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1347U - 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1347U
CN219491347U CN202221198210.2U CN202221198210U CN219491347U CN 219491347 U CN219491347 U CN 219491347U CN 202221198210 U CN202221198210 U CN 202221198210U CN 219491347 U CN219491347 U CN 219491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ed ceramic
heat
layer
heat preservation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82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况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iye Shangpi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iye Shangpi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iye Shangpi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iye Shangpi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82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1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1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1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其中,发泡陶瓷保温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其中,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的平均密度ρ满足以下范围:290kg/m3≤ρ≤390kg/m3,且第一保温层的密度大于第二保温层的密度。本申请通过设置密度不同的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并使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的平均密度满足290‑390kg/m3,可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的保温性能。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其使得热能更容易留在待保温结构内,减少能源损耗。

Description

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背景技术
发泡陶瓷保温件通常被应用于待保温结构的外墙、内墙、地板、吊顶等,以对待保温结构起保温作用,减少制冷或者制热的能源损耗。但是,现有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保温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泡陶瓷保温件,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包括第一保温层、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一侧的第二保温层,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平均密度ρ满足以下范围:290kg/m3≤ρ≤390kg/m3,且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密度。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通过将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层叠设置,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的保温性能。具体地,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的平均密度ρ为290-390kg/m3。也可以理解为,发泡陶瓷保温件的整体密度为290-390kg/m3。密度为290-390kg/m3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保温性能较高,能够更容易将热能留在待保温结构内,以减少热能损耗,节约用于制冷或者制热的能源。
并且,第一保温层的密度大于第二保温层的密度。由于保温层的密度与保温性能成正比,所以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性能高于第二保温层的保温性能。将保温性能不同的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配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的整体保温性能。并且,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保温性能较高的发泡陶瓷保温件可以减少制冷或者制热的能源损耗。
另外,本申请在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的整体保温性能较高的同时,通过使用密度较低的第二保温层,减少生产成本。
因此,通过设置密度不同的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并使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的平均密度满足290-390kg/m3,可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的保温性能。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其使得热能更容易留在待保温结构内,减少能源损耗。
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密度ρ1满足以下范围:350kg/m3≤ρ1≤450kg/m3,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密度ρ2满足以下范围:230kg/m3≤ρ1≤330kg/m3
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内与所述第二保温层内均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孔洞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孔洞数量。
其中,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厚度H满足以下范围:10mm≤H≤220mm。
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厚度的45%-60%,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厚度的40%-55%。
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
其中,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用于装设待保温结构,所述第一保温层相较于所述第二保温层靠近所述待保温结构。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泡陶瓷保温组件,包括功能件、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所述功能件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保温层背离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一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通过使用了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并将其配合功能件使用,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组件的保温性能。当将发泡陶瓷保温组件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其使得热能更容易留在待保温结构内,减少能源损耗。
并且,功能件可具有防水、隔音、阻燃、支撑等功能,以增加发泡陶瓷保温组件功能的多样性,拓宽了发泡陶瓷保温组件的应用范围。
其中,所述功能件包括第三保温层、阻隔层、保护层三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功能件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功能件与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厚度比为1:(0.6-8.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图1中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发泡陶瓷保温件-1、第一保温层-11、第二保温层-12、孔洞-13、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功能件-21、待保温结构-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再详细介绍下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发泡陶瓷保温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发泡陶瓷保温件通常被应用于待保温结构的外墙、内墙、地板、吊顶等,以对待保温结构起保温作用,减少制冷或者制热的能源损耗。但是,现有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保温作用较弱,增加能源损耗。
本申请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是由密度不同的双层保温层组成的结构。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可提高待保温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损耗。并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还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仅以发泡陶瓷保温件应用于待保温结构来进行示意说明。但这并不代表本实施方式的发泡陶瓷保温件一定要应用于待保温结构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泡陶瓷保温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建筑领域、雕刻领域等。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发泡陶瓷保温件1,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平均密度ρ满足以下范围:290kg/m3≤ρ≤390kg/m3,且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也可以理解为,发泡陶瓷保温件1中的第二保温层12设于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泡陶瓷保温件1包括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双层保温层相互配合,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本实施方式对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的形状、厚度不进行限定。本实施方式对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的连接方式不进行限定,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卡扣连接等。可选地,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的材料均包括钨矿尾矿、钼矿尾矿、黄岗岩尾矿、硅铝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首先,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叠加设置,两者能够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其次,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的平均密度ρ为290-390kg/m3。也可以理解为,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整体密度为290-390kg/m3。密度为290-390kg/m3的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较高,能够更容易将热能留在待保温结构内,以减少热能损耗,节约用于制冷或者制热的能源。
具体地,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大于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由于保温层的密度与保温性能成正比,所以第一保温层11的保温性能高于第二保温层12的保温性能。将保温性能不同的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配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整体保温性能。并且,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保温性能较高的发泡陶瓷保温件1可以减少制冷或者制热的能源损耗。
另外,本实施方式在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整体保温性能较高的同时,通过使用密度较低的第二保温层12,减少制作成本。
因此,通过设置密度不同的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并使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的平均密度满足290-390kg/m3,可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其使得热能更容易留在待保温结构内,减少能源损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ρ1满足以下范围:350kg/m3≤ρ1≤450kg/m3,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ρ2满足以下范围:230kg/m3≤ρ1≤330kg/m3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ρ1满足以下范围:380kg/m3≤ρ1≤420kg/m3,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ρ2满足以下范围:260kg/m3≤ρ1≤300kg/m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ρ1满足以下范围:395kg/m3≤ρ1≤405kg/m3,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ρ2满足以下范围:275kg/m3≤ρ1≤285kg/m3。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ρ1为400kg/m3,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ρ2为280kg/m3
将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设计成上述的范围不仅可配合第二保温层12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还可保证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重量较轻,便于运输与装配。如若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下降,不利于节约能源。如若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过大,则会增加成本,还会增加其重量,不利于运输与装配。并且,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还会增加待保温结构的荷载。因此,第一保温层11的密度为350kg/m3-450kg/m3,既能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又能够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重量较轻,便于运输与装配。
将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设计成上述的范围不仅可配合第一保温层11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还可保证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重量较轻,便于运输与装配。如若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下降,不利于节约能源。如若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过大,则会增加成本,还会增加其重量,不利于运输与装配。并且,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还会增加待保温结构的荷载。因此,第二保温层12的密度为230kg/m3-330kg/m3,既能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又能够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重量较轻,便于运输与装配。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图1中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局部放大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层11内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内均具有多个孔洞13,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孔洞13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孔洞13数量。
本实施方式中的孔洞13设于第一保温层11、第二保温层12内。换句话说,所述孔洞13为闭口孔洞13,即不与外界连通的孔洞13。闭口孔洞13能够阻隔热能,也可以理解为,闭口孔洞13能够使热能不易从保温层流走。本实施方式对孔洞13的数量、尺寸、体积不进行限定。闭口孔洞13的数量与保温性能成正比。所以闭口孔洞13较多的第一保温层11的保温性能高于闭口孔洞13较少的第一保温层11,两者相互配合,以进一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
请再次参照图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层叠方向上(如图1中方向D所示),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如图1中H所示)满足以下范围:10mm≤H≤220mm。优选地,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H满足以下范围:80mm≤H≤120mm。
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H也可以理解为,第二保温层12装设于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第一保温层11具有装设面,在垂直于所述装设面的方向上,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尺寸为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
将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设计成上述的范围不仅可以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与硬度,还可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空间利用率。如若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过小,则会导致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下降,而且硬度较低。如若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过大,则会增加成本,还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因此,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为10mm-220mm,既能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与硬度,又能够确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根据产品需求,调节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大小。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H满足以下范围:200mm≤H≤400mm。
请再次参照图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厚度(如图1中h1所示)为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厚度H的45%-60%,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如图1中h2所示)为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厚度H的40%-55%。
需要说明的是,发泡陶瓷保温件1由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层叠设置组成。第一保温层11、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指的是在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的层叠方向上,第一保温层11、第二保温层12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厚度h1满足以下范围:80mm≤h1≤120mm;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h2满足以下范围:80mm≤h2≤100mm。
将第一保温层11的厚度设计成上述的范围不仅可以配合第二保温层12,以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与硬度,还可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空间利用率。如若第一保温层11的厚度过小,则会导致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下降,而且硬度较低。如若第一保温层11的厚度过大,则会增加成本,还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因此,第一保温层11的厚度为发泡陶瓷保温件1厚度的45%-60%,既能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与硬度,又能够确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空间利用率。
将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设计成上述的范围不仅可以配合第一保温层11,以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与硬度,还可以提高第二保温层12的空间利用率。如若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过小,则会导致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下降,而且硬度较低。如若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过大,则会增加成本,还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因此,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为发泡陶瓷保温件1厚度的40%-55%,既能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与硬度,又能够确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空间利用率。
请再次参照图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厚度h1等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h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温层11的厚度等于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即h1=h2。此时,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之间相互配合的效果更佳,可以进一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当将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其使得热能更容易留在待保温结构内,进一步减少能源损耗。并且,由于第一保温层11与第二保温层12的厚度相等,可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与装配的难度。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传热系数K1满足以下范围:0.6W/(m2·K)≤K1≤0.8W/(m2·K)。
可选地,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抗压强度p满足以下范围:5MPa≤p≤6MPa。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面密度σ满足以下范围:64kg/m2≤σ≤75kg/m2。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隔音量R满足以下范围:40dB≤R≤50dB。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载荷L满足以下范围:2KN/m2≤L≤3KN/m2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泡陶瓷保温件1不仅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而且重量较轻,当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可以减少待保温结构的荷载。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强度较高,不易损坏。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较薄,可增加空间利用率。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隔音性能较好,可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另外,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吸水率小于1%,所以发泡陶瓷保温件1具有较高的防水防潮防霉性能。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应用,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3,所述第一保温层11相较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靠近所述待保温结构3。也可以理解为,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第一保温层11设于所述待保温结构3的一侧,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第二保温层12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1背离所述待保温结构3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应用,通过使用本申请上述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1,并且使第一保温层11相较于第二保温层12更靠近待保温结构3,也可以理解为,使得保温性能较高的第一保温层11更靠近待保温结构3,从而使发泡陶瓷保温件1与待保温结构3更好地配合,留住更多的热能,进一步提高当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3时的保温性能,进一步减少能源损耗。
可选地,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3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保温层11相较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靠近所述待保温结构3。
本实施方式在待保温结构3的相对两侧装设发泡陶瓷保温件1,且保温性能较高的第一保温层11更靠近待保温结构3,以进一步提高待保温结构3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之间的配合作用,进一步提高保温性能,从而进一步减少当发泡陶瓷保温件1装设于待保温结构3时的能源损耗。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层叠方向D上,所述待保温结构3与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为1:(0.075-2.500)。待保温结构3的厚度(如图3中h3所示)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H的比,也可以理解为,h3:H=1:(0.075-2.500)。
将待保温结构3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设计成上述的范围不仅可配合使待保温结构3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相互配合,以提高保温性能,还可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不占用过多待保温结构3的空间,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如若保温结构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过大,则会导致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保温性能下降,无法达到用户所需的保温效果。如若保温结构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过小,则会增加成本,还会占用待保温结构3过多的空间。并且,还会增加待保温结构3的荷载。因此,待保温结构3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为1:(0.075-2.500),既能使待保温结构3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相互配合,提高保温性能,又能够确保发泡陶瓷保温件1不占用过多待保温结构3的空间,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请参照图5-图7,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包括功能件21、及如本申请上述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1,所述功能件21满足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保温层11背离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包括发泡陶瓷保温件1,可用于与其他部件配合,提高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保温性能。发泡陶瓷保温件1在上文已进行详细介绍,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还包括功能件21,可与泡陶瓷保温件配合使用,使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具有防水、隔音、阻燃、支撑等功能,以增加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功能的多样性,拓宽了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应用范围。本实施方式对功能件21的形状、厚度不进行限定。本实施方式对功能件21与第一保温层11、第二保温层12的连接方式不进行限定,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卡扣连接等。
可选地,功能件21包括但不限于保温砂浆、隔音板、水泥板、岩棉板、可发性聚苯乙烯板(Expanded Polystyrene Board,EPS板)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将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上时,所述第一保温层11设于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层12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1背离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功能件21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将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上时,所述功能件21设于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保温层11设于所述功能件21背离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层12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1背离所述功能件21的一侧。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将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上时,所述功能件21设于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保温层11设于所述功能件21背离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层12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1背离所述功能件21的一侧,所述功能件21还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待保温结构与所述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之间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但不限于页岩多孔砖、混凝土砌块等。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可对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起支撑作用,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通过使用了本申请上述提供的发泡陶瓷保温件1,并将其配合功能件21使用,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保温性能。当将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时,其使得热能更容易留在待保温结构内,减少能源损耗。可选地,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可应用于居民建筑、公共建筑等。
可选地,所述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传热系数K2满足以下范围:0.45W/(m2·K)≤K2≤1.0W/(m2·K)。传热系数K2处于上述的范围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不仅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而且当将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上时,可根据待保温结构的保温需要不同,设计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以使其传热系数K2达到预设要求。
请再次参照图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件21包括第三保温层、阻隔层、保护层三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功能件21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件21包括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件21包括第三保温层,其具有保温与装饰的作用。本实施方式对第三保温层的形状、厚度不进行限定。可选地,第三保温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保温砂浆、岩棉板、EPS板等。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三保温层,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保温性能,还能对发泡陶瓷保温件1起到装饰,使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表面平整的作用。
可选地,当第三保温层为保温砂浆,且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上时,所述第一保温层11设于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层12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1背离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保温砂浆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一侧表面的至少部分。
可选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三保温层为岩棉板或者EPS板,且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上时,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所述岩棉板或者所述EPS板、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且所述第一保温层11较所述第二保温层12靠近所述待保温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岩棉板或者所述EPS板夹设于两个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之间。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件21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件21包括阻隔层,其具有防水、隔音、阻燃等作用。也可以将阻隔层理解为隔墙板。本实施方式对阻隔层的形状、厚度不进行限定。可选地,阻隔层可以为轻质水泥发泡板、陶土隔声防火板、无机高强隔声板、聚苯颗粒夹芯板等。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阻隔层,可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防水、隔音、阻燃性能。
可选地,当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上时,所述第一保温层11设于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层12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1背离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阻隔层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一侧。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件21还包括保护层,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的一侧。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功能件21包括阻隔层与保护层时,所述阻隔层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一侧,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阻隔层背离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件21还包括保护层,其具有保护作用。本实施方式对保护层的形状、厚度不进行限定。可选地,保护层可以为水泥板、纤维水泥板、纤维水泥压力板等。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保护层,可以保护阻隔层,以及发泡陶瓷保温件1,延长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使用寿命,还能起到装饰、使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外表面保持平整。
可选地,当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装设于待保温结构上时,所述第一保温层11设于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层12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1背离所述待保温结构的一侧,所述阻隔层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一侧,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阻隔层背离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一侧。
请再次参照图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保温层11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的层叠方向D上,所述功能件21与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为1:(0.6-8.0)。功能件21的厚度(如图5中h4所示)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H的比,也可以理解为,h4:H=1:(0.6-8.0)。
将功能件21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设计成上述的范围不仅可使功能件21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相互配合,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保温性能,还可确保功能件21发挥其功能,例如防水、隔音、阻燃、支撑等。如若功能件21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过小,则会导致功能件21的性能下降,无法发挥其功能性,满足用户需求。如若功能件21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过大,则会导致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保温性能下降。因此,功能件21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的厚度比为1:(0.6-8.0),既能使功能件21与发泡陶瓷保温件1相互配合,以提高发泡陶瓷保温组件2的保温性能,还可确保功能件21发挥其功能,例如防水、隔音、阻燃、支撑等,满足用户需求。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发泡陶瓷保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平均密度ρ满足以下范围:290kg/m3≤ρ≤390kg/m3,且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密度ρ1满足以下范围:350kg/m3≤ρ1≤450kg/m3,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密度ρ2满足以下范围:230kg/m3≤ρ1≤330kg/m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内与所述第二保温层内均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孔洞数量大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孔洞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厚度H满足以下范围:10mm≤H≤22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厚度的45%-60%,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厚度的40%-5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用于装设待保温结构,所述第一保温层相较于所述第二保温层靠近所述待保温结构。
8.一种发泡陶瓷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件、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件,所述功能件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保温层背离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件包括第三保温层、阻隔层、保护层三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功能件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背离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泡陶瓷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层叠方向上,所述功能件与所述发泡陶瓷保温件的厚度比为1:(0.6-8.0)。
CN202221198210.2U 2022-05-18 2022-05-18 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Active CN219491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8210.2U CN219491347U (zh) 2022-05-18 2022-05-18 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8210.2U CN219491347U (zh) 2022-05-18 2022-05-18 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1347U true CN219491347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8210.2U Active CN219491347U (zh) 2022-05-18 2022-05-18 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1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7260B1 (en) Super light weight ceramic panel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KR100741951B1 (ko) 건축물 내·외벽용 반사단열재
US20100233460A1 (en) Multi-layer building insulation and wallboard sheet with multi-layer insulation
CN201125464Y (zh) 预制保温隔音复合墙板
CN219491347U (zh) 发泡陶瓷保温件、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CN211666075U (zh) 一种轻质复合墙板
CN114960990A (zh) 发泡陶瓷保温件及其应用、发泡陶瓷保温组件
CN207419743U (zh) 一种新型复合隔音保温板
KR20150041273A (ko) 단열 특성이 우수한 샌드위치 타입의 단열재 구조물
CN104695661A (zh) 一种钢结构集成系统
TWM581614U (zh) Floor insulation and sound insulation system
CN104389351A (zh) 具有保温和散热效果的保温板
CN201695560U (zh) 泡沫混凝土夹心自保温砌块
CN2571875Y (zh) 一种电热保温装饰板
CN213837208U (zh) 一种含膨胀石墨材料的复合节能板材
CN204531250U (zh) 一种钢结构集成系统
CN218492847U (zh) 简便式保温维护一体化复合墙板
CN215360230U (zh) 一种pir复合岩棉板
JP4205535B2 (ja) 耐火断熱複合パネル
CN211143577U (zh) 一种复合型保温装饰板
CN218264387U (zh) 一种阻燃聚苯复合保温板
CN216787530U (zh) 一种具有高保温性能的重型正交胶合木墙体
CN112144706A (zh) 一种含膨胀石墨材料的复合节能板材
CN214941257U (zh) 轻钢龙骨防火隔音保温墙板结构
CN217099182U (zh) 一种高强度的扇形槽保温复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