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8131U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8131U
CN219478131U CN202320235611.9U CN202320235611U CN219478131U CN 219478131 U CN219478131 U CN 219478131U CN 202320235611 U CN202320235611 U CN 202320235611U CN 219478131 U CN219478131 U CN 219478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lief
microphone
module
terminal device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56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56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8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8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8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和泄压组件;扬声器模组具有扬声器后腔;泄压组件位于扬声器后腔和麦克风模组之间,泄压组件包括泄压状态和关闭状态;泄压组件处于泄压状态时,扬声器后腔与麦克风模组连通,扬声器后腔通过麦克风模组与外部大气连通;泄压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扬声器后腔与麦克风模组断开,扬声器后腔与外部大气不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终端设备,在遇到扬声器后腔的空间体积变化时,气流能够通过泄压组件进入麦克风模组,再借助麦克风模组的结构向外部大气中泄出,从而防止气压杂音的产生。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设备的音频方案是扬声器+听筒扬声器二合一实现非对称立体声方案,该方案使用时是开放后腔状态,整个终端设备内部是扬声器后腔。在播放音乐的使用场景下,若终端设备的后盖被按压变形,终端设备内部的空间体积急剧变化,导致扬声器后腔内气压迅速变化升高,从而导致扬声器前后的气压失衡,扬声器出现气压杂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能够解决开放式后腔的扬声器出现气压杂音的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模组、麦克风模组和泄压组件;
所述扬声器模组具有扬声器后腔;
所述泄压组件位于所述扬声器后腔和所述麦克风模组之间,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状态和关闭状态;
所述泄压组件处于泄压状态时,所述扬声器后腔与所述麦克风模组连通,所述扬声器后腔通过所述麦克风模组与外部大气连通;
所述泄压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扬声器后腔与所述麦克风模组断开,所述扬声器后腔与外部大气不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模组包括麦克风后腔、麦克风前腔和进音通道;
所述麦克风后腔、所述麦克风前腔和所述进音通道中的至少之一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组件对应于所述泄压孔,所述泄压组件通过打开或封堵所述泄压孔实现所述泄压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模组包括麦克风壳体,所述麦克风壳体内设有所述麦克风后腔和所述麦克风前腔,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麦克风壳体上,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麦克风后腔或所述麦克风前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组件位于所述麦克风壳体的内部,所述泄压组件能够在所述麦克风壳体的内部对所述泄压孔进行打开或封堵;
或者,
所述泄压组件位于所述麦克风壳体的外部,所述泄压组件能够在所述麦克风壳体的外部对所述泄压孔进行打开或封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进音通道上,所述泄压孔与所述进音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拾音孔,所述拾音孔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麦克风模组包括进音孔,所述进音通道位于所述拾音孔和进音孔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组件包括闭合阀和控制器,所述闭合阀和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闭合阀活动设置于所述泄压孔的一侧,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闭合阀的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电源模组,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麦克风模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麦克风模组与所述电源模组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所述扬声器模组和所述麦克风模组分别位于所述设备壳体内,所述设备壳体上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拾音孔;
所述设备壳体的内腔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扬声器后腔,所述扬声器后腔与所述麦克风模组连通,所述麦克风模组通过所述拾音孔与外部大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组件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扬声器后腔和所述麦克风模组之间,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后腔的气流能够单方向的通过所述麦克风模组进入外部大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设备,利用泄压组件将扬声器模组的扬声器后腔与麦克风模组连通,而麦克风模组因其结构和功能需要必然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扬声器模组能够利用麦克风模组获得与外部大气连通的通道,进而在遇到扬声器后腔的空间体积变化时,气流能够通过泄压组件进入麦克风模组,再借助麦克风模组的结构向外部大气中泄出,从而防止扬声器后腔的气压过高,有利于平衡扬声器模组的前后气压,防止气压杂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及泄压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及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及泄压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及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扬声器模组;11、扬声器后腔;12、扬声器前腔;
2、麦克风模组;21、麦克风后腔;22、麦克风前腔;23、进音通道;24、泄压孔;25、麦克风壳体;26、进音孔;
3、泄压组件;31、闭合阀;32、控制器;
4、设备壳体;41、拾音孔;42、出音孔;
5、电源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相关技术中的终端设备中,为了解决扬声器出现的气压杂音的问题,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其一,在终端设备的后盖的背胶上布置泄压通道,但是由于背胶的压合状态一致性不能保证,经常出现泄压通道被背胶堵死的情况。
其二,将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利用泡棉等材料尽可能的填充,减少终端设备内部的气流振动的空间。但是这种方案对气压杂音的问题解决效果较差。
其三,在终端设备的壳体上布置气压平衡孔,气压平衡孔内外连通,起到平衡气压的效果。但是气压平衡孔会对终端设备的壳体外观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能够借助麦克风模组的结构向外部大气中泄压,从而防止扬声器后腔的气压过高,有利于平衡扬声器模组的前后气压,防止气压杂音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模组1、麦克风模组2和泄压组件3。
扬声器模组1具有扬声器后腔11;泄压组件3位于扬声器后腔11和麦克风模组2之间,泄压组件3包括泄压状态和关闭状态。
泄压组件3处于泄压状态时,扬声器后腔11与麦克风模组2连通,扬声器后腔11通过麦克风模组2与外部大气连通;泄压组件3处于关闭状态时,扬声器后腔11与麦克风模组2断开,扬声器后腔11与外部大气不连通。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利用泄压组件3将扬声器模组1的扬声器后腔11与麦克风模组2连通,而麦克风模组2因其结构和功能需要必然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扬声器模组1能够利用麦克风模组2获得与外部大气连通的通道,进而在遇到扬声器后腔11的空间体积变化时,气流能够通过泄压组件3进入麦克风模组2,再借助麦克风模组2的结构向外部大气中泄出,从而防止扬声器后腔11的气压过高,有利于平衡扬声器模组1的前后气压,防止气压杂音的产生。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泄压组件3的泄压状态对应于终端设备的声音播放场景,此时扬声器模组1工作,麦克风模组2不工作,此时扬声器后腔11通过麦克风模组2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保证扬声器模组1正常的播放声音。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泄压组件3的关闭状态对应于麦克风模组2的拾音场景。此时麦克风模组2工作,扬声器后腔11与麦克风模组2不连通,麦克风模组2处于封闭状态不会出现回声问题,从而确保麦克风模组2的正常拾音。可选地,此时扬声器模组1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模组1还具有扬声器前腔12,扬声器前腔12与终端设备的出音孔42连通,扬声器模组1产生的声音信号由扬声器前腔12通过出音孔42向外传递,实现终端设备的声音外放。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外部大气是指终端设备的使用环境,通常为处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空气环境。
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模组2包括麦克风后腔21、麦克风前腔22和进音通道23;麦克风后腔21、麦克风前腔22和进音通道23中的至少之一设有泄压孔24,泄压组件3对应于泄压孔24,泄压组件3通过打开或封堵泄压孔24实现泄压状态和关闭状态的切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泄压孔24可以位于麦克风后腔21上,或者,泄压孔24位于麦克风前腔22上,或者泄压孔24位于进音通道23上。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麦克风后腔21、麦克风前腔22或进音通道23的其中两个或全部上分别设有泄压孔24。
本实施例的麦克风模组2,用于拾取外部的声音信号,声音信号通过进音通道23进入麦克风前腔22,造成麦克风模组2的振膜的规律振动,振膜的振动信号转化为终端设备可以识别的电信号。
由于麦克风模组2的麦克风前腔22和麦克风后腔21连通,气压平衡,可以是振膜表面设置透气孔等结构。从而麦克风后腔21、麦克风前腔22、进音通道23均直接或间接的与外部大气连通,泄压孔24位于其中的任一个上均能够起到相应的泄压效果。
结合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麦克风模组2包括麦克风壳体25,麦克风壳体25内设有麦克风后腔21和麦克风前腔22,泄压孔24位于麦克风壳体25上,泄压孔24与麦克风后腔21或麦克风前腔22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泄压孔24与麦克风后腔21或麦克风前腔22连通,从而能够在扬声器后腔11或终端设备内的气压增加时,气流通过泄压孔24进入麦克风后腔21或麦克风前腔22,进一步的,通过进音通道23进入外部大气。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组件3位于麦克风壳体25的内部,泄压组件3能够在麦克风壳体25的内部对泄压孔24进行打开或封堵。
将泄压组件3布置在麦克风壳体25的内部,有利于提高泄压组件3的集成性,充分利用麦克风壳体25的内部空间,避免对终端设备的堆叠结构造成干涉,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现有结构的改动。
结合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组件3位于麦克风壳体25的外部,泄压组件3能够在麦克风壳体25的外部对泄压孔24进行打开或封堵。
将泄压组件3布置在麦克风壳体25的外部,有利于降低结构的生产和装配难度,降低终端设备的成本。
结合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孔24位于进音通道23上,泄压孔24与进音通道23连通。将泄压孔24布置在进音通道23上,当泄压孔24打开后,进音通道23与扬声器后腔11连通,从而实现泄压。当泄压孔24关闭后,麦克风模组2处于封闭状态,能够进行正常拾音。
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拾音孔41,拾音孔41与外部大气连通;麦克风模组2包括进音孔26,进音通道23位于拾音孔41和进音孔26之间。其中拾音孔41位于终端设备的壳体上,既能作为麦克风模组2的拾音通道,又可以作为扬声器模组1的泄压通道,实现开孔的复用,有利于减少终端设备外观的开孔数量,提高终端设备的外观质量。
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组件3包括闭合阀31和控制器32,闭合阀31和控制器32电性连接;闭合阀31活动设置于泄压孔24的一侧,控制器32控制闭合阀31的活动。利用控制器32和闭合阀31,能够实现泄压组件3在泄压状态和关闭状态的控制切换,满足终端设备的不同使用场景的需要。
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电源模组5,电源模组5与麦克风模组2电性连接,控制器32通过麦克风模组2与电源模组5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控制器32靠近麦克风模组2布置,麦克风模组2布置相应的电路结构,与终端设备的电源模组5电性连接。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麦克风模组2的电路结构,简化泄压组件3的电路部分,控制器32直接从麦克风模组2中取电,电路结构简单,提高了泄压组件3的可靠性。
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壳体4,扬声器模组1和麦克风模组2分别位于设备壳体4内,设备壳体4上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拾音孔41。
设备壳体4的内腔的至少部分形成扬声器后腔11,扬声器后腔11与麦克风模组2连通,麦克风模组2通过拾音孔41与外部大气连通。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模组2和扬声器模组1位于设备壳体4围成的容纳空间内,其中扬声器模组1的扬声器后腔11为开放式,与设备壳体4内的容纳空间连通,从而扬声器后腔11能够与麦克风模组2连通,并利用麦克风模组2的拾音孔41与外部大气连通,进而在扬声器模组1工作时能够进行泄压。
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泄压组件3包括单向阀(图中未示出),单向阀位于扬声器后腔11和麦克风模组2之间,单向阀用于控制扬声器后腔11的气流能够单方向的通过麦克风模组2进入外部大气。
在本实施例中,泄压组件3的功能是在扬声器后腔11压力增加时利用麦克风模组2的结构进行泄压,并且在麦克风模组2工作时将麦克风模组2封闭,因此只允许气流从扬声器后腔11向麦克风模组2流动,反之不可以,因此可以利用单向阀作为泄压组件3实现气流的单向流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模组(1)、麦克风模组(2)和泄压组件(3);
所述扬声器模组(1)具有扬声器后腔(11);
所述泄压组件(3)位于所述扬声器后腔(11)和所述麦克风模组(2)之间,所述泄压组件(3)包括泄压状态和关闭状态;
所述泄压组件(3)处于泄压状态时,所述扬声器后腔(11)与所述麦克风模组(2)连通,所述扬声器后腔(11)通过所述麦克风模组(2)与外部大气连通;
所述泄压组件(3)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扬声器后腔(11)与所述麦克风模组(2)断开,所述扬声器后腔(11)与外部大气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模组(2)包括麦克风后腔(21)、麦克风前腔(22)和进音通道(23);
所述麦克风后腔(21)、所述麦克风前腔(22)和所述进音通道(23)中的至少之一设有泄压孔(24),所述泄压组件(3)对应于所述泄压孔(24),所述泄压组件(3)通过打开或封堵所述泄压孔(24)实现所述泄压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模组(2)包括麦克风壳体(25),所述麦克风壳体(25)内设有所述麦克风后腔(21)和所述麦克风前腔(22),所述泄压孔(24)位于所述麦克风壳体(25)上,所述泄压孔(24)与所述麦克风后腔(21)或所述麦克风前腔(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组件(3)位于所述麦克风壳体(25)的内部,所述泄压组件(3)能够在所述麦克风壳体(25)的内部对所述泄压孔(24)进行打开或封堵;
或者,
所述泄压组件(3)位于所述麦克风壳体(25)的外部,所述泄压组件(3)能够在所述麦克风壳体(25)的外部对所述泄压孔(24)进行打开或封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孔(24)位于所述进音通道(23)上,所述泄压孔(24)与所述进音通道(2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拾音孔(41),所述拾音孔(41)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麦克风模组(2)包括进音孔(26),所述进音通道(23)位于所述拾音孔(41)和所述进音孔(2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组件(3)包括闭合阀(31)和控制器(32),所述闭合阀(31)和所述控制器(32)电性连接;所述闭合阀(31)活动设置于所述泄压孔(24)的一侧,所述控制器(32)控制所述闭合阀(31)的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电源模组(5),所述电源模组(5)与所述麦克风模组(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2)通过所述麦克风模组(2)与所述电源模组(5)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壳体(4),所述扬声器模组(1)和所述麦克风模组(2)分别位于所述设备壳体(4)内,所述设备壳体(4)上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拾音孔(41);
所述设备壳体(4)的内腔的至少部分形成所述扬声器后腔(11),所述扬声器后腔(11)与所述麦克风模组(2)连通,所述麦克风模组(2)通过所述拾音孔(41)与外部大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组件(3)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扬声器后腔(11)和所述麦克风模组(2)之间,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后腔(11)的气流能够单方向的通过所述麦克风模组(2)进入外部大气。
CN202320235611.9U 2023-02-15 2023-02-15 终端设备 Active CN219478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5611.9U CN219478131U (zh) 2023-02-15 2023-02-15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5611.9U CN219478131U (zh) 2023-02-15 2023-02-15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8131U true CN219478131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4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5611.9U Active CN219478131U (zh) 2023-02-15 2023-02-15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8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8927B (zh) 发声装置
WO2019154359A1 (zh)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371107B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261187B (zh) 电子设备
CN110868682B (zh) 一种mems麦克风
EP3057293B1 (en) An apparatus for use in portable devices
WO2017177545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109996161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出声控制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US10869112B2 (en) Speak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8218766A1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8767994B2 (en) Gas filled speaker volume
WO2019205721A1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88212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EP1897351B1 (en) A speaker apparatus combining earpiece and hands free functions
CN219478131U (zh) 终端设备
EP3518554B1 (en) External speaker assembly and audio device
WO2023216634A1 (zh) 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
WO2023123830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09017232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866912A (zh) 发声器件、发声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5499426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4901296U (zh) 电子设备
CN216625975U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
CN111083619A (zh) 扬声器
CN215222402U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