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3715U -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3715U
CN219493715U CN202320897525.4U CN202320897525U CN219493715U CN 219493715 U CN219493715 U CN 219493715U CN 202320897525 U CN202320897525 U CN 202320897525U CN 219493715 U CN219493715 U CN 219493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ing seat
detection devic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75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向阳
王坤
梁佰松
肖晶
金红艳
易善春
谈春季
马俊歌
曹玲
鲁辉
杨娟
汪朝阳
何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ang Capit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ang Capit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ang Capit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ang Capit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75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3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3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3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支撑座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支撑座的上方,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该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可以在进行拆卸时,通过凹槽和移动块的设置,首先通过弹簧的弹性,拉动把手带动卡板向一侧进行移动,将卡板远离凹槽内部,之后将移动块从凹槽内取出,进行拆卸,从而起到了便于拆卸的作用,达到了便于拆卸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921851254.9中公开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传统的检测测量装置大多只适用于平面位置的检测,实用性不高,导致在地面不平整位置处无法进行检测,降低了测量效果,而且检测装置通常为一体,较大不便于进行拆分,因此需要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支撑座的上方,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支撑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与安装块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套。
可选的,所述活动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板均位于支撑板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激光扫描装置。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横纵水平仪,所述横纵水平仪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横纵水平仪呈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支撑座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饿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通过支撑座的设置,使该装置具备了调节的效果,通过支撑座和支撑板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装置安装到需要进行检测的地方时,通过启动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移动块进行对向移动,通过支撑杆、支撑板、安装块和移动块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装置进行调节高度,之后通过转动螺杆在螺纹套内进行升降进行调节水平,从而起到了调节的作用,达到了调节的目的。
2、该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通过支撑座的设置,使该装置具备了拆卸的效果,通过支撑座和安装座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在进行拆卸时,通过凹槽和移动块的设置,首先通过弹簧的弹性,拉动把手带动卡板向一侧进行移动,将卡板远离凹槽内部,之后将移动块从凹槽内取出,进行拆卸,从而起到了便于拆卸的作用,达到便于拆卸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安装座;3、电机;4、双向螺纹杆;5、移动块;6、支撑杆;7、支撑板;8、安装块;9、螺杆;10、活动套;11、支板;12、转盘;13、激光扫描装置;14、横纵水平仪;15、凹槽;16、活动板;17、隔板;18、弹簧;19、移动板;20、滑槽;21、滑块;22、卡板;2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和安装座2,安装座2的转动连接有转盘12,转盘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激光扫描装置13,安装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横纵水平仪14,横纵水平仪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横纵水平仪14呈对称设置,安装座2位于支撑座1的上方,支撑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4,双向螺纹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移动块5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座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杆9,螺杆9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套10,活动套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11,支板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板11均位于支撑板7的下方,支撑板7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支撑杆6远离移动块5的一端与安装块8活动连接。
使用时该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通过支撑座1的设置,使该装置具备了调节的效果,通过支撑座1和支撑板7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装置安装到需要进行检测的地方时,通过启动电机3带动双向螺纹杆4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移动块5进行对向移动,通过支撑杆6、支撑板7、安装块8和移动块5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装置进行调节高度,之后通过转动螺杆9在活动套10内进行升降进行调节水平,从而起到了调节的作用,达到了调节的目的。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和安装座2,所支撑座1的内壁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6,活动板16的上表面与安装座2固定连接,支撑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7,隔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8,弹簧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9,支撑座1的饿内壁开设有滑槽20,滑槽2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1,滑块21的下表面与移动板19固定连接,移动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板22,卡板2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3,安装座2位于支撑座1的上方,支撑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4,双向螺纹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移动块5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座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支撑杆6远离移动块5的一端与安装块8活动连接。
使用时该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通过支撑座1的设置,使该装置具备了拆卸的效果,通过支撑座1和安装座2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在进行拆卸时,通过凹槽15和移动块5的设置,首先通过弹簧18的弹性,拉动把手23带动卡板22向一侧进行移动,将卡板22远离凹槽15内部,之后将活动板16从凹槽15内取出,进行拆卸,从而起到了便于拆卸的作用,达到了便于拆卸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和安装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位于支撑座(1)的上方,所述支撑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4),所述双向螺纹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座(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所述支撑杆(6)远离移动块(5)的一端与安装块(8)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活动套(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板(11),所述支板(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板(11)均位于支撑板(7)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转动连接有转盘(12),所述转盘(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激光扫描装置(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横纵水平仪(14),所述横纵水平仪(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横纵水平仪(14)呈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支撑座(1)的内壁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6),所述活动板(16)的上表面与安装座(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的下表面与移动板(19)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板(22),所述卡板(2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3)。
CN202320897525.4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493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7525.4U CN219493715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7525.4U CN219493715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3715U true CN219493715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7525.4U Active CN219493715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3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00436U (zh) 一种墙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19493715U (zh)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CN112556603B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1953208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监理用墙面垂直测量器
CN209654952U (zh) 一种工程测绘用支撑固定架
CN211315331U (zh) 降水井泵管架设支撑架
CN21048690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垂直测量装置
CN215373966U (zh) 一种水文流量测量支架
CN115013665A (zh) 一种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位移观测平台装置
CN111829908B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便携式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7946097U (zh) 一种用于道路水平位移、沉降的自动化监测标志
CN113566087A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辅助装置
CN220893415U (zh) 一种用于墙体质量的可调节建筑检测装置
CN206832543U (zh) 水泥胶砂专用振实设备
CN217463797U (zh) 具有定位机构的房屋测绘仪
CN21634492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测距装置
CN219994889U (zh) 一种水位观测设备
CN219571435U (zh) 一种工程测绘用三脚架
CN216408418U (zh) 一种便携式土木工程用超声波测距装置
CN219300387U (zh) 一种便于调节测绘高度的测绘仪
CN219757205U (zh) 一种一体化板板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1593083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测量装置
CN206258107U (zh) 一种建筑用测量仪
CN217812559U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结构用支撑装置
CN219867188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气象观测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