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5978U -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5978U
CN219475978U CN202320002870.7U CN202320002870U CN219475978U CN 219475978 U CN219475978 U CN 219475978U CN 202320002870 U CN202320002870 U CN 202320002870U CN 219475978 U CN219475978 U CN 219475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opening
projection light
projection
light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28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振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ikesi El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oj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oj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oj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28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5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5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5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投影光机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被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投影镜头,投影镜头设置于外壳;投影光源,投影光源安装于第一空间内;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安装于第二空间内,投影光源发出的光线穿透显示面板后,照射至投影镜头;风扇结构,风扇结构设置于第二空间的内部或外部,风扇结构驱动空气通过第一开口流入第二空间并通过第二开口流出第二空间,或者,风扇结构驱动空气通过第二开口流入第二空间,并通过第一开口流出第二空间。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投影光机长时间使用后显示效果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投影光机是投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投影仪中负责光学显示部分的器件的组合结构。相关技术中的投影光机的实现原理是:使用大功率的背光源通过聚光镜照射到显示面板上,光线穿透显示面板,画面就会被照射出去,通过前面的聚焦镜及投影镜头打到幕布上成像。
相关技术中的投影光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投影画面会出现一块一块的黄斑,严重影响投影光机的显示效果。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投影光机存在长时间使用后显示效果下降的问题。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投影光机长时间使用后显示效果下降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光机,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被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第二空间连通;投影镜头,投影镜头设置于外壳;投影光源,投影光源安装于第一空间内;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安装于第二空间内,投影光源发出的光线穿透显示面板后,照射至投影镜头;风扇结构,风扇结构设置于第二空间的内部或外部,风扇结构驱动空气通过第一开口流入第二空间并通过第二开口流出第二空间,或者,风扇结构驱动空气通过第二开口流入第二空间,并通过第一开口流出第二空间。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外壳的相对的两侧,显示面板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空间为条形空间,条形空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外壳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空间为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空间,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三开口,第二隔板上设有第四开口,投影光机还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二菲涅尔透镜,第一菲涅尔透镜安装于第三开口,第二菲涅尔透镜安装于第四开口。
进一步地,投影光机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的外部,散热器与投影光源接触,以通过散热器对投影光源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投影光机还包括吸灰胶,吸灰胶设置于第二空间内。
进一步地,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外壳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的两侧的情况下,吸灰胶设置于第二空间的目标内壁面,目标内壁面平行于第一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处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将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遮挡;清灰件,清灰件可运动地设置于过滤网处,以在清灰件相对于过滤网运动时,将过滤网上的灰尘清除。
进一步地,投影光机还包括:清灰驱动结构,清灰驱动结构与清灰件连接,清灰驱动结构驱动清灰件相对于过滤网运动。
进一步地,投影光机还包括:控制器,风扇结构和清灰驱动结构均与控制器连接,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扇结构和清灰驱动结构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包括上述的投影光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光机包括:外壳、投影镜头、投影光源、显示面板以及风扇结构,外壳的内部被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外壳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第二空间连通;投影镜头设置于外壳;投影光源安装于第一空间内;显示面板安装于第二空间内,投影光源发出的光线穿透显示面板后,照射至投影镜头;风扇结构设置于第二空间的内部或外部,风扇结构驱动空气通过第一开口流入第二空间并通过第二开口流出第二空间,或者,风扇结构驱动空气通过第二开口流入第二空间,并通过第一开口流出第二空间。采用这种结构设计的投影光机,将外壳内部的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两部分,投影光机的投影光源设置在第一空间内投影光机的显示面板设置在第二空间内,风扇结构驱动空气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来实现空气在第二空间的流通,从而通过空气流通的形式来实现对显示面板进行散热。采用这种将投影光源和显示面板进行分离散热的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或避免投影光源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显示面板传递,从而有利于保证对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保证显示面板处于较低温度下工作,减小其老化变黄的风险,从而保证投影光机的显示效果,这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投影光机长时间使用后显示效果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光机在启动时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外壳;101、第一空间;102、第二空间;2、投影镜头;3、投影光源;4、显示面板;5、风扇结构;51、第一风扇;52、第二风扇;6、反射镜;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一菲涅尔透镜;10、第二菲涅尔透镜;11、散热器;12、过滤网;13、清灰件;14、舵机;15、吸灰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投影光机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投影清晰度,采用的背光源的功率都比较大,由此带来的功耗和发热量也是巨大的,同时光照射到显示面板上后,大部分被显示面板吸收,会导致显示面板温度显著升高。显示面板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工作后,很容易出现老化变黄,从而影响投影光机的投影显示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光机,其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被分隔为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102,外壳1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第二空间102连通;投影镜头2,投影镜头2设置于外壳1;投影光源3,投影光源3安装于第一空间101内;显示面板4,显示面板4安装于第二空间102内,投影光源3发出的光线穿透显示面板4后,照射至投影镜头2;风扇结构5,风扇结构5设置于第二空间102的内部或外部,风扇结构5驱动空气通过第一开口流入第二空间102并通过第二开口流出第二空间102,或者,风扇结构5驱动空气通过第二开口流入第二空间102,并通过第一开口流出第二空间10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光机包括:外壳1、投影镜头2、投影光源3、显示面板4以及风扇结构5,外壳1的内部被分隔为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102,外壳1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第二空间102连通;投影镜头2设置于外壳1;投影光源3安装于第一空间101内;显示面板4安装于第二空间102内,投影光源3发出的光线穿透显示面板4后,照射至投影镜头2;风扇结构5设置于第二空间102的内部或外部,风扇结构5驱动空气通过第一开口流入第二空间102并通过第二开口流出第二空间102,或者,风扇结构5驱动空气通过第二开口流入第二空间102,并通过第一开口流出第二空间102。采用这种结构设计的投影光机,将外壳1内部的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102两部分,投影光机的投影光源3设置在第一空间101内投影光机的显示面板4设置在第二空间102内,风扇结构5驱动空气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来实现空气在第二空间102的流通,从而通过空气流通的形式来实现对显示面板4进行散热。采用这种将投影光源3和显示面板4进行分离散热的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或避免投影光源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显示面板4传递,从而有利于保证对显示面板4的散热效果,保证显示面板4处于较低温度下工作,减小其老化变黄的风险,从而保证投影光机的显示效果,这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投影光机长时间使用后显示效果下降的问题。
对于投影镜头2,其作用是接收到显示面板4射出的画面,并将画面透射到幕布上,在具体实施时,其可以设置在第一空间101内,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空间102内。上述的显示面板4在实际实施时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选择,例如LC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等等,只要投影光源3发出的光线能够穿透显示面板4从而将显示面板4上显示的画面投出即可。
对于风扇结构5,其作用是驱动空气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第二空间102内流通,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具体的需求,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选择,例如其可以是一个风扇,也可以是多个风扇组成的组合结构,风扇的种类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轴流风扇、离心风扇、贯流风扇等等,总之,只要风扇结构5可以驱动空气流通即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风扇结构5包括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第一风扇51设置于第一开口处,第二风扇52设置于第二开口处,这样,可在空气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进行驱动,保证空气顺畅地在第二空间内流通。
对于投影光源3,其具体结构形似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只要能够满足提供光线的需求即可,例如可采用LED光源。在将投影光源3隔离到第一空间101后,对其进行散热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向外壳1外部散热,例如增加散热风扇从而驱动空气在第一空间101内流通的方式来向外壳1外部散热,甚至在其发热量不会很高的情况下,不采用特殊的措施对其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外壳1的相对的两侧,显示面板4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
也就是说,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被设置在了外壳1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的两侧,也就是说,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是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外壳1上的,这样,空气在第二空间102内流通的过程中,便会沿第二方向流通,可以提高空气流通的顺畅性,在此基础上,将显示面板4设置为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形式,可以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更好地与显示面板4的板面进行接触和换热,提高对显示面板4的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4是属于平板状的结构,因此其平行于第一方向很容易理解:其具有两个面积较大的板面,这两个板面用于供投影光源3发出的光线射入和射出,显示面板4平行于第一方向即这两个板面平行于第一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显示面板4的散热效果,第二空间102为条形空间,条形空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将投影光机的外壳1内的第二空间102设计为条形空间,并使其沿第一方向延伸,这样,形成了一个沿第一方向的、规则的空气流道,空气可沿该流道高效地流通,并在流通过程中与显示面板4的表面充分接触和换热,有利于提高对显示面板4的散热效果。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外壳1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空间102为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之间的空间,第一隔板7上设有第三开口,第二隔板8上设有第四开口,投影光机还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9和第二菲涅尔透镜10,第一菲涅尔透镜9安装于第三开口,第二菲涅尔透镜10安装于第四开口。
菲涅尔透镜应用于投影光机中,可以将投影光源3调整为平行光,提高照射到显示面板4和投影镜头2上的光线的均匀性,从而优化投影效果。本实施例中,采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在外壳1内隔离出第二空间102,将其单独作为空气流通空间来对显示面板4进行散热,并在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上对应设置了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第一菲涅尔透镜9和第二菲涅尔透镜10对应地设置在这两个开口处,这样,可以避免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对光路造成影响,保证投影光机的成像效果,而且,第二空间102内流动的空气还可辅助对两个菲涅尔透镜进行散热,保证其结构精度,避免因其温度变化造成形变进而影响成像效果。
为了实现投影光机内零部件更合理的布局,充分利用空间,减小投影光机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光机还包括反射镜6,其倾斜于第二方向设置,反射镜6设置于第二菲涅尔透镜10与投影镜头2之间,从而将来自第二菲涅尔透镜10的光线反射至投影镜头2。上述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优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投影光机还包括:散热器11,散热器1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1的外部,散热器11与投影光源3接触,以通过散热器11对投影光源3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光机还包括散热器11,散热器1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1的外部,且与投影光源3接触,这样,投影光源3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可传递给散热器11,进而通过散热器11将热量散发到外壳1外部的空气中,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提高对投影光源3的散热效果,避免投影光机因投影光源3发热量过大而在内部积聚大量热量,进而因温度过高影响寿命或成像质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投影光源3采用LED光源,LED光源包括散热片,散热器11与LED光源的散热片接触,为了避免散热器11产生的热量再传回外壳1内部,散热器11与投影光源3接触的位置周围密封(例如通过密封垫、密封胶等密封)。
在具体实施时,散热器1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散热需求灵活地选择,只要可以满足对投影光源3进行散热的需求即可,例如可选择常见的风冷散热器来对投影光源3进行散热。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投影光机还包括吸灰胶15,吸灰胶15设置于第二空间102内。
风扇结构5工作时,带动空气流入第二空间102内实现对显示面板4的散热,流入第二空间102内的空气可能存在灰尘杂质,通过在第二空间102内设置吸灰胶15,可以实现对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的吸附,从而减少或避免灰尘粘附到显示面板4上的情况出现,保证投影光机输出图像的质量。
在具体实施时,吸灰胶15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胶可以选择,只要其可以保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凝固,能实现对灰尘的粘附即可,例如可采用在第二空间102内壁涂抹不干胶来实现对灰尘的粘附。
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外壳1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的两侧的情况下,吸灰胶15设置于第二空间102的目标内壁面,目标内壁面平行于第一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外壳1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的两侧,也就是说,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沿第一方向是间隔设置的,这样,在两个风扇工作的过程中,空气通过第一方向一侧的开口流入第二空间102,并通过第一方向另一侧的开口流出第二空间,从而实现空气在第二空间102内的贯通式流动,可有效地提高空气在第二空间102内的流动效果,进而提高对显示面板4的散热效果。在此基础上,将吸灰胶15设置在第二空间102的目标内壁面上,其中,目标内壁面是平行于第一方向的面,也就是说,吸灰胶15是沿着平行于第一方向的面布置的,采用这种设置方式,空气在第二空间102内流动时,会沿着吸灰胶15的表面流动,这样,吸灰胶15可以更充分地与空气接触,从而将空气中包含的小颗粒灰尘粘附下来,有效地减小灰尘对显示面板4的影响。
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处设置:过滤网12,过滤网12将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遮挡;清灰件13,清灰件13可运动地设置于过滤网12处,以在清灰件13相对于过滤网12运动时,将过滤网12上的灰尘清除。
本实施例的投影光机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处设置过滤网12,在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工作时,可以通过过滤网12将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拦截下来,减少甚至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第二空间102内,从而避免灰尘等杂质沾染到显示面板上从而对成像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清灰件13,清灰件13相对于过滤网12可以运动,从而在其相对于过滤网12运动的过程中,将过滤网12上的灰尘清理下来。
在具体实施时,清灰件13的具体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刮刀、毛刷、棉布、胶辊等等,相应地,其清理灰尘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例如将灰尘从过滤网12上刮落、将灰尘从过滤网12上刷下、将灰尘从过滤网12上擦除、将灰尘从过滤网12上粘下等等。
另外,清灰件13的运动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在其相对于过滤网12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灰尘的清理作用即可,例如平移运动、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使用环境的不同此处的灰尘的种类也会不同,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可将其理解为杂质,其不仅可以包括尘土,也可包括毛发、小虫等等对投影光机成像可能造成影响的杂质。
为了方便清灰过程的进行,投影光机还包括:清灰驱动结构,清灰驱动结构与清灰件13连接,清灰驱动结构驱动清灰件13相对于过滤网12运动。
在具体实施时,清灰驱动结构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可以实现运动驱动功能的结构,例如,其可以是驱动清灰件13平移的结构,其可以是驱动清灰件13旋转的结构,其也可以是驱动清灰件13摆动的结构等等,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清灰需求或者结构需求来灵活地选择。例如,清灰驱动结构包括齿轮齿条结构,通过舵机14驱动齿轮转动,在齿轮齿条啮合作用下,可以通过齿轮带动清灰件13相对于过滤网12移动,再例如,清灰驱动结构包括舵机14,清灰件13直接与舵机14的输出轴连接,或者清灰件13通过减速器与舵机14的输出轴连接,这样,舵机14可以驱动清灰件13旋转,从而使得清灰件13相对于过滤网12运动,而不需要使用者进行手动清灰。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灰尘抑制效果,从而保证投影光机的成像效果,清灰件13和吸灰胶15可以同时使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投影光机还包括:控制器,风扇结构5和清灰驱动结构均与控制器连接,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扇结构和清灰驱动结构工作。
另外,如上所述,投影光机是投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投影仪中负责光学显示部分的器件的组合结构。投影仪除了包括投影光机之外,还会包括其它的一些与光学无关的结构组件,例如主板、音箱等等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提供了上述的投影光机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投影仪,该投影仪包括了上述的投影光机。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光机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施例的投影光机的结构示意图,其外壳采用密闭形式,由于有两个过滤网12,因此空气是可以正常在第二空间102内外进行交换流通的,最终该投影光机形成半封闭式的结构。LED光源(投影光源3)的散热片与外界的散热器11密封相连,整个光路是:从LED光源发射到第一菲涅尔透镜9,然后到显示面板4,再到第二菲涅尔透镜10,最后通过反射镜6转到投影镜头2投射出去。
两个过滤网12与外壳1内部的两个菲尼尔透镜及隔板结构(例如塑胶隔板)形成一个密封的子腔体(第二空间102),该腔体内包括显示面板4、两颗轴流风扇(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腔体内壁采用不干胶水涂抹(即第二空间102内壁设置吸灰胶15)。外部使用舵机14控制刮刀紧贴金属的过滤网12表面移动,刮刀在上面循环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过滤网12表面的大颗粒灰尘进行刮下。而内部的两颗轴流风扇可以同步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从而驱动空气流通。
在投影光机的开机的过程中,首先可通过控制器控制清灰驱动结构驱动刮刀清理大颗粒灰尘,然后控制器控制轴流风扇通过产生正向及反向循环风(两个方向的风切换),将过滤网12上的中小颗粒灰尘吹落。一些很微小的灰尘会透过过滤网12进入第二空间102内,而第二空间102内的不干胶水可以将这些小概率灰尘有效地吸附,保证了灰尘不会跑到显示面板4上从而影响投影显示。采用这种设计方式有效地的提高了LCD投影光机的显示面板的散热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不会有灰尘影响投影显示,全过程自动实现灰尘清理,显著提高了用户体验以及产品的散热性能和使用寿命。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光机在启动时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投影光机启动后,控制器会控制舵机14动作,从而通过清灰驱动结构驱动清灰件13(刮刀)将堆积在过滤网12上的大颗粒灰尘铲除,然后,投影光机内的两颗轴流风扇同时正向转动5秒,再反向转动5秒,将过滤网上的中小颗粒灰尘吹落,完成自动清灰结构的初始化运行。然后,舵机14停止工作,两颗轴流风扇正常工作驱动空气循环实现散热,小部分的小颗粒灰尘进入第二空间102内后,被内部的不干胶水吸附,投影光机还会每隔固定时间切换一下两个轴流风机的转向,从而避免单侧灰尘长期积累堵塞过滤网。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投影光机,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被分隔为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102),所述外壳(1)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第二空间(102)连通;
投影镜头(2),所述投影镜头(2)设置于所述外壳(1);
投影光源(3),所述投影光源(3)安装于所述第一空间(101)内;
显示面板(4),所述显示面板(4)安装于所述第二空间(102)内,所述投影光源(3)发出的光线穿透所述显示面板(4)后,照射至所述投影镜头(2);
风扇结构(5),所述风扇结构(5)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102)的内部或外部,所述风扇结构(5)驱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流入所述第二空间(102)并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流出所述第二空间(102),或者,所述风扇结构(5)驱动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流入所述第二空间(102),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流出所述第二空间(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显示面板(4)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所述第二空间(102)为条形空间,所述条形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所述第一隔板(7)和所述第二隔板(8)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空间(102)为所述第一隔板(7)与所述第二隔板(8)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一隔板(7)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隔板(8)上设有第四开口,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
第一菲涅尔透镜(9)和第二菲涅尔透镜(10),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9)安装于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10)安装于所述第四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
散热器(11),所述散热器(1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外部,所述散热器(11)与所述投影光源(3)接触,以通过所述散热器(11)对所述投影光源(3)进行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吸灰胶(15),所述吸灰胶(15)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10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的两侧的情况下,所述吸灰胶(15)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102)的目标内壁面,所述目标内壁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或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
过滤网(12),所述过滤网(12)将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遮挡;
清灰件(13),所述清灰件(13)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过滤网(12)处,以在所述清灰件(13)相对于所述过滤网(12)运动时,将所述过滤网(12)上的灰尘清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
清灰驱动结构,所述清灰驱动结构与所述清灰件(13)连接,所述清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清灰件(13)相对于所述过滤网(12)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光机,其中,所述投影光机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风扇结构(5)和所述清灰驱动结构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风扇结构和所述清灰驱动结构工作。
11.一种投影仪,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光机。
CN202320002870.7U 2023-01-03 2023-01-03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Active CN219475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2870.7U CN219475978U (zh) 2023-01-03 2023-01-03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2870.7U CN219475978U (zh) 2023-01-03 2023-01-03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5978U true CN219475978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6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2870.7U Active CN219475978U (zh) 2023-01-03 2023-01-03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5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50987B2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US9316895B2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with an enclosure and air supply
JP2006330196A (ja) プラズマテレビジョン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
CN103328071A (zh) 集尘过滤器单元、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11331635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散热型网络机柜
CN219475978U (zh)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CN1169355C (zh) 投影电视的冷却结构
CN111538385B (zh) 一种全天候高效散热的独显台式电脑主机机箱及使用方法
CN219101732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和方便拆装的全息风扇
CN217040811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杀菌灯管
CN104238244B (zh) 图像投影装置
JP2002006283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ー装置
CN220543552U (zh) 一种显示屏密封组件
CN219882538U (zh) 一种机器人视觉反馈模块
CN116171006B (zh) 一种自主散热的物联网服务器机柜
CN218332276U (zh) 一种具有散热防尘结构的激光投影仪
CN211786555U (zh) 一种旋转光投影成像结构
CN220983834U (zh) 一种遥感影像快速融合处理设备
CN220629905U (zh) 一种显示屏散热装置
CN218547891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液晶显示屏边框
CN220829641U (zh) 一种户外亮化通透显示屏模组
CN114995031B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单片投影机的密闭光机
CN218016313U (zh) 一种交流引弧的氩弧焊机
CN218887225U (zh) 一种用于led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13517820U (zh) 一种背光源胶框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1121 room 801, building 2, No. 2699, yuhangtang Road, Cangq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Aikesi El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121 room 801, building 2, No. 2699, yuhangtang Road, Cangqia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Maoj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