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6760U - 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96760U CN219496760U CN202320583754.9U CN202320583754U CN219496760U CN 219496760 U CN219496760 U CN 219496760U CN 202320583754 U CN202320583754 U CN 202320583754U CN 219496760 U CN219496760 U CN 2194967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cover
- box body
- groove
- main box
- optical spli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分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包括,主盒体、光分路件和安装件,所述光分路件设置于所述主盒体内,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主盒体上,安装件为可拆卸结构;主盒体包括上盒和底盖,组装时底盖与上盒配合连接;光分路件包括微型光分路器、光分路连接器、适配器和端连接器,所述微型光分路器设置于所述主盒体内,光分路连接器与微型光分路器相连接,端连接器通过适配器和光分路连接器相连接,端连接器位于主盒体外。通过特殊的主盒体结构与安装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使其便于安装,满足实际的接入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分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
背景技术
光分路器是光纤链路中重要的无源器件之一,光分路器的作用在光纤链路中起到分光作用,即一路光从输入端输入,经过光分路器模块分成N份,再从输出端输出,从而实现带宽的分配。目前光分路器只能布放在楼道箱内进行分光,最终接到入户端的多媒体箱内,再通过光猫的转换将无线信号覆盖整个房间,但是由于无线信号的穿墙能力差,进入每个房间的信号大大减弱。随着各地对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的推进,一款安装方便的实现光纤到房间的光分路器设备是当下最需开发的一款产品,或是有极少排名靠前的头部厂家正在研发光纤到房间的光分路器设备,其尺寸大,容量小,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灵活安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光分路器设备的尺寸大且容量小,不易安装,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灵活安装需求,提出了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盒体、光分路件和安装件,所述光分路件设置于所述主盒体内,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主盒体上,安装件为可拆卸结构;
主盒体包括上盒和底盖,组装时底盖与上盒配合连接;
光分路件包括微型光分路器、光分路连接器、适配器和端连接器,所述微型光分路器设置于所述主盒体内,光分路连接器与微型光分路器相连接,端连接器通过适配器和光分路连接器相连接,端连接器位于主盒体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盒包括上盒体、四个方孔和两个固定凸台,四个方孔对称开设于上盒体的两侧,两个固定凸台对称设置于上盒体内表面;
底盖包括底盖体、四个连接卡扣和两个通孔,四个连接卡扣对称设置于底盖体两侧,与四个方孔相配合,两个通孔对称开设于底盖体上,与两个固定凸台相配合,在使得上盒和底盖相结合后,内部结构紧凑,以减小光分路器整体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盒还包括第一凹槽和固定卡扣,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上盒体的开口端,所述固定卡扣设置于所述上盒体的内表面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对微型光分路器固定;
底盖还包括第二凹槽和方形凸台,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底盖体的开口端,与第一凹槽相配合对适配器固定,所述方形凸台设置于所述底盖体的内表面远离第二凹槽的一端,与海绵结合对微型光分路器固定,进一步对微型光分路器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件包括背板和/或磁铁,所述背板设置于底盖上,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底盖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背板一侧外沿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背板上开设有腰圆孔,螺钉穿过腰圆孔将背板固定在86面板底盒上;
所述底盖还包括沉孔、限位槽、圆形凹槽和出线空间,所述沉孔开设于所述底盖体外表面,沉孔与通孔位置相对应,对磁铁固定,所述底盖体外表面一端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块相配合,所述底盖体外表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尺寸大于固定背板的螺钉尺寸,防止固定背板的螺钉影响主盒体的固定,所述出线空间设置于所述底盖体外表面远离限位槽的一端,以便于蝶形缆从86盒内引出。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件还包括翻转盖板,所述翻转盖板设置于所述主盒体上,所述翻转盖板内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翻转盖板内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长圆槽;
所述上盒还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开设于所述上盒体开口端两侧,与连接凸台相配合;
所述底盖还包括长圆筋,所述长圆筋对称设置于所述底盖体靠近第二凹槽一端,与长圆槽相配合,以便于对端连接器的拔插。
有益效果为:
1、整体采用面板式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光分路器的主盒体可直接通过非金属材质的背板进行固定安装;也可通过主盒体上的磁铁直接吸附到任意金属物品上进行固定安装;也可通过金属材质的背板和磁铁相互配合来对主盒体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实现快速安装的效果;
2、光分路器的主盒体的内部结构紧凑,减小光分路器整体的尺寸,以便适用于家宽、商务、临时办公等场合,增加光分路器的应用场景;
3、光分路器的主盒体内设计有特殊的固定结构,使得主盒体内部的部件得到充分的固定,保证了光分路器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上盒装配示意图。
图3为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主盒体背面示意图。
图4为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上盒结构示意图。
图5为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底盖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底盖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的翻转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主盒体,101、上盒,101a、上盒体,101b、方孔,101c、固定凸台,101d、第一凹槽,101e、固定卡扣,101f、固定槽,102、底盖,102a、底盖体,102b、连接卡扣,102c、两个通孔,102d、第二凹槽,102e、方形凸台,102f、沉孔,102g、限位槽,102h、圆形凹槽,102i、出线空间,102j、长圆筋,200、光分路件,201、微型光分路器,202、光分路连接器,203、适配器,204、端连接器,300、安装件,301、背板,301a、限位块,301b、腰圆孔,302、磁铁,303、翻转盖板,303a、连接凸台,303b、长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地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包括主盒体100、光分路件200和安装件300。
具体的,光分路件200设置于主盒体100内,安装件300设置于主盒体100上,安装件300为可拆卸结构;主盒体100包括上盒101和底盖102,组装时底盖102与上盒101配合连接;光分路件200包括微型光分路器201、光分路连接器202、适配器203和端连接器204,微型光分路器201设置于主盒体100内,光分路连接器202与微型光分路器201相连接,端连接器204通过适配器203和光分路连接器202相连接,端连接器204位于主盒体100外。
主盒体100主要由上盒101和底盖102组成,整体呈长方体结构,通过上盒101和底盖102组合安装密闭的盒体,主盒体100内安装着微型光分路器201和光分路连接器202,光分路连接器202和微型光分路器201相连接,主盒体100的开口端安装有适配器203,适配器203的一端和光分路连接器202相连接,适配器203的另一端和端连接器204相连接,端连接器204位于主盒体100的外部,以实现FTTH到家庭宽带FTTR网络演进的无缝平滑对接,安装件300为可拆卸结构,以满足用户灵活安装的需求。
实施例2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上盒101包括上盒体101a、四个方孔101b和两个固定凸台101c,四个方孔101b对称开设于上盒体101a的两侧,两个固定凸台101c对称设置于上盒体101a内表面;底盖102包括底盖体102a、四个连接卡扣102b和两个通孔102c,四个连接卡扣102b对称设置于底盖体102a两侧,与四个方孔101b相配合,两个通孔102c对称开设于底盖体102a上,与两个固定凸台101c相配合。
通过在上盒101的上盒体101a两侧对称开设有四个方孔101b,底盖102的底盖体102a两侧对应的位置对称安装有四个连接卡扣102b,上盒体101a和底盒体相结合时,四个连接卡扣102b均可卡在四个方孔101b内,以实现了两者的固定组装,同时在上盒体101a内表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凸台101c,底盖体102a上与两个固定凸台101c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02c,螺钉通过通孔102c拧入固定凸台101c内,以实现两者的进一步固定,保证了主盒体100整体的密封性,同时使得主盒体100的结构紧凑,减小光分路器整体的尺寸,以便适用于家宽、商务、临时办公等场合,增加光分路器的应用场景。
上盒101还包括第一凹槽101d和固定卡扣101e,第一凹槽101d设置于上盒体101a的开口端,固定卡扣101e设置于上盒体101a的内表面远离第一凹槽101d的一端,对微型光分路器201固定;底盖102还包括第二凹槽102d和方形凸台102e,第二凹槽102d设置于底盖体102a的开口端,与第一凹槽101d相配合对适配器203固定,方形凸台102e设置于底盖体102a的内表面远离第二凹槽102d的一端,与海绵结合对微型光分路器201固定。
在上盒体101a的开口端开设有第一凹槽101d,在底盖体102a的开口端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102d,通过第一凹槽101d和第二凹槽102d对主盒体100内的适配器203进行夹紧固定,保证光分路器整体工作的稳定性,在上盒体101a的内表面远离第一凹槽101d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卡扣101e,对微型光分路器201固定,同时在底盖体102a的内表面远离第二凹槽102d的一端,且与固定卡扣101e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方形凸台102e,方形凸台102e与海绵结合对微型光分路器201进行固定,进一步对微型光分路器201实现固定。
实施例3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安装件300包括非金属材质背板301,背板301设置于底盖102上;背板301一侧外沿设置有限位块301a,背板301上开设有腰圆孔301b,螺钉穿过腰圆孔301b将背板301固定在86面板底盒上;底盖还包括限位槽102g、圆形凹槽102h和出线空间102i,底盖体102a外表面一端开设有限位槽102g,限位槽102g与限位块301a相配合,底盖体102a外表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102h,圆形凹槽102h的尺寸大于固定背板301的螺钉尺寸,出线空间102i设置于底盖体102a外表面远离限位槽102g的一端。
不论是老式建筑或新式建筑上大多安装有86面板底盒,通过在背板301上开设有腰圆孔301b,螺钉穿过腰圆孔301b将背板301固定在86面板底盒上,以实现对背板301的固定,背板301一侧外沿安装有限位块301a,底盖体102a外表面一端与其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02g,当底盖102扣合到背板301上时,背板301上的限位块301a和底盖体102a上的限位槽102g相配合,以实现对光分路器的快速安装固定;通过在底盖体102a外表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102h,圆形凹槽102h的尺寸大于固定背板301的螺钉尺寸,防止固定背板301的螺钉影响主盒体100的固定,在底盖体102a外表面远离限位槽102g的一端设置有出线空间102i,以便于蝶形缆从86盒内引出,便于光分路器的安装连接。
实施例4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区别于上一个实施例,为另外一种安装方式。
安装件300包括磁铁302,磁铁302设置于底盖102上;底盖还包括沉孔102f,沉孔102f开设于底盖体102a外表面,沉孔102f与通孔102c位置相对应,对磁铁302固定。
在底盖体102a外表面与通孔102c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沉孔102f,将磁铁302放置在沉孔102f内,在螺钉穿过通孔102c对上盒101和底盖102进行固定时,也对沉孔102f内的磁铁302进行了固定,通过沉孔102f内的磁铁302对任意金属物品进行吸附,以实现对主盒体100的快速固定。
实施例5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区别于上两个实施例,为上两个实施例相结合的安装方式。
安装件300包括金属材质的背板301和磁铁302,背板301设置于底盖102上,磁铁302设置于底盖102上,磁铁302吸附于背板301上;背板301一侧外沿设置有限位块301a,背板301上开设有腰圆孔301b,螺钉穿过腰圆孔301b将背板301固定在86面板底盒上;底盖还包括沉孔102f、限位槽102g、圆形凹槽102h,沉孔102f开设于底盖体102a外表面,沉孔102f与通孔102c位置相对应,对磁铁302固定,底盖体102a外表面一端开设有限位槽102g,限位槽102g与限位块301a相配合,底盖体102a外表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102h,圆形凹槽102h的尺寸大于固定背板301的螺钉尺寸。
通过背板301完成对主盒体100安装固定,具体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3一致,因此不再赘述,通过背板301实现了对主盒体100的初步固定;在底盖体102a外表面与通孔102c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沉孔102f,将磁铁302放置在沉孔102f内,在螺钉穿过通孔102c对上盒101和底盖102进行固定时,也对沉孔102f内的磁铁302进行了固定,通过沉孔102f内的磁铁302吸附背板301,实现主盒体100和背板301之间的进一步固定,保证了光分路器安装的稳定性,背板301表面光滑,相较于表面不光滑的金属制品,其吸附效果更好。
实施例6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
具体的,安装件300还包括翻转盖板303,翻转盖板303设置于主盒体100上,翻转盖板303内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凸台303a,翻转盖板303内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长圆槽303b;上盒101还包括固定槽101f,固定槽101f开设于上盒体101a开口端两侧,与连接凸台303a相配合;底盖102还包括长圆筋102j,长圆筋102j对称设置于底盖体102a靠近第二凹槽102d一端,与长圆槽303b相配合。
主盒体100上安装有翻转盖板303,翻转盖板303对端连接器204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也便于对端连接器204进行拔插,翻转盖板303可为透明或非透明状,翻转盖板303为透明状,以便于实现可视化操作,翻转盖板303内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凸台303a,上盒体101a开口端两侧开设有和连接凸台303a相配合的固定槽101f,使得翻转盖板303与上盒体101a转动连接,翻转盖板303内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长圆槽303b,底盖体102a靠近第二凹槽102d一端对称设置有长圆筋102j,长圆筋102j与长圆槽303b相配合,以便于对端连接器204的拔插。
在使用时,工作人将微型光分路器201放置在上盒体101a的固定卡扣101e,适配器203安装在第一凹槽101d内,光分路连接器202通过适配器203和端连接器204相连接,光分路连接器202和微型光分路器201相连接,在完成主盒体100内部的光分路件200的安装连接后,将底盖体102a和上盖体组合在一起,此时,第二凹槽102d和第一凹槽101d对主盒体100内的适配器203进行夹紧固定,固定卡扣101e和方形凸台102e配合海绵对微型光分路器201固定,四个连接卡扣102b均可卡在四个方孔101b内,以实现了两者的固定组装,接着将螺钉通过通孔102c拧入固定凸台101c内,以实现两者的进一步固定,保证了主盒体100整体的密封性,同时也实现了对磁铁302进行了固定,主盒体100的整体结构紧凑,减小光分路器整体的尺寸,以便适用于家宽、商务、临时办公等场合,增加光分路器的应用场景;
在完成光分路器整体的安装后,通过螺钉将非金属材质的背板301固定到常规的86面板底盒上,就可实现对背板301的固定,当需要对主盒体100进行安装固定时,只需将背板301上的限位块301a和底盖体102a上的限位槽102g相配合就能够实现光分路器的快速安装;除此以外,沉孔102f内还安装有磁铁302,磁铁302可以吸附任意金属制品,以实现对主盒体100的快速固定;也可通过金属材质的背板301和磁铁302相配合的安装方式,沉孔102f内的磁铁302吸附背板301,进一步保证了光分路器安装的稳定性,在主盒体100上安装翻转盖板303,翻转盖板303向上翻转打开时,其内侧边与上盒体101a外侧边呈30度的开合角度,方便端连接器204的插拔,翻转盖板303向下翻转关闭时,轻轻用力,翻转盖板303内侧的长圆槽303b与底盖102上的长圆筋102j配合固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完成总体的安装后,可通过主盒体上的文字标识进行信号的连接,主要是采用1分8式光分路器,但其也可兼容1分8以下所有等比或非等比光分路器。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盒体(100)、光分路件(200)和安装件(300),所述光分路件(200)设置于所述主盒体(100)内,所述安装件(300)设置于所述主盒体(100)上,安装件(300)为可拆卸结构;
主盒体(100)包括上盒(101)和底盖(102),底盖(102)与上盒(101)配合连接;
光分路件(200)包括微型光分路器(201)、光分路连接器(202)、适配器(203)和端连接器(204),所述微型光分路器(201)设置于所述主盒体(100)内,光分路连接器(202)与微型光分路器(201)相连接,端连接器(204)通过适配器(203)和光分路连接器(202)相连接,端连接器(204)位于主盒体(100)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101)包括上盒体(101a)、四个方孔(101b)和两个固定凸台(101c),四个方孔(101b)对称开设于上盒体(101a)的两侧,两个固定凸台(101c)对称设置于上盒体(101a)内表面;
底盖(102)包括底盖体(102a)、四个连接卡扣(102b)和两个通孔(102c),四个连接卡扣(102b)对称设置于底盖体(102a)两侧,与四个方孔(101b)相配合,两个通孔(102c)对称开设于底盖体(102a)上,与两个固定凸台(101c)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101)还包括第一凹槽(101d)和固定卡扣(101e),所述第一凹槽(101d)设置于所述上盒体(101a)的开口端,所述固定卡扣(101e)设置于所述上盒体(101a)的内表面远离第一凹槽(101d)的一端,对微型光分路器(201)进行固定;
底盖(102)还包括第二凹槽(102d)和方形凸台(102e),所述第二凹槽(102d)设置于所述底盖体(102a)的开口端,与第一凹槽(101d)相配合对适配器(203)固定,所述方形凸台(102e)设置于所述底盖体(102a)的内表面远离第二凹槽(102d)的一端,与海绵结合,对微型光分路器(201)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300)包括背板(301)和/或磁铁(302),所述背板(301)设置于底盖(102)上,所述磁铁(302)设置于所述底盖(10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01)一侧外沿设置有限位块(301a),所述背板(301)上开设有腰圆孔(301b),螺钉穿过腰圆孔(301b)将背板(301)固定在86面板底盒上;
所述底盖(102)还包括沉孔(102f)、限位槽(102g)、圆形凹槽(102h)和出线空间(102i),所述沉孔(102f)开设于所述底盖体(102a)外表面,沉孔(102f)与通孔(102c)位置相对应,对磁铁(302)固定,所述底盖体(102a)外表面一端开设有限位槽(102g),限位槽(102g)与限位块(301a)相配合,所述底盖体(102a)外表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102h),圆形凹槽(102h)的尺寸大于背板(301)上的固定螺钉的尺寸,所述出线空间(102i)设置于所述底盖体(102a)外表面远离限位槽(102g)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300)还包括翻转盖板(303),所述翻转盖板(303)设置于所述主盒体(100)上,所述翻转盖板(303)内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凸台(303a),所述翻转盖板(303)内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长圆槽(303b);
所述上盒(101)还包括固定槽(101f),所述固定槽(101f)开设于所述上盒体(101a)开口端两侧,与连接凸台(303a)相配合;
所述底盖(102)还包括长圆筋(102j),所述长圆筋(102j)对称设置于所述底盖体(102a)靠近第二凹槽(102d)一端,与长圆槽(303b)相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83754.9U CN219496760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83754.9U CN219496760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96760U true CN219496760U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7516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83754.9U Active CN219496760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96760U (zh) |
-
2023
- 2023-03-22 CN CN202320583754.9U patent/CN2194967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721394A (en) | Flush mount multiport connection box | |
US7563979B1 (en) | Protective cable chute for decora cover plate | |
US10666033B2 (en) | Modular stackable enclosure system | |
US20100242389A1 (en) | Corner wall conduit | |
US20100242388A1 (en) | Corner Wall Conduit | |
US20110259883A1 (en) | Sectional plate for wall port incorporating reversible slide hood for wire management | |
US20210116080A1 (en) | Linear luminaire | |
US10563846B2 (en) | Connecting device, lamp and lamp assembly system | |
CN219496760U (zh) | 一种1分8面板式光分路器 | |
EP3356734B1 (en) | Cable entry for outdoor led module | |
US10851953B2 (en) | Modular lighting installation platform | |
CN107105137A (zh) | 摄像装置外壳及摄像装置 | |
CN202231735U (zh) | 一种oplc楼层用三网融合终端及终端箱 | |
WO2019057145A1 (zh) | 光网络终端及系统 | |
CN215116900U (zh) | 一种室内安装分纤箱 | |
CN205877769U (zh) | 一种用于动作捕捉的发光体 | |
CN205429484U (zh) | 一种智能展位箱 | |
CN218332077U (zh) | 一种可快速连接的楼道分纤箱 | |
CN204790100U (zh) | 一种用于光纤跳线户外组装的高拉力分线盒 | |
CN205429485U (zh) | 一种智能展位箱 | |
CN221054667U (zh) | 一种多媒体数字会议扩音器 | |
CN2354250Y (zh) | 多媒体通信终端盒 | |
CN205919268U (zh) | 一种用于方形灯具的直角接头 | |
CN211830982U (zh) | 模块化门口机 | |
CN210246760U (zh) | 一种ftth光接收机的壳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