口115相背的一端。支撑部13可自本体11上与开口115相背的一端朝远离开口115的方向延伸。支撑部1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用于对发热体30和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能够用于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其他组件连接,从而保证加热组件100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可采用聚醚醚酮(PEEK)、铁氧体、硬纸等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制。即,本体11和支撑部13均可采用聚醚醚酮(PEEK)、铁氧体、硬纸等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制。其中,铁氧体可包括软磁材料、永磁材料、旋磁材料、矩磁材料、压磁材料等。在支架10采用铁氧体的材质制成的情况下,线圈20通电产生的磁场在穿过支架10并作用于发热体30的过程中的损耗较少,从而能够提升发热体30的发热效率,降低加热组件100的功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的外壁可设置有保护釉层。即,本体11和支撑部13的外壁均可设置有保护釉层。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0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线圈20可由一束导线束沿支架10的延伸方向L螺旋延伸而成。其中,导线束可包括一股或多股导线,在导线束包括多股导线的情况下,多股导线能够绞合在一起以形成一束导线束。可以理解的是,线圈20也可由多束导线束沿支架10的延伸方向L螺旋延伸而成,其中,每束导线束中所包括的导线的股数均为一股或多股。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线圈20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线圈20的外侧可设置有绝缘层(图未示出),绝缘层能够用于防止线圈20发生短路。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绝缘层可由塑料绝缘材料或橡胶绝缘材料制成。其中,塑料绝缘材料可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乙烯、交联聚乙烯(XLPE)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线圈20由导线束沿支架10的延伸方向L螺旋延伸而成的情况下,绝缘层可仅设置于导线束的外侧,从而能够防止线圈20在环绕本体11设置的过程中发生短路,进而保证加热组件100的正常工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线圈20由导线束沿支架10的延伸方向L螺旋延伸而成的情况下,绝缘层可设置于导线的外侧,再由一个或多股设置有绝缘层的导线绞合在一起以形成导线束。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线圈20由导线束沿支架10的延伸方向L螺旋延伸而成的情况下,绝缘层可设置于导线的外侧,并在一个或多股设置有绝缘层的导线绞合在一起以形成导线束后,在导线束的外侧设置绝缘层,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线圈20发生短路,提升加热组件100工作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还可包括功率板(图未示出),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与功率板连接,功率板用于为线圈20提供电压、电流及功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功率板能够通过控制通向线圈20的电压,以控制线圈20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从而能够控制发热体30产生的热量的大小。其中,通向线圈20的电压越大,线圈20所产生的磁场强度越高,从而使得发热体30产生的热量越大。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凸出部113均设有缺口1131,多个凸出部113上的缺口1131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对应,并共同形成避让空间114,避让空间114用于收容线圈20的一部分,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从避让空间114伸出。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13可为自本体的外壁112朝背离发热体30的方向延伸的凸起。在沿本体11的周向上,每个凸出部113均设有缺口1131,且多个凸出部113上的缺口1131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对应,并共同形成避让空间114,从而使得线圈20的相对两端能够从避让空间114处伸出。若凸出部113未设有缺口1131,即本体11上不具有避让空间114,则线圈20的相对两端仅能从凸出部113的外侧伸出,从而导致线圈20的径向尺寸较大,进而导致加热组件100的尺寸增大,不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小型化。由此,相较于未设置避让空间114而言,避让空间114的设置能够使得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从避让空间114处伸出,从而能够减小线圈20的径向尺寸,进而防止加热组件100的尺寸变大,有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凸出部113上的缺口1131在本体11的周向上的尺寸相同。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凸出部113上的缺口1131在本体11的周向上的尺寸不同。
请继续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3上可设有避让槽131,避让槽131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与避让空间114对应,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穿过避让槽131。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避让槽131可为支撑部13上靠近避让空间114的一端朝发热体30的方向凹陷的凹槽。其中,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能够穿过避让槽131。相较于未设置避让槽131而言,避让槽131的设置能够减小支撑部13的径向尺寸,从而防止加热组件100的尺寸变大,进而有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小型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还可包括屏蔽件40。屏蔽件40环绕设置于本体11的外侧,屏蔽件40与线圈20对应。屏蔽件4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线圈20进行固定,保证线圈20能够稳定地环绕设置于多个凸出部113之间,从而保证加热组件100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线圈20通电产生的磁场向外辐射导致用户受到伤害,从而提升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安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屏蔽件40可由金属、导电硅胶等材料制成。其中,屏蔽件40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本体11的横截面形状基本相同,即,屏蔽件40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在此不作限制。由此,屏蔽件40能够进一步防止线圈20通电产生的磁场向外辐射,从而在保证发热体30的发热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安全性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还可包括隔热件50。隔热件50环绕设置于本体11的外侧,隔热件50与线圈20对应。隔热件50的设置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发热体30产生的热量损失,从而能够保证气溶胶产生介质200受热产生的气溶胶量,进而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隔热件50可由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溶胶、真空板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其中,隔热件50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凸出部113均匀间隔设置。
具体地,多个凸出部113均匀间隔设置,即,相邻的两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相同,由此,线圈20在本体的外壁112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得线圈20对应的温度场更加均匀,在线圈20通电的情况下,气溶胶产生介质200上与发热体30对应的区域的受热更加均匀,进而能够增大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生成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其中,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凸出部113均设置有一个缺口1131,多个所述凸出部113上的多个缺口1131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对应,并形成一个避让空间114。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从避让空间114伸出。支撑部13上设置有一个避让槽131,避让槽131与避让空间114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对应,且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穿过避让槽131。避让空间114和避让槽131的设置能够减小线圈20的径向尺寸,从而防止加热组件100的尺寸变大,进而有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小型化。
请参阅图3及图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凸出部113均匀间隔设置。
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凸出部113均设有至少两个缺口1131,多个凸出部113上的多个缺口1131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一一对应,并形成至少两个避让空间114,线圈20的相对两端从同一个避让空间114伸出。支撑部13设有一个避让槽131,避让槽131与多个避让空间114中的一个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对应,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穿过避让槽131。至少两个避让空间114的设置能够根据加热组件100的具体使用工况来控制温度场的分配,从而能够控制气溶胶产生介质200上不同区域的受热情况,进而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凸出部113均设有至少两个缺口1131,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多个缺口1131在支10架的延伸方向L上一一对应,并形成至少两个避让空间114,线圈20的相对两端分别从不同的两个避让空间114伸出。支撑部13设有两个避让槽131,两个避让槽131分别与至少两个避让空间114中的两个避让空间114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对应,线圈10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避让槽131。
其中,线圈20的相对两端分别从不同的两个避让空间114伸出能够便于线圈20根据加热组件100的具体使用工况对自身位置进行调整,从而防止线圈20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进而保证加热组件100和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方式仅以每个凸出部113均设有三个缺口1131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多个凸出部113上的多个缺口1131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一一对应,并形成三个避让空间114。其中,在支撑部13设有一个避让槽131的情况下,线圈20的相对两端均穿过该避让槽131。在支撑部13设有两个避让槽131的情况下,线圈10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避让槽131,或,线圈20的相对两端仍穿过同一个避让槽131。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凸出部113上的三个缺口1131可在本体1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凸出部113上的三个缺口1131可在本体11的周向上不均匀分布,即,每个凸出部113上的三个缺口1131在本体11的周向上的位置可根据加热组件100的具体使用工况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3及图6,在再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本体11包括第一区域116、第二区域117及第三区域118,第三区域118相较于第二区域117更靠近支架10的支撑部13。第一区域116、第二区域117及第三区域118内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不同。
具体地,第一区域116、第二区域117及第三区域118内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不同,即,第一区域116、第二区域117及第三区域118内线圈20的密度不同,从而使得不同区域对应的温度场不同,即,不同区域对应的发热体30的温度不同。其中,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越小,线圈20的密度越大,则温度场越大,线圈20对应的发热体30的温度越高。由此能够根据加热组件100的实际使用工况对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举例说明,若第二区域117对应的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量较多,而第一区域116和第三区域118对应的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量较少,则第二区域117对应的气溶胶产生介质200产生气溶胶所需的热量更多,由此,第二区域117内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可小于第一区域116和第三区域118内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二区域117内线圈20的密度更大,进而使得第二区域117对应的发热体30的温度更高,由此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二区域117对应的气溶胶产生介质200受热产生的气溶胶量;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一区域116和第三区域118对应的发热体30的温度过高,导致气溶胶产生介质200产生有害物质的问题,从而保证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安全性能。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16、第二区域117及第三区域118中的一者内的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大于另外两者内的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16、第二区域117及第三区域118中的两者内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均大于另外一者内的多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3及图7,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凸出部113均匀间隔设置。
具体地,多个凸出部113均匀间隔设置,即,相邻的两个凸出部113之间的距离相同,由此,线圈20在本体的外壁112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得线圈20对应的温度场更加均匀,在线圈20通电的情况下,气溶胶产生介质200上与发热体30对应的区域的受热更加均匀,进而能够增大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生成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凸出部113的左侧到支撑部13的距离,小于凸出部113的右侧到支撑部13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支架10的延伸方向L上,凸出部113的左侧到支撑部13的距离,大于凸出部113的右侧到支撑部13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体为空心的筒状磁感应体,筒状磁感应体设置在容纳腔内,筒状磁感应体的内部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介质。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体为针式或片式磁感应体,设置于容纳腔的底部,用于插入气溶胶产生介质内。
其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热体可设置有两个,两个发热体中的一个可为筒状磁感应体,另一个可为针式或片式磁感应体。即,两个发热体30中的一个环绕气溶胶产生介质200设置,另一个伸入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内部。两个发热体30的设置能够使得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内层部分和外层部分受热更加均匀,从而提升气溶胶产生介质200受热产生的气溶胶量,进而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发热体30可为金属发热体或合金发热体,即发热体30采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从而能够确保发热体30中有足够多的自由电子,在线圈20所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体30中将形成涡旋电流,使得整个发热体30产生热效应并迅速升温。例如发热体30可为不锈钢发热体。又如发热体30还可以采用铁、镍、钴、导电碳、石墨和碳素钢等材料制成,即发热体30可以采用导电材料、磁性材料或磁性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以组合形成。其中,在发热体30环绕气溶胶产生介质200设置的情况下,发热体30的形状及尺寸可与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形状及尺寸基本相同,从而能够保证发热体30对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加热效率;在发热体30伸入气溶胶产生介质200的内部的情况下,发热体30的形状可为柱状、片状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及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10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线圈20环绕设置于多个凸出部113之间,发热体30设置于线圈20环绕的空间内,由此能够在线圈20通电的情况下,控制发热体30发热,从而能够防止加热组件100的局部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进而能够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同时,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中导出其它实施方式,使得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逻辑替换和改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介质的容纳腔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壁的多个间隔的凸出部;
线圈,所述线圈环绕设置于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及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线圈环绕的空间内,在所述线圈通电的情况下,所述发热体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出部均设有缺口,多个所述凸出部上的所述缺口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对应,并共同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线圈的一部分,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均从所述避让空间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支架还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与所述开口相背的一端,所述支撑部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避让空间对应,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均穿过所述避让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出部均匀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出部均设有至少两个缺口,多个所述凸出部上的多个所述缺口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一一对应,并形成至少两个避让空间,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从同一个所述避让空间伸出;所述支架的支撑部设有一个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多个所述避让空间中的一个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对应,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均穿过所述避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出部均设有至少两个缺口,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多个所述缺口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一一对应,并形成至少两个避让空间,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分别从不同的两个所述避让空间伸出;所述支架的支撑部设有两个避让槽,两个所述避让槽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避让空间中的两个所述避让空间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对应,所述线圈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避让槽。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相较于所述第二区域更靠近所述支架的支撑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内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的一者内的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另外两者内的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或,
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的两者内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均大于另外一者内的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空心的筒状磁感应体,所述筒状磁感应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筒状磁感应体的内部用于容纳气溶胶产生介质;或,所述发热体为针式或片式磁感应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用于插入气溶胶产生介质内。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CN202320223132.5U 2023-01-31 2023-01-31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9500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3132.5U CN219500434U (zh) 2023-01-31 2023-01-31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3132.5U CN219500434U (zh) 2023-01-31 2023-01-31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0434U true CN219500434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8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3132.5U Active CN219500434U (zh) 2023-01-31 2023-01-31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0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9566B1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의 유도 가열장치
EP4287769A1 (e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coil, heat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A2544647C (en) Temperature self-regulating soldering iron with removable tip
WO2010120188A1 (en) Fuel cel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ing a fuel cell stack
CN219500434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EP4342313A1 (en) Atomization assembly for use i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EP4287768A1 (en)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coil, heat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JP2006109600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コイルおよびその固定方法
CN216701625U (zh) 雾化管及雾化器
KR20230163291A (ko) 에어-개재층이 배치된 코일권선 및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JP2004119366A (ja) 電子レンジ用マグネトロン
EP4064912B1 (e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CN220044938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KR101760375B1 (ko) 냉각수 가열장치
CN21889831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220369511U (zh) 发热体、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JP4784130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6567963B2 (ja) 空気流の中にイオンを噴射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CN218605131U (zh) 一种具有储热散热功能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044948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KR20220019002A (ko) 유도가열식 미세입자발생장치
CN218790504U (zh) 气流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7981911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微波加热组件
EP4316278A1 (en) Hea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WO2023065946A1 (zh) 气溶胶固定装置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