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7681U -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7681U
CN219497681U CN202223382991.3U CN202223382991U CN219497681U CN 219497681 U CN219497681 U CN 219497681U CN 202223382991 U CN202223382991 U CN 202223382991U CN 219497681 U CN219497681 U CN 219497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linkag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829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翔翼
卢科军
郭绍军
付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829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7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7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7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包括壳体和装配于壳体内的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第一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手柄机构和第一触头机构,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操作机构和第二触头机构,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第二辅助回路,所述辅助操作机构包括搭扣配合的辅助跳扣和辅助锁扣,壳体侧壁对应辅助锁扣设有第二联动孔。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附件中设置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其中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分别由辅助手柄机构和辅助操作机构控制接通或断开,利于拓展保护功能,其中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能够通过第二联动孔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联动脱扣,使其具备报警功能。

Description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可以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的过载和短路,还可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和电动机不频繁启动之用。现有的断路器按照安装方式分为插入式断路器、固定式断路器和抽屉式断路器,其中,由于插入式断路器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电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可便捷地插入和撤出电路,装配方便快捷,被广泛应用在通信等行业。
然而,在现有断路器通常需要具备漏电保护功能,但由于插入式断路器受到体积以及内部结构的限制,使断路器通常仅具备短路和过载保护机构,如此一来,当断路器需要具备其他辅助保护功能时,例如当断路器需要具备过载报警功能时,则需要以附件形式与断路器配合,在现有的附件模块中,通常仅具备单一的辅助保护回路,不利于拓展多种保护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利于扩展辅助保护功能的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附件,包括壳体和装配于壳体内的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所述第一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手柄机构和第一触头机构,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操作机构和第二触头机构,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第二辅助回路,所述辅助操作机构包括搭扣配合的辅助跳扣和辅助锁扣,壳体侧壁对应辅助锁扣设有第二联动孔。
优选的,所述辅助手柄机构设有驱动部,辅助操作机构设有受动部,
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第一辅助回路时,驱动部能够与受动部限位配合,驱动部作用于受动部以带动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第二辅助回路;
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第一辅助回路时,驱动部与受动部分离,第二触头机构保持接通第二辅助回路;
辅助跳扣和辅助锁扣解除搭扣配合时,辅助操作机构脱扣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断开第二辅助回路。
优选的,所述辅助手柄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联动件,第一联动件与第一触头机构连接,第一联动件能够转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联动件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转动到第二位置时驱动第一触头机构闭合;
辅助操作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二联动件,第二联动件能够转动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二联动件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触头机构断开,第二联动件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触头机构闭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联动件设有驱动部,第二联动件设有受动部;
第一联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带动驱动部转动,第二联动件位于第三位置时,受动部位于驱动部的转动行程中,第二联动件位于第四位置时,受动部位于驱动部的转动行程外;
第一联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驱动部与受动部相抵,驱动第二联动件从第三位置转动到第四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辅助操作件,所述辅助操作件通过第一连杆与辅助手柄机构联动连接。
优选的,壳体侧壁对应第一联动件设有用于手柄联动轴穿过的第四联动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联动件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驱动部与第一限位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联动件转动到第四位置时,受动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辅助手柄机构还包括杠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触头机构包括第一静触头和第一动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固定装配,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一联动件和杠杆之间,杠杆转动设置且与第一动触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杠杆设有安装槽,第一动触头的一端通过第一触头弹簧限位装配于安装槽内,由杠杆带动第一动触头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第一静触头。
优选的,所述辅助操作机构还包括支持件和第三连杆,搭扣配合的辅助跳扣和辅助锁扣分别转动设置在支持件上,第三连杆连接在第二联动件和辅助跳扣之间,所述支持件通过第三连杆与第二联动件联动连接,支持件与第二触头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持件包括驱动臂,第二触头机构包括第二静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二静触头固定装配,第二动触头由驱动臂带动与第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
优选的,所述驱动臂的端部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动触头的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一触发部与第二触发部间隔相对并分别位于第二动触头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动触头包括弹性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中部弯曲形成圆弧连接段,金属片的第一端沿圆弧连接段的切线方向延伸,在金属片的第一端末端设有用于与第二静触头配合的触点,金属片的第二端先沿着与金属片的第一端相对的方向延伸,再向远离金属片的第一端的方向弯折。
优选的,所述辅助锁扣包括锁扣本体,所述锁扣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转动的连接孔,锁扣本体的侧壁分别沿连接孔的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搭扣臂和解扣臂,所述搭扣臂与辅助跳扣搭扣配合,在对应解扣臂的壳体侧壁设有第二联动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连接的接线端子,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分别与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电连接的接线组件。
优选的,第一触头机构的第一静触头和第二触头机构的第二静触头连接于同一个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操作机构,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断路器附件,所述断路器附件与断路器极并列设置,与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轴穿过断路器附件的第二联动孔后与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相极壳体和设置在相极壳体内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与伸出相极壳体外的操作件联动连接,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断路器附件,所述断路器附件与断路器极并列设置,操作件与断路器附件的辅助操作件联动,与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轴穿过断路器附件的第二联动孔后与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断路器极包括相极壳体和设置在相极壳体内的操作机构和手柄机构,伸出相极壳体外的操作件通过手柄机构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断路器附件,所述断路器附件与断路器极并列设置,与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轴穿过断路器附件的第二联动孔后与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配合,手柄联动轴穿过第四联动孔将断路器极的手柄机构和辅助手柄机构的第一联动件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在断路器附件中设置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其中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分别由辅助手柄机构和辅助操作机构控制接通或断开,利于拓展保护功能,其中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能够通过第二联动孔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联动脱扣,使其具备报警功能。
此外,辅助手柄机构与辅助操作机构通过第一联动件与第二联动件配合,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第一辅助回路时,能够带动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第二辅助回路,在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第一辅助回路时,第二触头机构保持接通第二辅助回路,在辅助跳扣和辅助锁扣解除搭扣配合时,辅助操作机构脱扣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断开第二辅助回路,以指示断路器的分闸状态、合闸状态和故障脱扣分闸状态。
此外,接线端子与辅助操作件分别位于两端,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从同一个接线端子连接取电,两组接线组件与辅助操作件位于同一端并分别与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连接,布局合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此外,第二动触头为金属片,其占用空间小,成本低,且利于被第一触发部、第二触发部驱动,提高了配合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极与断路器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附件在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附件在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合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B,每个断路器极B包括相极壳体,在相极壳体设有一对接线端子71,连接于一对接线端子71之间的主线路包括触头机构,触头机构与转动装配于相极壳体内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操作机构与伸出相极壳体外的操作件8联动连接,通过操作操作件8驱动触头机构分闸或合闸,实现对主线路的断开与接通,在触头机构的一侧还配合设置有灭弧机构,由灭弧机构配合熄灭触头机构分断产生的电弧。
本实施例的断路器还包括与断路器极B并列设置的断路器附件A,断路器附件A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辅助回路,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操作机构和辅助触头,触头机构与辅助操作机连接,辅助操作机构驱动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辅助回路,辅助回路用于为断路器提供辅助保护功能,辅助操作机构与至少一个断路器极B的操作机构联动配合,优选的,断路器附件A与位于边侧位置的断路器极B并列设置,辅助操作机构与相邻断路器极B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使辅助回路的触头机构与断路器极B的触头机构同步的分合闸,或者同步脱扣分闸,用于反馈断路器的状态。
本申请的一个改进点在于,在断路器附件A的壳体1内设置有两条辅助回路,每条辅助回路均包括一组触头机构,辅助手柄机构和辅助操作机构分别驱动一组触头机构,以接通或断开两条辅助回路。两条辅助回路相对独立,并分别由辅助手柄机构和辅助操作机构控制接通或断开,利于拓展保护功能,使断路器附件A可以拓展为两种辅助功能。所述辅助手柄机构和/或辅助操作机构与断路器极B驱动配合,所述辅助手柄机构与辅助操作机构之间驱动配合,在断路器正常分合闸时,两条辅助回路可以同步断开或接通,在断路器发生故障时,两条辅助回路可以同步断开,或者优选的,在断路器发生故障时,仅断开其中一条辅助回路,被断开的辅助回路可以作为报警回路,以通过两个辅助回路反馈不同的监控信号;或者优选的,在断路器正常合闸时,两条辅助回路同步接通,在断路器分闸时,仅断开其中一条辅助回路,另一条辅助回路保持接通,在断路器发生故障时,两条辅助回路同步断开,以通过两个辅助回路反馈不同的监控信号,反馈断路器的不同状态。
结合图1-5提供一种断路器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断路器为插入式断路器,断路器附件的一个辅助回路作为报警回路,在断路器合闸时,两个辅助回路同步接通,在断路器分闸时报警回路保持接通,另一个辅助回路断开,在断路器发故障时,两个辅助回路同步接通断开。为方便描述,两条辅助回路分别为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其中第一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手柄机构和第一触头机构,由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操作机构和第二触头机构,由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第二辅助回路,以第二辅助回路作为报警回路,所述辅助操作机构包括搭扣配合的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壳体1侧壁对应辅助锁扣35设有第二联动孔14,与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轴9穿过断路器附件A的第二联动孔14后与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35配合。在断路器出现故障时,断路器极B的操作机构脱扣后,通过联动轴9驱动辅助锁扣35,解除辅助锁扣35与辅助跳扣34的搭扣配合,使辅助操作机构脱扣,使第二触头机构断开第二辅助回路。
如图1、2所示,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B,两个并列设置的断路器极B,每个断路器极B包括相极壳体,图1、2中每个相极壳体整体呈长方体,相极壳体的一端作为操作端,与接线端相对的相极壳体一端作为接线端,在操作端装配有操作件8,用于驱动断路器分合闸,操作件8与设置于相极壳体内的操作机构联动连接,在接线端和/或操作端设有接线插口13,在每个接线插口13内装配有接线端子,使断路器可以与外部导电件插拔连接,相邻两个断路器极B的操作件8联动连接,图2中操作件8为滑动设置的按钮件,在操作件8与接线端子之间转动装配有操作机构,操作机构与触头机构联动连接,通过操作按钮件使操作机构带动触头机构合闸或分闸,操作机构包括搭扣配合的跳扣和锁扣,在断路器极B发生短路或过载故障时,相应保护机构触发跳扣与锁扣解除搭扣配合使操作机构脱扣,实现断路器脱扣分闸。作为其它实施例,在断路器极B的相极壳体内还可以设有一个转动设置的手柄机构,操作件8通过一个U型杆与手柄机构连接,手柄机构通过一个U型杆与操作机构连接实现传动也是可以的。另外根据需要,所述操作件8也可以为转动设置的手柄件。
如图2所示,在相极壳体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一联动孔B1,相邻两个操作机构通过联动轴9联动连接,优选相邻两个断路器极B的锁扣通过联动轴9连接,当任意一个断路器极B发生故障使操作机构脱扣时,该断路器极B的锁扣通过联动轴9驱动其它的断路器极B的锁扣,使其它断路器B的操作机构同步脱扣。其中,在紧邻断路器附件A的相极壳体侧壁也设有第一联动孔B1,相应的,在断路器附件A的壳体1设有第二联动孔14,图2中第一联动孔B1和第二联动孔14均为腰型孔,使断路器极B的联动轴9穿过第一联动孔B1、第二联动孔14后与辅助操作机构配合,在断路器出现故障时,断路器极B的操作机构脱扣后,通过联动轴9驱动辅助锁扣35,解除辅助锁扣35与辅助跳扣34的搭扣配合,使辅助操作机构脱扣。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断路器附件A包括与相极壳体尺寸相同的壳体1,即为壳体1整体呈长方体,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相极壳体相对应的接线插口13,在接线插口13内设置接线端子71,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分别与接线端子71连接,且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分别沿着壳体1的上下两侧向远离接线插口13的方向延伸,与接线插口13相对的壳体1一端设有接线口,在接线口内装配有分别与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连接的两组接线组件,也就是在接线端子71与两组接线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其中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可以连接于同一个接线端子71,以降低成本。参见图4-5,其中从设有接线组件的一端到设有接线端子71的另一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即图中的左右方向,也即断路器和断路器附件A的长度方向,图中从设有第一辅助回路的上侧到设有第二辅助回路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即图中上下方向也即断路器和断路器附件A的高度方向,断路器的宽度(厚度)方向为第三方向,即图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也即图1中断路器附件A与断路器的拼接方向,即断路器附件A与断路器极B沿第三方向拼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手柄机构和第一触头机构,第一触头机构分别与接线端子71、接线组件电连接,第二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操作机构和第二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分别与接线端子71、接线组件电连接。辅助手柄机构与断路器分合闸的驱动机构联动,使第一辅助回路与断路器同步分合闸;例如辅助手柄机构与断路器极B的操作件8联动,或者与断路器极B的相极壳体内的手柄机构联动,使第一辅助回路与断路器同步正常分合闸,以及因故障导致的同步脱扣分闸。
进一步的,辅助手柄机构在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第一辅助回路时,也驱动辅助操作机构,使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第二辅助回路。辅助手柄机构在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第一辅助回路时,则避让辅助操作机构,即不会驱动辅助操作机构,此时第二辅助回路保持在接通状态,辅助操作机构也不会影响辅助手柄机构的再次动作。所述辅助操作机构包括搭扣配合的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所述辅助锁扣35与断路器极B的操作机构的锁扣通过联动轴9连接,在断路器极发生故障使操作机构脱扣时,断路器极B的锁扣通过联动轴9驱动辅助锁扣35,解除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的搭扣配合,使辅助操作机构脱扣,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断开第二辅助回路,从而实现故障报警;此时辅助操作机构也可以驱动辅助手柄机构,带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第一辅助回路,或者断路器极B的手柄机构或者操作件8通过辅助操作件6驱动手柄机构,带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第一辅助回路。
本申请的另一个改进点在于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的布局,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分别沿从接线组件到接线端子71的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并排设置分别沿壳体1的两侧设置,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沿壳体1的两侧设置,即沿第二方向并排布置,可以减小断路器附件的宽度(厚度),利于节省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头机构与第二触头机构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于壳体1的中部,第一触头机构包括第一动触头41和第一静触头42,第二触头机构包括第二动触头51和第二静触头52,其中第一动触头41、第二动触头51分别与两个接线组件连接,第一静触头41、第二静触头52分别与接线端子71连接;辅助手柄机构、辅助操作机构并排且分别转动装配于壳体1远离接线插口13的一端,利于辅助手柄机构、辅助操作机构分别与断路器极B的手柄机构、操作机构对应联动连接,第一动触头41、第二动触头51分别由辅助手柄机构、辅助操作机构驱动。
优选的,所述辅助手柄机构凸出设有驱动部211,辅助操作机构凸出设有受动部311,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第一辅助回路时,驱动部211能够与受动部311限位配合,使辅助手柄机构与辅助操作机构联动配合,驱动部211作用于受动部311以带动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第二辅助回路,从而实现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同步合闸;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第一辅助回路时,驱动部211与受动部311分离,驱动部211不作用于辅助操作机构,第二触头机构保持接通第二辅助回路,以反馈正常分闸信号;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解除搭扣配合时,辅助操作机构脱扣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断开第二辅助回路,以反馈脱扣分闸信号。
具体如图2-5所示,辅助手柄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联动件21,第一联动件21与第一触头机构的第一动触头41连接,第一联动件21能够转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联动件21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动第一动触头41与第一静触头41分离(图4),转动到第二位置时驱动第一触头机构闭合,带动第一动触头41与第一静触头41接触(图5)。辅助操作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的第二联动件31和支持件32,搭扣配合的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分别转动设置在支持件32上,第三连杆33连接在第二联动件31和辅助跳扣34之间,使第二联动件31和支持件32联动,支持件32与第二触头机构的第二动触头51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件31能够转动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触头机构断开,带动第二动触头51与第二静触头52分离(图4),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触头机构闭合,带动第二动触头51与第二静触头52闭合(图5)。所述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四位置时,外力驱动辅助锁扣35,解除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的搭扣配合,支持件32反向转动带动第二动触头51与第二静触头52分离,第二联动件31可以转动到第三位置。
所述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设置于远离接线插口13的一端,第一联动件21凸出设有驱动部211,第二联动件31凸出设有受动部311,第一联动件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带动驱动部211转动,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三位置时,受动部311位于驱动部211的转动行程中,使辅助手柄机构与辅助操作机构联动配合,同步闭合第一触头机构和第二触头机构,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四位置时,受动部311位于驱动部211的转动行程外,第一联动件21的转动不会驱动第二联动件31,第二触头机构保持在闭合状态;第一联动件2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驱动部211能够作用于受动部311相抵,驱动第二联动件31从第三位置转动到第四位置。
优选的,在壳体1内可以配合设置限位部,由限位部限制驱动部211与受动部311的转动行程。在壳体1的内侧壁凸出设有第一限位部15和第二限位部16,第一联动件21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驱动部211与第一限位部15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联动件31转动到第四位置时,受动部311与第二限位部16限位配合,驱动部211在第一限位部15与受动部311之间转动,第一限位部15用于限制驱动部211的转动行程,第二限位部16用于限制受动部311的转动行程,受动部311在第二限位部16与驱动部211之间转动,进一步保证了机构间的配合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操作件装配孔,在操作件装配孔内装配有辅助操作件6,辅助操作件6与辅助手柄机构联动连接,用于手动驱动第一触头机构进行分合闸动作。如图2-5所示,操作件装配孔与接线口位于壳体1的同一端,辅助操作件6为与壳体1滑动装配的按钮件,辅助操作件6与辅助手柄机构联动连接,按压或拉拔辅助操作件6,使辅助手柄机构直接驱动第一触头机构完成闭合和分断动作,本实施例中辅助操作件6通过第一连杆61与辅助手柄机构联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辅助操作件6与断路器极B的操作件8联动连接,当断路器通过操作件8驱动断路器分合闸时,通过带动辅助操作件6,进而间接带动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完成分合闸动作,实现第一触头机构的分合闸与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步。
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当然,当不设置辅助操作件时,由断路器极B的手柄机构、断路器的电操机构或者其他动作机构驱动辅助手柄机构动作也可以。例如,第一联动件21与断路器极B的手柄机构对应联动连接,此时断路器极B上设有第三联动孔,壳体1对应第一联动件21的位置设有用于手柄联动轴穿过的第四联动孔,手柄联动轴穿过第三联动孔和第四联动孔将断路器极B的手柄机构和辅助手柄机构联动,也可以实现第一触头机构的分合闸与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步。
优选的,第一联动件21和第一触头机构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辅助手柄机构还包括杠杆22和第二连杆23,第二连杆23连接在第一联动件21和杠杆22之间,杠杆22转动设置且与第一动触头41连接,杠杆22转动带动第一动触头41靠近或远离第一静触头42;第一联动件21、第二连杆23、杠杆22和第一动触头41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辅助操作机构包括第三连杆33、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第二联动件31通过第三连杆33与支持件32联动连接,辅助锁扣35与第二联动孔14对应,其通过联动轴9与断路器极B的锁扣联动,第二动触头51连接于支持件32,由支持件32驱动第二动触头51靠近或远离第二静触头51。所述第二联动件31、支持件32和第二触头机构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于壳体1的同一侧壁,也就是本实施例中设有第二联动孔14的壳体1侧壁,所述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的转轴均沿第三方向设置,也就是,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的转动轴线为第三方向,即能有效减小断路器附件A的宽度,能够做到断路器附件A的宽度仅为一个断路器极B宽度的一半,例如断路器附件A的宽度仅为9mm。此时,所述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的转轴均垂直于壳体1设有第二联动孔14的侧壁,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共同装配于同一壳体侧壁,且该侧壁与设有第二联动孔14的侧壁平行相对。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两者基本平齐,当然也可以错位设置,例如第二联动件31更靠近接线端子71也是可以的,只需所述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均保持在位于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同一平面,或者说第一联动件21与第二联动件31在径向上是重叠的,而不是在第三方向上层叠设置的,即可减小断路器附件A的宽度。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杆23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与壳体1的一侧,杠杆2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3联动,杠杆22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优选杠杆22设有安装槽,第一动触头41通过第一触头弹簧限位装配于该安装槽内,由杠杆22带动第一动触头41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第一静触头42,图中安装槽位于靠近杠杆转动的一端。
支持件32包括转动部和驱动臂321,其中转动部转动装配于壳体1的中部,也就是转动部位于第一联动件21、第二联动件31远离辅助操作件6的一侧,转动部转动装配有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其中辅助锁扣35包括锁扣本体,锁扣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转动的连接孔,锁扣本体的侧壁凸出设有搭扣臂和解扣臂351,所述搭扣臂与解扣臂351的凸出方向沿连接孔的径向向外凸出,搭扣臂与辅助跳扣34的一端搭扣配合,在对应解扣臂351的壳体1侧壁设有第二联动孔14,第三连杆33联动连接于辅助跳扣34与第二联动件31之间,驱动臂321位于远离第二联动件31的一侧,也就是驱动臂321沿着远离靠近接线端子7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静触头52固定装配,第二动触头51由驱动臂321带动与第二静触头52接触或分离。
优选的,在驱动臂321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动触头51的触发部,具体如图3-5所示,在驱动臂321远离转动部的端部凸出设有第一触发部3211和第二触发部3212,所述第一触发部3211与第二触发部3212间隔相对并分别位于第二动触头51的两侧。图中第一触发部3211与第二触发部3212分别由驱动臂321两侧边缘凸出形成,在第一触发部3211与第二触发部3212之间留有一定间隔,第二动触头51可以对应于第一触发部3211与第二触发部3212之间,此时第二动触头51不与支持件32连接,在图4、5中第二静触头52位于靠近接线端子71的壳体1内,第一触发部3211位于更靠近第一触头机构的一侧,第二触发部3212位于远离第一触头机构的一侧,由第一触发部3211推动第二动触头51向靠近第二静触头52的方向摆动,由第二触发部3212带动第二动触头51与第二静触头52分离,第一触发部3211和第二触发部3212分别用于驱动第二动触头51与第二静触头52接触和分离;当然,也可以仅一个触发部驱动第二动触头51,当该触发部离开第二动触头51时,第二动触头51可自动复位,另一个触发部仅提供限位避免错位。
当然,触发臂321也可以不设置触发部,此时将第二动触头51连接于触发臂321,使第二动触头51随触发臂32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动触头51与触发臂321的驱动方式可以参见现有动触头的驱动方式。
本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回路作为过载报警回路,参见图4-5,断路器合闸时,辅助操作件6与操作件8同步向壳体1内运动,第一联动件2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顺时针转动,第一联动件21通过杠杆22带动第一动触头41向靠近第一静触头42的方向转动,同时,驱动部211与第一限位部15分离后与第二联动件31的受动部311抵接以驱动第二联动件31转动,第二联动件31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逆时针转动,第二联动件31带动支持件32转动,使驱动臂321的第一触发部3211推动第二动触头51向靠近第二静触头52的方向转动,在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闭合后,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接通,能用于表示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若断路器发生过载故障,断路器极B的操作机构脱扣,断路器极B的锁扣转动驱动联动轴9在第一联动孔B1、第二联动孔14摆动,联动轴9驱动断路器附件A中的辅助锁扣35转动,也就是联动轴9推动辅助锁扣35的解扣臂351,图5中断路器附件A中的辅助锁扣35逆时针转动,使辅助操作机构解扣,支持件32转动,使得驱动臂321的第二触发部3212推动第二动触头51与第二静触头52分离,以表示此次为故障分闸,进行报警提示;同时,断路器的脱扣分闸,可以通过操作件8传动到辅助操作件6,进而驱动第一联动件2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逆时针转动,使第一触头机构也同步分闸;或者,由支持件32的转动通过第三连杆33带动第二联动件31转动,第一联联动件21被带动向分闸方向转动,第一触头机构也同步分闸。
参见图5,在断路器合闸且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接通的情况下,断路器正常分闸,辅助操作件6与操作件8同步向壳体1外运动,带动第一联动件2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方向逆时针转动,第一联动件21通过杠杆22带动第一动触头41向远离第一静触头42的方向转动断开第一辅助回路;第一联动件21反向转动时,驱动部311向第一限位部15的方向转动,此时驱动部211不会驱动受动部311,第二辅助回路保持在接通状态,以表示此次断路器分闸为正常分闸,而非故障分闸。
结合图3-5提供一种应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触头机构,第一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静触头42和第一动触头41,图中第一静触头42位于接线端子71与杠杆22用于转动的一端之间,第一静触头42与接线端子71连接取电,第一动触头41为板形结构,第一动触头41的一端与安装槽配合,第一动触头4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静触头42配合的触点,第一动触头41位于第一静触头42与壳体1的一侧侧壁之间。
结合图3-5提供一种应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静触头52和第二动触头51,图中第二静触头52位于壳体1中部并与第一静触头42间隔相对,第二静触头52与接线端子71连接取电,第二动触头51位于第二静触头52与第一静触头42之间,第二动触头51包括一个具有弹性的较薄的金属片,金属片的中部弯曲形成圆弧连接段,圆弧连接段可以增大金属片的摆动范围,可以省略金属片与壳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件,也可以防止在摆动过程中金属片发生断裂,金属片的第一端沿圆弧连接段的切线方向延伸,在金属片的第一端末端设有用于与第二静触头52配合的触点,金属片的第二端固定安装用于连接取电,本实施例中金属片的第二端先沿着与金属片的第一端相对的方向延伸,再向远离金属片的第一端的方向弯折用于与接线组件的第二接线板732固定连接以取电,第二动触头51为金属片,其占用空间小,成本低,且利于被第一触发部3211、第二触发部3212驱动,提高了配合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71为设置于接线插口13内的母线夹,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一个接线插口13内装配接线端子71,该接线端子71作为进线端子与辅助操作件6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此时,辅助操作件6、第一连杆61、第一联动件21、第二连杆23、第一动触头41以及接线端子71沿壳体1的一侧依次设置,在接线端子71上连接有一个导电臂74,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分别与同一导电臂74连接取电,可以省略内部空间,提高壳体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的,由导电臂74形成第一静触头42、第二静触头52,可以减少内部导线的使用数量,保证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与接线端子71的连接稳定性。
结合图3-5提供一种导电臂74的具体结构,导电臂74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导电臂741和第二导电臂742,第二导电臂742的板面与接线端的端壁平行相对,第二导电臂742的中部沿垂直于接线插口13的方向延伸,第二导电臂742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沿平行于接线插口13的方向向相反的两侧弯折,图3-5中第二导电臂742的第一端向靠近接线端子71的方向弯折并与接线端子71连接取电,第二导电臂742的第二端设有作为第二静触头52的触点,第一导电臂741的板面与设有接线插口13的壳体1侧壁相平行,第一导电臂741的第二端弯折并与第二导电臂742的第二端平行相对,在第一导电臂741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第一动触头41配合的触点,第一导电臂741的第一端与第二导电臂742的中部连接。
与接线插口13相对的壳体1一端设有接线口,接线口与辅助操作件6位于壳体1的同一端,在接线口内设置有接线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组件作为出线端子,其中接线组件的一端被弹性限位于接线口内,接线组件的另一端优选沿着壳体1的边侧与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接线口分为竖直并排设置的第一接线口11和第二接线口12,此时操作件装配孔、第一接线口11以及第二接线口12沿第二方向依次竖直设置于壳体1的一端端壁,在第一接线口11和第二接线口12内分别装配有第一接线组件和第二接线组件,优选第一接线组件和第二接线组件分别沿着壳体1的两侧设置,其布局合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当然,当第一接线口11与第二接线口12沿横向并排设置也同样可以。
具体的,第一接线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721和第一接线板722,第一弹性件721与第一接线口11相对,第一弹性件721呈U形结构,第一弹性件721的一端与第一接线口11的一个侧壁抵接,第一弹性件72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板722的一端连接,第一接线板722的另一端沿壳体1的一个边侧延伸并与第一动触头41柔性连接,图4、5中第一接线板722整体呈Z字形,第一接线板722沿着第一接线口11紧邻操作件装配孔的侧壁、操作件装配孔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以及壳体1的一侧内侧壁设置。
第二接线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731和第二接线板732,图4、5中第二弹性件731与第一弹性件721为相同结构,第二弹性件731与第二接线口12相对,第二弹性件731的一端与第二接线口12的侧壁抵接,第二弹性件731的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板732的一端连接,第二接线板732的另一端沿壳体1的另一边侧延伸设置并与第二动触头51连接,图中第二接线板732整体也呈Z形,第二接线板732沿着第二接线口12紧邻第一接线口11的侧壁、与第二接线口12相对的一侧以及壳体1的另一侧内侧壁设置,在第二接线板732的第二端末端向第二动触头51的方向弯折用于与金属片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板721与第二接线板722在第二方向上分别沿壳体1的两侧设置,第一接线板721与第二接线板721分别沿第一方向向设有接线插口13的壳体1一端延伸。
作为另外一个断路器附件的实施例(未示出),断路器附件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置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其中辅助手柄机构和/或辅助操作机构与断路器极B驱动配合,所述辅助手柄机构与辅助操作机构之间驱动配合,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在断路器正常分合闸时,两条辅助回路可以同步断开或接通,在断路器发生故障时,两条辅助回路可以同步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手柄机构的第一联动件21与辅助操作机构的第二联动件31的驱动配合方式不同,具体为,辅助手柄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的第一联动件21,第一联动件21设有凸出的驱动部211,驱动部211包括一对间隔相对的触发凸台,一对触发凸台之间留有转动空间,第一联动件2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带动驱动部211转动,第一联动件2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触头机构分闸,第一联动件2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触头机构合闸;
第二联动件31设有受动部311,受动部311延伸至一对触发凸台之间的间隔内,第二联动件31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时带动受动部311转动,第二联动件31转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二触头机构分闸,第二联动件转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二触头机构合闸;
当第一联动件21从第一位置转至第二位置时,受动部311与其中一个触发凸台抵接,由第一联动件21带动第二联动件31由第三位置转至第四位置,实现同步合闸;当第一联动件21从第二位置转至第一位置时,受动部311与另一触发凸台抵接,由第一联动件21带动第二联动件31由第四位置转至第三位置,实现同步分闸。如此,在断路器正常分合闸以及发生故障时,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同步动作。
第一联动件21与第一触头机构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联动件31与第二触头机构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断路器附件,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于壳体(1)内的第一辅助回路和第二辅助回路,所述第一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手柄机构和第一触头机构,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第一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包括辅助操作机构和第二触头机构,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或断开第二辅助回路,所述辅助操作机构包括搭扣配合的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壳体(1)侧壁对应辅助锁扣(35)设有第二联动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手柄机构设有驱动部(211),辅助操作机构设有受动部(311),
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接通第一辅助回路时,驱动部(211)能够与受动部(311)限位配合,驱动部(211)作用于受动部(311)以带动辅助操作机构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接通第二辅助回路;
辅助手柄机构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第一辅助回路时,驱动部(211)与受动部(311)分离,第二触头机构保持接通第二辅助回路;
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解除搭扣配合时,辅助操作机构脱扣驱动第二触头机构断开第二辅助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手柄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联动件(21),第一联动件(21)与第一触头机构连接,第一联动件(21)能够转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联动件(21)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驱动第一触头机构断开,转动到第二位置时驱动第一触头机构闭合;
辅助操作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二联动件(31),第二联动件(31)能够转动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触头机构断开,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触头机构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21)设有驱动部(211),第二联动件(31)设有受动部(311);
第一联动件(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带动驱动部(211)转动,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三位置时,受动部(311)位于驱动部(211)的转动行程中,第二联动件(31)位于第四位置时,受动部(311)位于驱动部(211)的转动行程外;
第一联动件(2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驱动部(211)与受动部(311)相抵,驱动第二联动件(31)从第三位置转动到第四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操作件(6),所述辅助操作件(6)通过第一连杆(61)与辅助手柄机构联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壳体(1)侧壁对应第一联动件(21)设有用于手柄联动轴穿过的第四联动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限位部(15)和第二限位部(16),第一联动件(21)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驱动部(211)与第一限位部(15)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联动件(31)转动到第四位置时,受动部(311)与第二限位部(16)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手柄机构还包括杠杆(22)和第二连杆(23),第一触头机构包括第一静触头(42)和第一动触头(41),所述第一静触头(42)固定装配,第二连杆(23)连接在第一联动件(21)和杠杆(22)之间,杠杆(22)转动设置且与第一动触头(4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2)设有安装槽,第一动触头(41)的一端通过第一触头弹簧限位装配于安装槽内,由杠杆(22)带动第一动触头(41)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第一静触头(42)。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操作机构还包括支持件(32)和第三连杆(33),搭扣配合的辅助跳扣(34)和辅助锁扣(35)分别转动设置在支持件(32)上,第三连杆(33)连接在第二联动件(31)和辅助跳扣(34)之间,所述支持件(32)通过第三连杆(33)与第二联动件(31)联动连接,支持件(32)与第二触头机构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件(32)包括驱动臂(321),第二触头机构包括第二静触头(52)和第二动触头(51),所述第二静触头(52)固定装配,第二动触头(51)由驱动臂(321)带动与第二静触头(52)接触或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321)的端部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动触头(51)的第一触发部(3211)和第二触发部(3212),所述第一触发部(3211)与第二触发部(3212)间隔相对并分别位于第二动触头(51)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触头(51)包括弹性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中部弯曲形成圆弧连接段,金属片的第一端沿圆弧连接段的切线方向延伸,在金属片的第一端末端设有用于与第二静触头(52)配合的触点,金属片的第二端先沿着与金属片的第一端相对的方向延伸,再向远离金属片的第一端的方向弯折。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扣(35)包括锁扣本体,所述锁扣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转动的连接孔,锁扣本体的侧壁分别沿连接孔的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搭扣臂和解扣臂(351),所述搭扣臂与辅助跳扣(34)搭扣配合,在对应解扣臂(351)的壳体(1)侧壁设有第二联动孔(14)。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连接的接线端子(7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分别与第一触头机构、第二触头机构电连接的接线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断路器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触头机构的第一静触头(42)和第二触头机构的第二静触头(52)连接于同一个接线端子(71)。
17.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B),所述断路器极(B)包括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附件(A),所述断路器附件(A)与断路器极(B)并列设置,与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轴(9)穿过断路器附件(A)的第二联动孔(14)后与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35)配合。
18.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B),所述断路器极(B)包括相极壳体和设置在相极壳体内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与伸出相极壳体外的操作件(8)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附件(A),所述断路器附件(A)与断路器极(B)并列设置,操作件(8)与断路器附件(A)的辅助操作件(6)联动,与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轴(9)穿过断路器附件(A)的第二联动孔(14)后与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35)配合。
19.一种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B),所述断路器极(B)包括相极壳体和设置在相极壳体内的操作机构和手柄机构,伸出相极壳体外的操作件(8)通过手柄机构与操作机构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附件(A),所述断路器附件(A)与断路器极(B)并列设置,与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轴(9)穿过断路器附件(A)的第二联动孔(14)后与辅助操作机构的辅助锁扣(35)配合,手柄联动轴穿过第四联动孔将断路器极(B)的手柄机构和辅助手柄机构的第一联动件(21)联动。
CN202223382991.3U 2022-12-16 2022-12-16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Active CN219497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2991.3U CN219497681U (zh) 2022-12-16 2022-12-16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2991.3U CN219497681U (zh) 2022-12-16 2022-12-16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7681U true CN219497681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82991.3U Active CN219497681U (zh) 2022-12-16 2022-12-16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7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43348A1 (en) Circuit breaker
CN219497681U (zh)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CN219370926U (zh) 断路器附件和断路器
CN217061822U (zh) 一种试验按钮回路装置和断路器
CN21700910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2695091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450540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2783315U (zh) 一种自动分合闸断路器
CN215869227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228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249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211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111326366A (zh) 带双重脱扣器的故障电弧保护断路器及其脱扣方法
CN21586924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5869210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2783283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8101143U (zh) 试验按钮回路装置和断路器
CN216928428U (zh) 断路器
CN215869172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173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壳体结构
CN213277974U (zh) 用于断路器的脱扣报警附件及具有其的断路器
CN214956668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6624157U (zh) 插拔式断路器
CN212783331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6624165U (zh) 具有报警触头装置的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